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栃歌人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731
颗粒名称: 老骥伏栃歌人民
分类号: J90
摘要: 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华勋导演已年逾古稀,他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盼归来》的开机仪式上曾动情地说道: “我愿意作宜春人民的儿子!”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翻开张华勋导演从事影视事业的历史,它清晰地印记着张导关注民生、热爱人民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依附在银幕上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物形象身上,给人以心灵震撼。
关键词: 电视剧 导演 影视艺术

内容

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华勋导演已年逾古稀,他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盼归来》的开机仪式上曾动情地说道: “我愿意作宜春人民的儿子!”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讴歌人民是影视艺术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和执著追求的永恒主题。翻开张华勋导演从事影视事业的历史,它清晰地印记着张导关注民生、热爱人民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依附在银幕上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物形象身上,给人以心灵震撼。从参与其老师崔嵬导演的《小兵张嘎》、《风雨里程》开始到独立执导《神秘的大佛》、《武林志》至以后的《天音》、《姐妹行》、《瀚海潮》、《铸剑》、《隋唐演义》等,不难看出张导艺术创作的严谨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许,这就是他人民历史观的特殊表达方式——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命运、生存状态乃至来自民间亘古的图腾偶像之外延张力,通过特定时期地域文化孕育下的普通人的叛逆行为,揭示人民推动历史演变呈多样性、复杂性发展的必然性,给人以思考和启迪。黄开泰(小名三陀古)是《盼归来》一剧中的主要人物。在剧本创作构思中,张导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写三陀古?写三陀古对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是关系该剧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他通过反复查阅宜春的党史资料,发现宜春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有名有姓的人达3000多,不禁感到震颤。他认为,三陀古是宜春人民养育的儿子,仅仅写他一个不行,必须扩大创作视野,写孕育三陀古成长的文化土壤和围绕在他身边的普通百姓的英雄群相,将其框定在五次反围剿拉锯战的历史背景下予以展示,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让现代人领悟当年红军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历史真谛。于是,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历史,审视昨天,珍惜今天,呼唤明天的创作思路开始明朗,剧中人物关系的设计、剧情发展的基本构架,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诱引着我这个执笔者的创作激情和冲动,用平均每三天一集的创作速度将剧本完成,一集一集由张导亲自把关审定, 部分情节作出删改后,终于达到了正式投拍水准。
  现在,张导正全身心投入紧张的拍摄工作,“愿意作宜春人民的儿子”的真诚表态已化为一幕幕感人的拍摄场面。他因腰脊盘突出,双腿经常关节疼痛,却硬要徒步攀登明月山顶峰选景拍戏。岂料那天明月山气候变幻无常,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他被雨淋湿,双腿关节开始疼痛,可他仍咬牙坚持,这下,急坏了摄制组的演职员工,忙将张导抬下山进行医治。事后,有演员嗔责张导不该选这样的景点拍戏,可张导解释道:“这个景点太美了,我要将明月山最美的自然风光传达给全国人民。”一句动情的话让摄制组的人感动不已。在三阳白龙洞拍戏,洞内气温低且潮湿,他的双腿更是适应不了,有人建议他不必亲临现场,由执行导演负责拍戏就行。可他就是固执,说摄制组的同志们都这样辛苦,自己不到现场拍戏怎么对得起他们,硬要进山洞,弄得执行导演李滨差人到城里买来棉鞋棉裤。大热天买棉鞋棉裤让商家大惑不解,误认为碰到了疯子……这一幕幕感人的细节,让人深思。这样一位年逾古稀又有名气的老导演,为何对艺术追求还如此执著,仅仅是为了拍摄一部艺术精品吗?不!他是在用生命支撑自己的信誓诺言,他的人格魅力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激励着摄制组的演职员工,而演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又激励张导更加顽强,大家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借助曹操慷慨激昂的诗句解读张华勋导演的人民历史观和艺术责任感,似乎并不过分吧。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发长
责任者
张华勋
相关人物
崔嵬
相关人物
黄开泰
相关人物
李滨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电影集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宜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