老汉面前落下46亿年陨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249
颗粒名称: 老汉面前落下46亿年陨石
分类号: P185.83
摘要: 一块46亿年的陨石穿破时空,砸在了宋老汉面前两米远的地上,并因此创下了一个纪录。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降落地点与人相距最近的一块陨石标本,6月18日被成功收集到北京天文馆,距其降落着地仅22天。
关键词: 陨石 从天而降

内容

一块46亿年的陨石穿破时空,砸在了宋老汉面前两米远的地上,并因此创下了一个纪录。
  日前,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张宝林将这件珍贵的陨石从玻璃器皿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地放在笔者面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降落地点与人相距最近的一块陨石标本,6月18日被成功收集到北京天文馆,距其降落着地仅22天。” 这个裂为三块的陨石标本,最大的一块比馒头稍大,最小的一块只有指甲大小,表面裹着一层约1毫米厚的黑色熔壳,隐约可见星星点点的金属闪光点,用手,感觉比普通的石块要沉一些。张宝林介绍,它的质量为1100克,比重为每立方厘米3.3克,“用我30年的工作经验来判断,它是一块陨石确凿无疑。”
  怪石从天而降
  6月14日一个来自黑龙江的陌生电话打到北京天文馆,称当地有人亲眼目击一块石头从天而降。张宝林说:“我仔细询问了发现过程,当听到石头降落时发出巨大而恐怖的爆炸声,并伴随尖厉而刺耳的呼啸声时,心里一阵狂喜,这正是陨石落地时的特有现象。” 第二天,张宝林乘飞机赶往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市襄河农场,见到了目击事件当事人宋老汉。
  宋老汉说,发现陨石的那天是5月27日傍晚。"天还亮着"我把马挪个地方吃草,走到养鱼池堤坝上准备休息一会这时从东南方向传来刺耳的声音,比夏天的惊雷大得多。我向东南方向看了一下,好像有个东西向我飞来,声音越来越大,耳朵被刺得嗡嗡响,两条腿抖了起来。” 就在宋老汉两腿颤抖的时候,轰隆一声巨响,一个东西砸在了宋老汉前面两米远的养鱼池坝上,砸出了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坑,前部钻进堤坝中,尾巴露着,黑黑的样子。宋老汉坐在那怪东西面前看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它没有什么反应,才壮着胆子上前看个究竟。他扒了扒小坑的碎石,那个黑东西完整露了出来,原来就是一块石头。
  陨石落点很巧妙
  弄清了陨石的来历后,张宝林与宋老汉一起来到了陨石降落的养鱼池堤坝上。张宝林说,养鱼池堤坝两侧是松软的泥土,倘若陨石落地再稍微偏一点,巨大的惯性作用会让它一下钻进土里而不被人发现。“这块陨石不仅落点巧妙,更难得的是它降落的地点两米开外就有目击者,使它成为国内降落地点与人距离最近的一块陨石。” 附近的部分居民也反映,5月27日傍晚的时候,天空确实有异常的声音,有的说像炮弹飞来的声音,有的说像飞机飞过的声音。
  陨石刚落地时是凉还是热,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有幸感知刚降落的陨石,科学界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张宝林感到有些遗憾,可惜宋老汉没有在陨石降落后马上摸一下,用亲身经历揭开这一谜团。
  陨石已有46亿年
  张宝林马不停蹄地将陨石标本送进北京天文馆实验室,“时间越快陨石保留的宇宙信息才会越完整。”经初步鉴定,这块来自太阳系的星际间物质年龄在46亿年左右,比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还要早8亿年。
  陨石通常可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它们来自太阳系不同的区域,反映太阳系不同的演化阶段。陨石见证了太阳系的演化,堪称太阳系最古老的标本,对科研弥足珍贵,但要得到陨石却必须“靠天吃饭”。从理论上说,在地球上,一平方公里一万年有可能降落一块陨石,全球每年降落的陨石数量非常有限,能够被人类发现的陨石很少,而目击陨石的过程更是极其罕见。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文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黑龙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