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靠近河道饱受水患之苦的靖安县双溪镇泥埚自然村喜讯不断:长250米、高2.6米、面宽0.8米的护村河堤全面竣工;长1公里、宽4.5米的进村水泥公路建成通车;处于低洼地带的5户群众住房完成新建,并已搬迁;引进客商投资400万元,在河中建设的“水上乐园”项目预计7月初可向游人开放……现年70岁的陈长海老人高兴地说:“是共产党让我们泥埚村人脱离了水患苦海,走上了安居乐业、和谐小康路。”这是靖安县把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开发与建设新农村,解决水患、发展农家乐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成功事例。
地处山区的靖安县,北潦河南、北两条支流穿境而过。长期以来,水患让人们心有余悸。近两年来,靖安县委、县政府把根除水患,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开发,作为解决民生民情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推出三大工程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森林保墒蓄水固植被工程。为从源头上治理水患,近两年,靖安县积极开展全民植树造林,造林面积达68万亩,封山育林107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175.68万亩,人均12.8亩,全面消灭了宜林荒山;同时,主动调减木竹采伐量,年采伐量由两年前的16万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5万立方米。河道疏浚工程。靖安县釆取在治理中开发、在开发中治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河道疏浚。河道疏浚与河道采沙相结合,指定在河道淤塞严重的地段进行采沙,并与采沙业主签订定点采沙、严禁弃物弃料淤塞河道的合同;河水漂流与河道疏浚相结合,给业主漂流经营权,同时又与漂流项冃业主签订谁受益、谁治理的河道疏浚协议,使治理与开发相得益彰。两年来,共疏浚河道52.5公里,扩大了河道的行洪量。库堤防洪工程。近两年,靖安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向下发动群众,对外招商引资,筑坝拦河建水库电站,蓄水调节水流量,降低洪灾损害,共引进投资3800多万元,实施了罗湾、小湾水库的扩容改造,新建了开源、港口等4座拦河水库;修筑河堤挡水,共向上争资、发动群众捐资2300万元,组织干部群众利用冬闲季节,投入义务工38万个,修筑防洪堤坝32.3公里,减少了水患。社会各界、群众的治水热情高涨。落户靖安的浙江企业老板陈耀弟和仁首镇农民余绪武分别带头捐款5万元和2万元,色于修建河堤,全县主动捐资额达560万元。
靖安县在搞好河道综合治理的同时,又狠抓河道及两岸的综合开发。山上办“绿色银行”:目前,全县的活立木蓄积量达698.7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达5277.3万根,分别比2005年增长46.6%和32.7%。全县农民每年来自林业、木竹精深加工产业和绿色山珍系列林副产品及森林旅游等的收入达2.3亿元,人均1820元。水中开“钱庄”:该县把水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去年漂流产业产生的旅游综合收入达3200万元,比2005年增长43.1%;把水资源变为电力资源,利用拦河水库发电,全县已在河道上建装机容量100千瓦以上的水库电站70座,装机总容量达6.305万千瓦,年发电收入2600万元,比2005年增长36.5%。同时,开发河水灌溉工程,近两年,全县新增引河水灌溉农田面积6万多亩,还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两岸出 “宝藏”: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的山地、滩涂、耕地等土地资源,开发种植果、药、茶、粮等。全县建起了以椪柑、板栗等为主的木本果树基地11万亩,去年,全县果业收入达1.58亿元,人均1620元,面积和收入比2005年分别增长28.6%、52%;以杜仲、厚朴等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达2.2万亩,比2005年净增1.2万亩;以白茶、绿茶为主的有机茶基地1.3万亩,比2005年净增1万亩;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绿色大米基地13.1万亩,绿色大米价格每公斤比普通大米高1倍多,去年仅绿色大米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60元。去年底,靖安县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