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4275
颗粒名称: 专记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12
页码: 20-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西省鹰潭市2005年在“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包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谐平安鹰潭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创建和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等。江西鹰潭市的市情概览包括历史沿革、地理与自然气候以及人口情况。最后,提到了200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关键词: 鹰潭市 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十五”以来,鹰潭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巩固和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95亿元上升到11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6%,高于“九五”年均增速7.4个百分点,超“十五”计划目标35.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385美元,为建市以来增长最快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1.04亿元上升到60.1亿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3%。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5.11亿元上升到14.4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1%,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6.94亿元,人均财政总收入达132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99亿元上升到6.71亿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55%,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2.31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0.1:41.1:38.8调整为14.5:49.7:35.8,五年内二产上升8.6个百分点,呈现出工业化程度提高的阶段性特征。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增长加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7.6%上升到47.7%;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全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新建了龙虎山大道、沿江大道、高速公路鹰东连接线等城市骨干道路,突破了铁路和信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初步形成了南越320国道、北跨信江、一路二带、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9平方千米,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34.9%提高到41.8%,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12平方千米扩大到22.1平方千米。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建设了东湖公园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完成了交通路、胜利路、湖西路、梅园大道、四海路升级改造及东湖治理等一批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了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鹰潭一级汽车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对外开放有新的突破。 “十五”期末,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529万美元增加到5600万美元,增长9.6倍,年均增长60.3%;外贸出口由2000年的661万美元增加到3247万美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5%;实际引进市外资金由2000年的5.44亿元增加到26亿元,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7%。横向联合日趋活跃。随着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鹰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达128.1亿元,并于2005年被评为“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为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按照“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主攻工业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突破6平方公里,累计入园企业161家,已投产102家,累计引进资金41.2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39万人。
  科技教育及社会事业成绩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6.47%。建成了一批优质高中,完成了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的组建。全市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现存D类危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5‰以内,低于“十五”计划9‰的预期控制目标。医疗保健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现象,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卫生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持续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和“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鹰潭人新形象逐步树立。“四五”普法成效明显,“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基本实现。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政治社会保持稳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342元增加到8843元,年均增长10.6%,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1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380元增加到3640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高出530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0年的39.12亿元增加到82.46亿元,增长1.1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19.11亿元增加到36.41亿元,增长90.5%,年均增长13.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低于“十五”5%的计划目标。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初步形成。社会救济制度得到完善。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信江水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2级和Ⅱ类标准以内,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9亿元,是“九五”投资总和的近5倍。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基础工程。江铜集团三期技改工程已竣工投产,四期30万吨铜冶炼技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贵溪电厂2×3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梨温高速公路鹰潭段提前一年竣工,206国道(中童一天禄段)及龚资线公路改造完成,景鹰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74公里,其中实施农村国债公路改造198公里,是我市公路建设最多的时期。界牌枢纽库区淹没处理工程建设已圆满结束。余江中潢圩堤除险加固、白塔渠灌区挖潜配套、贵溪塘湾水库及硬石岭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已顺利实施,部分工程已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3.9万亩,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46.36万亩,建立了上清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阳际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圣井路、上清大桥、正一观大桥、应大路、龙虎山旅游步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沿江大道、龙虎山大道、梅园大桥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已竣工;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得到国家支持,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李文)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纪略
