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做刀刃四两拨千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2564
颗粒名称: 好钢做刀刃四两拨千斤
分类号: F830.46
摘要: 科技三项费用泛指用于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的政府专项资金,是国家法定增长的经费。我市科技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关键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科技三项 科学研究 产品开发

内容

科技三项费用泛指用于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的政府专项资金,是国家法定增长的经费。我市科技管理部门严格执行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关键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培育,争取了一批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和经费通过市级科技计划的培育,一大批特色明显、创新突出的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20042005和2006年,我市共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21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省级177项,争取国家、省级科技三项费用1841.5万元,是市级科技三项费用447万元的4.11倍。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共争取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17项,省级创新基金项目5项,科技经费1215万元,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加强了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通过市、省、国家级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扶持,一大批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在工业方面,通过科技项目的积极培育,涌现了一批像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宜春瑞思博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盛富莱定向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等新兴企业;通过科技部门的重点扶持,壮大了一批像江西维尔宝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万申机械有限公司、樟树冠京香料公司等特色企业;通过科技项目的连续支持,发展了一批像江西华伍起重电器有限公司、江西特种电机有限公司、江西仁和集团等产值超2亿元的优势企业。全市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152家,技工贸总收入71.88亿元,税收3.98亿元,利润4.93亿元,出口创汇5899万美元,5个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园(上高、奉新、高安、袁州、丰城),开发新产品51个。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小试、中试,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分别列入了发改委、经贸委、农业等部门的产业化项目。在农业和社会发展方面,我市通过本级培育和向上争取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广泛推广应用。如“赣苎3号”苎麻新品种、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两优586”、利用东乡野生稻选育优质不育系“东B“A”以及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食用菌研究、中药材种植研究、星火计划实施、医药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为我市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推动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增强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和宜春市主要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促进了人才成长,既涌现出了赖占钧、陈武、彭庆星等著名专家,又出现了熊筱娟、范惠珍、汤辉、聂春华等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还锻炼了一批如科技特派员等实用人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宜春学院依托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全市成立了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信息、科技咨询、技术诊断、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已基本形成。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目前我市共建立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省级基地5个,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省设区市之首。利用这些科普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科技知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基地累计接待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参观访问102万人次。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等活动,把技术、资料送到农村、社区群众手里,受众16.2万人次。此外还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科技培训,培训农民10.3万人次。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平安
责任者
赖占钧
相关人物
陈武
相关人物
彭庆星
相关人物
熊筱娟
相关人物
范惠珍
相关人物
汤辉
相关人物
聂春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高县
相关地名
奉新
相关地名
高安
相关地名
袁州
相关地名
丰城
相关地名
东乡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