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7411
颗粒名称: 市情概览
分类号: S721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西省鹰潭市历史沿革、地理与自然气候、人口以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关键词: 鹰潭市 历史 地理

内容

历史沿革
  鹰潭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月湖区童家镇角山窑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凡响);市境西周以前属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时属九江郡。西汉至唐代一直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初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鹰潭设司,同治三年(1864年)改设鹰潭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上饶地区直辖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辖县级镇: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上饶地区县级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饶地区所辖的县级鹰潭市。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1996年撤县设市)、余江县。
  地理与自然气候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北纬27°35′-28°41′,东经116°41′—117°30′,面向珠江、长江、闽南三个“三角洲”,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辖区东接弋阳县、铅山县,西连东乡县,南临金溪县、资溪县,北靠万年县、余干县,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毗邻。境域南北长约81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距省会南昌市143千米(铁路里程)。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15%。市委、市政府座落在市区梅园新区。
  辖区属南岭准地槽边缘的信江凹陷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边的崇山峻岭与武夷山脉相连,最高点为贵溪樟坪乡的浪港山阳际坑峰,海拔1541米:北端系怀玉山脉绵延之丘陵。中部为信江中游丘陵盆地,是良好的农业区,盛产稻谷,素有“赣东粮仓”之称。最低点为信江河谷,海拔16米。地表以酸性红壤为主,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基土承受力每平方米为20吨~50吨。
  辖区属亚带湿润季风温和气候,雨量充沛,光线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41.0℃,相对湿度为7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东北风。年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214.4毫米。无霜期长达262天。
  人口
  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3.70%0,人口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长率7.70‰,年未总人口110.27万人(其中女性53.15万人,城镇人口约49.5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10人。年未农村有劳动力39.83万人,比上年增长1.2%:城镇在岗职工总数7.64万人,比上年下降0.5%。家庭户31.91万户。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概述]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四大一新”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构建和谐平安鹰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了结构改善、效益提升、速度加快的良好势头,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外,其他指标均实现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4.78亿元,占年计划的125%,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增长4.8%,二产增长20.9%,三产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64:26.6,财政总收入28.14亿元,占年计划的123.4%,增长4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4亿元, 占年计划的129.8%,增长46.8%。[农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7.23万吨,增长2.93%。经济作物播面明显回升,同比增加1万多亩。林业生产形势喜人,完成造林面积6万亩。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家禽出笼884万羽,增长5.84%;肉类总产8.91万吨,增长6.59%:水产品产量4.1万吨,增长7.89%;特种水产品产量1.2万吨,增长20%。农业产业化有新的突破。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5亿元,增长20%。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3%,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座。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223个试点村累计拆除“空心房”近40万平方米,硬化村组道路243千米,完成改水1.11万户、改厕1.1万余户,新建沼气池5100户。95%的试点村开通了有线电视,100%的试点村通了电话,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铜产业聚集效应初显]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20.8%,占生产总值比重的60.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4%,同比提高20.4个百分点。铜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全国500强企业浙江金田、全国铜板带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以及浙江宏磊、世茂、协众、宝山、宏源和广东长盈、奥泰、宏宇、上海汉奇等30余家规模以上的铜冶炼加工企业落户本市。全市现有铜加工企业65家,废旧铜收购企业43家,铜加工能力达116万吨,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全市入园企业285家,已投产1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40亿元。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80亿元,增长74.1%。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贵电“上大压小”、贵化新型建材纸面石膏板及水泥缓凝剂、贵雅JUST三基色稀土节能灯、余江天天化工综合利用生产粉状活性碳等一批节能项目先后实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6.1%。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占年计划的102%,增长17.4%。受全国物价持续上涨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1%。旅游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龙虎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喜获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69万人次,境外旅游者5.43万人次,分别增长15.3%和25.9%;实现旅游总收入20.5亿元,旅游创汇880.58万美元,分别增长32.2%和32.8%,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0%。其中,龙虎山核心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200万元。物流中心建设开局良好。全面加强了与中铁现代物流、中国诚通集团、中国邮政物流、宁波港集团等大型物流龙头企业的沟通合作,中国邮政物流公司已将鹰潭列入全国100个邮政物流节点城市。全力推进了鹰潭“无水港”建设。引进了4家大型汽车货运公司,全市新增货运车辆820辆、吨位5746吨。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775亿元,贷款余额149.34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1.6%。邮电、通讯、保险、餐饮等行业加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 占年计划的106.5%,增长30.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含过境项目),增长30.3%;房地产开发投资8.7亿元(含经济适用房),增长58.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30%,优势产业投资增长31%。全年有9项省重点工程在本市组织实施,完成投资52.3亿元;实施市级重点工程27项,完成投资5.71亿元,占年计划的104.6%,增长12%。贵冶三期扩建工程、景鹰高速公路鹰潭段已全面竣工。景鹰高速公路鹰潭连接线、市站江路改造、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A库区)、市人民公园改造、市人民医院住院楼、市体育馆、市和谐小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已基本完工并陆续投入使用。鹰雄大道、贵溪铜拆解加工区等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达45.5%。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市所有乡镇实行了“乡财县代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实施。企业股改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先后两次开展拟改制上市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三次邀请深交所、省发改委、省证监局、国盛证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来鹰潭举办培训班,全市企业上市氛围日益浓厚。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新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48个,增长14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增长100%,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5000万元以上省外工业项目实际进资43.53亿元,增长88.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增长87.5%,实际利用外资8452万美元,增长4.8%;全市外贸出口达8000万美元,增长66.0%,完成年计划的142%。
  [坚持民生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净增就业90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4050”人员就业15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4亿元。发放低保金4010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分别达90.36元和33.18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4.2万人,参合率达90.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2万人。为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754万元,为贫困家庭学生免教科书费227万元,为7015名贫困家庭学生补助了寄宿生生活费216万元。经济适用住房和谐小区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廉租住房受益户208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万元,增长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9万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4406元,增长13.4%。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市专利申请量290件,争取到国家发改委32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贵雅、诚志、天施康等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建成国家级重点中专1所、省级重点中专2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全市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了县级计生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的建设。加强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556。以内。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
