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农田水利建设“民”字当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0954
颗粒名称: 樟树农田水利建设“民”字当先
分类号: F303.1
摘要: 樟树市积极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按照“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民办水利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又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措施,通过“以补代投”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办水利。
关键词: 水利建设 农业建设

内容

樟树市积极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按照“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民办水利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又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措施,通过“以补代投”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办水利。目前,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437万元,投劳132万个 工日,累计完成土石方116.6万立方米, 新增可受益面积3.02万亩,受益农户达3.5万多户。
  樟树素有“赣中粮仓”之称,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机制不活、资金投入紧缺等尴尬境地。如何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趟“死水”变“活”?樟树市普遍推行“以补代投、民办公助”的支持机制,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农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项目,对建设项目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机械作业费等分期分段给予补助,避免了过去给钱不办事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釆取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的形式,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该市下发补贴资金100万元,带动560多万元民间资金投入兴修水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政府有限的资金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 作用。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是樟树市激活农田水利建设的另一重大举措。目前,该市严格按照《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各乡镇选好了2-3个点,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农田水利规划;不改变工程性质和用途,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等条件下,从土地占用、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完成了100多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改革,搁置多年的300万元水利资产活了起来,“死水” 变成了“活水”。
  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樟树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普遍推行“一事一议”,所有水利建设事项,都组织农民讨论,民主决策,使农民对水利建设需要多少钱、多少工、产生多大的效益,该不该干、该怎么干,都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激发了农民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城北街道小潭村通过“一事一议”,自发筹资85万元兴建的小潭电排站,彻底解决了这个村1.1万多亩水田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涝”之苦。据统计,目前,该市通过“群众筹、议事投”的方式,群众义务投工118万个,自建工程达4000多处,有效解决了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组织难 的问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黎俊
责任者
聂云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宜春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樟树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