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经济五强、构建和谐平安樟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1883
颗粒名称: 争创全省经济五强、构建和谐平安樟树
分类号: D610.3
摘要: 2006年,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樟树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发扬”脚踏实地、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樟树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完善“1234”、“2368”等34项重点工程和确保两个“51”的奋斗目标,立足构建和谐平安樟树,主动大开放,积极求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确保了“十一五”开局红。
关键词: 和谐平安 樟树市

内容

2006年,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樟树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两新’,奋勇'两争’、打造'三都’,建设'两地’、发展’两城‘,进入全省五强、冲刺全国百强”的要求,发扬”脚踏实地、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樟树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完善“1234”、“2368”等34项重点工程和确保两个“51”的奋斗目标,立足构建和谐平安樟树,主动大开放,积极求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确保了“十一五”开局红。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3.96亿元,可比价增长19.8%;财政总收入完成62066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三号翻番,其中地方收入完成3.1920亿元,同比增长329%;农 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元,达3939元,同比增长10.6%;获“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两个“51”目标全面实现。
  工业发展在优化布局中实现跃升。2006年,樟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品牌立市”战略,坚持以整合产业布局为重点,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城北经济、福城医药流通、盐化工业、食品工业、创业园等五大工业经济板块,并沿105国道、清江大道、樟观线、樟店线延伸发展工业配套产业。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园区落户工业企业84家,其中投产工业企业68家,园区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出口创汇437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上交税金1.56亿元,安置从业人员1.6万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争创名牌,工业企业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著名商标24个,江西名牌产品15个,各项品牌数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第一位。大力培植药、酒、盐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扶优扶强机械保险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新型产业,培强育大经济总量,药、酒、盐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13%。特别是盐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引进4个超亿元项目落户盐化工基地,合同资金达30亿元。
  城市品牌在建管并重中得到弘扬。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和”一江两岸、一轴两环”发展思路,樟树市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关系樟树发展后劲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建、续建和改造四特大道、药都大道等20多条城市道路,已基本形成“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35%。开发建设了一批功能更完善、特色更鲜明的高档住宅小区,药都公园改造、药都广场建设和城市防洪墙装修等工程增加了许多城市亮点。为喜迎第37届全国药交会及“同一首歌”演出,借鉴宜春中心城区的管理模式,出台10多项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让群众多得一点实惠,坚持先安置、后拆迁,每个拆迁项目都严格按程序办事,做到依法拆迁,确保拆迁工作的平稳进行。对拆迁房屋给予货币补偿以外,还采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等多种措施对拆迁卢进行安置。
  农业经济在建设新农村中日益发展。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重心,樟树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农业基础,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15.94万亩,比上年增加1.22万亩;粮食总产达47.68万吨,同比增长4.3%。全市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 有32家,培育出7家省级和12家宜春市级龙头 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有
  39家、出口创汇型加工企业9家。全市有60多家企业通过国家IS0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农产品品牌获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22个、知名商标18个,绿色食品商标A级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江西省名牌产品8个。粮食作物优质率为85%,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3万亩,有1个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建立生猪养殖小区13个、家禽养殖小区10个,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173个,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5300多万元,85%以上农副产品实现外销。通过3月和11月两次“五同五帮五入户”活动,以及“百企百单位千名党员干部支持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全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0177.29万元,其中57个试点村投入6020.19万元,全市57个试点村整治项目完成98%以上,试点村群众积极性很高,并带动其他村自发进行新农村建设。
  开放型经济在扩大数量中提高质量。2006年,樟树市注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开放型经济工作全局,努力转变开放型经济的工作机制和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年”活动,实行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招商,组建医药、盐化工、食品、保险设备机械制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7个专业招商部,强化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对盐化顶目、”不沉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閤皂山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大引进进力度,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上市公司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引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落实重大项目的优惠政策,并把引进贸易型企业当作招商引资的先导性工作来对待。在全面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实施“巩固港台抓提升、主攻日韩揽成果、拓展欧美创新路”的战略,重点接触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2006年,全市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际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8.011亿元,其中,国内省外资金14.8亿元,同比增长56.8%;引进境外资金4200万美元,同比增长39.4%。已签意向合同的外资项目3个,意向合同 资金9250万美元。
  会展经济在创新举措中达到更佳。为使樟交会办出特色,2006年力邀“同一首歌”加盟,成为全省第一个主办“同一首歌”的县级市。在省、宜春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樟树第37届药交会和“同一首歌•走进药都樟树”演唱会取得圆满成功,被《江西日报》称为“一次漂亮的转型”。本届药交会到会正式药界代表5万多人,参展品种8930多个,药交会成交额达15.5亿元,签约项目22个,合同资金近33亿元,其中医药项目18个,合同资金15亿元,得到省政府吴新雄省长的充分肯定,孙刚副省长称赞“本届樟交会圆满结束,成果创历史新高,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四最'目标,可喜可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喻晓社
相关人物
黄玉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江西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