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7173
颗粒名称: 县(市、区)
分类号: K294.2
页数: 11
页码: 274-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江县、贵溪县、月湖区等地方的发展以及地理位置。
关键词: 余江县 鹰潭市 科学发展

内容

余江县
  【简况】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辖11个乡镇,7个农垦场,总面积932.8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5万公顷,山林面积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9%。总人口35.53万人,非农业人口73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34‰。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国民经济呈现总量扩张、结构改善、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态势,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16.8亿元,占年计划的100.6%,比上年(下同)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2亿元,占年计划的104.5%,增长176%,是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5.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3.3%,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工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20.3亿元,增长59.8%,产品销售收入19.7亿元,增长53.9%;利税总额109亿元,增长53.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3%,比上年上升了10.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世纪阳光一期工程、耐乐铜业内螺纹铜管技改、兴发公司再生铝及铜加工技改、超华转向器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园区工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211%,占全县丁业份额达60.5%;上交税收3924万元,增长44.6%。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被授予江西省眼镜产业基地。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一产增加值6.5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达20.9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粮食高产年。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生猪出栏达50.8万头,创历史新高。水产品产量115万吨,增长7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拥有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30家,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1家,带动农户3.6万户。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了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画桥土地整理建设任务,按计划实施了中潢圩堤除险加固、白塔渠(西片)水利血防改造工程,刘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开工。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3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共投入资金1020万元;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11个,全县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70%;农村使用沼气池总户数5500户,新增1300户。
  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促进消费市场发育,实现了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13.9%。商贸流通设施明显改善,居民购买力持续增长,中兴超市、贸易广场等建成开业,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增长14.9%。电力消费持续攀升,全社会供电量157亿度,增长112%。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互联网用户0.37万户,增长48%;电信业务收入1905万元,增长10.7%。金融服务继续扩大,全县银行存款余额2127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分别增长14.4%、172%。个私经济发展加快,新增个体工商户441户、私营企业39户;个私企业上交税收1796万元,增长10.7%。
  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增长20%。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初安排的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一年来,在加强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实施好了一号大道西延、中大道北伸、交通西路等主干道硬化工程,完成了电影院改造、血防纪念馆改造、县城东入口改造、新火车站广场建设、广电大楼、农林水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抓好了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启动了昌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了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和小街小巷硬化工程,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力和吸附力明显增强。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有序;国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围绕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招商活动,深入开展诚信优质服务,提升了余江的对外形象。引进了江西美新彩印、江西辰邦科技、江西志诚电镀等投资达5000万元的企业,促进了江西超华转向器、江西亚菲达铜业等10家企业增资扩股。全年实际引进县外资金总额8.8亿元,增长35.4%。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出口总额1430万美元,增长13.9%。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余江一中一期工程已顺利搬迁,新改扩建校舍8849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督导评估。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34‰。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承办了全国血防工作会议,被列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农民参合率达84.15%。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684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16万人、0.7万人和141万人,分别增长13.8%、6.1%和110.8%。科技、文化、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3527元,增长8%。
  【中共余江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 1月15日,中共余江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余江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余江县委常委会2005年度工作报告》,通报了全县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并对2006年整体工作作了部署,县委书记林军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他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省委、市委和县委全会精神,把广大干部的心思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为做好“十一五”时期以及今年的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余江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余江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06年6月26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22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审议并通过了县委书记周瑛代表中共余江县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奋力开创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报告和县纪委书记谭建新作的中共余江县纪律检查委员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35名委员、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余江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由29名委员组成的中共余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在随后召开的中共余江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体委员会议上,选举产牛了由11名委员组成的中共余江县委常务委员会,周瑛当选为书记,程芦山、毛建和当选为副书记。在新一届县纪委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7名常委,谭建新当选为书记。