  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本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元月正式启动,至2006年6月底基本结束,历时一年半。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督导组、巡回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市委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契机来抓,特别是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和谐创业、富民兴市”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三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相互衔接、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中央、省委确定的目标要求,得到了中央、省委督导组和巡回检查组的肯定。
  一、基本情况
  全市3个县(市、区)、龙虎山景区、市工业园区及市直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共2275个基层党组织,4.09万名党员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中2005年元月至6月,市、县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975个基层党组织、1.45万名党员参加了第一批教育活动;2005年7月至12月,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794个基层党组织、1.16万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的506个基层党组织、1.49万名党员参加了第三批教育活动。
  一、主要做法
  整个教育活动中,本市始终围绕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建成“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紧紧扣住“关键取得实效”这个重点,牢牢把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真正做到了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活动开展有序有效。
  (一)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夯实基础。一是先行调查摸底。通过表格统计、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多种渠道,摸清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进行了组织整顿和调整,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先行查找党员。普遍开展了党组织与党员“互找”活动,采取“五联法”和“四个一”的措施,全市共查找联系上流动党员2716人,占全市流动党员总数的98.8%。三是先行培训骨干。各批次启动前,采取集中辅导、观看电教片等形式,举办专题培训班736期,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巡回检查组和督导组成员等进行集中培训,提前做好思想、组织和阵地建设工作。四是先行抓好试点。2005年9月中旬在16个村委会、3个农村学校近800名党员中开展第三批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创造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涌现了贵溪市河潭镇龙石村、花屋村等一批好的典型,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启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五是先行强化保障。采取党费出一点,县(市、区)拿一点,乡镇(街道)挤一点,包村(社区)单位资助一点的办法,全市各级共落实帮扶资金120.76万元,确保了每个村(社区)2000元以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经费,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搞好思想发动,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在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上下功夫。一是突出重点,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心入脑。以中央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读本》为基本教材,有针对性的丰富学习内容,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编印1.5万册《鹰潭市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俗读本》,月湖区编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提纲》,贵溪市制作了3000多套系列辅导光盘,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增强广大党员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创新方法,确保参学率和学习效果。针对“部分党员流动难联系,居住分散难集中,学以致用难结合”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中学、组织宣讲帮教队上门学、设立固定课堂随时学、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等多种办法加以解决。2006年春节期间,全市村党支部共组织1746名流动返乡党员“集中补课”学习642次。三是落实制度,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各级党组织严格学习考勤制度,如实记录每个党员的参学情况,逐级调阅读书笔记,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搞好分析评议,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自己剖、群众提、党员评、相互找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各单位按“六必谈、五真、四促进”的要求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大多数党员、群众做到了讲真话、用真心、动真情、求真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严格要求,认真开展党性分析。组织广大党员,按照“五多五少”的要求,认真进行党性分析,自觉做到“重点找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等方面剖析根源,努力达到“问题准、根源清、措施实”的要求。各级党组织还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采取逐级审阅的办法,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三是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搞好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前,党员开展与群众谈心活动,首先接受群众评议;民主评议中,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普通党员和群众评议,诚恳接受群众意见;民主评议后,各级党组织把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及时向群众进行通报,虚心听取群众评议。党员普通反映通过民主评议,真正评出了正气,评出了团结,评出了干劲,让党员服气,让群众满意。
  (四)以“取得实效”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边整边改,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整个教育活动,全市共查摆出问题1.95万余条,已经整改到位1.82万余条,其余问题也做到了:具备整改条件的,已明确整改期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对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了原因。通过深入整改,群众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8.78%。
