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10571
颗粒名称: 主要统计资料
分类号: C832
页数: 15
页码: 326-340
摘要: 本文是一篇统计资料汇编,包含了鹰潭市在不同年份(2008年和2009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对比指标,以及鹰潭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
关键词: 统计资料 鹰潭市

内容

鹰潭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付出的努力最为艰辛、取得的成绩最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应对,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攻坚克难,扎实进取,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增幅分别为7.9%、9.0%、10.0%和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73.92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11:62.6:26.4,调整为2009年的12.0:59.2:2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9.3%和33.3%。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17.84亿元,增长18.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9%。
  财政收入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亿元,增长18.8%。剔除江铜所得税,完成37.08亿元,增长2.9%,扭转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局面。其中,地方财政收人达18.11亿元,增长10.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格局进一步平衡。在贵溪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财政总收入继续保持全省三甲的基础上,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人增幅分别达77.1%和70.7%,增幅位居全省前二位。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0.8亿元,增支8.8亿元,增长27.501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4亿元,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3.22亿元,增长35.9%;环境保护支出1.01亿元,增长30.4%;教育支出5.60亿元,增长24.7%;农林水事务支出3.1亿元,增长69.8%。
  物价走势基本平稳,价格紧缩压力逐步缓解。市场物价总水平全年呈下降态势,但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增长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1%。8项分类指数呈“四升四降”的特征。食品价格上涨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而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同比仍呈下降,依次下降0.9%、0.6%、1.9%和5.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31万亩,增长5.4%,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63.93万吨,增长5.8%。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长。油料作物产量1.97万吨,增长4.7%,甘蔗2.45万吨,增长4%,瓜果类4.11万吨,增长1.4%。
  “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万亩,四旁(零星)植树284.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5.2%。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2.14万吨,增长28.3%,其中猪肉10.17万吨,增长35.7%,禽肉15万吨,增长2,7%。生猪出栏133.38万头,增长35,3%。年末生猪存栏78.64万头,增长34.5%。全年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0.3%,其中养殖产量4.26万吨,增长0.7%。
  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2万亩,达77.1万亩,增长16.8%。农业机械总动力70.69万千瓦,增长13.2%。农村用电量7980万千瓦小时,增长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46吨,增长2.3%。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72家,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0个;合作组织成员5.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42.85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82亿元,增速自5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14.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75%,集体企业增长10.78%,股份制企业增长13.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6.6%。分产业看,铜产业增长19.05%,非铜产业增长6.96%。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79.39%、77.97%、66.11%、28.85%、8.52%、19.09%、4.87%。
  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在重点监测的46种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重点产品基本实现增长。其中:精炼铜80.16万吨,增长14.1%;铜材加工76.68万吨,增长16.6%;中成药1419吨,增长19.2%;磷酸铵肥20.27万吨,增长18.3 %;发电量36.97亿度,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降幅逐步收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2.78亿元,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7.24亿元,下降7.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年内增幅已实现“转正”,全年实现利润39.96亿元,增长7.8%。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人园投产工业企业达207家,新增56家。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7.18亿元,增长9.7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02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47%和4.85%;实现利润5.99亿元,增长82.6%。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9.5%。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0.4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18.5%;房屋竣工面积130.47万平方米,增长4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24亿元,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0.05亿元,增长24.5%。
  三次产业投资有所调整。一、三产业投资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1亿元,增长7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86亿元,增长138.9%。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投资分别增长102.5%、289.6%、768.5%;第二产业投资增势趋缓, 比重下降,完成投资103.28亿元,增长5。4%。占投资总额比重56.1%,比上年下降19.6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安置小区、自来水厂等夏埠新区重点工程平稳推进;市体育场、邓洪公路、府前路延伸、环城西路、南站路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增长163.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个数大幅增加,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1个,增加252个。新开工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98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9个,增加145个。
  重点项目亮点纷呈。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70项,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40%。其中市本级58项重点工程,已开工53项,开工率达92%。鹰瑞高速公路鹰潭段、杭南长铁路客运专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第一机组、西气东输二线鹰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14亿元,增长10%。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40.4万平方米,增长10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71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房屋销售额11.76亿元,增长44.7%。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分城乡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53.93亿元,增长18.8%;农村市场18.74亿元,增长18%。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和零售业增势强劲,分别实现零售额9.46亿元和54.06亿元,依次增长24.2%和20.7%;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98亿元,增长3.1%。从主要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8.9%,日用品类增长13.9%,家具类增长21.5%,书报杂志类增长25.9%,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增长38.8%,汽车类增长51.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滑局势初步遏制。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逐步缩减。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39亿美元,下降7.1%,降幅比年初缩减2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8.48亿美元,下降5.3%,降幅比年初缩减20.6个百分点;出口1.9亿美元,下降21.1%,降幅比年初缩减30.8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亿美元,增长8.8%;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3.05亿元,增长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物流
