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人”的品牌是怎样打响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057
颗粒名称: “上高人”的品牌是怎样打响的
分类号: F124
摘要: 由深圳神州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65个,合同引进县外资金16亿元。近几年,上高实际进资额每年都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招商引资工作连续8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关键词: 经济 发展 上高县

内容

凡是到上高投资的客商以及到上高参观考察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上高人淳朴、善良、诚信,上高的发展环境好。”上高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赞誉?其奥秘是什么?当我们走进旺旺集团上高瑞麦公司,公司总经理林锡灯一见到我们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叙说了这几年在上高投资的愉快经历,并动情地告诉我们:“上高的土地是粘的,来上高投资的人都会被它粘住。”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粘性”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吸引了众多客商企业向上高抛出投资的绣球,伸出合作的橄榄枝。继台湾旺旺集团情定上高后,宝成国际集团、匹克集团及新光集团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日前,由深圳神州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正式签约落户。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65个,合同引进县外资金16亿元。近几年,上高实际进资额每年都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招商引资工作连续8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开放型经济推动了上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异军突起,2004年和2005年,上高县连续两年获得江西省工业崛起贡献奖,2005年和
  2006年又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综合经济10强县市。探寻上高发展之谜,我们认为,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上高县多年来始终坚持做好“人”的文章,凸显了“人”的优势,打响了“人”的品牌,进而形成了大开放的“粘土”效应,用实践生动诠释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班子是灵魂。“上高人”品牌的打响,首先源于上高县历任领导班子强烈的忧患思进意识、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执著追求,以及坚韧不拔抓环境的决心和毅力说到上高,大家都有这种印象,过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生猪养殖、粮食生产在全市甚至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上高群众最突出的技能就是种田、养猪,“小农、小地方、小市场、小生产”的四小意识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这种农业一枝独秀的经济结构,严重制约和束缚了上高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上高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甚至还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忧患思奋进,忧患思发展。上高县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因循守旧,放不开手脚,走不出新路,就会贻误发展良机。上高耽误不得,失误不起。思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路必须进一步拓宽,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崛起的道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上高的优势在哪里?上高靠什么吸引投资?上高既无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国家投资的大项目几乎没有,可谓先天不足。要发展工业经济,唯一的选择就是眼睛向外,通过扩大开放,发挥外部资源和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借梯登高,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高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横下一条心,坚定选择靠改善发展环境来弥补先天不足,靠挖掘“人”这一最大资源来吸引“金凤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高的决策者们就推行了一系列的开大力改善基础环境,提出了“开放的上高欢迎您”的理念,并着手规划工业园区,为投资者创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紧接着,又提出了努力打造思想认识零误区、优惠政策零收费、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和成本最低、回报最快、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四零”、“四最”环境的口号,为投资者创造最佳投资洼地,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深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简称“三十条”),高标准启动工业园区建设。进入新世纪后,他们又提出“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大力推行“全面抓开放、全民兴企业、全力引外资、全力搞服务” 的“四全”举措。今年以来,他们又把文化作为发展的软实力和新空间,提出要“做响文化品牌,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环境建设由机关干部真正向普通群众深入,并大力开展“学贵溪,赶分宜,上台阶,五年翻两番,实现十个亿”活动。思路决定出路,而符合实际的思路是最大的效益。如今,上高开放型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食品、鞋革、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2006年,上高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9亿元,其中来自开放型经济的达1.97亿元,开放型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高达67.4%应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许多地方都想到了,但上高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想到了,而且做到了,特别是几套班子领导干部做得很细,很到位,很人性化。在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上,几任党政主要领导都坚持亲自深入优化发展环境的一线,重大项目亲自上门,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对优化环境工作的重点领域,书记、县长更是集中主要精力狠抓不放,始终把招商、安商、富商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书记、县长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园区了解情况,与客商谈心,并经常带领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为投资者排忧解难。