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8900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本文收录了鹰潭市在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等。
关键词: 鹰潭市 政治

内容

在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杨宪萍
  (2009年11月19日)
  同志们:
  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审议《中共鹰潭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意见(讨论稿)》,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对全市党的建设和当前及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作出部署。等下市委副书记杜德春同志将就《意见》作个说明,市长钟志生同志最后也会作个讲话,请大家对《意见》进行认真讨论审议,并抓好此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不断巩固拓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增效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苏荣书记提出的“打造独具鹰潭特色经济‘小巨人’”总体目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坚持把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体现和落实到推进“四大一新”(“四大一新”: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具体实践,“四大一新”建设得到整体推进、互动发展、全面提升。在世界铜都建设方面,“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与江铜地企一体化进程加快,铜拆解加工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成功获得“中国铜产业基地”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称号。全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在2006年34家的基础上增加到~88家,年加工能力达140万吨。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无水港”和现代物流园项目加速推进,鹰潭海关联络办公室已成立,建立鹰潭海关已有明确的意向,“以运起步”成效明显,物流企业上缴税费成倍增长。在做旺旅游经济方面,完善一批旅游景点设施,龙虎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大框架城市建设方面,三条城际快速通道基本竣工通车,夏埠新区一堤两桥工程开工建设,龙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市中心城区三年扩张人口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四区合一”(“四区合一”:将月湖核心区与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景区合为一体,构建大鹰潭格局。)“一体两翼”(“一体两翼”:以月湖区中心城区为鹰潭大框架城市的主体,贵溪市、余江县城区为两翼。)的大框架城市已初具雏形。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两年来高标准完成了4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今年又全面启动建设213个试点村,建成了一批可看、可学的示范点。在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全市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呈现总体协调、总体推进、总体见效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是我们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大环境急剧趋冷,铜价暴跌对铜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导致铜加工环节税收锐减,这三重冲击使鹰潭成为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最为困难、最为艰难的一个。年初预计全年工业主营业务将减少收入100~150亿元,财政减收19亿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共克时艰,排难而进,顽强拼搏,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全市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一是保企业保增长有新举措。面对金融危机对铜产业的冲击,我们及时提出“以数量的扩张,消化铜价的下跌;以结构的调整,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以效率的提高,确保发展速度的加快”的应对思路,并据此制定出台了《关于统一全市财政奖励政策促进铜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做到“利益上能让的让到底,工作上能做的做到位”。所有市级领导在第一时间深入挂点铜企业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做到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尽非常之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保运转、保市场、保队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有效提振铜企业克时艰、渡难关的信心。全市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产和经营,铜产业仍然保持了加速集聚的发展势头。今年1月10月,预计全市规模以上铜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3亿元、税收30.8亿元,地方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9.7亿元、税收20.27亿元。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抢抓国家再生资源回收政策调整机遇,充分发挥铜拆解加工区平台作用,全力做大铜贸易。1~10月铜贸易额达50万吨,使铜回收贸易产业在非常时期成为我市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是调结构促发展有新思路。针对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存在的经济总量太小、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抗风险能力差的结构性问题,抢抓当前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通过大力发展非铜产业,同时加快铜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城市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扶持楼宇经济、增加财政资本收益,形成税费收入加资本收益的财税结构。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大这三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了全市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凤凰涅粲、浴火重生。工业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10月,预计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36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5.4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精心组织“旅游发展年”活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1~10月,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都在30%以上。全市物流产业逆势飞扬,货运产业强势增长,预计今年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是上年的4倍,物流企业对财政收入贡献将超亿元。加大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力度,与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合作,成功融资18.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市投融资公司为平台,委托深圳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以旅游、物流、资本收益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三是重大项目带动有新成效。在全力支持和配合省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重点抓好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了一批工业、旅游、物流商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快速、高效、优质地推进项目。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组建了专业招商小分队,着力引进了光宝集团、日本万宝至等一批优强企业。今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100.19亿元,同比增长42%;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工业项目64.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31.6%。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一大四小”工程("一大四小"工程:"一大"指抓好宜林荒山造林,确保2010年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指抓好县城和政府所在地的绿化,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抓好农村自然村的绿化,抓好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余江县召开。在确保市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贵溪市、余江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入推进“卫生清洁工程”,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农村“2+5”垃圾处理模式("2+5"垃圾处理模式:"2"即农户和保洁员两个行为主体。"5"即对三类垃圾采取五种处理方法:一是对有机垃圾实行入沤肥窖和入沼气池;二是对不可直接降解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实行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进垃圾焚烧炉焚烧;三是不可利用但无危害的垃圾放指定的垃圾堆埋场(点),用于填坑铺路。)。
