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奏响希望之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2563
颗粒名称: 田野奏响希望之歌
分类号: F307.5
摘要: 观上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由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有12家,20多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如珍珠般散落在田野上,“产一加一销”的链条式农业已初具雏形。在观上镇,像胡老毛这样伴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农民厂长有近百名。近年来,该镇降低门槛、放活机制、千方百计鼓励手中有资金的农民兴办企业,扶持更多的农民从务农向务工发展,催生了一批农民厂长。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农民 企业

内容

近年来,樟树市观上镇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的枝繁叶茂也给该镇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2006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5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增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近30%。田野成车间,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使观上镇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而且为观上农民注入了产业意识、市场意识,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农民自办农产品加工厂、租赁务工农民的农田实行规模种养的日益增多。目前,观上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由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有12家,20多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如珍珠般散落在田野上,“产一加一销”的链条式农业已初具雏形。产业化的推进,使该镇农民克服了单独生产经营的“弱势”,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农业的潜力和魅力。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镇农民通过农产品“产一加一销”,人均增收110多元。农民做厂长,当初靠种田和卖冰棍养家糊口,如今却成了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日销售额上万元的冷饮企业的老板,观上镇凯乐冷饮食品厂厂长胡老毛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毅力,把“发家致富”的愿望落地生根,打拼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在观上镇,像胡老毛这样伴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农民厂长有近百名。在工业文明的熏陶下,观上农民的脑子变活了,眼界变宽了,胆识变大了。近年来,该镇降低门槛、放活机制、千方百计鼓励手中有资金的农民兴办企业,扶持更多的农民从务农向务工发展,催生了一批农民厂长。一些普通农民在给他们打工的过程中“赚了票子、换了脑子、壮了胆子、闯了路子”,便开始自立门户,办厂做起了老板。同时,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也纷纷返乡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使“农民厂长”这个群体不断壮大。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卫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
观上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