  【中共余江县代表会议】 中国共产党余江县代表会议于2006年11月20日召开,会议应到代表210名,实到代表200名。会议选举产生了余江县出席中共鹰潭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59名。当选代表中,有各级领导干部36名,占6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名,占17%;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13名,占22%。其中,女代表12名,占20.3%;少数民族1名,占17%;50岁以上的11名, 占18.7%。
  【余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3月2日至5日,余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县城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余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书面),审查和批准了余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了余江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审查和批准了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议了余江县2005年县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县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审查了2005年县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06年县本级总预算草案,批准了2005年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06年县本级预算;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通过了上述各项报告的决议。
  【余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11月20日至22日,余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县城召开。会议依法选举产生「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9名(其中分配给余江县的市七届人大代表名额50名,市直推荐到余江县选举的市七届人大代表19名)。选出的市七届人大代表中,干部代表56名,占812%、农民代表4名,占5.8%;企业代表6名,占8.7%;知识分子2名,占2.9%;民主党派代表5名,占72%;解放军代表1名,占14%;大学以上学历43名,占62.3%;大专学历19名,占275%。40岁以下代表14名,占20.3%。在代表中,中共党员54名,占78.3%;妇女代表13人,占18.8%;少数民族代表1名,占14%。补选周瑛为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程芦山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政协余江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政协余江县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于3月2日至4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3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主席宋平先代表县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和副主席徐雨才代表十一届常委会作的关于十一届五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出席会议的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听取和分组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会议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小组讨论,认真听取委员意见。举行了大会发言,县委、县政府领导到会听取发言,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余江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余江县第十一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决议认为,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县政协常务委员会紧紧依靠全体政协委员,着力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促进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制定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以人为本为建设和谐平安余江献计出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会议号召,全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中共余江县委的领导和县政府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搞好政治协商,积极推进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参政议政,切实抓好自身建设,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建设开明开放余江、务实创新余江、和谐平安余江作出新的贡献。会议还对2003-2005年度“四个一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14名政协委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县政协主席宋平先在闭幕会上作了讲话。
  【锦江镇九亭村又获殊荣】 锦江镇九亭村是个资源不够丰富,经济不够发达的小山村。20多年来,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努力实践党的先进性,开展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创造了“六无”(无村组债务、无农户欠款、无税费拖欠、无土地抛荒无上访事件,无治安刑事案件)业绩,全村干群关系融洽,发展氛围和谐,闯出了一条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的新路子,多次荣获全国全省表彰。2006年2月,该村又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6月,相继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为此,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九亭村活动,力争涌现出更多的“九亭村”,为构建和谐平安余江再作贡献,并下发了《在全县进一步深入开展向锦江镇九亭村学习的决定》。
  【新农村建设展新姿】 2006年,县委、县政府紧抓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不放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部门帮扶”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通四建五清”(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和网络;建沼气池、“二格式无害化”厕所、排污水管网、自来水设施;清垃圾、污泥、路障、空心房、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从农民最关心、最热盼、最易直接受益的项目入手,解决农村最急迫的问题。全县38个试点村共投入资金145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12千米,实施“人饮安全”用水户2835户,改厕2777户,与沼气相结合1984户,95%的试点村农民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85%的试点村农民喝上了干净水、84%的试点村家庭用上了卫生厕所、60%的农户燃上了洁净能源。建文化活动中心26个,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村村通有线电视,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娱乐生活。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自2005年确定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以来,按照“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创建工作齐参与”的工作方针,全县上下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创新科普手段,加强科普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切实加大创建力度。一是健全机制,全社会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的科普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普组织,完善科普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二是整合科普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解决就业问题。