  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效,关键在于:一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抓好思想整改,把取得实效落实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上来。注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班子成员领题学习,在组织集中学习时,实行“谁主管、谁主讲”,在组织大型调研时,实行“谁主管、谁领题”,在下抓一级时,实行“谁主管、谁督学”。强化载体促动,先后开展了“我为全民创业、富民兴市做什么”等系列活动,以载体深入推动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坚持以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目标,切实抓好组织整改,把取得实效落实到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上来。顺利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深入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行业之间、条块之间、区域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较好地落实了县(市、区)和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委会票决制或事先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做法;实行了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任免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责任。2006年,市委还拿出了11个县级领导职位在全市进行公开选拔,在全市树立公平选人、公正用人的正确导向,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市级层面上,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议事决策规则,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17项规章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层面上,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培训、动态管理、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及民主决策方面,推行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程序标准化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重大决策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在党员干部作风改进方面,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首问责任”、“限时办理”以及建立“节约型机关”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各单位出台了有关规章制度1100多个。在党员联系群众方面,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点”、 “党政机关群众接待日”、“党员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等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党员扶贫帮困制度,每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建立帮扶手册,长期跟踪,做到不脱困不脱钩。三是坚持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落脚点,切实抓好作风整改,把取得实效落实到执政为民、助民富解民困的实际行动上来。通过组织了春、夏、秋季大型就业招聘洽谈会,开展了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和“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一年多来,全市城镇新增从业人员1.99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078人,劳务输出14.86万人,同比增长11%、10%、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做到应保尽保,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率98%。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政应急机制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达到85%以上,位于全省第一;安全稳定工作有了新进步,强化了安全检查、专项“严打”、信访攻坚三项举措,落实了领导包案制度,健全落实一批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刑事发案率、群体性事件、治安事故“三个下降”的明显成效,在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的基础上,2005年综治考评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切实抓好工作整改,把取得实效落实到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可喜变化。工业经济有了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006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23.7%。全面开展了“安商亲商服务年”活动,开放型经济态势更好。全市一季度引进内资9.32亿元,同比增长89.8%,引进外资3305万美元,占年计划的50.1%。旅游工作有了新起色。继去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龙虎山景区以排名第17位高票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一季度全市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3万人次,境外旅游者8000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8.9%;实现旅游总收入3.3亿元,创汇1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20.3%。城市化进程有了新动作。进一步加大了创建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力度,推进了市政基础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筹划就绪了鹰潭公园改建和污水管网处理等各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告别陋习、树立新风”再行动活动,理顺了城市三级构架网络管理体制,市民素质普遍提高,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有了新加强。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向省申报试点村175个,已批复104个。重点抓了农田水利、林业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春季生产形势良好,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比去年略有增长。一季度农业实现产值6.3亿元,增长3.8%。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增强,省级龙头企业资产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增长21%,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7%。
  (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为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一是领导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市委常委会切实加强了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密切关注活动进展情况。同时,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了“六个带头”,市委常委领题的.7篇理论研讨文章还获得省先进性教育理论研讨优秀论文奖。四套班子的表率作用,极大地激励和带动了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批教育活动中,全市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达818次,读书笔记都在2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552篇。同时,认真抓好领导联系点的工作。全市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各自分工和单位实际,建立了865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其中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95个,县及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1.5万余次。市委常委还落实了帮扶“一乡、一村、一企、一社区、一困难户”的“五个一”挂点联系制度。二是严格把关,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健康发展、取得实效。全市各级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督导组、巡回检查组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协调服务、督查指导”的作用。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要求,严密组织督促,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遵照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规定的程序一步不少,规定的内容不变通、不走样,并着力从责任、监督、审核三个方面把关,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质量。三是强化宣传,营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高密度、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涌现出来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了宣传力度。各单位也发挥优势,通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悬挂横幅、贴标语、编简报、出宣传栏、建立先进性教育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形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强大声势。市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本市八十二岁老党员邓高铃短短十七分钟的报告,赢得了21次掌声,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广泛积极的良好的反响。
