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尊师的“这一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149
颗粒名称: 中国近代尊师的“这一个”
分类号: B259.1
摘要: 梁启超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我也早有所闻。不过对梁启超的进一步了解,却是在日前造访了他的故居之后。梁启超的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祖父是乡绅。虽然名为“学海”,但仍难满足梁启超的求学需要。这年对日开战,中国惨败,为国耻所激,梁启超利用学到的知识奋起投身于实际政治,参加康有为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这副对联用于弟子为师贺寿恰如其分,成为一副名联。第三是康有为1927年于青岛病逝后,梁启超以54岁的年龄,以学生身份,代为康有为的儿子,跪拜答谢前来吊唁康有为的各界亲友名流,堪称中国近代尊师第一人,既惊世骇俗,又一时传为佳话。在讲究尊师和人应当知道感恩的今天,梁启超的做法的确令人敬佩。
关键词: 梁启超 思想家 政治家

内容

1898年的百日维新,使梁启超随着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名声大噪。梁启超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我也早有所闻。不过对梁启超的进一步了解,却是在日前造访了他的故居之后。梁启超的故居在广东县这个村子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村子山清水秀,芭蕉、甘蔗与葵树交相成行,橙柑遍野,稻米飘香,花开四季,是一个物产丰盛景色怡人的南国鱼米之乡。梁启超的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祖父是乡绅。家境虽非大富大贵,却也殷实。梁启超的故居在村子中央,建于晚清,砖瓦木结构,平房建筑,占地155㎡故居前面五六十米处,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的怡书学堂,学堂中厅(即教室)塑有“先师孔子行教像”,挂有“读圣贤书,立修齐志”的对联,既是梁启超之父梁宝瑛教书之处,也是梁启超启蒙学习之处。梁自幼聪颖,9岁会作文、12岁中秀才、17岁(1989年)中举,入学海堂为正课生。学海堂系清代书院,设在广州城北越秀山,系道光初年,阮元(1764~1849,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学者)为两广总督时所建,并亲自讲学其中。有学长8人,分任教学,学习内容有《十三经》、《史记》、《文选》、《杜甫诗》、《韩昌黎集》等,任学生选择一门。虽然名为“学海”,但仍难满足梁启超的求学需要。经同学陈千秋的介绍,梁启超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1891年入读万木草堂。万木草堂是康有为1891年创办于广州长兴里的讲学之所。康有为幼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22岁时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正在酝酿着的维新思潮,逐渐感到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好得多。所以在万木草堂不但教习经学、史学、宋明理学,而且把维新思想与今文经学说结合起来(今文经指汉代学者所传述、定本的儒家经典,如《书》、《礼》、《公羊传》等,用当时通行的文字即隶书记录),用维新的观点对儒家学说作重新解释,从事变法运动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宣传组织活动。正是在万木草堂的学习,梁启超说,自己在训诂、词章外知有学问,从这时开始。后去北京广读政治史地各种译本,和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近代维新思想家、政治家)、夏曾佑(1865~1924,浙江杭州人,近代文学家、史学家)交友,好谈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思想家、文学家)、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的学术思想,也兼读佛教经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万木草堂被迫解散。这年对日开战,中国惨败,为国耻所激,梁启超利用学到的知识奋起投身于实际政治,参加康有为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变法维新失败,他流亡日本14年,直到1912年回国出任民国政府司法总长。他一生写有148卷1400万字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史学、法学、文学、新闻学、经济学、宗教学等众多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另三人是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所以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在梁启超故居后侧建起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令人感叹和敬佩的是,梁启超不管自己如何飞黄腾达,也不管后来康有为成了保皇党,在政治立场上与自己对立,始终承认康有为是他最尊敬最热爱的老师。所以他后来为老师做了三件很不一般的事。一是写了《康南海传》(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人),又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详述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均收入《饮冰室合集》。二是康有为1927年七十初度时,梁送了一副贺联,联曰:“述先圣为玄意,整百年之不齐,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致欢忻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这是一副集注联。上联集《汉书•郑康城传》句,是说老师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先哲贤人深奥的学问,又整治百年来国家的内忧外患,到今年已七十岁了。下联集《东都赋》及《汉书•儒林传》句,是说把美酒佳肴献给受到全国人民尊敬的老师,把因为老师高寿而欢乐兴奋的感情寄寓在陈年佳酿里,这样的亲身听过您教诲的学生差不多有三千人了。这副对联用于弟子为师贺寿恰如其分,成为一副名联。第三是康有为1927年于青岛病逝后,梁启超以54岁的年龄,以学生身份,代为康有为的儿子,跪拜答谢前来吊唁康有为的各界亲友名流,堪称中国近代尊师第一人,既惊世骇俗,又一时传为佳话。在讲究尊师和人应当知道感恩的今天,梁启超的做法的确令人敬佩。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启超
相关人物
康有为
相关人物
梁宝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怡书学堂
相关机构
学海堂
相关机构
新会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保皇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广东县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江苏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湖南
相关地名
浏阳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邵阳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