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大降价”!“全场半价”!随着岁末的临近,大多商家纷纷使出了打折的看家法宝。可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打折风,消费者总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何原先动辄几百、上千元的服装,现在以两三折的价钱就能买到?这打折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呢?
服装进价一般为零售价的3.5折
在各大商场的一些名牌女装专柜前,以往成百上千元的衣服如今都贴上了半价或更低折扣的标签,过去标价2000多元一套的名牌西服,如今只需800多元就能买到。当消费者为自己心仪已久的名牌服装大降价而暗喜的同时,心里也不禁擂起了小鼓:“到底这些衣服值多少钱?”"一般情况下服装打七折就是底线了。”一些常年经营服装生意的商户告诉笔者,其实一般品牌服装的进货价大概是市场零售价的3.5折,好品牌进货价更高;而柜台租金、店员工资及装修等支出要占到营业收入的近1/4,这样算下来,一般服装打7折后,经销商的纯利润就在5%一10%之间,这种利润并不算高。
品牌服装定价4步法
打7折利润已不算高,为何商家还如此热衷于打折?据了解,服装打折的奥妙可多着呢! 一般服装的定价可分为4步,相应的折扣也有所不同。
第一步:品牌服装的普遍定价策略是上市之初价格偏高,先赚一笔超额利润。销售对象主要针对那些经济条件较好、追求时尚的人士。
第二步:大概在一个月后,商家开始促销打折。这时折扣不高,一般只会打9折或者8.5折。销售对象为既新潮钞票又不是很多的群体,以求打动消费者。
第三步: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喊出“换季打折”的口号了,事实上这时已进入了洗货清仓阶段,服装市场一般隔三个月左右就会来一次换季打折。
第四步:刚刚过季的品牌服装,经销商一般是打7折,这是他们的心理预警线,如果能清仓当然皆大欢喜;但多数情况下还会剩下少部分滞销品,其中还有不少因为多次翻检而出现破损。这时经销商开始打出“全场半价”或“两三折起”的旗号,不过不会让顾客试穿,也不包退换。这时基本无利可图,目的就是消灭积压盘活资金。
超低折服装多有猫腻
虽然商家打出不同折扣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一些业内人士告诫消费者,一般来说,3折以下的服装多数有猫腻,购买时要小心。
明降暗升一一手法许多市民已经熟识,其实就是_种价格障眼法,经销商会先把原始价格抬高,然后再打个几折,有时折后价甚至比实价还要高,这样的手法在中低档服装中最为多见。
冒牌洋货一一是商家抓住了消费者对洋品牌的信任心理,给平常的服装冠以稀奇古怪的洋名,然后销售,以此混淆视听,明低实高地赚取利润。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确实是优秀品牌的正品服装以超低折扣销售,这时消费者就要留心了,这些服装要么是积压一年以上的,要么是次品。
多学几招巧购衣
那么消费者如何才能购买到称心如意又物美价廉的服装呢?业内人士总结的以下几招或许会对您选购服装有所帮助。
招数一:新装一上市就购买易当“冤大头”,太晚去买又不够时尚,而且往往没有自己想要的颜色和尺码,因此最佳购衣时段应为上市后半个月左右的打折初期,这时仍算时装,选择余地比较大,还能省钱。
招数二:在打折后期,货品往往会出现断码的情况,货品不是特大就是特小。这对于一些身材比较瘦小或高大的顾客来说,是个不容错过的时机。不过这时购买千万要睁大眼睛,因为库存久了或挑选的人多了,服装往往会有破损,况且这类服装又都是“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
招数三:建议消费者购买打折服装时,最好选择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品牌,因为它们可以保证质量。此外,消费者要索取并保留好相关购物凭证,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顺利退货。
工商部门提醒小心选购
换季之时,商家竞相打出“清仓甩卖”、"换季倾销,打折优惠”、“吐血甩卖”等标语是吸引顾客的常用手段。殊不知,打折背后存有很多猫腻。有些商家还在出售打折商品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从质量上大打“打折牌”;还有的商家以打折为由不给开发票或信誉卡。
为减少纠纷,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打折商品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留意商品标签。打折商品标签也应具备生产厂家、厂址、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等级、质地等相关信息。无厂家、厂址、合格证的商品慎买。二是索要发票信誉卡。打折商品享有“三包”服务,商家应为消费者开发票以保证其能正常获得服务。三是购买处理品、残次品,要挑好。处理品、残次品不具备商品要件,商家无“三包”责任,购买此类产品出现纠纷,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