据统计,至2006年底,全县召开各级科普会议26次,印发科普文件33个,建有科普画廊12个、科普专栏160期次;有科普志愿者、宣传员、科技带头人2048人;城乡科普组织覆盖率达100%,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全县常驻人口8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人口5.4万人次;城镇劳动人口2.7万人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1%,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006年,按照县城“一河两岸三组团”园林化水网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适宜人居、特色鲜明、小而精、精而美的城市为目标,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全年共投入15亿元,着力推进了血防纪念馆改造、电影院改造、一号大道西延、中大道北伸、交通西路建设、县城东入口改造、新火车站广场综合配套工程等18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同时,随着优质高中、广电大楼、农林水大楼、计生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如期完工,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据统计,县城邓埠城区面积扩大1平方千米,新增道路面积9.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43万平方米,路灯504盏,城区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为让市民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县强化城市管理,重点整治市容市貌。2月中旬至5月初,开展集中整治市容环境“百日会战”,基本做到“门前五包”责任落实,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各种车辆定点修停放,街道畅通,秩序井然。针对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顺利拆除邓埠镇四青辖区存在的171栋猪、牛栏及厕所等附属建筑,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也吸引了众多的房地产项目纷纷落户余江,有11家开发企业活跃在县房地产市场,实现房地产投资2.53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达32.05万平方米,建成了冠锦城、水景花园等一批环境优美、档次较高的小区,一个新兴的健康居住区已雏形初现。
  【公路建设成绩斐然】 2006年,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前锋”,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抓紧落实,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通达,后通畅,再网化”的建设原则,完成投资2380万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970万元。至年底,全县已有86个行政村实现了村道硬化,通水泥路率达67%。投资300多万元的余江汽车站于2006年竣工并已投入使用,新建了潢溪、马荃农村客运站;筹资30多万元将6艘木质渡般全部实现了木改钢,大大改善了渡运条件,保障了渡运安全。是年,余江县被评为全市公路建设先进单位。为了切实改变公路路况差、等级低的现象,加快交通建设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把交通建设纳入全县工作目标进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县“十大为民工程”,与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建设任务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全年拨出10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公路集中立项,统一建设,并在征地拆迁、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严格执行农村税费配套改造政策、不增加农民负担和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群众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自愿投资投劳修建村路,改善交通条件。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动下,许多村庄的农民纷纷集资捐款,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我要修路”的良好氛围。
  【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 全县现有涉药单位334家,“两网”建设前,农村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成本高、效率低,农民用药安全存在隐患。从2003年10月起,县政府把“两网”(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供应网络)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印发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一是抓好“两员”队伍配备。在全县配备了23名乡(镇)药监协管员和136名村级药监信息员,做到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形成了完整的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二是抓好药品监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年初投资6万元建立药品安全电子地图和电子监管平台,将各乡(镇)、村和近400家涉药单位信息和监管记录存入电子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同时与各乡镇通过网络对接,实现县乡两级电子化、网络化。三是抓好“一头一尾”,引导药品由数量配送向质量配送转变。抓配送企业这一源头,从9家药品批发企业中竟标产生、确定了5家药品企业为全县农村药品配送主体;抓零售药店这一终端,积极扶持农村药店发展,农村药店已由6家增加到17家。农村药品监督覆盖率达100%,药品配送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100%通过“规范药房”验收,药品经营企业100%通过GSP论证,农村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0%,农民群众购药难、买药贵的问题明显缓解,药品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及涉药单位的普遍欢迎。2005年11月,通过了省“两网”建设评估,被授予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
  【关注民生百姓受益】 为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县乡财政挤一点、民政部门筹集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的方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一条条资金筹集渠道汇成一股洪流,涌向困难群众,温暖困难群众的心。2006年,全县发放90万元资金对334名困难家庭患者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筹资10万元为敬老院、福利院添置太阳能热水器,完成对所有敬老院改拆建,改建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将五保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现在的年1200元和1800元;全县6700多名城市居民、7200多名农村居民享受了低保待遇;筹资11万元帮助106万余名农村困难群众、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参合人数达22.8万多人,参合率84.15%,累计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额66166万元,受益4.8万人次。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管理好、使用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本县十分注重对各项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城市低保方面,通过开发低保软件,建立低保档案,在加强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施保,对“三无对象”、残疾人、重病人以及老年人等特殊困难对象给予重点保障,对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一般困难对象加强动态管理,鼓励他们通过就业走出低保。二是于2006年7月,在农村全面实行低保制度,让困难农民与城市困难群众一样,享受低保待遇。三是五保供养全面实施“敬老工程”,按照“八个一”的要求,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8所,集中供养率达到66.2%。四是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全面铺开,对低保家庭成员患肿瘤等12种大病,医疗费用经审核批准后,便可按相应比例“报销”。同时,还认真落实了救助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度,确保每一项资金都用到困难群众身上。是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连续第三年获得全省城市低保工作先进县称号。
  【实施“四大工程”助推关爱女孩行动】 一是开展计生宣教工程。开展了“关爱女孩,共建和谐”、“十个一”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借助宣传咨询活动,举办巡回演出,并设立宣传栏,规范宣传标语,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女孩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工程。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案专组,组织打击“两非”为重点的执法检查。不到一个月,就突破了4起“两非”案件。建立和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信息通报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公安、卫生、民政、教育、药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实行了重奖举报制度,凡举报“两非”及溺婴等违法行为,案件查实后,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三是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行孕产妇孕期指导和产后随访服务,对每个孕妇做到“三个一”,即:建立一份孕妇档案,签订一份孕妇保健合同,落实一名孕情包干责任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四是开展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激励更多人群实行计划生育。通过对计生户奖、扶、优、补、免等手段,构建“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门让利、干部帮扶、群众受益”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方面享受奖励优惠。2006年,全县结对帮扶307名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女孩家庭,通过“春蕾行动”、“希望工程”资助85名女孩就学,卫生部门对92户女孩家庭就医实行“三免四减半”,教育部门为223名独女户和二女户家庭的女孩实行“两免一补”,为53名独女户、二女户的女孩实行加10分的优惠,民政部门为33户独女户家庭、167户二女户家庭进行救助,提供低保等。
