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端午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唯一号: 141034020230000245
专题名称: 龙虎山端午节习俗
文件路径: 1410/01/object/PDF/1410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T00388_00.pdf
专题类型: 习俗
产地: 龙虎山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据传这一天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伍子胥死后变为涛神,民间形成了迎涛神的习俗。后来,这些民间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据传屈原悲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食品投入江中,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来源。 另外,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挂葛藤、插艾条、菖蒲以避邪。据传这种习俗从明代开始,朱元璋率军与元军作战时,路遇一个妇人避兵乱,竟背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手牵着一个较小的孩子,行走艰难。朱元璋感到很奇怪,妇人哭诉说,背上的孩子是邻居的孤儿,父母死于兵乱;手上牵的是自己的孩子。朱元璋深受感动,交代妇人在门前挂葛藤、插菖蒲为记号,士兵不能进入扰民。这种习俗很快流传开来,至今城乡还保留。 端午节,家家鸣放鞭炮,并准备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的墙边,可以驱除虫蛇。父母并把雄黄酒涂点在小孩面部,预防热天生毒长疖,再为孩子腰上系菖蒲一根,可以防止肚子痛。母亲则为孩子编蛋网。妇女在端午节前裹粽子,粽子有包腊肉的、蚕豆的、绿豆的。粽子多为碱水粽,利于存放。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有的还裹上“鸡母带崽仂”,即大粽子下面悬挂小粽子。当年有家人亡故的,则不裹粽,迷信裹粽子会裹住亡故者的手脚,造成亡灵无法投胎。亲戚初六日便往来,女婿、外甥、侄女婿带上四提粽子、蒲扇一把、糕点、蛋和糖去长辈家送节。 划龙船是端午节民间一项主要活动。初一日为“龙船下水”,初五日午饭后,开展赛龙船活动。鱼塘、上清赛龙船是从下游往上游,两岸观看的人呐喊助威。耳口、冷水则因为河道狭小、明礁暗礁交错,没有赛龙船的习俗。 20世纪50年代末,乡村赛龙船、用雄黄涂面、菖蒲扎腰的习俗已消失,但悬挂菖蒲艾条在门上的习俗至今保留。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