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4276
颗粒名称: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2
页码:
20-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经济总量翻番,经济发展加速,综合实力增强,城市化水平提升,改革力度加大,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
鹰潭市
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十五”以来,鹰潭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巩固和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95亿元上升到11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6%,高于“九五”年均增速7.4个百分点,超“十五”计划目标35.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385美元,为建市以来增长最快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1.04亿元上升到60.1亿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3%。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5.11亿元上升到14.4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1%,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6.94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达132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99亿元上升到6.71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5%,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2.31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0.1:41.1:38.8调整为14.5:49.7:35.8,五年内二产上升8.6个百分点,呈现出工业化程度提高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增长加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7.6%上升到47.7%;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新建了龙虎山大道、沿江大道、高速公路鹰东连接线等城市骨干道路,突破了铁路和信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初步形成了南越320国道、北跨信江、一路二带、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9平方千米,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34.9%提高到41.8%,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2平方千米扩大到22.1平方千米。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建设了东湖公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完成了交通路、胜利路、湖西路、梅园大道、四海路升级改造及东湖治理等一批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了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鹰潭一级汽车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对外开放有新的突破。 “十五”期末,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529万美元增加到5600万美元,增长9.6倍,年均增长60.3%;外贸出口由2000年的661万美元增加到3247万美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5%;实际引进市外资金由2000年的5.44亿元增加到26亿元,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7%。横向联合日趋活跃。随着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鹰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达128.1亿元,并于2005年被评为“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为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按照“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主攻工业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突破6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61家,已投产102家,累计引进资金41.2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39万人。
科技教育及社会事业成绩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6.47%。建成了一批优质高中,完成了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的组建。全市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现存D类危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5‰以内,低于“十五”计划9‰的预期控制目标。医疗保健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现象,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卫生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持续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和“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鹰潭人新形象逐步树立。“四五”普法成效明显,“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基本实现。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政治社会保持稳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342元增加到8843元,年均增长10.6%,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1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380元增加到3640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530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0年的39.12亿元增加到82.46亿元,增长1.1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19.11亿元增加到36.41亿元,增长90.5%,年均增长13.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低于“十五”5%的计划目标。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初步形成。社会救济制度得到完善。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信江水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2级和Ⅱ类标准以内,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9亿元,是“九五”投资总和的近5倍。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基础工程。江铜集团三期技改工程已竣工投产,四期30万吨铜冶炼技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贵溪电厂2×3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梨温高速公路鹰潭段提前一年竣工,206国道(中童一天禄段)及龚资线公路改造完成,景鹰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74公里,其中实施农村国债公路改造198公里,是我市公路建设最多的时期。界牌枢纽库区淹没处理工程建设已圆满结束。余江中潢圩堤除险加固、白塔渠灌区挖潜配套、贵溪塘湾水库及硬石岭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已顺利实施,部分工程已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3.9万亩,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46.36万亩,建立了上清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阳际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圣井路、上清大桥、正一观大桥、应大路、龙虎山旅游步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沿江大道、龙虎山大道、梅园大桥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已竣工;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得到国家支持,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