上高裕盛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为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上高县的领导动员社会各行各业为企业招工。短短几天,就动员了1万多人供其选聘。还动员每个单位捐献一棵树,绿化厂区,令企业老总感激不已。更为可贵的是,上高县的决策者们坚持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县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2001年制定的,到现在一直没有变。每次领导班子调整,新任党政主要领导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走访客商,稳定人心,消除客商“领导变动、政策再弄”的思想顾虑,坚定他们的投资信心。旺旺集团上高瑞麦食品有限公司是上高引进的第一个大项目。2001年,根据旺旺集团的规划,需在中部设置生产点,旺旺集团在考察18个县后,把各地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并梳理提出了93个问题,电传给各县。许多地方为了争取该项目,竞相修改优惠政策,对企业新提的93个问题拍胸脯担保没事。只有上高不为所动,坚信“双赢才是合作的基础”,信守最初签订的协议不变。并就企业提出的93个问题,一一进行了调研、答复,这种诚信的态度和重实际、求实效的精神,感动了集团老总。旺旺集团落户上高后,又面临一个新难题:由于投资规模较大,旺旺来不及投资建厂,想租上高的厂房生产,而且3个月就要投产。3个月厂房能不能建起来?县委、县政府慎重作出承诺。为了履行承诺,上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3个月不到,硬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创造了外商投资项目投产速度最快的奇迹。上高县委、县政府还始终坚守各项承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旺旺集团近年对大陆所有投资企业进行投资环境评比,上高瑞麦连续4年被旺旺集团总部评为“政府支持第一,当地环境第一”。旺旺集团也因此连续3次增加投资,将拟在外地投资的4家分公司全部落户到上高。如今,旺旺集团在上高拥有5家分公司,总投资额突破5000万美元。世界上最大的鞋革制造企业宝成集团投资上高,也同样缘于上高县委、县政府的开明诚信。.在考察上高时,集团负责人对上高县领导班子的高效、务实、诚信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最终选定上高。总投资2亿美元的宝成集团上高裕盛有限公司,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鞋革企业。不仅对已经投资的客商用心有加,就是没有在上高投资的客商,上高县的领导也同样倾注真情。2006年,香港翔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芳清的轿车在离上高县城4公里处抛锚。此时天色已晚,附近又没有维修点。情急之下,叶董向曾接待过他们考察的上高县委领导求援。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县委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落实了专人协调处理,派出环境整治办的同志全程陪同,交警大队开来了牵引车,维修点的老板把维修人员一个个从被窝里拉出来,加班加点,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把车修好。目睹轿车抢修过程的叶董事长非常感动,连声夸赞,“上高人真好!上高的投资环境真好!上高有希望!”多年来,上高县的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领导变了一个又一个,但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总体思路没有变,狠抓环境建设的决心和毅力没有变,对客商热忱服务的诚意和做法没有变。要说改变,就是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使原有的发展思路更加具体化,抓环境的招数更加多样化,服务客商的标准更加人性化。从而促使“开放的上高”更加开放,“上高人”的品牌更加响亮。干部是中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策思路,要靠干部队伍的素质来保证,“上高人”品牌的打响,关键在提升了各级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有什么样的干部,就能创造什么样的工作局面。抓环境,重点是抓干部,关键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提升他们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这是上高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条重要经验。上高县的领导开会有一个特点,几乎逢会必讲环境建设问题,经常给干部灌输“对客商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理念,着力培养干部讲诚信的习惯。从1996年开始,上高县每年春节长假后,都要举办千名科级干部理论形势学习班,双休日干部远程教育轮训,集中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部分职能部门的股级干部进行封闭式学习,真正坐下来“洗脑”。他们每年还不定期从县外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前来授课,讲解大企业、大财团的发展方向,学习招大商的方式技巧,传授招大商的先进经验。从2003年起,每年选派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学习,收集信息,增进感情,为招大商打好基础。正是这一连串的动作,加上持之以恒地抓,犹如春雨润物,使得上高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的主动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深知对干部的教育是必须的,是基础工程,但不是万能的,教育只有与重典治乱相结合,效果才能巩固。从1996年开始,他们已连续10年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县经济发展环境讲评会,邀请执法监督部门和窗口单位股级干部参加,对测评情况进行通报。凡政务环境被百家企业评议为全县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公开作检讨,此举对大家触动很大。早在1999年,上高县就成立了环境整治办公室,大力整治利用办理“案、证、照”之机,“吃、拿、卡、要”的现象,锁住向企业和投资者的乱伸之手。一旦发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就铁心硬手,不留情面,坚决查处。2004年,上高县又成立了行政投诉中心,专门履行行政效能和经济环境投诉查处职能,建立了联合处理应急机制,严厉打击干扰和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3年来,行政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案件35起,办结率100%,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对2起案件进行了查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诫勉谈话、写书面检查的干部17人。同时,他们将“双优”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实行优化经济环境一票否决制,凡出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单位,单位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相关人员在全县领导干部会和县电视台作表态发言。通过黑脸整治,使各级干部认识到,发展环境这根“高压线”碰不得,在全县形成了“优化爱展环境光荣,破坏发展环境可耻”的浓厚氛围。在一些地方,垄断行业、条管部门往往是优化环境的难点。然而,在上高却不存在这种现象。大环境的改善,使条管部门也主动加入到打造“上高人”品牌的行列中来。