  【余江被确定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2006年12月,余江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成为全省5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余干县、吉安县、南康市、上高县、余江县)。示范区将主要承担4个任务:一是基本农田整理。要求确定5年内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安排计划,提出整理后新增耕地的利用管理措施,同时,基本农田管理标准要达到本省同等条件下的最高水平;二是基础工作建设。要采取措施,做到档案资料完整齐全、数据资料及时更新、保护标准统一规范;三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和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用途管理制度、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和补充制度,基本农田监督检查制度,建立集中投入机制、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和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四是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调查清楚基本农田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步骤。
  【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员承诺活动】 一是人人参与,科学承诺。从企业的厂情民意出发;对党员承诺的内容进行科学定位,要求党员承诺注重时代性、增强针对性、体现可信性。承诺围绕“带头完成生产计划、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强人性化民主管理、创一流工作业绩”等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高度,反映出时代精神与特征。二是规范管理,公开承诺,在运作上,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坚持规范化、公开化的原则,建立了承诺到人、职责到人、考核到人、有始有终的活动组织机制,对从承诺到兑现的整个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党员承诺的事项通过展牌、专栏、卡片等形式向群众公开。全县各非公有制企业共制作党员承诺牌230个。三是注重实效,督促践诺。通过统一制作党员岗位承诺胸卡,要求党员经常佩戴,时刻保持警醒;党支部对践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激励先进,严格评诺。结合实际,制定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承诺活动考核评比办法》,对党员履行承诺情况实行每年一评,一年一比。对考评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大力支援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 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涉及县境6个乡(镇)场,20个村委会,217个自然村,2.8万多人口。电气化铁路列车时速快,接触网电压高、安全要求高,这对铁路行车安全和线路治安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征地拆迁补偿、施工取土、新老涵洞积水、栅栏封闭、路外伤亡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稍有不慎,便可酿成事端。对此,全县树立路地一盘棋思想,切实地做到部署到位、教育到位、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共排查涉铁矛盾纠纷131起,调处131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7%。县境内30千米浙赣电气化铁路于2006年9月1日全线封闭,率先在全省如期全线封闭栅栏网,确保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重奖企业招工“功臣”】 2006年,为切实做好工业园区企业招工服务工作,县出台新措施,对各乡镇组织人员进园区工作满三个月的乡镇,按每人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县。近几年来,县招商引资一直保持着强劲势头,客商纷纷来余江投资兴业,已发展企业300多家。随着引进企业的开工投产,用工量加大,招工一度出现困难。为此,全县通过招聘大会架起用工“金桥”,投资20余万元建成劳务市场,组织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大型圩集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在各乡镇建立劳动事务保障所,村设招工信息员,及时传播劳务巾场信息,搭建起企业与务工之间的平台,全年为园区企业招聘工人500余人,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受到客商高度赞誉。
  【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2006年,县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四项措施。一是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8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同时实行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充分利用县级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优势,通过托管方式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发展。三是切实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围绕“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取药”这一目标,规范农村药品供应渠道和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解决农民用药问题。四是健全保障制度,抵制疾病风险。通过财政支持、吸纳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医疗救助体系。
  【县移动公司着力构建“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余江县移动公司以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和提高为切入点,实现信息化“下乡、进村、入户”,做到信息村村通。结合各乡镇经济环境和信息化特点,构建移动信息化平台体系,重点投入400万元推进行政村移动网络建设,投入200万元推进乡镇、学校和行政村宽带网络建设,投入500万元实施“一户一机工程”。结合政府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涉农信息提供机制,逐步完善以移动短信系统为主的信息承载平台建设,与政府部门合作,完善129503121农业信息语言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水乎。
  【全面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 一是强化宣传,大造声势,通过电视、橱窗等媒介宣传,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形成全社会为功臣献爱的良好氛围。二是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爱心献功臣的实施意见》。三是动员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革命功臣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严格落实县直机关包村、结对帮扶制度,将139名农村困难军人、烈属分解到各包村单位,并明确规定包村单位任务、责任和目标,确保爱心献功臣行动取得实效。
  (黄根花 宁海生 陈逊新)
  【余江县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中共余江县委员会
  书记:林军(-2006.6) 周瑛(2006.6-)
  副书记:周瑛(-2006.6) 江金街(-2006.6) 程芦山(2006.6-) 毛建和
  常委:林 军( -2006.6) 周瑛 江金街(-2006.6) 程芦山(2006.6-) 毛建和 刘正良( -2006.6) 方农(—2006.6) 蔡江(女) 徐云(女)张应想 杨小明 黄丹军(-2006.6)谭建新(2006.6-) 李中华(2006.6-) 陈移发(2006.6-)贺国贤(2006.6-)
  余江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林军(-2006.6) 周瑛(2006.6代,2006.11-)
  副主任:潘邓生 熊新民 桂和平 张彩菊(女) 黄春和
  余江县人民政府
  县长:周瑛(-2006.6) 程芦山(2006.6代,2006.11-)
  常务副县长:毛建和(-2006.6)徐云(女,2006.6-)
  副县长:徐云(女)杨小明( 2006.6-)陈移发(-2006.6)李中华(-2006.6) 王碧龙 吴立新 金建华( 2006.6-) 吴泉水( 2006.6-)桂丽萍(女,2006.6-)
  政协余江县委员会
  主席:宋平先
  副主席:徐雨才 孙林华 姜翠萍(女) 吴泉水(-2006.6)祝乡发
  中共余江县纪委
  书记:刘正良(-2006.6) 谭建新(2006.6-)
  余江县人民法院
  院长:姚耀庭
  余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方成
  贵溪市