  五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了新台阶。认真贯彻省委苏荣书记提出的“鹰潭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精神,明确提出了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为切入点,最广泛、最有效地组织动员农民,全面推进乡镇“7+3”工作(乡镇"7+3"工作:"7"是指学习樟坪经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农村信访工作责任制、清理农村违规建房、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3"是指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和壮大乡镇财政实力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在城市以社区为单元,以采集每家每户基本数据为切入点,明确了社区10个方面工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卫生清洁工程”和“数字鹰潭”建设,不断将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为逐步建立注重创新、充满活力的城乡综合管理体系,探索符合鹰潭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民生工程建设有了新进步。市财政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均按任务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八个方面、60件实事”民生工程指标。全市在建廉租住房5873套、29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经济适用房710套、5万平方米。以农民工就业创业为重点,在财政支持、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各类人员创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14亿元,减免各项税收1:27亿元,免费培训1.5万人次,有力推进了全民就业创业工作。
  七是打基础立规矩的工作有了新成果。进一步强化近两年来“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工作成效,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在挂点督导乡镇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综治基础建设等方面,更加注重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更加注重基层群众的广泛发动和有效组织,在“守底线”的同时更加注重“立标杆”,从而使职责更加明晰,责任更加落实,工作推进更加有力,全市业已形成的“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拓展。
  八是社会和谐稳定有了新保障。全面启动“法治鹰潭”建设,围绕源头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从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健全了党政班子决策程序及其决策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维稳工作“一岗双责”、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加强农村信访工作管理、打击农村宗族房股势力非法活动等一系列相互配套、互为促进的工作运行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使维稳信访工作责任明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通过以自然村为单元普遍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加快“数字鹰潭”建设,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及引导工作,使维稳信访工作基层基础更加坚实。通过严密社会治安管控,始终保持打击各种犯罪高压态势,确保了一方平安。
  九是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突破。“继续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打拐英雄”施华山被评为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文化精品创作和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歌曲《旗帜》被评为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心灵的小河》被评为省级“五个一工程”奖,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在江西省第四届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并被确定为明年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节目。
  十是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三保一弘扬”("三保一弘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最大实践,按照“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指导原则,结合鹰潭实际,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解决问题,精心做好各阶段和各环节的工作,把联系实际开展学习调研贯穿活动始终,精心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读书活动;注重取得实效,查找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办好了一批群众期待的实事,坚持既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又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从制度上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继续创新市直部门单位考核形式,拓宽干部培养选拔渠道,把向全国公选县级干部和人才引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和管理,对市直部门单位任职超过5年的正职进行交流,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以落实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为契机,对我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扎实推进。
  大家是否记得,我在4月9日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上,通报过一组2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当时财政收入是负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是负增长43.2%,出口总额是负增长73.2%,进出口总额是负增长47.8%,合同引资是负增长37.6%。当时的状况真是不堪回首。就是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打了一场漂亮的“三保”战役,各项工作平稳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7月份,全市经济止跌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于年初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26亿元,同比增长10%;1~10月,预计财政总收入35.75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6亿元,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00.19亿元,同比增长42%;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36亿元,同比增长17.2%。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1.49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15.5%。与此同时,多项工作经过积极探索与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效,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最艰难、最紧张时期,我们振奋精神、沉着应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向全市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有以下几条深刻体会必须牢牢把握好:
  第一,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实践证明,发展思路是否对头,有了好的发展思路能否一以贯之地实施,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衰成败。我市这几年发展之所以比较快,关键在于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来谋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在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前,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排难而进,在困境中突围、在逆境中挺进,及时实施铜产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旅游业的招大引强和品质提升,物流业的全面启动和纵深突破,市区“一江两岸”的整体开发和加速推进,全面推进龙岗新区、铜拆解加工园区建设,并借助铜拆解加工区这个平台做大铜贸易。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楼宇经济”和资本运作。没有这些有效思路与举措,在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凶猛冲击面前,我们就很难挺得住、立得稳、有发展,就很难战胜这场劫难。
  第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永恒的主题。这几年,我们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将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高度统一起来,一个时期一个重点全力推进。2007年以建设世界铜都为重点,世界铜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08年开展“城市建设年”,“四区合一”、“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城市框架建设全面铺开。2009年开展“旅游发展年”,我市旅游产业迅速壮大。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才能明辨是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坚持以发展为大局,才能团结汇集各个方面的力量,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搞建设一股劲。
  第三,环境是第一品牌。环境的优势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几年,我们坚持一年一个载体,相继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政务环境优化年”、“机关效能年”活动,着力解决机关中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政务公开不全等问题,不断提升各级行政机关的服务效能,在发展环境的优化上有了质的提升,使得一大批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