在宝成上高裕盛有限公司的建设过程中,县供电公司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专门成立了攻坚队,大年三十仍然坚持施工,保证了裕盛公司的用电需求。还有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都积极深入企业,为客商排忧解难,使企业备感温暖。上高县没有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权宜之计,而是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1999年,县里就专门成立了“开放型经济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实行统抓统管。也是这一年,上高开始建立客商企业结对帮扶制度,在每个客商投资企业都落实了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并深入到企业上班,担当企业“保姆”,全过程、全天候为客商服务。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一单式”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从2004年起,按照“一窗受理、抄告相关、并联许可、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运作程序,先后开通了八条并联许可线,办事环节平均压缩了40%,行政许可期限缩短了60%以上。此外,上高县还组建了一支34人的行政服务代理员专业队伍,无偿全程、全天候为投资者代办注册登记等手续。从今年开始,上高县又实行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制度,在全县建立了100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同时在重点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聘请了50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上高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从2001年到2006年,上高县5年累计签约客商投资项目近900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360多个,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0多个,这些项目的进入,为上高的工业经济注入了巨本活力。群众是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正是开明诚信的上高群众,支撑着“上高人”的品牌,并赋予了这一品牌持久的生命力一个地方的魅力和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群众的基础和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文化直接提升影响力,决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是一种区域竞争的软实力。1800多年前,河南上蔡百姓南迁上高,始建上蔡县,后改名为上高县,沿用至今。也许正是因为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造就了上高人不排外、能包容的性格特质。但是,基础好不等于结果好,好花不一定能结出善果,没有后天的引导、教化、培育,上高人的优势不可能凸显,上高人的品牌也难以打响。2002年,上高提出把“上高人”作为品牌来经营,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上高人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开明开放、爱家守法、文明诚信、好学求新、敬业奉献五大方面,而“开明诚信”又被提炼为上高人的形象特质。从2004年开始,又连续4年深入开展了“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活动。此外,上高县还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开明诚信上高人”、“优秀上高”和“十佳上高人”评选活动,深入发掘代表上高形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典型。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评出“开明诚信上高人”8万余户、“优秀上高人”7900余户。尤其是两年一次的“十佳上高人”评选,更是在全县引起了极大反响,凡被评为“十佳上高人”的,其事迹在全县巡回宣讲,并且载入县志。在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争当“开明诚信上高人”的行列。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内达到了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和凝聚人心的效果,对外则产生了提升上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的效应。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一个大写的“上高人”的品牌在城乡大地唱响。“投资者是上帝”、“你发财、我发展”、“不让投资者在上高投资留下一点遗憾”等先进理念,在上高干部群众的头脑中深深扎了根。宝成集团情定上高,其中就凝聚着34万上高人的团结共促。宝成集团确定落户上高前,为全面了解上高的投资环境,曾先后7批80多人到上高暗访考察,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各部门和乡镇的干部群众都自觉热情友好地接待考察人员,积极配合考察人员了解上高的政策,使考察人员真正感受到了“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上高县这些年把抓文化建设作为地方名片来打造,以健康和谐文化熏陶人,致力提高上高人的文化品位。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兼收并蓄,从2004年开始,以境内320国道为轴,以沿途乡镇为点,精心打造“百里小康文化走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2006年又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百千万”小康文化工程,即挖掘百里特色文化、引导千村社区创业文化、培育万家农户和谐文化。如今,上高天天有文化宣传,周周有激情广场大家唱,人人生活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去年,广州海关负责人来上高考察时,深有感触地说,有这么浓厚的文化气息,上高的发展不愁没有动力。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影响人。客商的投资,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60多家,解决了大量群众的就业问题,群众得到实惠,外出打工人员纷纷回流。如今的上高,在环境建设上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群众既有环境好了的自豪感,更有自觉维护环境的责任感,人人关心发展、支持发展、投身发展、服务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这些年,上高新上的项目比较多,但没有发生一起强揽工程的现象。旺旺集团上高瑞麦公司筹建期间,在建筑工地甚至连一个螺丝钉都没有丢。就连开出租车、炒扎粉的上高人,只要听说是客商,都能够热情主动服务。调研归来,我们一直在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什么?物质资源、区位优势等要素固然起着基础性作用,但这些先天的自然禀赋是客观的,人们一时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人”,“人”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把“人”的文章做足了,做到家,做出色,就会形成最大优势,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弥补先天的缺陷,创造惊人的奇迹。在这方面,上高的做法无疑能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