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街老人的幸福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834
颗粒名称: 边街老人的幸福生活
分类号: G247
摘要: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阵地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年前的边街,因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多数老人成天过着“躺床头、靠墙头、晒日头”的生活。社区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尽快构建老年文化活动阵地,丰富老年人文化活动,成为社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多方努力,2001年,边街社区拿出近万元资金购置服装、乐器、道具,一支由60多位老人组成的秧歌队成立了。秧歌队自成立以来,始终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常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老年秧歌队开展的活动,不仅使老人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得到了愉悦,同时也大大丰富和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 樟树市 文化活动 老年人

内容

边街社区地处樟树市老城区,现有老龄人口528人,占全社区人口的14%,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多年来,该社区一直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并于去年荣获了“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近日,记者来到边街社区,体验和了解了
  闷了,就到老年活动室去,下下棋、玩玩牌;高兴了,就到老年秧歌队扭上一会,让喜悦的心情在铿锵的锣鼓声中快乐地挥洒……6月上旬,记者来到樟树市边街社区,在专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公共舌动场所内,一幅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人愉悦的生活写照展现在我们眼前。
  志愿帮扶让每一个特困老人老有所养
  在边街社区,有一支由22名党员组成的专门从事老龄工作的队伍,他们把528名老人分类登记造册,把其中30名高龄特困老人列为重点帮困对象,坚持每周看望2次以上;在边街社区,有一个志愿者跟踪结对帮扶”计划,对一些孤独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目前,有300多人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为了让社区内所有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多年来,该社区坚持定期走访,了解困难老人的生活状况,以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逢年过节,社区干部都要逐门逐户走访、慰问老年人,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等,使老人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76岁的五保户熊玉海老人就是其中一名受帮扶对象。因为身患重病,儿女又不在身边,熊玉海一度躺在病榻上无人照料。得知情况后,社区居委会组织了7名志愿者轮流值班,每隔一两天就上门,帮老人打扫卫生,忙完之后就坐在老人床前帮她按摩腿脚,陪她聊天,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熊玉海老人老泪纵横地说:“他们对我真是仪好了,不仅不嫌弃我,还对我特别关心,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他们才好。” 不怕脏、不言苦,为了老龄事业的蓬勃发展,志愿者们总是无怨无悔。今年70岁的何春英在10年前因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年事已高,女儿又出嫁在外,生活可谓举步维艰。杨耕芸、丰水梅两位志愿者自告奋勇地当起了何春英的“家庭保姆”,每天轮流替她洗衣、做饭,并为何春英青医看病。去年12月的一天夜里,何春英病情突然加重,早已上床休息的杨耕芸、丰水梅得知消息后,立即起床,她们冒着寒风,叫了一辆三轮车将何春英老人护送到樟树市人民医院抢救,并彻夜守护在老人的病床边。由于抢救及时,何春英得以和死神擦肩而过。如今,在杨耕芸、丰水梅的悉心照料下, 何春英已能够下床走动。
  正是这支志愿者队伍,使特困老人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了社区的安定团结、家庭和睦、邻里友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边街社区老龄工作的开展。几年来,边街社区没有出现虐待老人和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和家庭,“不孝敬老人可耻”、“尊老敬老光荣”已在边街社区蔚然成风。
  “小巷铃声”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真实内涵
  在边街,甚至在樟树城区,“小巷铃声”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边街社区巷道狭窄幽长,环卫所的垃圾车进不去,只能停在巷道口。有些居民为图方便,随处倒垃圾,导致巷道卫生脏乱差。1984年,退休多年的共产党员何宽庭买来一个铜铃,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摇铃员。从此,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只要垃圾车_到巷道口,老何就会摇出_串串悦耳的铃声,催促居民将垃圾主动倒入垃圾车运走。11年后,老何因病去世,他的妻子、81岁高龄的共产党员陈春保接过了老何留下的铜铃。后来,因身体原因陈春保不能再摇铃了,但他们这种老有所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边街的其他老人。在每周星期一这个“党员奉献日”里,不少老人多年如一日坚持打扫辖区巷道的环境卫生,边街社区因此连续7"年被樟树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卫工作先进单位”。
  多年来,边街社区认真落实“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尽力改变老人的思想,消除他们人老不中用的想法,积极为老人创造学习、工作的环境条件,为老人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发挥余热,打造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新型平台。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边街老人兴办起老年人活动室、家电维修部、理发店等一批便民服务网点,它们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还帮助多名下岗工人重新就业。
  文化活动让老人们身心愉悦老有所乐在边街社区采访的第二天,恰逢社区举行一年一度的老年歌手卡拉OK演唱比赛。为了体现文化活动的群众性,比赛场地设在一居民院落里,虽然活动场地布置得极为简单,但丝毫没有影响老人们的热情,他们高兴地依次登场,拿起麦克风,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歌喉,嘹亮的歌声中,诠释了老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对美好和谐社会的热爱。在现场,包括众多老人在内的围观群众情不自禁地合着节奏拍手助兴,共同分享着幸福生活的欢乐和甜美。“社区天天有活动,年年有表演,日子越过越带,刚唱完歌的86岁老人熊菊英在向记者述说时,皱纹里都好像洋溢着晚年生活的幸福。
  社区老年文体组织是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阵地一个社区的老年人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年前的边街,因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多数老人成天过着“躺床头、靠墙头、晒日头”的生活。社区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尽快构建老年文化活动阵地,丰富老年人文化活动,成为社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多方努力,2001年,边街社区拿出近万元资金购置服装、乐器、道具,一支由60多位老人组成的秧歌队成立了。秧歌队自成立以来,始终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常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老年秧歌队开展的活动,不仅使老人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得到了愉悦,同时也大大丰富和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为进一步落实“老有所乐”,使老人们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乐土,随后几年,边街社区又先后投资12万元,先后建起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健身房等10多处活动场所,涌现出健身体操队、门球队、老年文工团等一批老年活动队,形 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实了老年人落寞寂寥的心,昔日许多老人们那幅毫无生气的生活画面早已踪 迹难寻。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