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两个巴掌拍出来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0510
颗粒名称: 高房价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两个巴掌拍出来的
分类号: F293.352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高房价,最终必然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两个巴掌拍由来的。这决非故做惊人之语,只不过说了点经济学的一般常识;不过,许多同仁的批评愤懑超过分析,咒骂胜于说理。这其中,有一种观点十分流行,认为房屋不是一般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因而必须对其特殊对待。
关键词: 房产开发商 购房者 房产销售

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高房价,最终必然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两个巴掌拍由来的。这决非故做惊人之语,只不过说了点经济学的一般常识;。
  不过,许多同仁的批评愤懑超过分析,咒骂胜于说理。这其中,有一种观点十分流行,认为房屋不是一般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因而必须对其特殊对待。何为特殊对待?不就是要求政府加大对其干预力度,说白了就是对其行政干预。
  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的分析,商品生产即产品转化为商品的经济条件必须是:在生产领域:(1)从生产力、从决定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角度看,要求劳动的社会分工存在。⑵从生产关系、从决定商品的价值角度看,要求不同所有权的存在;在交换领域,从决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角度看,要求不同所有者发生关系,相互交换不同的劳动产品。这些条件,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的多方面体现;它们作为一种合力,从不同角度共同决定产品转化为商品。那么,任何劳动产品,只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就是商品,只要有幸碰到这一组充足条件,就是市场上的商品角色。房屋乃至整个建筑产品正好列入其中。不错,房屋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它是人类的栖身之处。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也不仅仅在居住上有其特殊性。我们讲“衣、食、住、行",哪 一项不是人类生活之必需。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政府都致力于对房市乃至整个房地产业进行调控。从最抽象的意义上说,治理高房价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从劳动价值论角度看,要想降低房价,就要降低楼房的建筑成本。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看,有两个方向选择,都可以达到调节供求关系的目的。一是增加供给,二是减少需求。降低建筑成本,是企业自己的事,也需要通过内部管理来实现。当然,土地价格、原材料、劳动者工资乃至报批费用的变化,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而这些直接进入建筑成本。但是,市场价格对每一个房地产公司都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房地产产品成本高不高,楼房价格火不火,成本与价格比同其他行业的商品相比差距大不大,都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这也是为什么社会公众长期以来都要求房地产公司公布他们的楼房建筑成本的原因。可惜,这一正当要求被房地产公司恶意误读了。
  而调整供求关系,却是政府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这并不是说,只要政府进行调控,就会收到正向效果。从以往的经历来看,反向效果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经济生活。供给与需求,政府最为擅长的是调整供给,因为企业受制政府比消费者个人受制政府的层面与力度要来得多来得大。先说调整供给。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政府调控的手法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紧缩“银根”,一是紧缩“地根”。你没有多少地,你没有多少钱,自然盖房的步伐就要慢下来,上市楼房就要少起来。然而,过往的历史告诉我们,紧缩“两根”的做法时常适得其反。从降低房地产业的热温出发,最后反而是火上加油。房地产商从打压的角度总结的经验是“大下大上”,即政府普遍打压产生的“大下”冲动,逆流而上成为抓住大好时机的颠覆性脚注。在实践上,许多企业也从中尝到了甜头。购房者从打压的角度总结的经验是,每逢大下就要大买快买。买到了“筹”就等于买到了利。再说调整需求。钱在老百姓自己手上,是不是形成购房的有效需求,理性预期会给他答案,最终是消费者自己说了算。不过,近年来,政府也找到了调整个人需求的办法。由于“按揭”手段的启用,给了政府调控购房者的一个工具。你要贷款购房,政府则通过金融政策给你限制或者鼓励。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诸如税收政策等等,来调节需求。就当前中国经济生活而言,比之前些年,显然政府的经济手段丰富得多了。经济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单一地对房价进行调节,远远不是上述我们分析过的那些情形。其他行业发生变化,经济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件,都可能改变房价行走的路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柴鑫
责任者
马克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