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腐败公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1196
颗粒名称: 警惕“腐败公关”
分类号: D035.4
摘要: 在生活中,我们常耳闻目睹一些政府官员因腐败而栽下马来。某君的一位朋友,就曾用“腐败公关”的方式,在银行贷了大笔款项,最后生意做 垮了,顺带将一批银行官员"送”进了监狱。
关键词: 腐败公关 腐败者

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耳闻目睹一些政府官员因腐败而栽下马来。某君的一位朋友,就曾用“腐败公关”的方式,在银行贷了大笔款项,最后生意做 垮了,顺带将一批银行官员"送”进了监狱。
  无独有偶,最近,新华社记者在采访被判处死缓的青岛市原市长助理王雁时,王公开声称:"我就是被开发商腐败公关击倒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事情虽然看似好笑,但是,也让人从另一面认识到“腐败公关”的"威力”。只要能牟利的行业,有些人就是笃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公关”。
  “腐败公关”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社会缺乏阻止的有效手段。形式比较隐蔽是难以阻止的原因之一,如对政府部门的公关,更多的是以"出钱、赞助、搞公益”的形式,平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到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提出要求摆平。这种公关方式,确实难查;原因之二是被查处后受惩罚太轻。有些行为能够确信是行贿的才能查处,但现行法律对行贿者处罚较轻,在法院判决中也很少看到行贿者的典型。由于犯罪成本低,导致一些人搞“腐败公关”肆无忌惮;原因之三,是社会的宽容心理。对于腐败者,社会普遍更痛恨,而对“腐败公关”者,很少人去追责,甚至还以他的“成功”,作为仿效的范例。
  由此看来,对于"腐败公关”,有关部门也应该多点清醒,在制度上多作约束,千万不能在不经意甚或有意中丧失了原则;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也应该多想想办法,不能让"腐败公关”如此猖獗。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对"腐败公关”以鄙视和憎根,到对"腐败公关"人人喊打的时候,腐败者的源头便会枯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梁三保
责任者
王雁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