  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增长18%。
  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客运量1982.52万人,增长5.75%,其中铁路客运量400.52万人,下降1.5%,公路客运量1542万人,增长791%;全年完成货运量2466万吨,增长9.77%,其中铁路货运量436.9万吨,增长12.2%,公路货运量1780万吨,增长9.88%。年末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3.98千米。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56万辆,增长24.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798辆,增长59.5%,占轿车拥有量的73.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9亿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4.15亿元,增长8.6%。
  旅游业快速增长。 “旅游发展年”取得明显成效,景区新游线全线开通,龙虎山游客中心投入运营。旅游接待量大幅上升,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1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入境旅游者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1%;旅游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占GDP比重13.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新增物流企业36家,发展到115家,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上交税收1.19亿元,分别增长1.9倍和1.3倍。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7.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7亿元,增长19.5%。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增幅比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25.58亿元,增长15%;现金支出415.88亿元,增长16%;货币净投放9.7亿元,下降10%。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3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7家,人寿保险公司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人6.72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8%;人寿险保费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各类保险赔款支出7782.7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719.87万元,人寿险赔款支出1062.8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37人,在校学生4292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099人。全市拥有高中11所,初中59所,小学359所;普通高、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2.04万人、4.2万人和10.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4人。在园幼儿2.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1.7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各类民办学校125所,在校学生2.61万人。
  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年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878万元,比上年增长86%。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我市连续4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鹰潭“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全年全市科技成果24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9项,省级项目21项,有27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奖项28项,其中省级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73件,比上年增长46%;授权量166件,下降30%。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73件,专利授权166件。
  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16.2%。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33万元,增长11%。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率93.18%,电视人口覆盖率95.47%。文艺赛事喜报连连,歌曲《旗帜》和电影《心灵的小河》分获全国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15个(不包括个体机构),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5个,比上年减少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4412人,增加6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561人,减少136人;注册护士1248人,增加91人。卫生机构床位2851张,增加1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654张,增加12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56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和2.8 %。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人口为111.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32人。其中城镇人口56.31万人,增加3.04万人,城镇化率达50.48%,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2‰;死亡率为5.93‰;自然增长率为7.7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839元,增长2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60.19元,增长6.95%。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8%,比上年分别下降1个和4.6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住宅条件显著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8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29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68平方米和0.52平方米。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7.98万人,比上年增加3060人,增长4.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19亿元,比上年增加2.31亿元,增长1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4万元,比上年增加2071元,增长11.3%。
  劳动就业增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员2.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8万人。城镇登记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9亿元。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47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5.75万人,参合率达97.9%;城镇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达983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160.8元和65.3元;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690万元,为全市城乡14.4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课书。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95套,廉租住房587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860万元,受益户数5150户。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广社区公共服务一卡通。“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免费为3108例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改造540千米,新建乡镇客运站15个,候车亭150个。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了由“二加五”到“三三六”模式的拓展。
  十二、环境与能源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7.99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31.4万亩。城市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31.09万平方米,增长13.8%,城镇人均绿地面积69.8平方米,增加2.7平方米。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贵溪市、余江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比上年提高51.4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平均值达100%。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初步核算,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2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1%,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4.公报数与统计年鉴数不一致时,以统计年鉴数为准。
  鹰潭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一号)