  第四,干部是发展的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事实表明,讲发展,讲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是领导班子的竞争,是干部队伍的竞争。鹰潭能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能有超常发展的强劲态势,能在极端困难时期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靠的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同心协力,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顾全大局、事业为重,靠的是广大干部一心做事、能干成事。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更高目标迈进,更加离不开全市上下齐心合力,真正做到一心一意求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成绩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更加增强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当前,国际市场继续萎缩,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市经济企稳回升仍未达到预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尚待加强。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形势看得复杂一点,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加周全一点、更加妥贴一点。与此同时,要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坚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第一,国家已经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即将纳入国家战略。鹰潭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23个成员城市之一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全覆盖城市之一,政策、项目、投资等经济要素将加速聚集,我市谋求持续发展的平台优势更大、资源优势更显、区域合作更广、发展机遇更多。第二,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将进入规模化阶段,有资料分析,预计到2010年底粤浙闽沪转移产业总值将达1.4万亿元。由于我们精心打造了龙岗新区和铜拆解加工园区两个平台,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预留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完全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成为新一轮国内沿海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承接热地。第三,铜产业循环基地即将获国家验收通过,标志着我市“世界铜都”建设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更加彰显我市铜产业龙头地位,有利于促进我市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之龙虎山“申遗”效应,我市旅游业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极大提升以及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强势推进,这些将强力引领并带动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第四,我市大力实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财税结构“三大调整”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同时,我们已经搭建融资平台,今年又是历年来我市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最多的一年。可以说,项目、资金、土地储备条件均已具备,随着中央和省里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我市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中定能赢得先机、拔得头筹。第五,近两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鹰潭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四大一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赢得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拥护,干部的工作干劲、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百姓的发展意愿普遍增强。以上这些积极因素,是我们加快发展、实施超越的有利机遇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实现鹰潭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将四中全会精神和江西实际相结合,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正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一)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学习的习惯。今年我们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了“读书活动”,对于推动干部学习、浓厚学习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必须看到,我市当前有些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学习;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习;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学习;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做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的楷模和榜样。在不断提高干部勤于学习自觉性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促学考学的制度,大兴学习之风,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选贤任能,历来不易”。在干部的培养选拔、用人导向的确立上,市委是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新举措的。我们在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的同时,采取“六个一批”("六个一批":是指创新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选派一批干部进园区挂职锻炼、一批进社区联建共创、一批到重点工程帮助工作、一批到农村挂点帮扶、一批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一批到信访部门参加信访接访等。),加大干部培养锻炼的力度,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市直部门和单位公开述职考评,在班子的调整配备、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都充分体现和运用了这些工作成果。这么做,就是要把正确的用人导向确立起来,把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今后,要根据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要求,结合鹰潭实际,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干部的才,就是看“抓项目促发展,保稳定促和谐”的能力;在考核才的同时,充实德的内容,明确德的标准,创新考评方法,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做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敢负责、肯实干、口碑好、自律严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正确的用人导向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一心为民、勤勉敬业、干净干事的强大动力。
  (三)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基层组织是把党员组织起来的最直接的载体,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的基石。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狠抓基层,组织开展了市领导和市直部门挂点督导乡镇工作,在推进“卫生清洁”工程工作中检验和磨炼乡村两级党政组织,并通过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来最广泛地发动农民,最有效地组织农民,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农民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各项工作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要抓住“卫生清洁”工程在全市全面铺开的契机,围绕“抓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主体彻底转型,一抓三年不变,强力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到全市每个自然村,使党的影响力覆盖到每个农民,巩固和拓展已有的工作成效。在市区,结合“数字鹰潭”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到社区、落脚到居民住户,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加强组织建设与推进事业发展相结合。同时,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主要在基层单位开展的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简便易行、分类指导、强化基层、统筹协调、取得实效,着力增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提升我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保证党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关键的是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市委为了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领导,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各项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建立了书记议事会制度、市四套班子成员挂点重点工作制度、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委统揽全局,市四套班子共抓经济、同促发展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党委在决策中开门纳谏、广集民智、广听民意,从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反复进行论证、严格决策程序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形成工作规范并认真执行。要切实加大重要决策的宣传工作力度,同时各级干部在开展工作中,要多同普通党员、群众沟通谈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党委政府的决策,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进一步增强全市干部群众对推动发展的共识共举。