  三、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内在动力,发挥了模范作用,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夯实了组织基础,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1、广大党员的素质得到新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使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明确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增强了宗旨观念和先锋模范意识。在“岗位作表率,崛起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施华山、邓高铃、黄玲香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
  2、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更加突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创新载体,创造特色,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自我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涌现了贵溪市樟坪乡党委、余江县九亭村党支部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3、机关作风得到新的改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组织了“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等“民心工程”,余江县组织实施“十大为民工程”,贵溪市雷溪乡党委开展了“五问”解“五难”等活动,赢得了群众的较高评价。全市有3500多名党员干部与2800多户农村特困户和1100名城镇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为8000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解决了再就业,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金50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800多件,使2500多户特困农户找到了致富项目,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各项工作得到新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全市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全市经济在连续3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4%,列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增长35.4%,列全省第一位。2005年,取得了一年连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佳绩。2006年5月,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在本市胜利召开,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得到全国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程露)
  和谐平安鹰潭创建纪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定小市能有大作为的必胜信心,按照规定动作全部到位,自选动作独具特色,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典型工作形成亮点的思路,强基固本,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推进和谐平安建设。2005年全市实现了“六无三降一升”的目标,即:无严重群体性事件,无群众性械斗纠纷,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群死群伤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无突破“法轮功”活动的“三个零指标”,无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庆期间的赴省进京集体上访;刑事立案总量下降4.7%,市区可防性案件下降22%,邻里纠纷下降44.1%;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提升。综治工作考评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继2003、2004年之后,连续三年评为全省综治先进市,铁路护路联防等多项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中央和省委政法委转发典型经验材料10多篇,改变了以往小市大事不断的被动局面,在鹰潭建市史上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大飞跃,为今后全市继续保持稳定形势打下良好基础。
  各级党政领导切实履行维稳第一责任,上下共识共举共图维稳大业,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前提条件
  鹰潭虽然地域小、人口少、经济总量小,但鹰潭大交通、大旅游、大工业的市情,决定了稳定工作任何时候尤显重要,一旦出事,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因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稳定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坚持在宏观上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操作上把稳定放在第一位,确保小市不出大事:一是目标定位逐年攀高。面对成绩,不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面对压力,居安思危,积极应对,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保持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做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提升。为适应鹰潭加速崛起、实现小市有大作为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本市打造成江西乃至全国中部最安全地区之一,努力实现“五个确保”、“五个不发生”目标,即:确保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安全,确保治安安全,确保公共安全,确保经济安全;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可防性群死群伤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要害部位不发生重大安全保卫责任事故,不发生“法轮功”人员进京赴省、在当地聚集闹事等非法活动和广播电视插播案件,不发生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庆期间的进京上访,不发生由于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不力引发纠纷械斗及堵塞铁路、高速公路的影响行车安全事件。着力构建与加速崛起、建设新鹰潭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二是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市委书记黄建盛、市长胡宪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重大决定、重大决策出台前,反复征求分管稳定工作领导的意见。遇到重要情况,亲临一线,现场指挥;遇到关键时段,特别关注,亲自过问,亲自调度。对待稳定,从年头讲到年尾,从大会讲到小会,从机关讲到农村,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决不动摇,落实稳定任务决不含糊,把住重要事,盯牢重点人,过好每一天。分管领导狠抓落实,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排查矛盾,调解问题,督促检查。