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环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6994
颗粒名称: 气象·环保
分类号: P4;X321
页数: 4
页码: 241-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鹰潭市气象情况和环保工作情况。
关键词: 气象 环保 鹰潭市

内容

气象
  【概述】 2006年,市气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积极稳步推进气象业务体制改革,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做好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和气象服务工作,积极参与“三农”工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全市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局在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工作中,荣获第一名;获得全省暴雨竞赛第一名,并囊括了所有个人一等奖;在全省地面观测大比武中,又获得第二名,并有两名选手入选省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全省仅三名);贵溪市局荣获2005年全省基准基本站业务竞赛评比第一名,有4人荣获“全国优秀测报员”称号。
  【凝练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 市气象局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业务体制改革为契机,因地制宜,凝练出鹰潭市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工程、鹰潭市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工程等工程项目,纳入了省气象局、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项目。
  【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纵向发展】 根据“江西省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全市气象部门积极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充分发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成果效能,狠抓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和精细化预报业务,积极应对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影响,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建设完成的21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和多普勒雷达延伸终端设备等的运行监控正常,区域气象观测站监控数据及时上传。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在2006年的汛期与防台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建18个多要素观测站建设工作已在年底全部完成。二是气象科技创新全面启动。成立了鹰潭市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鹰潭市气象科技创新基金,制定了《鹰潭市气象科技管理办法》、《鹰潭市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办法。《鹰潭市农村经济信息声讯服务系统》先后荣获“江西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省局科技创新奖与市政府科技进步奖。2006年本局继续申报省局科研项目4个和地方科研项目1个,并通过重大科研课题的开展提高本市的气象科技含量,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与中科院红壤所的合作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第二届全市气象科技学术交流会。全年全市共有10篇学术论文入选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与区域性学术交流会议。三是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得到加强。2006年汛期,本市强对流天气频繁。4~6月全市共出现雷雨大风11站次,暴雨22站次,其中大暴雨8站次,充分发挥多普勒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等现代化气象装备的效能,预报业务人员对每一次强对流天气均能提前半小时作出预警预报,有的甚至达到2小时。将省局业务流程进一步细化,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和考核办法。按新的业务流程,通过电视台、电台、预警短信直发平台、12121、农经网等媒体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31次。通过预警短信直发平台向市、县(市)、乡镇、村各级领导及防汛责任人发布气象灾害短信50多次。四是雷电业务轨道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雷电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和工作制度,并做好流程、制度上墙工作。在制作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产品中加入了“强雷电”和相应防御雷电灾害措施的关照语。全市防雷装置普查工作比较到位,基本摸清了属地防雷装置的现状,市局本部防雷报建工作非常规范,报建率达100%。各项制度比较健全,内部分工明确,工作任务考核到位。分段检测工作细致认真,资料档案,树立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气象业务质量在全省领先】 全市基本业务考核项目全面达标,未出现责任性业务差错。台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良好,未出现探测环境遭破坏的现象。市局获得全省暴雨竞赛第一名,并囊括了所有的个人一等奖;在全省地面观测大比武中,又获得了第二名,并有两名选手入选省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全省仅三名);贵溪市局连续三年夺得全省基准、基本站业务质量评比第一名,有4人荣获“全国优秀测报员”称号,占全省获奖人数的50%。
  【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面对2006年气象服务工作新形势,全市气象部门立足天气气候异常,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以主动参战的态度,加强敏锐性,提高针对性,主动及时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全年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县两级领导到气象部门检查指导气象工作11次;市、县两级领导在气象决策服务材料上批示20余次。
  (一)积极做好春季气象服务。全市各级气象部门把春播气象服务作为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快速、及时地将各类气象信息传递出去,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确保气象信息由气象部门第一时间、第一发布。一是全市各级气象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春季、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上来;二是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料、监测设备,边实践边研究,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三是认真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工作。加强与中科院余江红壤生态研究站的合作,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二)区域自动站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建成了21个区域自动站后,丰富的空间雨量资料在预报业务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水库保安、防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按市政府要求做到了在任何一区域站每一小时降雨达30毫米或每6小时达50毫米或每24小时达100毫米,且过程持续,就立即通报市防汛指挥部,且每小时通报一次雨量,直至过程结束。
