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三鉴才能匡时济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299
颗粒名称: 唯有三鉴才能匡时济世
分类号: Z42
摘要: 打开桌案上聂炳成赠予的《三鉴随笔》文集,我内心充满了宁静、温暖的感觉。“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着扉页上的经典名言,不难看出聂炳成这部著作鉴往知来、正心修身的主旨功效。
关键词: 三鉴随笔 匡时济世

内容

打开桌案上聂炳成赠予的《三鉴随笔》文集,我内心充满了宁静、温暖的感觉。“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着扉页上的经典名言,不难看出聂炳成这部著作鉴往知来、正心修身的主旨功效。
  《三鉴随笔》辑录了聂炳成从浩帙的史实中,怀抱着纯净性情,思索历代近百位帝王将相的忠奸、廉贪、福祸、善恶、俭奢与功过,以一种零度的叙述方式,写下的140余篇体会心得之文。内容涉猎到君臣德行、任人用才、酌情察事、励志人生等诸方面,写得凝练概括,行文从容而又激越,几乎每篇文章都不乏精辟独到之语,且多在报刊上发表。更为可贵的是,他引经据典时做到文笔清冽又浓郁、凛然又随和,有时挺拔俊秀干净简洁,似匕首直插云霄;有时朗润流贯英气横溢,宛若一泓清溪荡漾碧波,让人读时像有一圈圈细细的温柔的蜘蛛网缠住你的心,有一种熨人心肺的绵长滋味,读后又使人感觉"良药”并不“苦口”,“忠言”并不“逆耳”,悟出许多为人处世、从政立身的哲思, 引起读者共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聂炳成站在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俯视历史烟云,他认为为官如果像懿公那样不务政事,必然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要从懿公好鹤亡国的典故中多一些治国安民的深思,应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韬光养晦;他从唐裴行剑平定突厥中,启示我们要“知人善任”,“抚士贵诚”;从李训与甘露之变中,告诫人们唯有肃纲纪、正赏罚、任贤才、去邪恶,健全制约机制,才能标本兼治,科学决策;从朱元璋与马后故事中,总结出"家有良妇,犹国有良相”;从东周李牧死、赵国亡的启示里,警示人们应才尽其用,用得其所,否则将营造不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局面……在一篇篇文章里,他于历史的沉淀里发出了一声声长啸与沉吟,不难看出作者宽厚仁慈刚直不阿的襟怀。他崇仰民族英雄,亦呼唤民族的元气与魂灵;崇仰高山仰止的人格,亦呼唤民族的气节与坚贞;崇仰匡时济世的将相,也钦佩经世致用的贤人。
  当前我国国力日盛文明日新,为人为官除了借鉴古人为人从政处事的方略之外,还该如何与时俱进?聂炳成又作出了深一步的思索,他认为为人为官要“忍”,唯有对违逆之人之事有宽容、忍耐、抑制的精神,才能出大谋,干大事,立大功;对“钱”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拒之以理,“穷则独善其身”;对“欲”要去除侥幸,防微杜渐;对"权”要知轻重,人民好比水,为官掌权者好比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酒”,他引用了“人生唯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的古楹联,谨防酒后铸下终生遗憾。不仅如此,他还从“知与行”谈到了为人为官应有的“气度”与 “魄力” 。
  聂炳成在《三鉴随笔》前言中说,读史可感悟人生的真谛,可思索处世的哲理,可欣赏正义的伟大,可洞察奸佞的渺小,可寻找生存的诀窍,可树立成才的信念。我想,他能说出此话写出此书,其原因在于他有忧国忧民的磊落胸襟,有刚直不阿的坦荡心怀,有勤谨不懈的耐劳精神,有直谏劝勉的务实性情。
  一位作者不是在政治上的成熟,不是有阅人阅世的深广,是写不出如此有洞见的文章的。聂炳成曾先后在清江、万载等县担任党政主要领导职务,还在地(市)直几个部门身居要职,政务繁重,但他宦游之余雅习文史,能以一闲对百忙,让自己沉浸在史册文典里,让一颗从尘俗中超拔出来的心,与历史同在,与圣贤同在,于逝去的岁月中寻找这个时代需要的元气血气。由此可见他真是个有大情怀之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曾任宜春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宪萍在《三鉴随笔》序言中说:“聂炳成能'好学深思、勤于笔耕,确属不易','也衷心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能像聂炳成那样勤学勤思,积极建言献策,建功立业,为构建和谐宜春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小明
责任者
聂炳成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杨宪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