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4305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22
页数: 4
页码: 36-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鹰潭市委在200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用发展性教育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鹰潭市委在工作中注重总揽全局,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创新务求实效。鹰潭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效益双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 鹰潭市 2005 教育活动

内容

2005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鹰潭市委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和谐平安鹰潭、共创富民兴市大业”主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总揽全局,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把方向、出主意、用干部、谋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委努力做到传达落实不误时间、不漏内容,既有部署、又有督查,确保在大局下行动,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同时,努力不断创新、务求实效,贯彻落实不教条、不机械,既体现上级精神、又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举措,力求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整体效能。市委坚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按照省委“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强化“赶考”意识,注重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本领”,尤其注重抓好发展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抓好稳定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抓好管理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引领社会进入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作出“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战略决策后,市委及时进行研究和部署,出台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更加有效地开展招商选资、聚合各种外力的同时,从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作出更具深度、更可操作的探索,把“精心打造一方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更能提升生产力的创业热土”作为市委工作的着力点;党的斗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闭幕后,市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全委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引导各级组织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在贯彻落实中,着力精心组织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全市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中共鹰潭市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做实发展效果,全市经济呈现又快又好的运行态势。一年来,全市发展速度加快,生产总值增长16.4%;发展效益提高,财政总收入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7%;发展后劲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8%,省外工业项目进资增长85%;群众生活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已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检验收,被评为“2005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整体前移,一批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业经济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市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力支持驻市企业大发展。着重支持江铜30万吨铜冶炼项目开工建设、贵电2×300mw机组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江铜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200亿元,驻市大企业在鹰潭“二次创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一条工业走廊、两个特色园区、三个综合园区已基本形成,全年全市园区落户企业165家,投产企业102家,实现利税2.23亿元,安置就业1.68万人。大力促进产业集群。重点加大了20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监测分析和协调服务力度,帮助解决了电力、融资等一系列难题,全市铜产业、眼镜产业、微型元件产业三大集群明显壮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55.24亿元、利税总额34.8亿元,分别增长27.0%、74.1%,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27.8%,提高了20个百分点。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三个“一号文件”精神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抓手,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乡为民办实事”活动,全面落实了“两免征、三稳定、四加大”的惠农政策,年内全市支农支出达7000万元,增长10%。大力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余江白塔渠挖潜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血防水利环治工程开工建设,中潢圩堤、硬石岭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得以除险加固,实施了贵溪雷溪乡园田化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10大优质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扩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了12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增长18.6%。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已有58个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30%的自然村已经制定了新农村基本建设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与此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战胜了严重干旱,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旅游经济进一步做旺。市委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龙头,在坚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凸显道教文化特色,打造旅游精品景点,形成2至3日游、四季皆可游格局”的原则,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旅游发展、思路。举办了“鹰潭(龙虎山)旅游发展恳谈会”,强化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共识共举。加大了旅游促销力度。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邀请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对龙虎山悬棺崖墓进行了大规模科考,加大了在中央、省级媒体宣传力度、在国内重点城市促销推介力度,有效扩大了鹰潭和龙虎山知名度。加快了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以市场融资的方式投入3500万元资金,完善了一批景点、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景区接待能力有了新提高;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质量和环境管理。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创汇5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6%、34%、13.7%;其中龙虎山景区核心景点接待游客27万人,实现旅游经营收入3100万元。城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大变化。按照“一个核心区、三个特色功能区”的构想,围绕创建“四城”目标,进一步督促落实“五高”要求,力求老城区主要街道全面升级改造,建成区景观和功能设施全面配套,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城市管理明显加强,新鹰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加快了停车场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和体育中心、医疗中心建设,高标准改造了四海路、新建了51号路,完善了梅园、高桥两个新区功能配套,启动了一批拉开城市骨架的重点项目,有效破除了城市发展的“硬件”制约,拓展了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市政府已与省开发银行签订贷款2.9亿元的框架协议,贵溪市亦签订贷款1.9亿元的框架协议,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压力;推进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化了“告别陋习、树立新风”再行动活动,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形象有了历史性改观。与此同时,加快了7个省级以上重点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强势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了“重大项目招商年”和“诚信优质服务年”活动,在实现“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全民安商”过渡的基础上,实现了引进项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聚。一方面,创新了招商机制。突出了专业、项目、产业、区域招商,依托铜、眼镜等特色优势产业,紧盯浙闽粤,着力引进了一批强关联和相配套的工业项目,全年实际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共投资23.19亿元;另一方面,创优了发展环境。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健全了客商服务体系,完善了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建立了行政投诉中心,提升了服务效能。今年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省客商零投诉城市,并被评为“2005浙商(省外)全国最佳投资城市”。在连续四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全年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6.1亿元,引进外资6600万美元,同比增长84.5%。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了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补助水平;做好了“两免一补”工作,受益学生近3万人,改造中小学危房2.96万平方米。高考文、理科上600分线考生百分比等指标列全省第一。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健全了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体系,加快了市、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体育、广电等事业。