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5806
颗粒名称: 市情概览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4
页码: 58-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鹰潭市的历史沿革、地理与自然气候、人口、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2006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关键词: 鹰潭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历史沿革
  鹰潭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摹地(月湖区童家镇角山窑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凡响);市境西周以前属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时属九江郡。西汉至唐代一直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初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30年(1765年)在鹰潭设司,同治二年(1864年)改设鹰潭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上饶地区直辖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辖县级镇;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上饶地区县级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饶地区所辖的县级鹰潭市。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1996年撤县设市) 余江县。
  地理与自然气候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北纬27°35 -28°41,东经116°41 -117°30,面向珠汀、长汀、闽南三个“角洲”,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辖区东接弋阳县、铅山县,西连东乡县,南临金溪县、资溪县,北靠万年县、余干县,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毗邻。境域南北长约81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距省会南昌市143千米(铁路里程)。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15%。市委、市政府座落在市区梅园新区。
  辖区属南岭准地槽边缘的信江凹陷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边的崇山峻岭与武夷山脉相连,最高点为贵溪樟坪乡的浪港山阳际坑峰,海拔1541米;北端系怀玉山脉绵延之丘陵。中部为信江中游丘陵盆地,是良好的农业区,盛产稻谷,素有“赣东粮仓”之称。最低点为信江河谷,海拔16米。地表以酸性红壤为主,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基土承受力每平方米为20至50吨。
  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温和气候,雨量充沛,光线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41℃,相对湿度为7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东北风。年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为214.4毫米。无霜期长达262天。
  人口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3.75‰,人口死亡率6.01‰,人口自然增长率774‰,年末总人口108.50万人(其中女性5163万,城镇人门约4752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05人。年未农村有劳动力39.34万人,比上年增长0.5%;城镇在岗职工总数77万人,比上年增长0.2%。家庭户3163万户。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概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03亿元,占年计划的1017%,同比(下同)增长13.1%,其中一产增长4.6%,二产增长18.9%,三产增长8.9%。财政总收入19.64亿元,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4亿元,增长27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增产增效】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协调发展。粮食牛产稳中有升。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实施,极大程度地调动厂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产量达56万吨,创历史新高。养殖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8.6万吨,增长2.0%,水产品产量3.8万吨,增长14.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类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增长20%。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应急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雷溪、刘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全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1座。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通油路行政村数273个,比上年增长73.8%;农村使用沼气池户数111万个,新增2468个;解决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加328元,增长9.0%。
  【工业生产继续加快,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围绕做大做强工业,强化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发展迅速。江铜年销售收入310亿元,是全省第一家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利税达93亿元;贵溪电厂扩建的2台3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年新增税收约8000万元;三川牌水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贵雅节能灯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销售收入达2.8亿元,成为同行业知名品牌。经济运行保障有力,煤电油运供求平衡,全社会用电量16.62亿度,增长10.8%。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全市工业园区投产企业129家,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98.48亿元,利税总额5.41亿元,从业人员2.04万人。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23亿元,增长2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2.5%,比上年提高85.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424.95亿元,增长55.07%;利税总额80.8亿元,增长114.4%。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城市化率43.8%,提高2个百分点。
  【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龙虎山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老年人最喜欢的景区”,并入选中国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龙虎山国际溪流钓表演邀请赛、首届龙虎山旅游帐篷节暨户外游侠大会、第二届泛珠三角汽车集结赛发车仪式,极大地提高了鹰潭和龙虎山的知名度,拓宽了旅游客源市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8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4.3万人次,分别增长14.4%和22.9%;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创汇720万美元,分别增长314%和24.1%。其中景区旅游直接收入3900万元,增长26%。旅游接待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交通、通讯、服务、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93亿元,增长8.9%。
  【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增长216%,其中工业投资44.99亿元,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5.46亿元,下降6.3%。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项目24项,完成投资3.2亿元,增长44%。贵溪大桥、景鹰高速公路鹰潭连接线等工程全面开工。四海路综合改造、月牙湖改造、劳动力市场改建、江南水厂扩建等工程顺利竣工,42号路、46号路建成通车,鹰潭公园改造、东湖公园二期、垃圾填埋场、胜利休闲广场、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在投资增长的同时,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8亿元,增长15.8%。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林权证发放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了全市企业改制上市基本情况调查,拟定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立了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改革全面启动。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重点经贸活动成效明显,参加了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引进了一批投资过亿的项目,世纪阳光、梦娜袜业凡尔顿实业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利用外资力度继续增长,实际引进市外资金总额26.8亿元,增长3.1%;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064万美元,增长44%。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出口总额4818万美元,增长48.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转化取得新进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提高。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完成,一批省优质高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民办教育逐步规范,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文化体系事业日趋繁荣,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申办2010年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成功。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7‰。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在本市成功召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万人,城镇就业率94%。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718万人、4.6万人和74万人,分别增长13.400、15%和5.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鹰潭空气质量和信江鹰潭段水质仍保持在国家二级和二类标准。经济适用房和谐小区工程全面开工,13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解决。审计、统计、人防、气象服务、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8元,增加805元,增长9.1%。
