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房价和执行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0829
颗粒名称: 调控、房价和执行力
并列题名: 盘点2006年我国楼市
分类号: F293.352
摘要: 2006年,对中国的房地产业而言,是一个喧嚣而浮躁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步步为营”的调控政策、“涨”声依旧的房价走势、扑朔迷离的市场前景,使得市场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众说纷纭。盘点2006年的我国楼市,我们会发现:调控、房价和执行力无疑是楼市最核心的词汇。在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下一步的当务之急是在政策执行力上'下工夫',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
关键词: 调控 房价 执行力

内容

2006年,对中国的房地产业而言,是一个喧嚣而浮躁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步步为营”的调控政策、“涨”声依旧的房价走势、扑朔迷离的市场前景,使得市场各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众说纷纭。盘点2006年的我国楼市,我们会发现:调控、房价和执行力无疑是楼市最核心的词汇。
  调控,“步步为营”
  2006年,“稳定房价,调整住房结构”是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从金融、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国六条”、“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调控已从“宏观”延伸到“微观”。 在一系列“步步为营”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据了解,目前住房供应结构调整有了良好开端,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有276个城市(含地级以上城市101个)按期公布了住房建设规划。新建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落实工作启动,28个上报数据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新出让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比重占75%;同时,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大。截至2006年9月底,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将廉租住房制度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26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并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
  房价,“且调且涨” 提到这一系列调控措施,我们必然要提到房价,对于2006年的中国楼市房价而言可以用“且调且涨”这一词汇来形容。应当说,过去几年,政府频繁调控房地产领域,尤其是2005年4月底的“国八条”和今年5月的“国六条”,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房价依然在上涨,而且某些城市上涨仍然较快,部分调控措施尚没有完全到位。 宏观调控效果初衷愿望良好,但为何不尽如人意?房价为何依然一路飙升?究其原因,是政府采用计划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房产市场进行调节,两种体制相互博弈,令政策效应滞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供给和需求达到相对平衡,价格才能保持平稳,如果体制不能理顺,只能离政策制定初期的目标渐行渐远。 对于这一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接受釆访说,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稳定,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也得到遏制,但是离普通居民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差距。 廖英敏指出,目前我国居民的购房意愿率创新低,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接二连三的宏观调控让一部分有购买能力的人持币待购,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人群无法承受高房价,买不起房。国内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矛盾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人能承受的是中低价位的商品房,而市场的这一部分的供给恰恰不足。
  执行力,“重中之重” 判断未来房地产市场形势、房价走势无疑是每年楼市盘点的必修课目,为了了解业内人士、专家以及消费者对2007年楼市走势的判断,我们也釆访了相关人士。 下一步的当务之急是在政策执行力上'下工夫',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明年很可能成为政策执行年,调控效果也会陆续显现到市场上。预计在2007年将继续在紧缩信贷、平抑需求和控制投资等几个方面展开执行。不少业内人士都这样预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认为,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在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与判断,在于政府还会推出什么样的政策。 易宪容说,如果顺着2006年房地产市场政策思路,那么2007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围绕着改变房地产发展模式、调整产品结构这个大思路进行,就必须生产更多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力的住房产品。 对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易宪容认为,政府应从银行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等方面入手。首先应清除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隐性担保,并让快速飙升的房价回归理性;其次,在现阶段,住房作为民生必需品,政府有责任把住房产品的性质完全界定在自住或个人消费上,用严格的技术性硬约束将住房的投资性质清除出市场,尤其是严格禁止外国投资者进入炒作国内房地产;第三,以市场化方式(如税收、利率、货币补贴等)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住房保障体系。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佳鹏
责任者
武勇
责任者
罗博
责任者
易宪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