三是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切入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拍板,谁负责”、“谁惹事,谁负责”、“谁误事,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共识共举,保证了综治、维稳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余江县规定乡镇必须有百分之五十的力量主要抓稳定,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稳定工作占总分值的百分之五十,“两个百分之五十”的做法带来稳定工作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四是社会层面形成共识。立足于“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和谐平安”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立足于“引’’,深入进行舆论宣传,形成“和谐平安”建设的良好导向;立足于“活”,广泛开展创建活动,着力激发广大干群参与“和谐平安”建设的热情。正是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层层负责,整体搅动,在全市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齐心协力谋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抓好化解矛盾纠纷这个第一位工作,严防发生严重群体性事件,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主线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很多,而最主要的问题是矛盾纠纷凸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隐患突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不动摇:一是坚持落实排查制度不动摇。实行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坚持纠纷排查乡镇每周一次、县(区)半月一次、市级每月一次雷打不动。重点地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坚持天天零排查、零记录、零报告,确保不发生神不知、鬼不觉的问题。二是坚持落实调处责任不动摇。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四先四早”(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化解;教育在先,隐患问题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要求,落实“四定一包”(定领导、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包处理)责任制。开展以无纠纷激化、无因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无因纠纷引起群体性上访、无因纠纷引发群体性械斗为内容的纠纷调处创“四无”活动。尤其是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坚持“四个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三是坚持稳妥处置不动摇。在处置重大矛盾纠纷苗头时,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处置时机,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既善用警力,又慎用警力,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既防止出警过早激化矛盾,又防止出警迟疑贻误时机。事实证明,注重抓源头、抓预防、抓调处,正确把握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政策、原则,是确保大局稳定的关键所在。
  扎实筑牢治安第一道防线,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根本所在
  就绝大多数市民而言,刑事犯罪、治安状况是他们感受社会和谐稳定最直接、最紧密的客观事实,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对此,本市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提高综治工作整体水平。一是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2005年,集中优势警力,先后开展了7个专项行动,以绝对优势开展治安集中整治,百名民警破案数列全省第三,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实现“七降一平”。二是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组织机关干部进村人户,开展送法上门、综治“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活动。“四五”普法考核验收成绩列全省第一,经验在全国推广。积极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和稳控,严防危害社会治安。深化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不断降低重新犯罪率。开辟警务报道、法制时空等专题专栏节目,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创新手机短信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综治、法律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大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压缩违法犯罪空间。不断健全治安巡防员、社区保安员、治安信息员、综治特派员(维稳信息督查员)、治安志愿者及看楼护院员“六支队伍”,强化“封边”、 “控线”、 “管块”、“守点”、“护院”、“看门”六道防线,在社区、村(居)委会设立警务室、综治室。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面、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24小时电子监控,做到点、线、面多头并进,军、警、民齐抓共管,人、技、物“三防”并举,“主力军”、“巡防军”、“保安军”、“志愿军”四军联动。在2005年的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本市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5.8%,位居全省第三。正是由于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有机结合,才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法律保障服务水平,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生命力所在
  近年来,本市始终把治理、巩固、提升、优化创业法治环境作为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基础工程来抓。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生产力布局在哪里,重点工程在哪里,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就紧跟到哪里,做到服务“中心”不分心、不偏离、不动摇。既严格执法又文明执法,不动粗、不耍蛮、不厌烦,形成尊重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推行“十个.”服务举措,即:各级政法部门建立一个服务全民创业的领导机构,明确一个服务工作部门,制定一套服务措施,开展一次服务承诺“回头看”活动,落实一家企业作为服务联系点,组织一批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企业当好法律顾问,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联系点,每年至少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一套内部综治管理制度,帮扶创建一个和谐平安单位。大力开展大中型企业及学校周边、铁路、公路干线、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工程周边治安集中整治,建设和谐平安“工业走廊”,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治安环境。集中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水平。组建律师服务团,为全民创业提供法律服务,开展律师与乡镇(街道)结对服务,提升政府依法决策水平。这些年,本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应该说,与综治、维稳密不可分。这说明,综治、维稳工作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找准定位,才会有为、有位。
  狠抓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工作活力,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有效措施
