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5799
颗粒名称: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鹰潭市在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局。
关键词: 鹰潭市 农村建设 宣传发动

内容

2006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五新一好”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工作目标,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和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同。
  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来抓,精心组织,高位推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2006年,为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展开,组织了千名干部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组织观看光盘、上门入户宣讲、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讲活动。全市共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10多万份,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辅导班38期,印刷宣传标语1000多条,建设宣传橱窗100多个。通过宣传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真正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各地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对包村工作组、乡村干部及规划人员、技术指导员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业务培训,对理事会成员、部分泥石匠进行了改栏、改厕现场培训;先后组织厂20批300余人次到赣州、吉安等地学习,乡村自行组织村组干部以及理事会成员60余批1000多人次在市内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信心,提高了乡村干部的操作水平。
  二是领导抓点示范。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市各级领导始终做到靠前指挥,亲自调度,亲自部署,抓点示范。16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试点村,93个市直机关、驻鹰企事业单位与试点村结对帮扶,有120多名副县以上党政领导和322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点。
  三是强化调度督查。全市采取市领导带队、县(市、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及乡镇主要领导分片交叉的方式,召开现场观摩会和工作调度会共五次。每一次都由各县(市、区)自己推荐最好的试点村进行现场观摩,带队市领导进行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寻找差距。每一次的选点都不重复,轮流推进,促使试点村把各项工作做好。各县(市、区)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的工作制度。贵溪市采取各乡镇(街道办)自己申报工作进度、市里统一组织现场检查的方式,对所有的试点村进行现场打分、排出名次,前三名的表扬奖励、介绍经验,后三名试点村的乡镇主要领导以及挂点的县级领导上台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各县(市、区)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新农村工作与乡镇工作、干部业绩结合起来。余江县、龙虎山景区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月湖区、鹰潭工业园区把后备干部选派到试点村进行工作锻炼,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
  二、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着手,科学切入,分步实施,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各县(市、区)实行政府统一组织、规划费用财政负担的办法,“捆绑打包”、“公开招标”、“委托设计”或抽调专门技术人员坐班设计,按照“五图一书”、“八图一书”的要求,对2006年的所有试点村进行了详细规划。龙虎山景区结合旅游区景点建设,按照“十图一书”的高标准,完成了10个自然村的建设规划。贵溪市委托省建校进行测量规划,仅规划费一个试点村就节约了2000-3000元。各地还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村镇规划管理办法》和《关于严格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措施,严格执行“一户一宅”、 “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建房”,限制一户多宅,杜绝毁田建房,确保了农村住房规划建设落到实处。2006年全市共完成自然村规划151个,104个省级试点村全部完成了规划。贵溪市还完成了全市村庄体系建设规划,此一做法得到省建设厅的表扬并在全省推广。
  二是认真开展“六改四普及”。各地把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的切入点,大力推进“六改四普及”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已修通村组主次干道119.6千米,修通村组便道146.7千米,农民群众一出家门就有一条好路,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现象。实行集中供水和分户改水相结合,共有7774户农户用上了“安全、方便、干净”的自来水。按照“人畜分离、洁净卫生”的要求,有3024户农户进行了猪牛栏改造,有7589户农户进行了厕所改造。通过改栏改厕,改变了农村居民传统的使用露天厕所的生活习惯,保证了农民的卫生健康。95%以上的试点村开通了有线电视,100%的试点村通了电话或手机,有800多户安装了太阳能,新建沼气池2108户,农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园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全市104个试点村共拆除露天厕所、废旧猪牛栏3860多处,改造“空心房”1800余栋、2万多平方米;清除路障7964平方米,清理垃圾2万余吨,清理污沟1798条、修建垃圾池374座,修砌水塘46口,新修建排水沟8000多条近3万多米;栽种绿化树木5万余株,增加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70余盏,新修建休闲活动场所60多处近1万平方米。通过一年来的整治改造,涌现出了像滨江岩前,志光理源李家,平定弓塘张家、黄家,上清泉源熊家,童家咀上占家、白露街办双凤村等一大批环境优美、风格各异、具有相当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样板村。
  三、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方式,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含群众投资投劳),其中市级捆绑资金2620万元,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830万元,吸引社会各界投入近1000万元。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104个试点村中,全部成立了由“五老”人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组织群众“二清六改四普及” 村容村貌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因新农村建设而上访的事件。
  三是发挥各级干部的组织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党政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带头捐资,带头做工作,与农民一起建设新农村,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乡村干部更是冲锋在前,整日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工作勤勤恳恳。
  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市直机关单位结合各自工作特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市气象局专门开通了新农村建设网,宣传、介绍本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妇联以开展“六五”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广大妇女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团市委开展了“青年建功新农村行动”,引导团员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市司法局开展了“两促两带四进农家”、 “送法进村”系列活动;中国移动公司鹰潭分公司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信息示范村建设。市一报两台专门开辟了新农村建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报纸上有专稿、电视上有新闻,为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舆论氛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在外公职人员和在外创业人员纷纷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捐钱捐物。
  四、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核心,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坚持把发展新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发展了生猪、笋竹、天师板栗 早熟梨、花生等优势产业和苗木花卉 油茶、中药材、小水果,家禽、特种水产等特色基地,着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154亿元,农业增加值17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78%。
  二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各地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的培训。2006年共安排“阳光工程”专项资金171万元,培训农民8500人,有7500人掌握厂1-2门实用技术,实现了非农就业。
  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了“文明乡镇”、“文明村庄”、“农民致富能手竞赛”等系列活动以及“五好文明家庭”、“四进农家”评选活动,共建设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0个,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查赌禁赌会等群众组织420多个,建立农村腰鼓队 宣遗传队28个,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800多场次。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谭永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
赣州市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
贵溪市
相关地名
余江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