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宜春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011
颗粒名称: 大家的宜春文化
分类号: C912.4
摘要: 2005年,我写了一本书,名叫《一个人的宜春方言》,20多万字。这个书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难道宜春方言是单数的?我的确感觉到宜春方言的写作更应该是复数的,曾想学《维基字典》的招数,把拙作挂在“宜春新闻网明月论坛”,让宜春人来反驳、指正,“吾将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关键词: 文化沙龙 宜春文化

内容

2005年,我写了一本书,名叫《一个人的宜春方言》,20多万字。这个书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难道宜春方言是单数的?我只是想显示它的写作是单数的。我的确感觉到宜春方言的写作更应该是复数的,曾想学《维基字典》的招数,把拙作挂在“宜春新闻网明月论坛”,让宜春人来反驳、指正,“吾将择其善者而从之”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这项工作一直没付诸实施。
  原因之一是这个想法太自私。因为那个书名我不打算更改。如果要借助“集体的智慧”,那就更名为《大家的宜春方言》好了。真有这样一个平台的话,让普通市民参与到编撰这本书的工作中去,就会颠覆通常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方式,给草根阶层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参与其中的成员会因为释放了自我而觉得很好玩,宜春的文化史会因为这样一本非精英撰写的著作而更有意味:宜春的秘密隐藏在最卑微的谈吐和日常事物中,它们是一种神话,是诗,通过仔细观察它们,你能从这些言行中提取一种关于“宜春是什么”,“宜春人是什么”的思想。
  类似的工作在影像界已经展开,不过是在宜春之外。我喜欢看的央视《见证》、《纪事》栏目以及大量的纪录片,给我一种“一些网散布开来,抓住了短暂闪烁的灵感,这是时间的精华”之感。就像现在我不说“结账”而说“买单”,不说“早”而说“早上好”,不说“相好”而说“恋爱”一样。很多以前的视觉经验也在我的眼睛里消失了,比如罗布手巾,比如树篱,比如乡间栈道,比如界碑,比如路亭,比如风水池塘,比如旧式祠堂。它们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它们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草民的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草根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稳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意义不可谓不宏大,但它总是受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的冲击,简直不堪一击。为什么?草民没有保护它们的自觉。我们的虔诚献给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却对自己身边的“鸡毛蒜皮”漠然以对。如果我说搞清楚宜春人吧没有过滤嘴的烟会先顿哪头是了不起的文化,大家肯定会说我是疯子。
  我不敢掠美。这个想法的原创者是查尔斯•马齐。他是大众观察运动的发起者,并将这种运动发展成了一门新的社会科学。在一些文字和影像中,我略微欣赏到了这种新式的文化“灵感”和“精华”,激动并期待:愿这样的文化之风能吹拂我的故乡。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静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