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四大改造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1855
颗粒名称: 上高四大改造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分类号: F303.3
摘要: 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小康家园,日前,在上高县广大农村走访,发现处处散发出新的活力,好一派新农村新气象。近年来,上高县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第一因素,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集约用地,采取重新规划,移房上山,连片整合,散村撤并四种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ー新。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改造模式

内容

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谐的小康家园,日前,在上高县广大农村走访,发现处处散发出新的活力,好一派新农村新气象。近年来,上高县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第一因素,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集约用地,采取重新规划,移房上山,连片整合,散村撤并四种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ー新。2002年至今,该县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620个,改造村庄255个,涉及村委会176个,共安置农户建房0.714万幢,面积85.9万平方米,节约土地1200余亩。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上高县不少村组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由于过去没有一个科学的整体规,或者虽有规划但由于执行不严,导致村庄“脏、乱、差”及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对这种类型村庄,该县实行重新规划,重新改造,对不符合新规划的房屋分步予以拆 除,对符合规划但破旧的房屋分步予以改造,新建房屋则严格按新规划统一执行。南港镇梅沙村遵循这一改造模式,拆除了一批土坯屋、空心房等无保留价值的破烂房屋,改造了一批旧房,村里上百户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该县不少村庄坐落于田园之中,地势低洼,易涝易淹,村民饱受其苦。对此,该县采取移房上山的办法,选择地理条件好、无地质灾害隐患的荒山荒坡规划建设新村,对旧村原址则实行复垦还耕。该县泗溪镇田垅村、塔下乡长山村等一批村庄釆取这一模式,不仅让村民彻底摆脱困境,还复垦宅地增加耕地150多亩。
  大村庄改造难,难在空闲地多,闲置房多。该县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推行连片整合的办法,打破村组界限,将宅基地统一收回集体,分片、滚动规划和利用,新建房屋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不因村、组土地界限而违规建设。塔下乡田北村是一个 人口集中、村组连片的大村庄,从2001年 起实行连片整合,目前已建成54幢农民小康房,整合后的新村实现了“人畜分居,功能分区”,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芦洲乡田背村有5个自然村,总人数不到500人,小的自然村只有十几户、几十人,相对分散,交通不便。对这种相距不远、人口较少、过于分散的自然村,该县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实行散村合并,选择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段统一规划建新村,撤并分散的小自然村,对宅基地进行整合改造集约利用。自2003年起,田背村推行小村合并,向空中要地,已在新选地段建起了23幢两层以上的楼房,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
  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同样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该县着力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前提下,县、乡、村都筹措安排出专项扶持资金,各包村单位及部分企业也开展了结对帮扶。今年,新界埠乡在外人士欧阳荣华一次性就捐助100万元用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同 时,该县还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在条件许可的村组,试行农村宅基地“竞价择位”,在征得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大多数村民同意,不加重农民负担、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对位置好、又拿不出妥善的宅基地安排办法的情况下,通过“竞价择位”来确定建房农户。对收取的择位费,全部用于该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自2000年至今,该县采取这种方式已筹措资金2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流牙
责任者
项和平
责任者
杨曲东
责任者
欧阳荣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上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