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209
颗粒名称: 山区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分类号: G521
摘要: 赤兴乡教育改革的成功在于乡党委、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件实事来办,把“教育兴乡、人才富乡”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用有限的钱,办更好的教育”,让边远山区的孩子同享教育的优质资源。实践证明,该乡的探索是成功的。赤兴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育资源的“集约效应”,做大、做强全乡教育有了相应的基础。空缺的岗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成为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教育 山区 改革

内容

山路弯弯,蜿蜒而上,到一回山区边远学校真的不容易。山区办教育,也一如这艰难的行程,要达到目标很不容易。记者在万载县赤兴乡采访,深为该乡整合山区教育资源的力度叫好!为当地党委、政府“挤”出经费投入教育的举措叫好!点多面广,教学分散,是山区教育的共同特征。教育资源的整合,并非单一性地撤并学校、教学点,也不是简单地裁减老师,而是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优化教育结构,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教育经费的“增值”效应,是对教育的一种激活。赤兴乡教育改革的成功在于乡党委、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件实事来办,把“教育兴乡、人才富乡”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用有限的钱,办更好的教育”,让边远山区的孩子同享教育的优质资源。实践证明,该乡的探索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为我市乃至全省山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项改革折射一种眼光,一份收获放飞一个梦想。赤兴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育资源的“集约效应”,做大、做强全乡教育有了相应的基础。但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素质教师难留问题突出,不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大都向往城区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调离山区教学岗位。空缺的岗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成为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护好山区教师扎根山区的积极性,为山区教师安心教育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为发展山区教育潜心奉献。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这个“引擎”,山区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激活的目标。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