  (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以“廉政阳光工程”为重点的惩防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要针对消极腐败现象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格执纪、敢于碰硬,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对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执行落实到位,以此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和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高度负责地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职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抓住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一线,摸清实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三、干好今年,谋划明年,用“倒计时”精神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年”,确保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以“三保一弘扬”统领全市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年”各项工作,以项目建设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突出重点抓落实,形成合力上水平,确保超额完成今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一)以“项目建设年”为载体,更加突出抓好项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省委苏荣书记曾经指出:“抓项目是全部经济工作的载体,是全部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决定崛起的根本物质力量。”从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发展历史和经验看,在人均GDP迈过1000美元这个大坎之后,都有一个基础先行发展、大投入带动高增长的时期。从我市实践来看,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是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实现鹰潭超常发展,希望在项目,动力在项目,支撑也在项目。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明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把项目建设作为明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来抓,千方百计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促大发展。开展“项目建设年”,现在就要围绕储备土地、落实项目、资本运作、环境保障等重点方面进行周密谋划,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做好今年最后40天的冲刺工作,确保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此,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强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重点,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切实做到在谋划项目上高人一等,抢抓项目上先人一步,运作项目上快人一拍。通过大项目的快速集聚,催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的快速增长,加速壮大鹰潭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
  一是要突出重点,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抢抓项目。要围绕国家政策争项目。到2010年底,中央的投资安排将达到1.18万亿元,可以带动大概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策、项目、投资等支持也将逐步出台和到位。我们要深度分析国家产业政策,把握宏观调控方向,把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岁末年初要抓的一项主要工作。要用足国家政策,用好本土资源,努力抓住国家政策给鹰潭发展带来的机遇,增强前瞻性、主动性,切实做好项目的挖掘、包装、申报工作。要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引项目。树立抓经济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要抓招商的理念,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转移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其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做大产业规模。把大招商与招大商有机结合起来,着力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举全市之力招大引强。对目前已签约和已达成意向的重大项目,如万宝至、光宝集团、欣兴电子、正泰集团等,务必跟紧盯牢,加强沟通,全力衔接,力促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围绕产业升级上项目。要把目光紧盯世界产业的最前沿,一个产业最前沿的科技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寻求合作。我们就是要与一流的企业合作,与一流的科技人才合作,与一流的管理团队合作,通过走出去,坚定不移地走靠大联强的发展路子,来促进我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们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要强化网络意识,以项目为带动整体推进“四大一新”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做到既注重整体的谋篇布局,又一年一个主题有重点推进,目前“四大一新”每项工作都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此,市委、市政府在确定明年的工作主题时,没有从“四大一新”某一方面选定内容,而是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将整个“四大一新”统领起来,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具有并强化这种网络意识,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统性、开拓性、主体性,将城市、农村、工业、旅游和物流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向前推进、统筹协调发展,从而构建鹰潭的发展之网、稳定之网、和谐之网、创造之网,使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要强化落实,以强大的执行力落实项目建设。要从市级领导做起,层层落实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责任要量化,措施要强化,做到从上到下,一级比一级具体,一级比一级细化,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体系,以责任的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对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谋划项目以及重点工程,都要明确挂点的市级领导、协调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项目法人,并落实具体责任,开展工作。要强化挂点项目的领导和指导,具体做到“五包”,即包项目前期谋划、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设管理、项目投产、项目达产达标。挂点项目要实行责任目标化,能量化的都要量化,并制定出工作时限和工程进度表,切实提高挂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有关部门要对全市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重点督查通报进度慢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在项目建设中的引导、服务和扶持作用。要坚决惩处各种违规、违诺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阻工和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对此市委、市政府决不手软,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严厉惩办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安全和谐的治安环境,为项目建设创造最优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促改革,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调优结构不是应急之策,而是长远之计。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形成铜产业和非铜产业“双引擎”快速发展的工业结构。着力改变长期历史形成的整体产业规模偏小,工业经济内铜产业分量偏大,铜产业内粗铜加工偏多的产业结构问题。坚定不移地打造“世界铜都”,结合进一步做大铜产业经济总量,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业,全面提升铜产品科技含量,加快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重点围绕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器、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方面的用铜需求,延伸铜产业链,提高铜加工附加值,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由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的“两个转变”。同时,按照“依托优势产品,培植知名品牌,形成新兴产业”的思路,扶优扶强非铜工业,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非铜优势企业,积极发展水工、服装制鞋、节能照明、食品加工、眼镜等多元产业,不断提高非铜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坚持“招大引强”与“大小并重”相结合,着力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由注重高税收产业向注重高税收产业与高就业产业并重转变,由重视发展大企业向重视发展大企业与抓中小企业并重转变,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建设。