  (李文)
  2006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概述】 2006年,鹰潭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各方面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深化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做好文明帮建工作,鹰潭市交通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消防支队、中国银行鹰潭市分行、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鹰潭分公司、鹰潭市行政服务中心、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梨温高速鹰潭管理处等9家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帮建”先进单位。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工作积极稳步推进,创建文明行业领域不断拓展深化,评出江西省铜业集团公司等121家单位为鹰潭市2005-2006年度文明单位,鹰潭市公安消防支队、鹰潭银监分局、梨温高速鹰潭管理处、鹰潭市国税局、鹰潭市地税局、江西移动鹰潭分公司、鹰潭供电公司、鹰潭市邮政局、江西电信鹰潭分公司等9个行业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行业。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学校、进农村“六进”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做好舆论宣传。在市属媒体开辟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舆论氛围。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张贴宣传画,树立标语牌,设置社会公益广告宣传牌。投入3万余元,在全市各行政村竖立永久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牌。二是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与“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深化“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结合起来,在党政机关开展争创文明机关、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社区、节约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无毒社区活动;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城镇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三是精心组织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活动。市文明办、市旅游局联合制定《关于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广泛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继续深化“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 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继续深化“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推进和谐平安鹰潭建设。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组织新闻媒体宣传造势,开辟“告别陋习,树立宣传”专题专栏,推出一批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评论、言论和动态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组织开展市民教育活动,举办文明市民事迹报告会,开展“普及道德规范,讲究文明礼仪”、“普及法律法规,遵守社会秩序”、“小手拉大手,文明结伴走”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巩固创优成果,共建美好家园”行动,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以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成果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主要内容,集中整治市容卫生环境、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等市容市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开展“树为民形象,创文明机关”活动,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结合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内容,大力推进党政机关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的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开展“共铸诚信鹰潭,推进和谐创业”活动,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以诚信为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诚信竞争为主要内容,在工商企业界中实施以“守法、诚信”为主题的“创品牌”活动,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净化市场专项治理,为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五是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安全创建、综治“宣传月”活动,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六是开展“四型”社区创建活动,营造温馨有序的人居环境。以创建“法制社区、爱心社区、健康社区、文化社区”为内容,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完善和深化“旬比月评”活动,努力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印发《鹰潭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任单位考评办法》,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精心组织优秀少儿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创作了《好汉省亲》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成立了余江县韬奋故里文艺创作中心。二是广泛深入地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演讲和征文比赛活动、“歌唱创新创业新江西”《金色童年》小歌手电视大奖赛、鹰潭市首届鼓号仪仗队花样操比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市区网吧全部安装了网吧视频监控系统。净化银屏声屏和校园周边环境,加大“扫黄打非”和非法出版物整治力度。四是切实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权益保障工作。五是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一批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得到及时资助。六是在市一报两台开办了《七色花》、《教育视窗》、《成长乐园》等专题专栏。七是组织参加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选,贵溪冶炼厂第一小学获全国创新案例评选三等奖。
  【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以“三清四改治五乱”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认真做好文明帮建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协调30个文明单位帮建30个文明村示范点和4个文明小城镇示范点。通过帮建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强化文化阵地功能,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乡风文明。2006年度,余江县文明办获省“文明帮建”组织工作奖,鹰潭市交通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消防支队、中国银行鹰潭市分行、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鹰潭分公司、鹰潭市行政服务中心、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梨温高速鹰潭管理处等9家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帮建”先进单位。二是进一步深化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把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在全市农村广泛深入地展开。成立公评公议会,建立健全评议组织和运行机制,按照“三评两榜一确定”的程序,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13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1%,享受信用贷款农户569户,发放贷款总额251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明水平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2006年,贵溪市文明办、贵溪市信用联社获省“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组织工作奖。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定下发《文明单位管理条例》,严格文明单位申报考核程序,评出江西省铜业集团公司等121家单位为鹰潭市2005-2006年度文明单位。二是开展“文明行业”、“文明(诚信)窗口”创评活动。为促进各行各业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组织申报参评江西省第三届文明行业,鹰潭市公安消防支队、鹰潭银监分局、梨温高速鹰潭管理处、鹰潭市国税局、鹰潭市地税局、江西移动鹰潭分公司、鹰潭供电公司、鹰潭市邮政局、江西电信鹰潭分公司等9个行业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行业;鹰潭市国税局、鹰潭市地税局、江西移动鹰潭分公司、鹰潭供电公司、鹰潭市邮政局、江西电信鹰潭分公司等6个行业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文明行业达标单位。开展评选鹰潭市首届文明行业和第二届“文明窗口”活动,中国银行鹰潭市分行等17家行业被授予鹰潭市首届文明行业,鹰潭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服务厅等28家窗口单位被授予鹰潭市第二届“文明窗口”。三是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市区37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法律服务,社区文明水准明显提升。月湖区百佳城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文明社区,评选三角线社区、杏南社区、沙塘石社区为鹰潭市文明社区。四是组织评选文明市民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树新风,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评选授予张自远等30人“鹰潭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授予龚九印“鹰潭市荣誉市民”称号。
  (胡 萍)
  【市文明办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主 任:范如虎
  副主任:刘建平
  调研员:李道仁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