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使花生优质高产。但近年来有部分种植农户,由于未能很好掌握该技术,致使花生产量低、品质差,没有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现就目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问题
花生连作花生连作、果少果小、产量低、品质差。据调査,花生连作两年减产20%,连作3年减产30%左右,其减产原因:一是病虫害严重发生(如螃蜡、叶斑病近3年均严重发生);二是土壤养分余缺失调;三是根系分泌物积累使花生自身中毒。
平地种植花生平作,土壤受光面积小,不利于提高地温,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的深厚疏松土层,降低了排涝、降渍能力,遇上洪涝天气,不能及时排水,造成渍害。
忽视“清棵”花生出苗后,第一对侧枝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埋在土内,生育不良。而及时“清棵”,能使第一对侧枝露出地面,茎粗节密,花多针多,结果多。饱果多。
放苗过晚不少地块不是在花生顶土时即开孑血苗,而是在花生出土2~3片真叶时才开始开孔放苗,造成高温灼苗,抗逆能力下降。
不拣拾残膜地膜的原料是乙烯的高分子聚合物一一聚乙烯,很难自然分解。花生收获后,残膜压在土里,影响耕作和下茬作物根挣下扎,并妨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运动,导致减产。
对策
轮作倒茬釆用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薯类、棉花及蔬菜轮作,轮作以3年为好,或采用种一年隔两年再种的办法。在花生调茬确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深耕26.4-33.3厘米,增加有机施用量,借以改良土壤,促花生植株健壮, 增强抗逆能力,以减轻重茬所带来的危害。
起境种植起境种植有利于提高地温,便于排灌。播前4~6天要进行起埋,境距85~90厘米,境高10-12厘米,沟宽30厘米,境面 55-60厘米。起境时底墙要足,墙情差时,要浇水造谪。
及时放苗、清棵先播种后盖膜的花生,当幼苗刚刚顶土时,应及时放苗,即用利刀在膜上割一个三角口,有助苗出膜,以防高温烧苗。当花生齐苗后,应及时清棵,即用手将幼苗根际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露出膜外,用土将膜孔封严压实。
加强病虫害防治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防治: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叶斑病的防治:从6月底开始喷洒1000倍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蟒螬的防治: 播种时用辛硫磷拌种,50%辛硫磷50克,加水 4~5公斤,拌花生种40-50公斤;结荚初期,用 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进行灌墩防治。
拣拾残膜防污染为避免残膜对环境的污染和保证下茬作物增产,必须组织群众拣拾残膜;其方法是:在花生收获时,先把压在土里的残膜边揭起来,再抽去地上的残膜;同时还要结合冬春耕地把前茬埋在地里的残膜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