  二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的格局转变。在着力做强工业经济的同时,着力做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现代城市旅游业和物流业。在做大城市框架方面,要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夏埠新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全面推进沿江小区、铁路棚户区改造,加快城西大道、胜利西路延伸等工程推进力度。要加快扩张城市人口,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3年增加10万中心城区人口的既定目标,全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步伐。在做旺现代城市旅游方面,要在今年“旅游发展年”活动的基础上,以“申遗”为契机,努力做旺旅游经济,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鹰潭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强景区与城区联动,着力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实现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文化氛围个性化、旅游服务体系配套化、人际环境亲情化。在做强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按照物流园区规划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快鹰潭海关、无水港、国家二级公路运输枢纽、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全面展开物流产业招商,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
  三是要加快财税结构转型,形成税费收入加资本收益的财税架构。着力培植新增税源,拓宽拓展税源渠道,尤其要注重加快推进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四资”联动运作,抓好融资平台建设,构建以资本为中心纽带的运营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资产向资本的转化,不断放大资本功能和作用,增加地方财政的资本收益。
  (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鹰潭超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和关注民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为先,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折不扣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突出做好就业保障工作,重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工作。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完善民生工作长效机制,把不断提高民生工程水平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要更加维护好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思想,确保全市安全稳定工作做到“四个更加”:通过规范决策行为、避免执行政策偏差、解决体制不顺问题,促进党委政府履行维稳“第一责任”更加具体。通过明确责任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倒逼,促进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更加到位。通过健全组织网络、落实综治措施、加强源头防范,促进维稳工作基层基础更加坚实。通过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监督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定期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的成效更加稳固。
  同志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一个甲子轮回,新的征程将更富于挑战,也更加壮丽辉煌。我们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新起点,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共同谱写鹰潭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常发展的崭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钟志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三保一弘扬”主题,始终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政策举措,开拓进取,负重奋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全市预计(下同)完成生产总值246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37.08亿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1亿元,增长1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2%。铜产业克服铜价大幅波动的影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铜加工企业发展到88家,实现铜产品产量190万吨,增长12%,其中电解铜80万吨、增长14%,铜材加工110万吨、增长10%。“旅游发展年”成效显著。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8亿元,分别增长30.5%和31.4%;其中龙虎山主景区接待游客60万人,增长50%;旅游直接收入8000万元,增长41%。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物流企业发展到115家,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税收1.1亿元,分别增长1.8倍和1.2倍。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63.7万吨,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亿元,增长18.6%。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42%。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89个,完成投资82亿元。争取新增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132个,完成投资9.18亿元。全市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际进资83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8.8%。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鹰潭办事处、铜拆解加工区第七类废料进口转关正式获得批准。铜拆解加工区一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落户企业12家。龙岗新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一期用地“三通一平”基本完成,落户企业15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水工业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投入2.2亿元用于龙虎山“申遗”,联合国IUCN专家对龙虎山“申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景区新游线全线开通,龙虎山游客中心投入运营。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增长、保红线”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大框架城市格局已经形成。新修编的《鹰潭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已获省政府批准。开工重点城建项目35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增长15倍。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安置小区、自来水厂等夏埠新区重点工程平稳推进。邓洪公路、320国道鹰潭职院至贵溪流口段改造、府前路延伸工程、白露河桥、环城路改造、南站路改造、市体育场全面竣工,城区管道天然气项目正式投运,沿江小区拆迁改造、城西大道及连接线、胜利西路延伸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市区271辆出租车、90辆公交车全部更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联建共创”活动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完成农村公路改造540公里,新建乡镇客运站15个、候车亭150个。高标准建成了213个新农村建设点。市领导和市直部门“7+3”挂点督导乡镇工作取得实效,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了由“二加五”到“三三六”模式("三三六"模式:指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即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3个操作主体,通过3个处理环节、6种方法对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的拓展,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并推广了我市做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2万亩,杨树造林成活率排名全省第一。全面完成了5座中型、7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白塔渠水利血防工程顺利竣工。
  (四)改善民生成效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增长8%。投入资金3亿元,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79项民生指标。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亿元。发放养老金2.8亿元,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水平达983元。发放低保金7603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分别达160.8元和65.3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10.2万人,参保率达92%;全市困难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市直已改制国有企业原在职职工全部纳入统筹医疗保险。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5.7万人,参合率达98.8%。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860万元、受益家庭5150户;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595套、廉租房5873套,其中阳光小区一期1160套廉租房全部交付使用,成为全省唯一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设区市。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四冶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市粮油储运公司改制基本完成。贵冶周边三个村庄搬迁进展顺利。