  【简况】 贵溪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48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有林面积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2.6%。总人口5747万人,市区人口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49‰。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36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796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99亿元,增长55.3%,主要工业产品有电解铜4434万吨,农药5356.5吨,化肥15.05万吨、水泥96.8万吨。主要农产品有稻谷30.9万吨,水果2.3万吨,蔬菜产量10.74万吨,2006年财政收入14.56亿元,增长45.2%,其他地方财政收入5.11亿元,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4069元,增长9.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92亿元,增长15.5%。2006年,中共贵溪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平安贵溪和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市突出的变化是形成了全面开放、深化改革的格局,贵溪大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市外资金大幅增加。累计引进市外资金40.04亿元,引进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6家。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从支持企业重组改制、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到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乡财政管理体制、农林产权制度和政府机构等一系列改革都取得较大进展。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全民创业方兴未艾,全市现有非公有制企业420家,其中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160多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着眼长远发展,积聚发展能量。2006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9.16亿元。实施了工业、交通、电力、水利、市政等一批涉及发展大计和民生民利的重要建设工程。园区一期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现有入园企业和项目70个,其中投产企业和项目48个。市乡和农村公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所有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所有乡镇通了水泥路(油路)。贵西线、贵溪大桥、贵溪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2座,加固圩堤3.6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园田化建设1万亩。城镇化进展加快,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定期对城市控规和修建性详规进行公示,城市管理向制度化、经常化迈进。农村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6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土地保护和利用更加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达到预期目标。环保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市综合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投入加大,完成了全市292所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消灭了现存的一类危房。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省长黄智权走访慰问贵溪市部分困难群众】 1月14日,省长黄智权带领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贵溪市走访慰问部分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作出新贡献”。
  【中共贵溪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月16日,中共贵溪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市委委员23人,候补委员5人;鹰潭市委常委、贵溪市委书记陈爱民在会上科学分析了全市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谋划和推动贵溪“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作了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建平就市委《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总结了2005年的经济工作,对2006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贵溪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贵溪市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为做好2006年及“十一五”期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贵溪“当好崛起排头兵,进军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贵溪工业园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三成】 贵溪市工业园经过三年的努力,2006年成了全省6个民营科技园、30个样板工业园之一。园区对贵溪市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已达到30%,成为贵溪市经济迅速崛起,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县(市)财政收入第一的重要支撑。
  【贵溪大桥开工建设】 4月19日,全长630米,宽26米,总投资约两亿元的贵溪大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鹰潭市市长胡宪、鹰潭市委常委、贵溪市委书记陈爱民、鹰潭市副市长肖伏芝及贵溪四套班子在家的领导出席了奠基仪式,贵溪市市长黄建平主持了奠基仪式。
  【贵溪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6月10日,贵溪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贵溪电厂俱乐部召开。182名人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补选了周美龙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丽华、邵锋道、楼丽娟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贵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关于贵溪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贵溪市2005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市级预算的决议、关于贵溪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贵溪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贵溪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贵溪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 6月9日,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在信江电影院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政协委员164名,大会增选了陈成有为市政协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审议通过了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决议。会议还宣读了政协2005年度优秀委员和优秀提案表彰决定,表彰了19名优秀政协委员和11篇优秀提案。
  【中共贵溪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6月26口,中国共产党贵溪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信江电影院隆重开幕。黄建平代表中共贵溪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当好江西排头兵,争创全国百强县,实现发展新跨越,建设美好新贵溪》的工作报告。305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39名市委委员、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贵溪市第四届委员会,选举出中共贵溪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9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共贵溪市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批准了黄建平同志代表中共贵溪市第三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在市委四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黄建平当选为市委书记,艾农、李长华当选为副书记。黄建平、艾农、李长华、朱学路、杨解生、俞奇、谢军、雷纪文、乐文红、揭晓泗、张卫中当选为市委常委。
  【贵溪市成为浙商投资热土】 贵溪市广泛深入开展以“亲商、安商、富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成宣讲团深入社区、街道、机关和学校进行宣讲,严肃查处了几起损害外商利益的违规事件,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是环境,事事是形象”的浓厚氛围。与浙商的合作项目达110多个,占到贵溪市招商引资总额的七成。
