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0年上半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检测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高于学生患心理疾病人数的比例。
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ー是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学校,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心理的辅导者;在家庭,他们充当多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女;在社会,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者。多种社会角色的转换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教师的人格随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形成了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献身事业的高尚人格。但是,由于社会条件的迅速变化,教师人格中的现实性因素也在变化。教师一方面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又要提高自身生存、发展和竞争的本领。加之不少农村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有的城市也有不能全额发放教师工资的现象,使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三是教师工作繁重,且学校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教师的工作时间一般远远超过8小时,教学任务偏重,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秀率”来考核教师,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评级和发放工资的依据,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使许多教师疲于奔命。
众所周知,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生观、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必将在学生的心灵和人格蓝图上留下深远而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且必须进行心理保健。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育部门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前,不少中老年教师基本不懂心理学,一些青年教师虽然在大学里学过,但工作后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教师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不同的心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过去,受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制约,教师的心理层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师的个性心理得到了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老年教师,要给他们以适当工作,使之充分发挥余热。还要注意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肯定和尊重他们的成就。对于中年教师,要把对他们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为他们成就事业创造良好条件。对青年教师,应加强培养、教育、引导和使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帮、扶、带”等形式,使他们尽早勇挑大梁。
教师要注重“心理排毒”,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医学保健领域,把凡对人体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都称为“毒',因此现在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人体排毒”。人的心理上也同样存在着“心理毒素”,必须像打扫卫生一样进行排除。教师应学会运用积极的、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比如,转换思维方式,多角度思考,平息消极情绪,用“精神自慰法”来自我安慰,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方式来适度宣泄等等,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