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小红梁文谋报道:近日,奉新县仰山乡村民刘大焕因患脑血栓,无钱继续医治,乡农医所及时送来了8134元医疗补偿费,使他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大病初愈后,他来到乡农医所,向农医人员表示感谢。这是奉新县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分享改革发展 成果的一个实例。
近年来,奉新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注重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广大群众就业、上学、看病事事有人过问,低保、医保、养老 件件有人关心。
该县把扩大城乡群众就业作为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抓住工业园区迅速壮大的契机,积极引导待业人员进入园区,仅园区纺织行业就已吸纳就业人员2万余人;引导改制企业聘用2500余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做法,使500多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扶助 资金等措施,困难人员就业进行援助。
经过几年的努力,奉新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城镇困难居民,还是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广大群众“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在城镇,实行了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低保覆盖面。目前全县有5100多名城镇困难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为解决城市困难群众居住难题,近两年又推行了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城市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为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奉新县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参合农民达到20万人,参合率达到96.77%。仅今年,总补偿金额就近400万元,受益人达2万多人次;1500余名贫困群众得到了免费大病救治,医疗费 用达60多万元。
从今年7月起,该县在农村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生活困难的农村特困家庭也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低保”待遇。全县已确定农村低保对象3670户共8138人,月发放低保金20.5万元。同时,该县共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高标准、高要求新建和改建敬老院住房2万多平方米。全县供养五保老人1084人,集中供养率达80%海年筹集100多万元,用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医疗补助,使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达到1800元;每年从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帮助村干部参与养老保险;建立了扶贫助学、慈善救济、大病救助三个中心,筹措资金600多万元,救助2000多人次;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1+1”帮扶机制,编织出了一张由“减、免、缓、助”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学生帮扶网。两年来,全县6234名困难家庭学 生得到了“两免一补”,1000名因家庭贫困 濒临辍学的学生无一辍学,150名贫困学 生得到了社会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