  (五)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授予鹰潭“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争取国家科技项目12项,有22项产品被列为省级重点新产品,32项产品被批准为江西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690万元,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达14.4万余人,筹集资金3552万元资(补)助各类贫困家庭学生。新建、改造中小学校28所。精心组织举办了建国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歌曲《旗帜》和电影《心灵的小河》分获全国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在江西省第四届艺术节暨第八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评选中获优秀剧目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大力推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免费为18.7万人次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取得实效,免费为2968例白内障患者、140例唇腭裂患者、69例5周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甲型HIN1流感防控形势稳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市六运会成功举办。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成效显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数字鹰潭”建设正式启动。城市人口加速聚集,中心城区新增人口3.2万人。主要污染物减排在全省排位领先,贵溪市、余江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人口自然增长率7.79‰,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统计、审计、监察、人事编制、行政服务、档案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拥军优属、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法治鹰潭”建设全面启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09年,鹰潭作为全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早、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鹰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鹰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经济抗风险能力还有待增强。二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加强。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为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条件的重要一年,更是实现我市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以“三保一弘扬”为统领,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独具鹰潭特色经济“小巨人”这一目标,抓住投入和招商两个关键,突出城区、景区、园区三个重点,做好民生工程、农业农村、和谐稳定、行政效能四项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12%,力争300亿元。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13.5%;力争45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增长13.5%;力争22亿元,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40%;力争300亿元,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2亿美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攻优势产业,壮大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是鹰潭经济的脊梁。要始终坚持把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工业经济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的发展,确保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力争1300亿元。
  1.做强铜产业。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鹰潭定位为铜冶炼精深加工基地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世界铜都”建设。充分发挥“江铜品牌、政府平台、民企机制”的优势,深化“地企一体化”合作,用好“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字号招牌,围绕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五个方面延伸产业链,加快铜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产业配套三个提升,尽快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进而向铜精深加工基地的转变,力争全年铜加工企业超100家,确保铜冶炼能力120万吨,铜材加工能力170万吨,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力争1200亿元。
  2.做大非铜工业。按照“依托优势产品,培植著名品牌,形成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非铜优势企业,努力提高非铜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力争非铜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依托三川集团,联大靠强,发展水表、水泵、水闸、水管等水工产品,加快建设水工产业基地;依托贵雅照明、世纪阳光的品牌优势,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全力做大节能照明产业;依托美运鞋业的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以美运公司总部迁至鹰潭为契机,全力打造“中部鞋城”;发挥“余江眼镜人”的销售网络优势,拓展市场,做响鹰潭“眼镜之乡”的品牌;依托天施康药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培育中成药生产制造基地;大力支持果喜集团发展玉产业,加快玉文化博览园建设,全力打造玉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力争实现增加值15亿元。
  3.夯实工业平台。围绕产业落地、企业入园,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快铜拆解加工区一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把铜拆解加工区建设成为“世界铜都”的奠基工程,确保人园企业30家以上,铜拆解能力达60万吨。进一步加快龙岗新区建设步伐,重点抓好路网、水电、电镀集控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努力引进和落户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年内16家企业建成投产,新引进企业.20家以上,吸纳投资25亿元,努力把龙岗新区打造成集资源、区位、政策优势为一体的产业承接热地。进一步完善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切实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好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二)狠抓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抓项目、强投入,是实现鹰潭超常发展的硬道理、硬任务、硬要求。要始终抓住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牛鼻子”,上大项目,促大发展,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力争300亿元。
  1.加大投入建项目。全年安排重大建设项目151个,总投资45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72亿元,计划建成项目86个。全力服务过境和中央、省属项目,重点是配合支持西气东输二线、皖赣铁路复线改造、杭长客运专线、天然气管网一期等7个过境项目和江铜扩能改造、贵电“上大压小”、贵化10万吨粉状MAP项目、省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等9个中央、省属项目。扎实推进市属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鹰瑞高速龙虎山连接线、上清至饶桥国防公路等8个交通能源项目,抓好万宝至微型马达、光宝铜精深加工、三川智能水表等42个重大工业项目,抓好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棚户区改造等42个城市建设项目,抓好城市防洪工程、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优质粮油产业工程等22个农林水项目,抓好市体育中心、市中医院医疗综合楼、老干部活动中心等17个社会事业项目,抓好余江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等4个物流服务业项目。同时,配合做好华能核电一期、鹰梅铁路等52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2.狠抓招商引项目。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争引进省外资金10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要围绕铜产业、水工业、水暖卫浴、电子电路、电线电缆、节能灯等六大特色产业,积极加强与国内、国际500强企业的对接,下大力气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配套强、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要深入开展小分队驻点招商、部门联动招商、领导高位推动招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做好产业对接工作,努力把我市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海西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要优化招商环境,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加强政银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融资难、物流难的问题,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3.抢抓机遇争项目。策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抢抓全面融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项目规划,千方百计争抢资金额度、争抢用地指标。加强资本运作,加快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市投融资公司、三川集团、南方照明等企业上市步伐。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