  为了全面掌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全市根据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于2008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对象是在全市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近两年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全部完成,经济普查数捌顺利上报到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并得到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核准。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要求,鹰潭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鹰潭市统计局将向社会发布全市经济普查公报。现将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4415个,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269个,增长40.3%;产业活动单位5505个,增加1135个,增加26%;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1.76万户,增加410户,增加2.4%。
  2008年末,企业法人单位2429个,比2004年增加1013个,增长71.5%。其中,国有企业131个,减少66个,下降33.5%;集体企业78个,减少113个,下降59.1%;股份合作企业33个,减少3个,下降8.3%;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423个,增加220个,增长100.8%;私营企业1699个,增加964个,增长131.1%;其他企业28个,增加16个,增长133.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个,增加1个,增长8.3 %;外商投资企业24个,减少6个,下降20%。
  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1014个,占18.4%;批发和零售业748个,占13.6%;教育528个,占9.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490个,占27.0%。以上4个行业合计占68.6%。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5个行业是:工业873户,占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总数的4.96%;交通运输业1461户,占8.31%;批发和零售业1.07万户,占60.69%;住宿和餐饮业1710户,占9.7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04户, 占7.42%。
  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数为22.97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18.87万人,占82.1%;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4.1万人,占17.9%。
  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8,33万人,占44.1%;建筑业1.91万人,占10.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82万人,占9.6%;教育1.27万人,占6.7%;批发和零售业9668人,占5.1%。
  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1.3%、9.8%、18.6%、35.9%和34.4%.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共3.47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18.3%;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共2.27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12.0%。
  三、企业资产总额
  2008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为914.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36.7亿元,集体企业资产总额10.0亿元,股份合作企业资产总额2.7亿元,私营企业资产总额87.3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7.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3.7亿元。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次普查未包括国际组织。
  [2] 单位的划分: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即按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具体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的个体劳动者。
  [3] 从业人员:是指2008年12月31日在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在岗的从业人员。未包括上述范围之外的从业人员;
  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年末实有人员数。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港澳台方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但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4]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鹰潭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三号)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97个,从业人员9.1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126.3%和90.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27个,占2.26%;集体企业29个,,占2。42%;股份合作企业15个,占1.25%;有限责任公司117个,占9.77%;私营企业66个,占78.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个,占0.8%;外商投资企业11个,占0.9%。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36.1%,集体企业占1.89%,股份合作企业占0.65%;有限责任公司占21.58%;私营企业占31.4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15%,外商投资企业占3;1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48个,制造业992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7个,分别占12.4%、82.9%和4.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3.3%,制造业占9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5.2%。在工业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42.6%、7.2%和4.3%。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583.6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50.8%;负债合计272.18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47.5%;所有者权益合计[1]311.46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53.8%。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采矿业为67.47%;制造业为43.9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81.4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行业分布
  (四)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029.15亿元,比2004年增长375.7%。其中,采矿业占0.4%,制造业占97.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9%。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6个。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50.67亿元,比2004年增长182.9%。其中,采矿业占2.4%,制造业占100.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2.5%。利润总额超过亿元的行业有7个。
  (五)企业科技活动
  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有29个,占16.2%;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有15个,占8.4%。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54.2%,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29.2%。
  加0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2747人,比2004年末增长1.9%;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为9.13亿元,比3004年末增长150%。
  在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较快增长,2008年为4.28亿元,比2004年增长54.4%;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强度[4]为0.4%。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93亿元。分行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情况。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5]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37件,其中发明专利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5]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1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10.2%。
  二、建筑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75个,从业人员1.91万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11个,占14.7%;集体企业4个,占5.3%;私营企业35个,占46.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8820人,占46.3%,集体企业826人,占4,3%,有限责任公司6476人,占34%,股份有限公司217人,占1.1%,私营企业2724人,占14.3%。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49.4%;建筑安装业占10.6%;建筑装饰业占32%;其他建筑业占8%。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7.3%;建筑安装业占8.4%;建筑装饰业占2%;其他建筑业占2.3%。