  【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 贵溪市把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隆重庆祝撤县设市十周年】 10月26日,贵溪市在铜苑宾馆隆重举行撤县设市十周年茶话会,回顾贵溪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出席茶话会的有鹰潭市四套班子领导、鹰潭军分区领导、贵溪籍在外工作的领导、撤县设市以来原四套班子领导,驻市企业领导以及全市创业先锋和先进模范代表近200人,茶话会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艾农主持。市委书记黄建平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全面回顾了贵溪市建市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努力实现市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当好江西排头兵,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
  【合作医疗惠及两万多农民】 贵溪市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提高农民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全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年共为农民报销医疗费2260.46万元,受益农民达2.19万人次。
  【农业项目促进贵溪市农民增收】 贵溪市积极实施农业项目带动工程,通过实施农业项目普及科学种田技术,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升,以点带面,以点带片帮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农业项目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全市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农业项目11个,总面积300多万亩。
  (徐年财 饶英富)
  【贵溪市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中共贵溪市委员会
  书记:陈爱民(-2006.6) 黄建平(2006.6-)
  副书记:黄建平(-2006.6) 艾农(2006.6-) 廖奇志(女,— 2006.6)李长华
  常委:陈爱民(-2006.6)黄建平 艾农( 2006.6-)廖奇志(女,-2006.6)李长华 朱学路(2006.6-)桂细荣(女,-2006.6)杨解生 俞奇 谢军 李云(-2006.6) 雷纪文王胜波(-2006.6)乐文红(女,2006.6-)揭晓泗(20066-)张卫中(2006.6-)
  贵溪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陈爱民( -2006.11)黄建平(2006.11-)
  副主任:蔡金炎 李赛白( 2006.11-)陈毛义 杨树太 于明(女)胡有财 周美龙(2006.6-)
  贵溪市人民政府
  市 长:黄建平( -2006.6)艾农(2006.6代,2006.11-)
  常务副市长:杨解生
  副市长:乐文红(女)揭晓泗(-2006.6) 黄占共(2006.6-)王富生(2006.6-)
  张子建(2006.7-)黄如象(2006.7-) 吴塘顺 赵向阳 郭建平
  市长助理:徐双文(-2006.6)
  助理调研员:王富生(-2006.6)
  政协贵溪市委员会
  主席:吴金荣
  副主席:付银良 雷长生 李秋生 赵鹭娜(女) 黄占共(—2006.6)杨样华 陈成有
  调研员:游岚(女)
  副调研员:李开才
  中共贵溪市纪委
  书记:廖奇志(女,-2006.6)朱学路(2006.6-)
  贵溪市人民法院
  院长:王建东
  贵溪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陈金茂
  月湖区
  【简况】 2006年,月湖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区域经济不断增强,财政总收入首度“过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5.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2亿元,增长73%。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总收入达117亿元,增长105.7%,地方财政收入89918万元,增长13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8元,增加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43元,增加327元,两项收入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9元和753元。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631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15.8%。月湖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开展“种粮增收一百元”等支农、为农、惠农活动,农业综合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水稻播种面积4.5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69万吨,增长2.0%;蔬菜播种面积2.01万亩,总产量2.6万吨;新开发果园150亩,水果总产444吨,增长18%;肉类总产量3565吨,增长2.8%;禽蛋产量460吨,增长15%;水产养殖面积6368亩,总产量2552吨,增长5.8%,特色水产总产量490吨,增长6.7%;实现农机总动力3.5万千瓦,同比增长21%,机耕比例达61%,水稻机收面积达50%。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3.9%。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区共注册私营企业953户,注册资金8.93亿元,龙新酒店、金地酒店、紫晶娱乐城等大型餐饮、娱乐项目落户月湖。
  改革开放深化,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依法行政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行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资金43.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1万元,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基本实现零负担;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平稳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和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粮食市场进一步规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相继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年”、“诚信优质服务年”和“安商亲商服务年”活动,健全安商服务体系,完善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全民安商”的转变。2006年,全区引进内联企业34个,合同引进资金4.8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服务城市工作有成效,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30余万元,完善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环卫清扫保洁力度,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为鹰潭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卫生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城市规划区违法建筑集中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违法抢建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特色社区、和谐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各社区建设呈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一批特色精品社区。支重工作取得新成效,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启动宝山片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政治持续稳定。2006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2.99万人,增长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85人,增长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47人;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城市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年人均补差由62.84元提高到75.9元;1~6月向农村特困群众发放救助资金9.42万元,7月在农村建立并实施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481户989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保障金2.54万元。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发放救灾款10.6万元,保障了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城乡困难户实行大病救助。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以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构建城区“管、巡、堵、监”防控体系,形成群防群控、点线面结合,刑事发案、治安案件、群体性苗头事件指数同比大幅下降。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