  (三)做靓中心城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要积极推进“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建设,努力把鹰潭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确保新增城市人口4万人。
  1.新区建设加快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信江新区管委会,全力推进夏埠片区开发。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群众利益优先、聚旺人气优先”,加快推进“两桥一堤”建设,全面启动杭长客运专线鹰潭北站、市一中整体搬迁、主干道路网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尽快形成“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格局,全力把信江新区打造成“显山、亲水、见城、滨江”的生态宜居新城。
  2.旧城改造加大力度。全面实施梅园大道一胜利路一五洲路一龙虎山大道、交通路一四海路两条城市重要干线和梅园、东湖、中心广场、时代广场、五道口、体育中心等六个重要节点美化亮化工程,完成环城东路、梅枫路和市体育中心周边路网改造,建成城西大道、信江南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改造面积30.6万平方米。加快沿江小区拆迁改造步伐,着力推进20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二期建设,把滨江公园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景观走廊。改造公交、环卫、道路标识标牌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3.城区绿化提高品位。坚持把绿色作为城市的底色,围绕“进城有看点、出城有亮点,通道绿化出风景、城市绿化造精品”的目标,高标准建设鹰东、鹰西、鹰南、鹰雄大道、龙虎山大道、320国道等城市出入口的绿化工程,进一步改造提升人民公园、梅园公园、东湖公园、体育公园,加快月湖岩湿地公园建设,大力实施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以绿点、绿带、绿圈、绿地构成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为市民营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相依、和谐秀美”的宜居新鹰潭。
  4.城市管理提升水平。全面推进“数字鹰潭”建设,提高城市数字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联建共创”活动,抓好中心城区划行归市工作,全面整治城区建材、五金、车辆、修理市场交易秩序,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深入开展“迎省运会,创文明城,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社区居民维护城市形象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四)做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
  鹰潭的市域特点,决定我市在城乡统筹方面必将有更大作为。要以“7+3”挂点督导乡镇工作为抓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17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60万吨以上。以粮食、生猪、笋竹、早熟梨等主导产业为支撑,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继续推进“六个10”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重点抓好圣农万套种鸡、农产品交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带动农户13.5万户。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再建243个新农村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建成农村公路462公里,开工建设乡镇客运站5个、候车亭100个,续建渡改桥9座。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中潢、团湖等万亩以上圩堤、大中型病险水闸和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17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解决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落实模式、深入推进、完善机制、整体提升”的要求,规范和实施“二加五”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广集镇垃圾“三三六”处理方式,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集系统建设步伐,巩固和拓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抓好道路、村庄、园区、集镇等绿化工作,确保完成6.31万亩造林任务,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加大生态工业园、生态县创建力度,着力抓好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信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江、白塔河、罗塘河保护治理力度,全面建设信江生态环境屏障,从源头上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确保贵溪、余江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全面启动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全覆盖的设区市。
  4.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全省“百镇示范工程”建设要求,依托中心城区,以县城为骨干,以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为支撑,推进土地、产业、人口三集中,加快罗河、童家、龙虎山、锦江等重点镇建设,使之成为当地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
  (五)发展旅游物流,繁荣第三产业
  旅游是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物流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要着力加快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增长10%。
  1.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坚持“以旅游聚人气、以人气促配套、以配套引招商、以招商求发展”,确保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龙虎山主景区旅游人数达到80万人、旅游直接收入1.5亿元。创建旅游品牌。积极做好龙虎山“申遗”后续工作,确保“申遗”成功;大力开展龙虎山创建国家SA级旅游区工作,力促创建成功;积极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加快旅游开发。全力推进龙虎山新游线配套设施、龙虎山夜游、圣井山景区开发、上清古镇开发、大道乾坤道文化博览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龙虎山旅游核心竞争力。推进城景互动。按照“功能划分城景分工、形象宣传城景一体、旅游管理城景协调、旅游营销城景统分”的要求,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尽快开通城区到景区的城际公交线路,推动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完善景区旅游设施,加快朋德酒店、休闲度假国际中心、龙虎山国际饭店等高星级酒店建设,努力把鹰潭打造成为融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会议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把龙虎山打造成为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
  2.加快发展物流经济。坚持以运起步,力争物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税收1.5亿元,分别增长30%以上。全面启动现代物流园建设,积极推进“无水港”、国家二级公路运输枢纽、粮食物流园、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厦门港务集团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推进我市物流资源的战略重组,形成一批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抓紧建设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鹰潭办事处,积极申报设立鹰潭海关,搭建区域通关平台,帮助企业提高通关能力,构建铁海联运的快速物流通道。
