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大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173
颗粒名称: “山寨”大变化
分类号: D669.3
摘要: 自幽居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村民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村委会会议室里,村党支部书记陈刚正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幽居村的“昨天、今天、明天”座谈,畅谈如何建设新农村。说起幽居村的今天,他们的话语里满是喜悦与自豪。一名党员说,政府采取部门单位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式,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对幽居村实施传帮带,使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刚用农民特有的朴实语言描述了幽居村新农村蓝图,赢得了在场人群的阵阵掌声。
关键词: 新农村 村民 建设

内容

位于赣西北的铜鼓县是个山区小县。过去,由于山多、人口分散、村庄零乱等原因,该县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百姓生活也比较贫困,人们称一些山上的村庄为“山寨”,这些“山寨”位置偏远,人们生活清苦。可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后,这些“山寨”的面貌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走进原来的“山寨”棋坪乡幽居村,笔直宽阔的村道两旁,一排排瓷砖贴面的小康屋映入眼帘。在房屋的墙壁上彩绘着幽居村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图,《八荣八耻》和《文明公约》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随手敲开一户农家门,户主叫丁雪龙。他家4口人,共有5间砖混结构的房子,其中两间是厨房和粮仓。在厨房,打开“煤气灶”开关,随即腾起一圈圈淡蓝色的火焰,仔细一瞧,后来有一根软管,从厨房接到后院沼气池内,原来他家用的是沼气灶。在后院,一座棚顶铺设透明塑料的混凝土牛舍内,5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在后院对面的山地上,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和牧草等植物长势喜人,丁雪龙的妻子正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忙碌着。走出丁雪龙家,映入眼帘的则是村里一望无际的百亩牧草基地和果园。此前,村民领着笔者参观的该村旧居却是另一番景象:放眼望去;山脚下,一栋栋低矮阴暗、墙面斑驳开裂的土坯房。房内经常缺水断电,打开大门看见的是山,打开后门看见的还是山,出行也十分不便。寨子里的老人王治宝告诉我们,过去,全村40多户人家大都住在大山脚下,由于房屋低矮、破烂,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再加上道路不畅通,信息闭塞,村里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贫困户占全乡贫困户的85%以上,经济相当落后。由于山大沟深,去趟县城也只有起早赶10多公里的小山路到乡集镇,再坐车到县城。到了县城也不能久留,得惦记着赶回程车。山路艰险难走,村里还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一步。新旧对比,变化巨大。村民告诉笔者,自幽居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村民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村委会会议室里,村党支部书记陈刚正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幽居村的“昨天、今天、明天”座谈,畅谈如何建设新农村。说起幽居村的今天,他们的话语里满是喜悦与自豪。一名党员说,政府采取部门单位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式,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对幽居村实施传帮带,使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幽居村形象地说就是:村里开通信息网,村民种上科技田,家家挣上产业钱,人人住进砖混房,村民看病有保障,娃娃上学不掏钱,“五通”直接到门前。谈到幽居村的明天,村支书陈刚满怀信心地说,明天的幽居村要达到“五个有”:群众增加收入,手中有更多的票子;户户建起小康屋,家家用上新能源,居住有宽敞的房子;发展农村道路、教育和医疗公用事业建设,公用事业有保障;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有变化;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村民有当冢作主的位子。陈刚用农民特有的朴实语言描述了幽居村新农村蓝图,赢得了在场人群的阵阵掌声。村里的致富女能人付梅英接过话茬说,建设新农村还要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带头人。我们幽居村这几年发生大变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安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