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4449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平安鹰潭、共创富民兴市大业”主题,一手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关键词: 鹰潭市 人民政府 综述

内容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鹰潭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平安鹰潭、共创富民兴市大业”主题,一手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同)增长16.4%;财政总收入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千名干部下乡为民办实事活动,全面落实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现了合同内农民零负担目标。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全市免征农业税410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738万元,及时启动了早、中、晚稻托市收购预案,认真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了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8.6%。开展了送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国债长防林、生态公益林、农发长防林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余江白塔渠挖潜改造工程、血防水利环治工程和中潢圩堤、硬石岭水库、塘湾水库等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组织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全市已有58个自然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30%的自然村已经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100%的乡镇通了油(水泥)路,99.5%的行政村通了公路,71%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50亿元,增长24.6%;实现利税总额34.84亿元,增长62.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6.3%,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前。重点企业发展迅猛。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成为全省和中国铜工业第一家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新上30万吨铜冶炼项目已正式开工。贵溪电厂扩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两年内建成投产,总装机达110万千瓦。黄金埠电厂锦江50万千伏开关站已开工建设。一批铜材加工、眼镜、微型元件企业相继投产,水表、节能灯、制药、木雕等特色产品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已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聚集效应凸显。全市园区落户企业达161家,投产企业102家,实现利税2.07亿元,安置就业1.39万人。
  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举办了“鹰潭(龙虎山)旅游发展恳谈会”,编制了全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强化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共识共举。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首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天师府建府九百周年庆典等系列活动,参加了省政府主办的2005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提高了鹰潭和龙虎山的知名度。举全市之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取得圆满成功。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完善了一批景点,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景区和市区旅游接待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507万人次,增长12.6%;接待境外旅游者3.5万人次,增长14.4%;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增长34%;旅游创汇580万美元,增长13.7%。
  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拓宽了民资准入领域,降低了准入门槛。全市个体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31%,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16%、33%和26%。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编制完成《鹰潭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通过了省考核鉴定。创建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市区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江南水厂扩建、管道燃气、污水处理、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等工程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垃圾填埋场一期、消防指挥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院里路、51号路竣工通车,胜利休闲广场、东湖二期、月牙湖、供水管网等一批改造工程施工进度加快。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签订了2.9亿元城市建设项目贷款协议,用于建设雄鹰大道、夏埠沿江大道、龙虎山大道延伸段等一批骨架工程。贵溪市、余江县也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签订了1.9亿元、2000万元的城市建设项目贷款。加快了7个省级以上重点小城镇建设,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开始形成。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了“重大项目招商年”和“诚信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客商服务体系,完善了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建立了行政投诉中心,提升了服务水平,我市被浙江省评为“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突出了专业、项目、产业、区域招商,依托铜、眼镜等特色产业,着力引进了一批关联度强的工业配套项目。实际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工业项目资金23.19亿元,增长8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6.5%,外贸出口增长33.6%。我市被省政府评为引进省外资金先进设区市。
  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坚持科教兴市,开展了与天津大学的全面合作。铜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教育投入加大。全市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478万元,改造危房4.2万平方米,基本消灭了现存D类危房。优质高中建设进展顺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受益学生2.4万人。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一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两所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市和贵溪、余江疾控机构建设项目均已竣工,余江县新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重大疾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整治性别比例失调专项工作取得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7.35‰,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积极参加第三届江西艺术节,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新体育中心的市体育馆已开工建设,竞技体育取得了新突破,全民健身活动连续十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表彰。广电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获得成功。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多项工作和一批个人荣获全国、全省先进称号。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全民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召开了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全市涌现出一批省、市劳动模范。余江县锦江镇九亭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施华山同志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楷模。审计、人事编制、档案、环境保护、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坚持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大型就业招聘洽谈会,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3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51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54万元。落实了“三条保障线”制度,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目标任务。调整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每人每月120元调增为160元。稳步实施了农村特困户救济救助和农村五保“敬老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工作程序,解决了一批信访疑难问题。组建了市公安特警支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斗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出台了一系列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工作有章可循。积极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和药品监管“两个体系”,食品药品市场不断规范。加强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一般伤亡事故,杜绝了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施华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鹰潭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