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等于和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2736
颗粒名称: 统一等于和谐
分类号: B024.4
摘要: 领导在讲话中说,建立“和谐”社会,首先应从 “治乱”开始,治思想上的乱,治说话上的乱,治行动上的乱,由“大治乱”到“大统。“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可见,过于强调“统一”,并不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搞“一刀切”,追求过分“统一”不等于"和谐”。有选择,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充分尊重群众的 意愿,才是建设和谐新 农村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和谐统一

内容

报载:北方某县为了建设和谐新农村, 研究制定出了 “十五项” “统一”标准。强调建设和谐新农村,就是要做到高度的“统一 ” 。
  网上消息:一些单位主要领导要求自己的下属,在言语、行动上必须与领导高度“统一”,必须建立一种“同一个声音说话,同一个步伐前进”的“和谐”局面。一位领导在讲话中说,建立“和谐”社会,首先应从 “治乱”开始,治思想上的乱,治说话上的乱,治行动上的乱,由“大治乱”到“大统
  一”再到“大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统一”就是“和谐”吗?非也。
  “和谐”是什么?“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它是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会追求 “统一”的和谐局面呢?
  首先,认识上有偏差。一些领导干部对“和谐”的理解不是很清晰。他们认为“统一”就是“协调”,就是“和谐”。于是往往以是否“统一”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
  在思想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思想上做到了“统一”,认识上也就会"统一”,就会不吵不闹、不声不响,工作上、事业上就能“统一”,步调就能一致,就能达到思想的“和谐”,认为这样才是"政通人和”。
  其次,功利思想在作怪。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体现领导水平和魄力,显示自己的政绩,喜欢搞政绩工程。于是,他们挖空心思树典型,千方百计搞试点,倾其所有搞“统一”,希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以达到提 拔重用自己的目的。
  再次,民主意识缺乏。少数领导干部“一言堂”思想较重,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容不得半点杂音。他‘们从骨子里希望下属言听计从,唯命是听,从思想、行动等方 面与之保持高度的“统一”。不习惯用民主的思想、民主的理念、民主的程序去分析研究处理事物,而习惯以“我”为中心,听“我”的指挥,听“我”的命令,稍有不同观 点,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就认为是不“和 谐”的音符。于是他们在工作中追求的是 “一统到底”的效果,而思想上追求的是 “纯而又纯”的状态。
  过分地强调“统一”,反而会使事物显得呆板,出现人为雕痕,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表面上看似“和谐”,实则缺乏活力。相反,不过分强调事物的"统一”,用引导与 自然选择相结合,追求事物的协调和美,才 是真正的“和谐”。“万绿丛中一点红”,之 所以让人觉得美,正是因为“统一”的绿 中,有一点自然去雕饰的“红”,才显得事物更加美丽,更加灿烂,达到了一种美的境界。同样的道理,一个机关、单位,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建议,不同的声音,不 仅不会使单位显得沉闷,反而会增添活力,生机勃勃。
  可见,过于强调“统一”,并不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搞“一刀切”,追求过分“统一”不等于"和谐”。有选择,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充分尊重群众的 意愿,才是建设和谐新 农村的基本要求。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初
责任者
宋美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