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今年元月至今,万载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676人,超出年任务的13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0人,超出年任务的110%,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10人,是年任务的2.58倍;劳务输出60750人,超出年任务的35%;城镇职业培训4280人,是年任务的1.3倍…一连串数字表明,一年来,该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取得了骄人的新业绩。
成绩的取得源于工作思维的创新和转变。万载县政府副县长许碧霞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形势的发展给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运用新思维,谋求新对策是我们唯一的理性选择。2006年,我们抓队伍、强基础、优服务、办实事,全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出新的亮点。
”“基层劳动保障事务协管员”这一新事物的诞生,为新形势下做好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织就了一个新的网络
2006年11月20日,万载县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名义正式下文,在全县范围内聘用200名基层劳动保障事务协管员。协管员主要为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计),主要职责是搞好当地劳动力资源的调查,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当好“四员”: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员;地方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员;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联络员;有关政策法规在基层贯彻落实的督查员。万载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陈小斌向笔者介绍说:基层劳动保障事务协管员这支队伍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劳动就业服务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与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服务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日益细化等方面的矛盾,织就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工作网络。这支队伍上岗之前,由县政府组织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所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健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要求。这支队伍的组建,已呈现出良好的效应。当前,我们着重在开展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台账的工作,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全县各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就业情况、下岗职工就业形势、有哪些人在外打工、有何特长等等。至今,城区各居委会(即社区工作站)的台账已基本完成,各村台账收集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最终达到“一县一库、一乡一柜、一村一档、一人一卡”的目标。
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投资相结合,打造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平台
今年7月,万载县城龙河西岸出现了一排簇新的钢架棚屋,这就是万载县运用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投资相结合手段新建造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万载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县长孙国琴、副县长许碧霞为创业园选址,指导协调创业园前期各项工作,并由县财政投资20余万元实施场地平整、水电安装等。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切实抓好有关工作落实,并与某品牌啤酒经销商联系,由企业赞助经费近6万元,以场地广告宣传和产品专卖相置换。为使创业园办成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示范点,有关方面制订了创业园管理办法,对入园业主减免各种费用。目前,该创业园已吸纳业主30余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0余人。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陈小斌对笔者说:“创业园的创建,重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怀。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仅仅是刚刚起步,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尽力引导业圭科学经营,逐步做活、做大,做出特色;另一方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龙河东岸创建一个规模更大的创业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打造更多、更好的平台!
”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成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让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是新形势对劳动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局机关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相关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该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今年仲春,签约投资上亿元的声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落户万载;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按设计规模需招收员工近万人,能否提供足够合格的员工成为这个企业是否真正进驻万载的关键。合同签订后,企业要求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请万载有关方面帮助企业招募第一批员工,人员不得少于250人。接到任务后,万载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迅速和相关单位召开了各乡镇劳保站(所)负责人会议,研究对策,落实任务,短短一个星期,动员了800余名求职者前来面试,经企业严格考核,现场录用248人。高效优质的服务,坚定了声佳公司在万载投资的信心。随后,声佳公司主动向万载县政府提出增购土地、扩大投资规模的要求。目前,该公司上岗员工已达2200多人,生产经营一片红火。与此同时,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在县工业园区劳保所指定专人负责,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技术培训等情况,主动为园区排忧解难。去年以来,该局和县工业园区一道,共为园区企业招募员工5000余人,依托就业培训基地为园区企业培训员工3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