8名运动员进入全国第10届运动会决赛,取得了零的突破,全民健身活动连续十年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广电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开展了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试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等各项主要指标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切实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以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保证了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坚持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别、各层面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一是完善了领导、专家、市民“三位一体”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坚持由市领导组织、专家咨询、市民介入,并进一步健全了决策前的论证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二是健全了以“三项公开”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增强行政透明度。三是强化了以“三项制度”为重点内容的依法行政机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部门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四是建立了以“市长专线”、“民情通道”、“行风热线”三个平台为主要载体的民主监督机制。拓宽了群众民主监督渠道,增强了民主监督透明度。同时,完成了“四五”普法考核验收,干部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有效推动了依法治市进程。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土作的能力,精心培植更加适应新形势的文化产品,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着力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把位、抓好了理论武装,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水平,加快了文化事业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抓好了主题教育活动。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了“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营造了“创业富民、和谐兴市”的浓厚文化氛围;抓好了群众性创建活动。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文明鹰潭、从我做起”活动、“四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年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5个、省级文明单位48个。推出了以施华山同志为代表的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的重大典型,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施华山同志学习的决定》,有力塑造了鹰潭人新时期新形象。发展动力进一步强化。坚持以改革破障碍、增动力、促发展。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江西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对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了整顿和规范,深化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整体部署,稳步推进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外业勾图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认真开展了行政许可事项、实施主体及规范性文件、许可收费等方面的清理,市本级取消实施主体资格4个、行政许可项目79项,废止18件地方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公布保留的市本级319项行政许可项目有220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正在努力破解改制企业历史债务、职工医疗保险等疑难症结。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80%以上企业与70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天津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加快发展的动力更为强劲。
  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了鹰潭和谐平安稳定局面。进一步完善了民生保障措施。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大力推进就业。坚持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大型就业招聘洽谈会,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强化就业服务水平,开展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全年城镇新增从业人员25564人,下岗和困难群体再就业6716人,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7.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是妥善解决了困难群众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实施了“向困难群众送温暖”工程,全市有3500多名党员干部与3900多名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生产、生活救济金500多万元。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稳定基础。坚持在宏观上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操作中把稳定放在第一位,经常性地研究、经常性地部署、经常性地落实。尤其是:进一步强化了维稳机制。出台了《鹰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鹰潭的意见》,明确了责任划分、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奖惩兑现,特别是规范、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10项制度。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举措,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一批久拖未决的信访难题得到化解。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斗争,强化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建了公安特警支队,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平安创建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市满意率达95.8%,高出全省1.23个百分点。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安全生产以及隐蔽战线斗争。
  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保证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做到以团结为重、以工作为重、以促进强市富民的大局为重,围绕“在全市作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这一主题,以提升执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班子自身建设。尤其是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了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坚决落实了《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市委班子的执政效能不断提高。在市级班子的带动、推动下,全市上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好局面。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坚持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契机来抓。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紧紧抓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和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常委会成员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召开多个座谈会听取各地各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市委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市委常委会参加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在全市领导干部会上作了通报,接受全市干部群众的监督。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衔接、扎实推进。目前全市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告一段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展开。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力促进了全市各项工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了理论武装水平。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交流、回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操作程序,完善了干部实绩评估考核办法,强化了干部监督机制,加大了行业之间、条块之间、区域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公开选拔一批县级干部,选调一批干部到天津大学深造,选派一批干部到基层锻炼;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同时以“123”先进班子创建活动和“三民”活动为抓手,强化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班子建设。立足于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以“三级联创”、“三项创建”和“三培两带”活动为载体,在拓展机关党建效能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了“两新”组织、改制企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尤其是在社区党建中,全面建立协调运作机制,落实领导挂扶、部门对口、干部结对的措施,形成了以服务居民为重点的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开发工程、领导人才建设工程,整体推进人才工作,全市人才总量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不断增强各级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市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带头作出廉洁自律承诺,主动接受监督,促使全市党员干部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切实把各项惩防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党内监督,本着关口前移的原则,实施了领导干部“三谈两述”制度,强化诫勉,常敲警钟。认真抓好上级部署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严肃查处了贪污受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全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6件,结案134件,给予纪律处分143人。深入开展了民主测评机关活动,对相关的操作办法作了进一步完善,促使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形成履责为民、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施华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