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除夕 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唯一号: 141034020230000252
专题名称: 龙虎山除夕 习俗
文件路径: 1410/01/object/PDF/1410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T00390_00.pdf
专题类型: 习俗
产地: 龙虎山

专题描述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称为过大年。乡村在十二月是紧张而又忙碌的,有十二月十二场事的说法,即娶亲、嫁女、乔迁、收账、还钱、购年货、做糖、酿酒、造果子、杀猪、除尘、看立春,一个月安排得满满当当。 过大年之前,还盛行过小年,但日子不尽相同,大致在腊月廿四、廿六、廿八的,月份大时也有在廿九的,过小年时,家家户户略备酒菜,邻里亲朋可以往来,划拳行令。 除尘一般逢单日进行,选好晴天,把厅堂、房间、厨房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门前空地上,用秆巾或丝瓜囊擦洗得干干净净。屋内则用竹竿绑上竹枝除扫,使得屋内干净整洁。晚上,点香上供,送灶王爷上天,希望他能“上天奏好事,下凡降吉祥”。 农村的造果子很热闹,印饼崽、打麻片、炒花生、大豆、做米糖等。尤其印饼崽,需要人手多,左邻右舍妇女儿童自带小铁锤,把饼印模里的米粉敲紧,叮叮哐哐,像个家庭作坊。鱼塘有一种特有的果子,即“膨膨”,用糯米和芋像打麻糍一样打烂,然后拌上米糠,像城里人做煤饼一样晒干,抖尽糠后,弄成小块放锅里炒,膨胀鼓起,吃起来爽口香甜。 杀猪都在“立春”前进行,俗称“放猪”。并请“猪血酒”,相好的邻里都相邀来喝酒。杀的猪由屠户刮净开边,猪头也不例外,屠户用利斧一一劈开。而冷水、耳口至泥湾则不同,屠户对猪头却不劈开。 大年三十,早上各家各户煮鸡炖肉,中午放鞭炮吃年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入席。饭后贴春联,旧时的春联内容多为“福禄寿喜”之类,厅堂两侧四扇房门上固定贴的是“姬子、彭年、苏才、郭福”。祈愿像姬昌那样多子(99个);像彭祖那样长寿(767岁);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仨那样多才(唐宋八大家,一门占三家);像郭子仪那样洪福齐天(官至极品,子孙昌盛)。大人饭后忙于把粪桶挑到菜地去浇菜,并把初一、初二的菜从菜地里拔好洗尽带回家,女人则交代孩子应该注意什么,拿出新衣新鞋让孩子试穿,不合适的地方加以修改,因为大年初一后便不宜动剪刀与针线。还要准备桶盆装洗脸、洗脚水等,晚饭后,“封门大吉”的鞭炮响过,全家人不再外出。厅堂红烛高烧,室内点灯,全家“守岁”,鸡啼二遍,又烧火热菜,全家“吃岁酒”,一直守到半夜,新的一年来临了,才陆续入睡。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