  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近年来,本市联系实际,作了积极探索:一是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做到由党政领导组织、专家咨询、市民介入“三位一体”,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等“三项制度”。尤其是在农村扶贫、税费改革、征地中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城镇居民低保、养老保险、就业再就业、拆迁中涉及居民利益的问题及企业改制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确保落实政策上不折不扣不走样,实施过程中不偏不倚不惹事,问题处理时不拖不推不反弹。坚决做到“四个不实施”,即:民主程序不到位,与法律规定不相符的不实施;可行性研究不到位,与经济规律不一致的不实施;前期工作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的不实施;多数人不认可,总体受益不体现的不实施。严防因决策失误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较好地预防和减少了纠纷矛盾的发生。二是健全综治及维稳领导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鹰潭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责任划分、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奖惩兑现、 “五部委(局)"协调配合等细化、刚化内容。尤其是重点规范、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十项制度,即:①党政统一领导、综治委具体组织、有关方面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协调制度;②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的排查制度;③“四定一包”的调处制度;④台帐制度;⑤要情报告和抄告回执制度;⑥定期会议分析制度;⑦督查督办制度;⑧检查考核制度;⑨激励制度;⑩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健全综治、维稳工作运行机制。对全市42个乡镇(街办)实行分一、二、三类动态管理,配套制定了综治绩效评估考核办法。对一类地区,重点扶持其做大做强,树立品牌。对连续两年处于二类的,第三年调整为三类,以不进则退的机制激励他们奋发争先;对位居三类的,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强化督促整改措施。规定必须有一名县级干部挂点督促整改,每季向市、县(市、区)综治委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市综治办每半年、县(市、区)综治办每季度实地督查一次。若年度考核仍存在严重问题的,予以黄牌警告或限期整改;上一年被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经考核仍存在严重问题的,予以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被列为三类的乡镇(街办)党政领导,依据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进行查究。这项措施的出台,大大促进了各地晋位争先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四是健全高效有力的督查机制。以督促工作落实、严格奖惩为切人点,对部署的综治、维稳工作,坚持开展“坐诊式”、“巡诊式”、“复诊式”、“会诊式”督查指导,对重点工作在乡镇基层的落实情况,由市有关部门进行“点对点式”的“飞行直检”,好的表彰奖励,差的通报批评,必要时予以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直至一票否决,并对责任人进行查究,有力地推动了工作。五是健全综治、维稳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舍得用最优秀的干部抓稳定,舍得将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综治岗位,舍得把他们派到维护稳定的风口浪尖接受锻炼,提高能力,重视凭维稳政绩使用干部。舍得投入经费保稳定,对县(市、区)、单位、乡镇(街道)开展和谐平安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硬性作出了量化规定,并作为考核重要指标。
  维护稳定要从基层抓起,丰富活动形式,坚持典型引路,是创建和谐平安鹰潭的重要步骤
  维护社会稳定是个动态过程,既要立足全局、只争朝夕,又要从基层开始,积小为大推动整个“和谐平安”建设。近年来,本市按照这个思路,从局部抓起,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效果:首先,巩固农村阵地。通过实施市、县领导定向挂点帮扶、机关干部定期下村、下乡开现场办公会、组织千名机关干部进村人户办实事、实行“六个一线”(领导在一线实施,人员在一线工作,社情在一线听取,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处理,政绩在一线体现)工作法和开展“四民”(亲民、爱民、安民、便民)活动等“关口前移”的工作措施,将大量稳定问题处理在基层。贵溪市在农村建立9800多个党员综治责任区,让无职党员在维稳一线充分体现先进性,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提升社区品位。月湖区通过大力推进“四大工程”(打造“法制社区、爱心社区、健康社区、文化社区”)、开展“四进社区”(法制、科技、文化、卫生四进社区)、创办“爱心超市”、组织“联创共建”、组建“妈妈劝赌队”等活动,全力打造“法制社区”,倾心打造“爱心社区”,合力打造“健康社区”,精心打造“文化社区”,齐心打造平安社区,在社区撑起平安伞,编织和谐网。以“百佳城社区模式”为典型代表,展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风貌,人民日报在头版作了大幅报道。第三,创建平安园区。为服务全民创业,市综治办会同市委组织部联合部署开展了以320国道(鹰潭段)为轴心,以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及沿线乡镇(村)为两翼,采取党建、综治工作“两联(联建、联进)、两强(强党建、强综治)、两促(促发展、促稳定)”的创建新模式,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龙头,带动综治组织建设及综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推动综治工作进园区、进民企,着力构建和谐平安“工业走廊”的活动,为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第四,精心培育典型。坚持典型引路,从、“个体牵动”上扩大“整体效应”。为此,在巩固、发展、提高老亮点的基础上,精心设“点”,着力挖掘、培育、扶植了一批和谐平安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典型。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中的“牛鼻子”工程、护路应急“110”;月湖区构建“蜂窝式”治安网络体系、“点单式”便民服务;余江县乡镇综治办、派出所矛盾纠纷联动联调机制等,都为和谐平安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熊万胜)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纪略
  早在2001年,本市即开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动员和准备。2004年6月,市政府正式向省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本市“创优”工作共分宣传发动、全面实施、省旅游局初审、国家旅游局验收四个阶段进行,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5年7月31-8月3日,本市顺利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初审;2005年11月14-18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创优”工作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以组织实施。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9次召开“创优”专项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全市33家责任单位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优”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齐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组织了“创优”万人签名活动,进社区文艺演出15场,发放“创优”宣传手册、宣传招贴画和《致市民公开信》近1万份,编辑社区宣传板报31期,在城区主要出入口、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等重要场所制作了一系列宣传“创优”活动的大型公益广告牌18块,在市区公交车停靠站、旅行社设置旅游交通图46块,为“创优”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有效的引导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创优”活动中来,形成了全民动员、合力创优的良好局面。三是找准问题,重点突破。针对本市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要素培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国家“创优”标准,确立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思路。开发了一批工业、农业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旅游设施,市区新建高等级旅游公厕4座、改造5座、维修6座,主要景点和游客集散场所公厕数量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景区(点)、星级宾馆、公共场所更新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指示标牌400多个;增设规范醒目的中英文对照交通指示牌66个。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开发特色美食产品、组建旅游车队、开发旅游娱乐项目等手段,努力构建完整配套的旅游产业链。四是树立形象,大力营销。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持逐年递增,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经费保障。确立了“立足华东,面向全国,主攻长、珠、闽区域大城市,立足境内,拓展东南亚,抢占海外大市场”的市场营销方针,突出强化公众宣传,稳步扩展业内营销,深入发掘散客市场,推动旅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五是广泛收集,科学整理。成立了专门的“创优”资料收集工作小组,按“创优”检查标准逐条逐类建立起370万字的资料档案,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说服力强、准确完整的“创优”资料库。六是借鉴经验,谋求支持。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赴梅州、韶关、三明、赣州、南昌、绍兴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考察学习,借鉴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创优”的信心和决心,加快了本市“创优”步伐。七是加强督查,掌握动态。成立专门的督查工作小组,督查小组共编发《督查情况通报》8期,召开“创优”阶段性工作汇报会5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9次,确保了各项“创优”任务能够按时、保质完成。
