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打造和谐小康家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2904
颗粒名称: 同心协力打造和谐小康家园
其他题名: 奉新县新农村建设见闻
分类号: F320.3
摘要: 今年,奉新县委提出了“平原丘陵人平一亩果木、山区人平十亩毛竹”的发展目标,引导农民走一条以创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富裕农民的经济发展路子。各试点村把制定发展经济的产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点来抓,干洲镇水头村做出了人平一亩果、户均一辆车的产业发展规划,已种植柑橘等果树人均1亩,运输专业户达26户;罗市镇浙新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木村,人均花木面积5亩,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小康家园

内容

阴春三月,奉新大地万物生辉,一派绿意盎然。改水、改厕、改路,植树清沟、硬化巷道,兴建沼气池、安装太阳能……走进奉新乡村,处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村庄靓起来了 [新闻回放]3月30日,省委书记孟建柱亲临奉新考察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该县推行的“1+8”新农村建设模式和一元保洁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农工部部长、省新村办主任吕滨在罗市镇浙新村考察时高兴地说:“这是全省最好的点,目前找不到第二个。” [釆访手记]据了解,去年奉新县31个省级试点村在“三清三改三配套”建设上取得了全局性的胜利。该县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稳步推进”的原则,由县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试点村村庄整治规划。全县806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占自然村总数的59%,31个省级试点村的所有规划全面完成。为确保新农村规划上品位、上层次,在规划时因村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分类规划,不搞究一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房前屋后栽果树,路边水旁搞绿化,全力打造一批将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果树飘香融为一体的新农村。2006年,该县在着重推进31个县级点 “三清三改三配套”的同时,还抓了19个乡级点的“三清三改"和146个村级点的“三清” 。全县31个试点村已改水1441户,占农户总数的98.3%;新建公厕46个,单户改厕1372户,占96.7%;修建村庄道路45公里,修建排水沟11.5万米,拆除破旧空心房屋2491间,平整土地14500平方米,新建房屋76幢,绿化植树720亩,建沼气池961户,安装太阳能362户,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该县又申报了74个试范点。
  村民动起来了 [新闻回放]4月12日,奉新县宋埠镇堂庄老基自然村几个村民在外打工,今年春节没有回家,听说家乡正在搞新农村建设,他们纷纷动起来,解囊捐款。当日,该村先后接到在山西省太原市打工的龙登明3600元、龙登佳4800元,在北京打工的龙登宝5200元的汇款。全村共筹资7.2万元。
  [采访手记]为搞好新农村建设,去年该县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配套资金200万元,平均每个省级试点村6.5万元。企业帮扶120万元,县直单位帮扶140万元,社会捐资199.1万元,集体、农户筹资655万元,共计1314.1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审批,对试点村奖扶资金的下拨,实行先建设再逐级申报然后审核拨付。今年,该县始终坚持走"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路子,把引导、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每个试点村都安排了1名县级领导、3名县直单位干部和3名乡村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每个试点村,都成立了由群众推荐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率先致富、公道正派的中青年代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实践证明,通过理事会运作,依靠群众的做法,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地发挥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已有赤田占家、五显,赤岸金一、金二,干洲垅口、张家,会埠村头、潭前、湖塘、石下、张坊等试点村群众自筹资金123万元。
  村民富起来了 [新闻回放]4月20日,奉新县罗市镇浙新村村民石永明责任地上种的30亩湿地松,被商贩一次性抢购完,获纯利23万元。据悉,浙新村35户农户种植了花卉苗木,现已成为全县苗木栽种最早、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专业化程度最高、人平收入最高的一个苗木村。
  [采访手记]发展生产、培育产业、增加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奉新县始终把产业富民工程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在扩大基地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是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优质稻播种面积增加至58万亩,新增糯稻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产业迅速回升,效益不断提高,今年种植面积新增5000亩,达到3万亩;猕猴桃产业走出低谷,面积稳定在2.5万亩,总产量达400万公斤;新建6万平方米双孢蘑菇基地,甜玉米基地由去年的2000亩发展到今年的1万亩。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绿公司年产5万吨精制米、5万吨精制水磨粉、1万吨罐头、1亿包玉米方便面项目生产线投入使用。永辉生态养殖公司稳步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康达集团、中绿食品等4家企业分别获得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认定。三是专业大户不断增加。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5个,带动农户2106户,涌现出种植、养殖、流通等各类专业大户近800户。这些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已成为致富的领头雁。四是劳务收入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9.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的92.1%; 农村劳力转移培训累计达到 9.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比重的90.5%, 人均年劳务收入在8700元以上。
  今年,奉新县委提出了“平原丘陵人平一亩果木、山区人平十亩毛竹”的发展目标,引导农民走一条以创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富裕农民的经济发展路子。各试点村把制定发展经济的产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点来抓,干洲镇水头村做出了人平一亩果、户均一辆车的产业发展规划,已种植柑橘等果树人均1亩,运输专业户达26户;罗市镇浙新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木村,人均花木面积5亩,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熊振园
责任者
李春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