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名牌国际化的十大策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893
颗粒名称: 跨国公司名牌国际化的十大策略
分类号: F276.7
摘要: 西方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进行品牌国际化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十种,“束之高阁、过河拆桥、威逼利诱、兵临城下、遍地开花、推陈出新、先予后取、一鸣惊人、反客为主、防患未然。其中前四种是导入策略,后六种是运作策略,包括品牌提升和品牌保护。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名牌国际化 十大策略

内容

西方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进行品牌国际化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十种,其中前四种是导入策略,后六种是运作策略,包括品牌提升和品牌保护。
  束之高阁。西方跨国公司在与国内公司合资时,往往对我国公司品牌进行收购并封存,其目的是要利用我国公司完善的销售渠道销售其产品,树立其品牌形象,1992年,飞利浦同意苏州电视机厂将"孔雀”的无形资产作价365万美元入股,但这个牌子作为外方控股公司的品牌,不再继续使用。安徽“扬子”在与西门子合资时被封存50年也是如出一辙。
  过河拆桥。夕卜方为了达到利用我方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的目的。在合资时,他们先通过品牌嫁接,然后再单独使用自己的品牌,赢得品牌的控制权。
  威逼利诱。在面对强大的敌手时,西方大公司往往利用我国公司担心被“吃掉”的心理,或利用我国公司因竞争不力而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两难心理,向我方输出品牌,以达到品牌生产本土化的目的。如可口可乐仅向中方提供可乐原汁,在我国进行生产灌装,就地以“可口可乐”的品牌销售。
  兵临城下。在上述策略无法达成时,跨国公司便使出杀手锏,正面进攻。可口可乐与健力宝、柯达与乐凯的谈判破裂后,他们就在内地市场上短兵相接,相互厮杀。
  遍地开花。跨国公司在塑造品牌形象的初期大多采取强大的宣传攻势,虽然品牌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没有实证的线性关系,但没有人能够否认广告宣传对树立品牌形象的巨大影响,不少跨国公司在宣传品牌时不惜投入,美国主要行业广告费用占净销售收入的比例达0.6%~10.7%o 推陈出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无疑是品牌保持其活力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创新居于中心地位,所谓看实力才有魅力。例如,西门子(中国)公司平均每天用于产品开发的费用高达1.2亿元人民币,一年就是400多亿元,而我国企业中科技投入最大的春兰集团,一年的研发费用也不足10个亿。
  先予后取。此策略旨在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通过赞助体育比赛、电视教育,参与公益事业,策划公关活动,使品牌形象在公众的心里潜移默化,从而使品牌形象在公众中得到提升,最终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如“三星智力快车"就是一例。这一策略注重感情投资,追求长远利益,是跨国公司常用的策略。
  一鸣惊人。某一品牌在国际博览会或展销会上获得金奖,或者在某一世界瞩目的事件中取得了优势,对品牌的宣传和产品的促销作用是惊人的。1997年,IBM上演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 备受全球瞩目,结果以IBM的“深蓝” 获胜而告终,显示了 IBM雄厚的实力,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反客为主。品牌国际化的进ー步扩张措施就是信心本土化,只有品牌形象真正融入某一区域的文化,品牌国际化才算取得持久竞争的入场券。在我国市场,各跨国公司都在品牌本土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
  防患未然。品牌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呵护,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对自己品牌的保护。其措施有二,一是事先注册,美国《读者文摘》告中国《读者文摘》侵权一案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我国的"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则显示了我们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和经验的不足;二是著名品牌大多采取高质高价,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品牌效益,另一方面强化了对"反倾销调查” 的天然免疫力。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苏州电视机厂
相关机构
春兰集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