  (三)短时临近预报和精细化预报业务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一年来,全体预报人员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资料,严密监视,精心分析,对于每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做到起报早、预报准、服务及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5月9日14时52分至15时20分鹰潭、贵溪、余江三地先后出现了9级以上雷雨大风,并且在短短20分钟内鹰潭、贵溪出现了3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天气。在贵溪市,大风刮倒了11万伏输变电线铁塔,造成浙赣铁路贵溪区间中断通行近5个小时。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本市气象部门提前2小时作出了准确的预警预报,及时开展服务,并收集灾情上报。6月5日凌晨,贵溪市泗沥镇新塘村口路源水库发生险情,虽然当时已经雨停,但未来天气如何?降雨量有多大?这些都是排除水库险情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紧急抢险方案,立即研究制定了服务措施,启动气象应急预案。局领导与在水库一线指挥和在防总调度的市领导保持热线联系,及时汇报有关天气情况。预报人员迅速在多普勒雷达图、区域气象观测站分布图、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上标示出该水库的位置,进行全方位跟踪天气变化。经过认真会商,预报当天下午2时30分左右该水库天气转雨,到20时累积降雨量为10毫米左右,晚上开始雨势再度加强,又将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实况与预报完全吻合。准确及时的精细化预报服务,为顺利排除水库险情抢得了“天机”。据了解,到6月5日19时30分,水库险情基本排除。
  (四)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初露锋芒。鹰潭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在台风“桑美”袭击本市时,已初露锋芒。8月10日晚上,在鹰潭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防御台风工作会议后,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在市气象局部署启动台风“桑美”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张鲁年副市长24小时坐镇气象局指挥,要求各成员单位做好应急队伍集结、应急联络人、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8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黄建盛亲临气象局,高度赞扬气象部门非常及时、准确地预报出台风“桑美”的动向和对本市造成的风雨影响,为社会公众防台避灾提供了优质气象服务。
  【人工增雨作业】 针对全市干旱和森林火险等级偏高的情况,市、县两级人影办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06年全市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5次,发射火箭弹55枚,有效缓解了农村旱情和城市高温,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服务新农村】 利用新农网、鹰潭气象网、12121、电视天气预报等服务手段对外发布气象信息,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共呈送春播专题气象服务材料5期、发布气象—病虫害预测服务材料4期。通过“3·23”世界气象日、国际减灾日及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把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信息和实用技术书籍等资料及时送到乡村,送到农民手中。全市气象部门已开展6次分别在7个乡镇送科技下乡,散发各类资料8000余份,接受咨询1800余人次。
  4月份,市委农工部、市气象局联合组成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调研组,先后深入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小型座谈会24次,走访32户种养大户,发放调查问卷表500份,发放宣传材料近2700份。调研组成员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旺盛而迫切的需求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并就充分发挥气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建议。
  (陈华)
  【市气象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局长:邹伦硕
  副局长:徐建国 宁芳跃(女)
  纪检组长:李九龙
  副调研员:夏长发 徐民健
  环境保护
  【概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艰巨任务打基础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市环保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手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手抓环境保护工作,统一思想,开拓创新,做好监管、防控、执法、建设、宣传五篇文章,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为更好地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环保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市环保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加强了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2006年共完成各类环评项目90项,审批项目46个,其中报告书1个,报告表45个,申报项目总投资7.4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180万元。同时督促了各类工业园区的环评,继鹰潭和贵溪工业园区完成环评审批后,余江工业园区也已完成环评技术审查。全年完成13个项目的“三同时”竣工验收。同时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2003年《环评法》实施以来的156个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老污染源治理】 老污染源治理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2006年,市环保局下达了全市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责令6家企业对废水、废气开展限期治理。此外,督促贵冶完成了渣选矿废水的治理工程,贵溪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厂2号机组脱硫工程,贵化完成了用油系统和部分废水系统的改造。
