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群众建新村、创新机制添活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1156
颗粒名称: 依托群众建新村、创新机制添活力
分类号: F302
摘要: 2006年,袁州区稳步推进省级10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其主要做法是:规划先行,培训到位。自主建设,民主管理。美化乡村,树立新风。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等。
关键词: 农村建设 发展规划

内容

2006年,袁州区稳步推进省级10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其主要做法是
  规划先行,培训到位。各乡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所,指导帮助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规划建设。区里先后举办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支书、村委主任及乡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和乡镇分管领导规划培训班,共培训300多人。
  自主建设,民主管理。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袁州区探索出了一条发动和组织农民的新路子,在各个示范点成立了理事会,从村民中选出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组成理事会,让他们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美化乡村,树立新风。袁州区从农民最关心、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行路、饮水等问题和急需改变的脏乱差现状入手,抓好改水、改路、改厕工作,对主要干线两旁的房屋进行了亮化,为村民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方面,一是开展了和谐小康家园创建活动,全区评选出“和谐小康家园”25户;二是开展了 农村文明信用户和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部门帮扶,社会捐助。全区实行了帮扶制度,抽调了106名干部吃住在农家、工作在村庄,全力以赴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成立了社会捐赠组,已收到企业和个人捐赠(含物资)380万元。
  通过一年来的新农村建设,该区农村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区完成改水2.5万户,完成改厕9950个,修路376.4公里,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新建沼气池1570个,95%的农户装上了有线电视。有条件的示范点还新建了篮球场和休闲健身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区106个示范点拆除旧房1315栋,建新房587栋,完成改厕的示范点有57个。如今,示范点乱搭乱建现象没有了,脏、乱、差现象改观了。畜禽实行集中圈养,农民住房整齐划一,房前屋后整洁宽敞。
  村风民风根本好转。目前该区村风民风出现了“三多三少”,即赌博的少了,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新风正在该区农村悄然兴起。
  袁州区一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科学规划是指南。新农村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搞好硬件建设,又要抓好软件建设;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发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办事才不会盲目,建设才不会重复。
  产业发展是支撑。产业发展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只有保证了村民的充分就业,才能实现其安居乐业,只有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才能提高其生活水平。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有实力搞好各项建设。实践也证明,产业兴旺的地方新农村建设就能走在前面,并能取得实效,创出特色。
  民主管理是关键。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民,要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要做到民主管理,实行群众议事、能人理事、贤人监事,在政府“导”的基础上,发挥农民“主”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机制创新是活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处的环境将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以增添活力。尤其要抓好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投入机制、奖惩机制的创新,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社会参与是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有农民朋友的努力,也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前者是内力,后者是外力。只有内外联动才能形成合力。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江胜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袁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