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说话五大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2880
颗粒名称: 和宝宝说话五大忌
分类号: G41
摘要: 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威胁,比如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或者“把你送给捡垃圾的人”等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关键词: 教育教学 家庭教育

内容

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岁,很爱画画。
  一次,江老师来接棠棠上音乐课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江老师对她说:“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可能就在我们自己?笼统、抽象的用词,如“爱护”,会给幼儿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换一种形象、具体的说法是必要的。
  忌:高估孩子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实验课上,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计划教孩子们学会播种。她这样说道:“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播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去水池边情感悟语鞠志杰呢” 。棠棠头也不抬地说:“不,我还没画完画。” 旁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
  专家点评: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疑问句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他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忌:用词抽象、笼统、华而不实
  某个老师这样对一群3岁左右的小朋友说:“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爱护图书。”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书被撕破的事件。当老师责问犯错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爱护图书”时,小朋友问:“老师,爱护是什么意思?” 专家点评: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给孩子说得清清楚楚,孩子却“明知故犯”。大人气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责任拿一个小纸杯,到门口的蓝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这里来领一粒种子。把种子埋进土里,再到水池那儿接一点儿水,最后把纸杯放在水池边的台子上。”听完实习老师的指导后,肴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着老师;有的孩子去拿纸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专家点评:研究表明,对不满5岁的儿童来说,一次接收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导信息是有困难的。换句话说,一次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信息,就可能超越孩子有限的记忆范围,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
  忌:话中有话
  3岁的可可经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个小朋友。钱老师看见后,就急忙过去制止,并严厉地对可可说:“今天老师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嘖着: “不知道(多少次)。
  ”钱老师加重了语气:“5次了! ”说完,却发现可可对钱老师的话并没有羞愧或内疚。
  专家点评:我们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种强调语气的问句,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的失望和生气。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却不懂得事情的发生频率与严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理解这话中之话。
  忌:"威逼利诱" 这天,幼儿园组织春游,爸爸妈妈可以同去,但孩子们必须自己背着午餐。午餐时,4岁的李琪突然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来看她,问怎么了,李琪说:“我不喜欢苹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苹果。”说着,她就要把苹果扔掉,妈妈制止了她,她还是哭着说:“我不要苹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妈妈就威胁她说:“如果你还哭,我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儿了。”话音未了,李琪哭叫得更大声了。她妈妈只好换了一个口气,说:"不要哭了,妈妈帮你把苹果扔掉,行了吧?”这一招看来管用了,不一会儿,李琪停止了哭泣。
  专家点评: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威胁,比如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或者“把你送给捡垃圾的人”等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辛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