  【事故应急处理及防范】 1月11日,贵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0#轻质柴油B储罐回油管爆裂,发生柴油泄漏造成信江水体受到污染;9月18日,贵溪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柴油泄漏,造成信江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省、市、县政府及环保部门高度重视,贵溪市立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在省局统一指挥协调下,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加密监测频次,迅速掌握污染情况,严密监控水质变化,绘制了应急监测布点示意图。并租海事快艇沿江察看污染情况,及时采取厂查源、拦截、清捞、布点监测等应急措施,把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积极妥善处理“3·8”东湖水污染事件、并对铁路木材防腐厂油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为了吸取这两次事故的教训,进一步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市环保局组织全市重点企业在贵电召开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紧急会议,主动联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认真对位于市区饮用水源上游的贵冶、贵电、贵化、麒麟、海利等重点企业进行了环境安全检查,同时还对位于余江县城饮用水源和龙虎山景区上游冷水镇境内的几大有色矿山包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安全检查,确保本市人民的饮水安全和龙虎山景区的用水安全。
  【环境执法和监理】 2006年,市环保局加强「各类环境执法检查,并以环境监察队伍为主,重点开展了对各主要饮用水源地和重点企业的环境安全大检查,对各工业园区企业和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广认真的检杏和全面调查。一年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34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7扩804家,检查主要饮用水源地39次,对企业污染治理情况现场监察190余次。同时以环境执法年行动为契机,针对在各环保拿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并依法给予处罚和责令立即改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全巾共对35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厂行政处罚,处罚金额54.08万元,执行到位25.48万元。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真正体会到环境违法将受严惩,对遏制境内违法行为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排污收费】 为推进环境执法工作,达到强化环境执法目的,2006年,市环保局克服人员少、排污单位和个体户比较分散等困难,采取强化内部管理,施行分片包干的方式进行收费,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稳定基数,扩大收费面。全年共征收排污费1344万元,其中市本级别1149万元。
  【环境监测】 市环保局始终坚持将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园满完成了各项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定期组织实施了对辖区内省属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同时还不定期地对各污染源进行了抽查监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各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抽查监测,及时发现了辖区内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为环境管理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2006年市环境监测站组织实施对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获取数据1560个,例行监测中,获地表水监测数据786个,大气监测数据952个。市区降尘、降水、噪声分别获数据70个、812个、635个。该站还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评现场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争取项目资金】 2006年,市环保局充分利用政策,积极为污染源治理和自身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根据《中央环保资金项目投资指南》和《江西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经过筛选,编制了《鹰潭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作为申报中央资金的项目,争取到中央环保资金259万元。根据《江西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定申报“甲基硫菌灵装置尾气回收治理项目”、“鹰潭市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等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省级资金第一批已对这些项目安排210万元。
  【环境宣教】 2006年,市环保局把学习贯彻《决定》作为环保宣传工作的重点,结合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及阶段性工作重点以及“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制定了详细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重点和方式,对内、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注重对各级决策层的宣传,继续在各级党校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采用多种形式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大力加强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导向和舆论监督,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结合主题,精心组织,在本市的《信江之声》栏目中开办了2期《六,五世界环境日鹰潭电台信江之声访谈》节目。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基础建设】 市环保局从沿江大道搬迁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确定了新办公大楼的选址,实现了对“家”定位,全面完成了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的前期工作。2006年,市环保局在办公楼拆迁后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改建实验室,狠抓内部管理等软件条件建设,以“快、准、全”为目标,大力强化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和正规化建设,参加了由省站组织的质控考核,全部项目均考核合格,取得了优秀成绩,顺利通过计量认证换证复查。
  【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市环保局紧密结合当前环保工作的特点,配合市政府开展的“告别陋习,树立新风”再行动,在全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职工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三是加强了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全市环境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队伍的总体素质。市环保局和余江县环保局被评为全省环境执法年活动先进单位。
  (占涛金)
  【市环保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程四才
  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福五 吴敬祖
  副局长:徐双文(2006.6-)
  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张浩京
  副调研员:刘志林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志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