  (二)建筑业总产值
  2008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35.3亿元。其中,资质内企业[6] 完成34.4亿元,资质外企业完成0.95亿元。
  在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建筑业总产值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9.6%;建筑安装业占6.9%;建筑装饰业占1.3%;其他建筑业占2.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的行业分布
   (三)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
  2008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8.54万平方米,竣工价值7.29亿元,其中住宅建筑竣工面积64.30万平方米,竣工价值5.62亿元。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的资产合计为13.1亿元,负债合计为5.95亿元,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5.4%。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行业分布
   (五)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2008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工程结算收入24.56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73.7%,建筑安装业占6.39%,建筑装饰业占0.189%,利润总额0.41亿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2.5%,建筑安装业占68.3%,建筑装饰业古1.6%,其他建筑业占7.6%(详见表24)。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法人
  单位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注释:
  [1] 所有者权益合计: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3] 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是指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并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5]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研制,但尚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投产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6] 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1年第87号)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2001]82号),已经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资质外建筑业企业指虽然没有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但实际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7]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承包的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是指具有专业承包资质,可以承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的建筑业企业。不包括资质以外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8]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鹰潭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三号)
  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94个,比2004年末增加34个;从业人员6757人,比2004年末增加2703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8个,比2004年末减少5个;从业人员396人,比2004年末减少75人。
  (二)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1.92亿元,比2004年增长412.9%,其中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和仓储业分别占77.3%、7.7%和10.9%。营业利润6.9亿元,其中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和仓储业分别占823%、12.5%、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
  二、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36个,从业人员9668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89.3%和87.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288个,零售业348个,分别占51.2%和48.8%。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5.3%,零售业占54.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8个,占5.97%,集体企业25个,占3.93%,私营企业463个,占72.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个,占0.16%,外商投资企业6个,占0.9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9.68%,集体企业占5.48%,私营企业占6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9%,外商投资企业占1.05% 。
  (二)资产总计及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1.9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77.3%。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23.4亿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8.5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51.6%和286.4%。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02.8亿元,比2004年增长349.7%。其中,批发业84.3亿元,零售业18.5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325.8%和496.8%。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95个,从业人员3561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41.8%和23.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61个,餐饮业34个,分别占64.2%和35.8%。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58%,餐饮业占42%。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11个,占11.6%,集体企业7个,占7.37%,私营企业61个,占64.2%。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13.3%,集体企业占1.9%,私营企业占56.8%。
  (二)资产总计和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4.0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34.7%,其中,住宿业2.81亿元,餐饮业1.2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7.6%和105%;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元,比2004年增长100%,其中,住宿业1.4亿元,餐饮业0.98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05.9%和96%。
  四、房地产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139个,比2004年末增加41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业67个,物业管理企业54个,中介服务业12个,其他房地产6个,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12个、23个、4个,2个。200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合计2189人,比2004年末增加769人。其中,房地产开发业1113人,物业管理企业894人,其他房地产98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加226人、514人、45人,中介服务业84人,比2004年减少16人。
  (二)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和营业利润
  2008年,全市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比2004年增长166.7%,其中,房地产开发11.7亿元,比2004年增长163%;物业管理企业1845万元,比2004年增长3.73倍;中介服务业372万元,比2004年下降27.2%;其他房地产791万元,比2004年增长65.5%。房地产企业实收资本7.14亿元,营业利润1.33亿元。
  五、其他第三产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2]的法人单位数2158个,比2004年末增加192个。从业人员5.24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6251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06个,从业人员1.17万人,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1852个,从业人员4.07万人。
  (二)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其他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5.2亿元,营业收入31.8亿元,营业利润1.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所占比重分别是70.1%、8.4%和13.2%,三个行业合计占91.7%。
  (三)行政事业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收入和支出(或费用)
  2008年末,其他第三产业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非企业法人单位固定资产原价56.29亿元,全年收入合计32.13亿元,全年支出(或费用)合计27.39亿元。
  注释:
  [1] 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2]其他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10

《鹰潭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9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