  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双拥创建工作取得成绩,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科技工作富有成效,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2项,市级1项,是历年来申报项目最多的一年。学校办学得到改善,全面消除农村一类危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1167名在校学生享受政策,累计减免学杂费1168万元、教科书款71万元。童家中心卫生院移址重建项目竣工,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中医院“中医泪道病”重点专科建设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成为鹰潭市卫生系统第一个全国重点学科。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条件有了改善,新增一批图书和文体器材,新增室外活动广场2处,面积700平方米,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发展绿色生态旅游,荣冠山庄被市旅游局评为三星级农家旅馆。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746%,人口出生率8.9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 100。
  【中共月湖区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月6日,中共月湖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区政府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月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
  【中共月湖区第七次代表大会】 6月26~28日,中国共产党月湖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85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中共月湖区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共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月湖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31名、候补委员6名;选举产生中共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1名。
  【中共月湖区七届一次全体会议】 6月28日,中共月湖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区政府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选举刘国富、廖奇志、卢力新、吴蔚权、万承、舒平贵、黄小河、刘长金、欧阳宝、吴强、陈文革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刘国富为书记,廖奇志、卢力新为副书记。
  【中共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6月28日,中共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区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月湖区纪律检查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7名;选举吴蔚权为书记,刘富勋、周国清为副书记。
  【月湖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6月17~ 19日,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4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审议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与2006年计划(草案)报告(书面),审查和批准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审议区2005年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区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审查和批准区2005年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区预算报告。
  【月湖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11月21~22日,月湖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48名。会议选举廖奇志为区人民政府区长;选举出席鹰潭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72名。【政协月湖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6月17~19日,政协月湖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区政府六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9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月湖区五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区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政协月湖区五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会议表彰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政协提案及先进街道活动小组。会议增选桂细荣为区政协副主席。全体委员列席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会议有关报告。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三年翻番】 2006年,月湖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105.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9918万元,同比增长1319%,月湖区一举甩掉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99个县(市、区)中排名双双倒数第一的穷帽子,在全省的排名分别上升至第85位和第77位,荣获省政府颁发的财政收入过亿元和三年翻番两个奖项。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财源增长,做大财政“蛋糕”。围绕“工业强区、三产兴区”战略目标,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增加纳税团队,至2006年12月该区共引进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500~1000万元项目9个。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个私企业的纳税占总税收的70%。同时通过部门预算,把区直各单位罚没收入、行政收入、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1000多万元及时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夯实公共财政基础。
  【做好“四动”文章,推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月湖区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三清七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栏、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为切入点,做好“四动”文章,推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具体做法:一是宣传发动,确保新农村建设主体实现。组织召开区、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动员会,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学习新农村建设政策,使之家喻户晓;坚持试点由各村自愿申报,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整治方案等有关建设事项征求村民意见或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充分体现农民主体。二是高位推动,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安排110万元预算为新农村建设资金;每个试点村做到有1名副县级领导挂点负责,有1个包村工作组指导建设,每个工作组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副科级干部各1名以及3个包村单位的副科级干部组成,形成高位推动工作机制,有利于筹集建设资金、协调各部门关系等。制定每月一次流动现场调度会制度,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形成以点带面、后进赶先进的局面。三是因地制宜,确保各试点村独具特色。根据各试点村的实际,制定试点村建设规划,主要推行2种规划模式:对于拆迁重建的城中村,按照“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和“四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对于旧村改造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只对新房及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做到基础设施配套、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并针对各村情况实行分类指导,使其各具特色。四是机制促动,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制定了《月湖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月湖区新农村建设村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新农村建设补助奖励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工作组还帮助各试点村制定《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办法》等,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2006年,全区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6个(即:童家镇的嘴上村、陈家山村,夏埠乡的渡头村、江上姜家村,东湖街道的碑东新村,四青街道的任家新村),惠及农户699户。