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农业开发办是全省第一个获得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的县级农发办,高安市第一个连续六期被评为全省、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的县(市)、第一批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突破千万元且总投资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的县(市)……这诸多个“第一”的背后,凝聚了高安农业开发办全体人员的心血。为探究这诸多“第一”之谜, 近日,记者专访了高安市农业开发办主任熊爱根。
记者:高安市农业开发近几年取得了哪些成就?
熊爱根:高安市农业开发始于1989年,至今已实施了6期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2.68亿元)。特别是近几年,高安市农业开发投资规模呈倍数增长,2006年土地治理中央财政投资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020万元,到2007年已达到1500万元,是高安农业史上历时最长、投资最多的项目,也是高安农民受益最广的项目。目前,项目区已遍及全市23个乡(镇、街道)的130多个村委会,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1万亩,建成高标准园田化12万亩,新建、改造加固水库39座,新建和改造排灌站45座,打机井22眼,衬砌渠道1273公里。这些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据初步统计,项目区年新增生产能力:粮食6150万公斤、棉花246万公斤、油料1160万公斤、果蔬4000万公斤。通过开发,带动了蔬菜、肉牛等一批产业的飞速发展,2006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29.8万头,出栏肉牛9万头,分别比实施前的2000年增长了8.7%和23.6%, 项目区人均来自养牛收入达340元。
高安市在做好农业开发工作的同时,也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次褒奖,连年被评为高安市“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农业开发工作综合先进单位,2005年,还被团中央、农业部联合授予“服务农民增收成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记者:农业开发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熊爱根:高安是农业大市,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安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实施,特别是近'几年农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高安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连续10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和2006年,高安市被评为“全省农业发展十强县市”,其中农业开发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
1.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通过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一大批过去曾饱受旱涝灾害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
2.农业综合开发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调整,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一大批农户从传统的种植业中解脱出来,成为特色种、养的能手,年人均纯收入较非项目区高出260元以上。
3.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市项目区已累计改良土壤12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60万株。
4.农业综合开发为科技成果的运用提供了平台,带来了农民科技应用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立项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科技推广资金1610万元,开展项目试验示范14个,推广先进农技37项,累计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5.农业综合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带来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另外,农业开发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在项目区,由于生产条件改善了,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各种矛盾就缓和了,纠纷也少了,农民都能安居乐业。
记者:农业开发也需要创新。在创新农业开发机制或农业开发模式等方面,高安市农业开发办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熊爱根:高安农业综合开发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全省、全市先进位置,工作创新是我们的法宝之一。我们一直强调农业开发必须紧跟形势,在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工作举措。比如最近几年,我们就在整合各类项目、扶持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投入、促进集约经营、探索开发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做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即政府行为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土地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国家政策与高安实际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记者: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安市农业开发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熊爱根: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责无旁贷。近几年,我们利用自身的项目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夯实生产发展基础的同时,兼顾村庄的美化绿化、饮水安全等配套建设。先后帮助了1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解决了农田灌溉、机械耕作、人畜饮水、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为当地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与新农村试点村相配套的同时,自2006年10月开始,我们在大城镇古楼村建立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示范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龙头,整合了农、林、水、畜牧、交通、文教、广电、卫生等11个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对示范区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通过不到一年的建设,如今示范区内的11个村小组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观。明年还将有12个村进入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行列。
记者:前面你已经谈到,高安每年都向上争取到较多的农业开发资金,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最多的,在全省处领先地位。在向上争资方面,你们有哪些绝招”?
熊爱根:也没有什么“绝招”。我们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农业开发工作。尽管我市农业开发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每年都能够超额完成各项开发任务,且工程质量全部达优,已多次得到上级的肯定,省、市每年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二是经常向上级部门汇报。在做好开发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与上级的沟通,经常向国家、省、市开发部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让上级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争取他们最大的支持。三是广泛收集信息。对争资来说,信息非常重要,特别是来自上面的信息。比如去年8月份,我在北京偶然获得国家农业开发办有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的信息后,就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调研,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写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古楼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总体规划》,第一个向国家农发办提出了建设示范区构想,得到了国家农业开发办主任王建国的充分肯定,国家农发办点名在高安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