  3.着力发展商贸金融业。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双百市场工程”,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商品房开发,着力抓好一批精品楼盘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育现代中介产业,规范准入门槛,逐步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快发展金融、通讯、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六)全力办好省运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要以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为契机,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全力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第十三届省运会将于10月份在我市举办。办好省运会,是展示我市精神风貌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是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四大一新”战略的重要动力。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体育场馆、创建一流体育环境、举办一流体育盛会”的目标,全面完成省运会场馆建设,精心编排开(闭)幕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营造“活力鹰潭、激情省运”的浓厚氛围,确保把第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次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2.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全面推进市一中整体搬迁,扩建市五小,建设市九小、市特教学校,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市中医院医疗综合楼、月湖区人民医院和市卫生急救指挥中心建设步伐,协调推进184医院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市精神病院建设项目,做好市传染病医院的设置调整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快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站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统计、审计、科技、国土、物价、质监、气象、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新闻出版、档案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促进作用。
  (七)做实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要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指标任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深化和完善国企改革。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完成四冶、市粮油储运公司等重点企业改制重组任务。着力做好市直已改制国有企业中断缴费人员养老保险金接续工作,积极落实工伤人员医疗费用和伤残补助,完成职工档案移交和下岗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
  2.扩大就业创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进一步提高“4050”人员就业比例。积极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认真实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完善小额贷款促进创业工作机制,确保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8亿元。
  3.强化社会保障。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4.1万人,逐步达到全覆盖。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继续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1万人。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年人均100元提高到150元,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达90%以上。继续深入实施“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完善济困助学体系,为全市135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着力抓好月湖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廉租房50万平方米、1万套,其中中心城区30万平方米、6000套。
  4.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将市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275元,贵溪、余江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24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10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180元和75元。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60元。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5元。进一步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补助标准、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未参保退休职工补助标准、有关企业军转干部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标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加快新殡仪馆建设步伐。
  5.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法治鹰潭”建设,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坚持重心下移,完善制度,以加强基层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工作机制为重点,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维稳信息网络,加大热点问题排查调处力度,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当前,我们正处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民期望殷切,政府责任重大。要按照“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将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听证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重点项目审计监督。
  2.提高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两到位":指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改革,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全过程跟踪服务、创业投诉受理处理等机制,在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服务,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行政办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转变工作作风。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争做破解难题的能手,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确保政令畅通,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全市的重点工作,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协调配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杜绝推诿扯皮。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坚决禁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办大事、促发展上。
  4.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制度,在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建立公正交易平台,实行阳光操作、阳光运行、阳光监督,坚决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坚决不插手、不干预、不打招呼、不写条子,带头依法依规办事,做廉政的表率。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鹰潭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附注

①“四大一新”: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和新农村建设。 ②“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③“四区合一”:将月湖核心区与贵溪市、余江县、龙虎山景区合为一体,构建大鹰潭格局。 ④“一体两翼”:以月湖区中心城区为鹰潭大框架城市的主体,贵溪市、余江县城区为两翼。 ①“一大四小”工程:“一大”指抓好宜林荒山造林,确保2010年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指抓好县城和政府所在地的綠化,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抓好农村自然村的绿化,抓好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棵露地绿化。 ②“2+5”垃圾处理模式:“2”即农户和保洁员两个行为主体。“5”即对三类垃圾采取五种处理方法:一是对有机垃圾实行入沤肥窖和入沼气池;二是对不可直接降解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实行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 一进垃圾焚烧炉焚烧;三是不可利用但无危害的垃圾放指定的垃圾堆埋场(点),用于填坑铺路。 ③乡镇“7+3”工作:“7”是指学习樟坪经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整顿农村软弱渎散基层组织、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农村信访工作责任制、清理农村违规建房、推进断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3”是指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和壮大乡镇财政实力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①“三保一弘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 ①“六个一批”:是指创新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选派一批干部进园区挂职锻炼、一批进社区联建共创、一批到重点工程帮助工作。一批到农村挂点帮扶、一批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一批到信访部门参加信访接访等。 ①“三三六”模式:指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即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3个操作主体,通过3个处理环节、 6种方法对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 ①“两集中、两到住”:指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②“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10

《鹰潭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9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