全年修建村级公路2.6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9.1公里;修砌排水沟7500米,粉刷房屋外墙约7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1盏;平整场地约3.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500平方米;完成改水620户,改厕560平方米,改水、改厕率达90%以上,试点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五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月湖区在继1992年、1996年、1999年、2002年4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之后,2006年又再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2003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双拥工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区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并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各类优待抚恤政策,实行优待金全区统筹,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城镇义务兵由每年300元提高到1225元,农村义务兵由每年2128元提高至2500元,且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征兵、退伍安置工作。在征兵时,把好体检关、政审关、迎兵关,确保输送优质兵员到部队;安置工作实行指令性安置与自谋职业、安置有偿转移相结合,退役士兵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同时还安置转业士官7名。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政策,对残疾军人实行公费医疗,对老志愿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每年给予450元或250元医疗补助,并在中医院实行医疗减免,除可享受“三免二减”外,对螺旋CT、彩超等大型体检项目均还予减免10%的优惠。开展“我为功臣献真情”活动,经常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区直有关单位、个人还与优抚对象结成一帮一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2006年安排4万元资金为8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军地互帮互助,军政军民一家亲。月湖区有驻区部队19支,区委、区政府与驻区部队密切联系,军地双方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每年元旦、“八一”等节日,区党政领导都要对驻区各部队进行走访,送去图书、被子、文体娱乐用品等;东湖街道三角线社区居委会与94723部队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并组织居民为部队战土做鞋垫800余双。驻区各部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童家镇启动万亩土地整理项目】 2006年11月,月湖区童家镇启动由国土资源部立项、国家投资的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土地整理范围西起官山园艺场,东至老屋村,北起土桥村,南至大桥村;涉及土桥、官山、化溪、大塘、童家、嘴上、大桥、老屋8个村和官山园艺场的土地,总投资1304万元,整理面积1.5万亩。通过实施治理荒旱地、闲散地、污染土地,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规范田埂,改良土壤,整治养殖水面,铺筑机耕道,修设功能齐全、灌排结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保护带,恢复植被,提高林木覆盖率,改良农田小气候等措施,有效增加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项目完成后,将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渠相通”的生态农业田园,年增产粮食86万公斤。至12月,已完成机耕道7500米,生产道2700米,水渠7600米等工程。主体工程将于2007年2月完成。
  【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 月湖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做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
  广泛深入宣传婚育新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优生优育知识;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婚育新风宣传长廊,编印宣传手册进村入户,育龄妇女对自己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知晓率达80%以上;各乡(镇)充分发挥婚育学校的宣传阵地作用,不断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人口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利用各级各类培训班对全区计划生育干部、技术服务人员及相关性部门有关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人为本做好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育龄妇女的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服务条例》,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要求加强服务站建设,先后投资50余万元,装修近千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在B超室安装空调,添置半自动生化仪、阵式B超、红外线治疗仪、乳腺扫描仪等诊疗设备;免费提供各种避孕节育服务,推进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活动,全区综合避孕节育率达92%以上,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2%,术后随访率和药具使用率达90%以上。
  建立健全保障和奖励机制。为农村二女绝育户和二女不再生育户办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每户投保金额不低于1500元;2006年区财政投入157万元为农村0~6周岁的491名独生子女办理健康平安保险;对农村或城市村(居)民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严格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对全区20名独女户或二女户家庭实行部门结对帮扶,并规定每户帮扶资金不少于1000元。对农村34名实行计划生育,并符合国家奖励扶助政策,每人每年奖励资金600元;对符合再生育一胎条件,主动放弃生育的家庭,一次性发给奖励费1000元;对农村独生子女或二女不再生育家庭中的学生实行中考加分制度,2006年为14名符合条件的中考学生进行了加分;对接受节育手术的农民或纯居民,每例发给补助费200元。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还制定了本地、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奖励措施,如四青街道杏树园村,除按上级政策执行外,对本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在土地征用费中奖励每户1万元,在分配福利时独女按成年男劳力计算,优先安排纯女节育户进村办企业就业等。
  【在全市率先启动基层“和谐平安联动服务中心”】 为夯实和谐平安建设基础,整合基层资源,月湖区结合实际,筹资40余万元,11月上旬在各乡镇(街道)建立“和谐平安联动服务中心”。该中心综合信访、司法、农林、土地、民政、安全生产、派出所等10多个部门联合办公,使其为民情信息的收集中心、矛盾纠纷的调处中心、群防群控的指挥中心、和谐稳定的维护中心、流动人口的服务中心、法制宣传的教育中心。至2006年底,共接待或受理群众来电来访273人(次),其中,接待咨询209人(次)、求助46人(次),调处较大矛盾纠纷18起。
  (李晓明 饶晓霞)
  【月湖区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中共月湖区委员会
  书记:刘国富
  副书记:戴春英(女,-2006.6)程芦山(-2006.6)黄正清(-2006.6)廖奇志(女,2006.6-) 卢力新(2006.6-)
  常委:刘国富 戴春英(女,—2006.6) 廖奇志(女,2006.6-)程芦山(-2006.6)黄正清(-2006.6) 卢力新(2006.6-) 吴蔚权(2006.6-)万承 舒平贵 严细火(—2006.6)黄小河 刘长金 欧阳宝(2006.6-)吴强(2006.6-) 陈文革(2006.6-)
  月湖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艾森然
  副主任:张爱芬(女)祝光进 李水根
  月湖区人民政府
  区长:戴春英(女,-2006.6)廖奇志(女,2006.6代,2006.11-)
  副区长:刘长金 吴蔚权(-2006.6) 欧阳宝(—2006.6) 徐可奔(-2006.6)吴强 宋旭文(-2006.4)刘育虹(女 2006.6-)费尚恒(2006.6-)张银兴(2006.7-) 邓建华(2006.7-)
  副调研员:费尚恒(-2006.6)
  政协月湖区委员会
  主席:张周庭
  副主席:郑翠玉(女)梓水云(女) 贺潭质(女) 张金涛
  丁奎 陈文革(-2006.6)桂细荣(女,2006.6-)
  副调研员:罗光炎
  中共月湖区纪委
  书记:黄正清(-2006.6) 吴蔚权( 2006.6-)
  月湖区人民法院
  院长:姚江鹏
  月湖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施兆荣(-2006.8)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华志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