  (李 文)
  2007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概述l2007年,鹰潭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新成果、迈出新步伐。2007年,“打拐英雄”施华山获全国道德楷模提名奖,余江县画桥镇百子村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村庄”,月湖区交通办事处胜西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
  [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2007年,市文明办积极开展城市文明创建工作,部署召开“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制定《鹰潭市争创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责任单位及任务分解表》,把创建工作内容逐项分解到57个责任单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创建资料的收集,对各单位报送的材料,共整理归档5大箱、70盒、139册审核材料,为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积累收集大量基础性材料。编辑、印制《鹰潭市民文明手册》1万本、《创文明城市宣传折页》6万册,下发到广大市民手中,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制作大中小型各类宣传广告牌共325处,悬挂宣传横幅200多条,同时在《鹰潭日报》、鹰潭电视台、鹰潭新闻网等媒体开设“迎省运会、创文明城”专栏,对城市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立体宣传,及时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弘扬先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市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按照“突出重点,深化内涵,创新载体,务求实效”总体要求,在积极完成省里部署的各项规定任务基础上,积极搞活本市“自选动作”,使活动更贴近鹰潭实际,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是开展了“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献一策活动。围绕事关鹰潭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全局的七个体制机制创新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动员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200余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真正达到了破解难题促和谐、集中民智促和谐、凝聚民心促和谐的目的。
  二是开展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共建和谐新鹰潭”大讨论活动。围绕共建和谐新鹰潭,结合学习龚九印先进事迹,开展分层次讨论,着重解决一些机关干部维护城市形象的责任感不强、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解决一些职能单位遇事推诿扯皮、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一些市民群众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问题。先后开展“小红帽”志愿者行动、“学习龚九印,优化政务环境”活动、“向市民公开承诺”活动、“学习龚九印,争当文明市民”活动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此项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三是开展了“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行”活动。具体包括:开展法制、文化、科技、卫生、美德“五进家门”活动;开展改栏、改厕、改水、改路、改善环境“五改”活动;开展创建和谐村庄、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化活动室、创评文明信用农户、争创致富能手“五创”活动。此项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主题教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
  四是开展了“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活动。第一阶段开展了“学纲要、知荣辱、树新风”学习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开展了“学模范、找差距、见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开展了“我为道德模范投一票”活动。通过活动,树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共建和谐的典型。“打拐英雄”施华山获全国道德楷模提名奖。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系列创评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本市余江县画桥镇百子村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村庄”,月湖区交通办事处胜西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
  一是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调整文明单位考核管理办法,出台《鹰潭市文明单位考核细则》,强化日常指导,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的创建台账,促进文明单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07年本市行政服务中心等48家单位被评为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市窗口行业开展“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和谐创建活动,评选表彰鹰潭市“文明服务窗口”、“窗口服务明星”,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等6个服务窗口被评为“鹰潭市文明服务窗口”,市工商银行月湖支行方丽等6名人员被评为“鹰潭市窗口服务明星”。
  二是不断丰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内涵。继续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在全市农村中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村(组)”和“文明信用农户标兵”创评活动,通过丰富活动内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供优惠政策,有力地激发了村(组)、农民参与创评的积极性,推动了创评活动的深入开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了“鹰潭市和谐村庄”评比活动,余江县画桥镇百子村等5个村庄被评为“鹰潭市和谐村庄”。继续深化“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行”活动,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搞好社会治安。
  三是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鹰潭市和谐社区”评选活动,通过开展评选活动,在全市各个层次树立和谐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打造一批精品社区和亮点社区,促进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水平。月湖区交通办事处胜西社区等5个社区被评为“鹰潭市和谐社区”。广泛开展联建共创“和谐平安、文明卫生”社区、“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及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加大宣传,合力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舆论环境。积极通过一报两台刊播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闻稿件、优秀歌曲、儿童影视片和公益广告、标语。并通过电台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行风政风热线》和《市民热线》直播专题节目内容,全市共受理听众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问题17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加强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人员、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少儿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演出,在开展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活动中,加大对少儿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创作出更多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艺作品,丰富少儿舞台。本市选送的2个优秀少儿节目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江西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文艺比赛,其中,原创节目(舞蹈)《畲家俏婢嫘》获优秀表演、优秀作词、优秀作曲、优秀编舞、优秀创作、优秀组织六个奖项。经典节目(舞蹈)《畲乡灯趣》获表演三等奖。
  三是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未成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空间。本市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成立少年法庭、实行单独立案等保护措施,确保落实各项刑事司法政策,确保未成人罪犯的改过空间。落实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刑事政策,多给予未成人罪犯改过自新机会。
  四是净化市场,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市文明办在市文化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相互配合下,采取有效措施,对全市网吧等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强对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范和管理,创新网吧监管方式,并在全省率先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
  五是扎实有效地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运用院校报、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等校园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余江送瘟神纪念馆、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学法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引导青少年学生争当品德优良、素质全面、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合格的小公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培育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胡 萍 熊 兴)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8

《鹰潭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7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