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716
颗粒名称: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分类号: F303
摘要: 2000年以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央“两个提高、两个转变”政策指引下,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搞好土地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以种草养牛为核心的“立草兴牧、畜牧强市”发展战略,闯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稳粮扩草垃草兴牧开发致富”的路子。到“十五”期末,项目区粮食总产较开发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肉牛饲养量达29.8万头,年出栏9万头,分别比实施前的2000年增长8.7%和23.6%, 项目区人均来自养牛收入达340元。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村建设

内容

自2000年以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在中央“两个提高、两个转变”政策指引下,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搞好土地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以种草养牛为核心的“立草兴牧、畜牧强市”发展战略,闯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稳粮扩草垃草兴牧开发致富”的路子。到“十五”期末,项目区粮食总产较开发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肉牛饲养量达29.8万头,年出栏9万头,分别比实施前的2000年增长8.7%和23.6%, 项目区人均来自养牛收入达340元。
  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其项目和资金优势,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夯实生产发展基础的同时,兼顾村庄的美化绿化、饮水安全等配套建设,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帮助1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解决了农田灌溉、机械耕作、人畜饮水、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为当地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多年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始终保持全省第一,2006年,该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投资总规模达1020万元,是全省唯一财政投资规模突破千万元的县市。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高安市均被评为省、宜春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并被省农业厅、省农发办评为肉牛生产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发展十强县市”,2006年又再度获全省农业十强县市殊荣,同时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在全省5个获奖县(市)中位居第一。这些荣誉的取得,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个殊荣:年年受到省、宜春市的表彰,连续六期被评为省、宜春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1997年10月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授予全国农业综合开高安农业开发掠影发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农业开发办。
  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农业综合开发喜结累累硕果
  高安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自198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高安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地位由此得以凸现。
  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通过对项目区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一大批过去曾饱受旱涝灾害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啲高产稳产田。1989年以来,高安市虽然先后三次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粮食产量却一直稳步上升,项目区耕地复种指数由实施前的163提高到220%,净增57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上升到61.2万吨,比立项前增加了15.7万吨,项目区耕地只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0.7%,粮食总产却占全市的52.4%。
  农业综合开发有力地推进了产业调整和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仅在于对项目区生产条件改善的贡献,更深层次地为各地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杨吁况家南邹村,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建设的支持和带动下,自2002年3月实行“一季稻+季草”轮作以来,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发展超级稻200亩,种植牧草250亩,建规范化栏舍2500平方米,养殖杂交母牛97头,当年全村粮食总产只比2001年减少了2万公斤,而农业总产值却比2001年增加了142万元,其中来自养牛业的产值达17.6万元,农民人均实现养牛增收1400元。
  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市项目区已累计改良土壤12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60万株,项目区耕地肥力上升至中等偏上水平,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4%高到了19.1%,一些项目区还形成了特有区域小气候,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较非项目区明显降低,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产品品质均有明显提升。
  农业综合开发为科技成果的运用提供了平台,带来了农民科技应用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立项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科技推广资金1610万元,开展项目试验示范14个,推广先进农技37项,累计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4万人次,有分地促违了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带来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高安市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涌现了独城南湖、西背,八景上堡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典型,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水平、农民收入得以明显提高,新田相与新村貌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展现出一派气势恢弘、美丽壮观的新农村画卷。
  围绕重点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新途径
  高安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而且在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村建设作用上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整合各类项目、扶持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投入、促进集约经营、探索开发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政府行为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犬敢策性强的系统工程。该市…是加大领导协调力度,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农口各部门及财政、交通、电力、国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农口和教育、卫生、广电、文化、建设等单位成立了专家组,协助抓好示范区的专业规划。二是力求群众主动参与,对土方量大、需要筹资投劳的工程在村组之间采取推磨转圈、先后收益的作战方法。近几年来,项目区群众每年投劳11万个工日,折资340万元。
  土地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是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扶持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该市先后在大城、独城、新街、八景等9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点累计实施了3万亩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使其粮食单产亩均提高125公斤。二是着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如发展年一草牛”模式,目前共推广超级杂交水稻3.5万亩,新增黑麦草面积4万亩,新增 3—5头肉牛的养牛户3516户。三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向上申报,高安市争得了江西维尔宝食品生物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微胶囊植物奶油粉生产线扩建项目。该项目年转化高安和周边县市早大米8000吨、油料18000吨,使2万户农民人均增收800元。
  国家政策与高安实际相结合。一是通过提供担保、给予奖励和贴息,吸引了大量城乡居民投资养牛小区建设。近年来,该市财政部门先后争取到资金310万元,农业开发先后安排资金500万元用于发展牛产业併利用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启动担保中心帮助农民贷款,对小区养牛户实行贷款贴息、基础设施揪占、品种改良补贴和牧草良种繁育基地扶持,带动民间资金2000万元投资养牛,摸索出了”政府引导、中心担保、银行放贷、财政贴息、农户养牛、企业收购的小区养牛模式。至今全市共新建养牛小区43个,完成牛冷配5.2万头,牧草种植8.3万亩,出栏肉牛达到21万头。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既贯彻了农业综合开发民办公助的原则,为农业综合开发注入新的生机,又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品位和水平。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销售10万头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落户就是一个例证,极大地提升了该市牛产业发展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该市一方面同步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把各类项目统筹整合,适度把开发项目集中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形成相对的项目集群;另一方面统一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水利、农业、农业开发、林业、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通过同步规划、统一实施,建设了一批较高标准的新农村示范点和农业开发项目,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形成了整体示范效应,增强了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