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业强村富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790
颗粒名称: 立足工业强村富民
其他题名: 记樟树市城北街道荷湖村党支部书记陈细牛
分类号: D64
摘要: 城北街道荷湖村,地处樟树市工业园区内。近几年,随着集镇、工业园建设的不断加快,面临产业转型的失地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陈细牛的带领下,抓住机遇,乘势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路子,全村个体经营户97户,私营企业22家,年工业产值达8000万元,利税400余万元,安置富余劳力280余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960元。经济的发展为荷湖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试点村整治建设上档次、上层次。2007年荷湖中心村架获樟树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陈细牛多次被樟树市、城北街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关键词: 樟树市 党员 工业建设

内容

城北街道荷湖村,地处樟树市工业园区内。近几年,随着集镇、工业园建设的不断加快,面临产业转型的失地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陈细牛的带领下,抓住机遇,乘势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路子,全村个体经营户97户,私营企业22家,年工业产值达8000万元,利税400余万元,安置富余劳力280余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960元。经济的发展为荷湖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试点村整治建设上档次、上层次。2007年荷湖中心村架获樟树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称号。陈细牛多次被樟树市、城北街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增强经济发展意识,实现产业转型,以工业强村富民
  率先创业,示范引路,服务群众。失地农民如何搏击市场潮流,在角色转换中促进产业转型,推进荷湖经济发展?这是过去陈细牛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困扰他多年的一个难题。5年前,陈细牛和村干部率先致富作示范,尝试解决发展难题。他带头经营沙石场,并投资参股挖沙船,年收入5万元以上。在陈细牛的影响下,其他村干部也纷纷成为致富能手。村委会主任陈兴如,办起了废品收购站,年收入近2万元;治保主任张寿生带头发展养殖业,水中养鱼,岸上养猪,效益可观;村会计杨欠如,自购大型花生剥壳机一台,去年加工贩运花生100余吨,带动了46户农户搞花生加工、贩运。现全村已有大中型花生剥壳机40余台,年龄较大的村民和在家的村民也都在家门口打工,从事花生分拣、打包等工作,仅此一项,年户平增收500余元。为了更有效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群众服务,村里成立了“民间流通组织协会”、“经济信息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各种信息,搞活农副产品流通。
  理清思路,做强产业,强工富民。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陈细牛清醒地认识到,小打小闹的生意底不了大气候,也不能真正解决产业转型、富民强村的问题。他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小组会议,共商发展大计,形成了抓机遇,兴工业,发展个私经济,走强工富村路子的共识。为了营造发展个私经济的良好环境,对个体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实行有效保护,他牵头组织干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让客商在子女人学、子女入托、宅基地审批等方面享受本村村民同等待遇。通过一系列有效、切实可行的举措,激发个体经营户的热情,使他们甩开膀子抢占市场,全村个私经济迅速发展,已形成面条加工、沙石、花生加工、水陆运输、榨油及酿酒、豆腐加工等产业。
  增强科学规划意识,大力转变观念,以和谐构建新农村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该村着力抓好整治。陈细牛与村组干部分别组织召开8个组的村民夫会,选举产生各组理事会,对环境整治做出了具体规划和安排,明确了标准和要求,采取群众自筹、企业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人员分项实施整治。如今,全村90%以上的人口用上了自来水,5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实现了能源洁净化,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现在村庄房屋成排,绿树成荫,道路相连,排水通畅,真正实现了富裕与文明的结合。
  好的环境,还需要好的管理。各自然村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村制宜,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细牛
相关人物
陈兴如
相关人物
张寿生
相关人物
杨欠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