  通过“创优”,本市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开发步伐加快,旅游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要素更加健全,旅游管理更加规范,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旅游者507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3.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4.4%;实现旅游总收入11.8亿元,旅游创汇5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13.7%;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左右。
  在考核后国检验收组认为,本市对“创优”工作高度重视、认识深刻,领导和支持力度大,广泛发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认识深刻。鹰潭市党政领导认识到“创优”是推动旅游产业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兴市富民的民心工程;认识到“创优”对于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高鹰潭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领导有力。鹰潭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市形成了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创优”的工作机制。三是落实得力。鹰潭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创优”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做到了任务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落实。四是氛围浓厚。鹰潭市各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真正把“创优”工程变为了“全民工程”,形成了全市上下关心“创优”、支持“创优”、参与“创优”的浓厚氛围。五是成效显著。“创优”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鹰潭旅游产业地位,加大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增强了城市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鹰潭正逐步成为一个具有魅力的旅游城市。
  几年的“创优”工作,有效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树立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水平,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市民的荣誉感。这些成果对鹰潭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市“创优”取得成功,是全市上下、方方面面齐心协力办大事的成果,进一步体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开拓创新、克难攻艰”的精神。
  (罗金文)
  江西省卫生城市创建纪略本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按照“整合资源,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市容市貌,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宣传教育,强化市民卫生意识为龙头,以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顺利通过了省爱卫会的考核验收,2006年3月15日,被省爱卫会授予“江西省卫生城市”光荣称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2005年初向省爱卫会正式提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申请,并要求全市务必在2005年“创卫”一次成功。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创卫”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鹰潭市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活动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及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制订了《鹰潭市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市五大班子领导对创卫工作亲自督查,现场办公,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并实行了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点制度。
  为了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卫”工作。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创卫”工作。各单位采取办专栏、板报及散发宣传单、召开座谈会、书写标语、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全市共印发《市民健康知识与行为手册》、《预防性病艾滋病》、《吸烟有害健康》、《除四害、讲卫生、保健康》等健康教育资料10余万份,并坚持不懈地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市民文明卫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为改变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高规格、高标准建设“八路一桥一湖一涵洞”的城市建设思路,并全面实施城区“四位一体”改造工程。投资3.2亿元,建设道路总长22千米、面积65万平方米,并完成了东湖综合整治工程,对市区15条主要道路的路面、路灯、人行道、绿化、沿街房屋外墙进行“四位一体”改造,建设了占地面积465亩、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的垃圾填埋场,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新建高等级旅游公厕4座、改造5座、维修6座。
  在抓“创卫”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先后颁布了《鹰潭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鹰潭市“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文明执法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了管理职能。多次组织工商、建设、卫生、公安、环保等部门和月湖区政府,开展综合集中治理。坚持开展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的“公共卫生清扫日”和文明卫生“优胜单位”、“红旗社区”月评旬比活动。
  本市还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大大地加快了创建的进程。通过几年的努力,本市“创卫”工作在十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了与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是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成立了“鹰潭市健康教育所”,广泛开展了社区、学校、医院和行业健康教育。
  三是市容环境上了新台阶。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以及主要街道垃圾箱覆盖率大大提高,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3%、85%。城市绿地面积达78.77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34.37%,人均公共绿地6.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1%。
  四是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可吸人颗粒物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毫克,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3分贝,烟尘控制覆盖率为81.9%。
  五是公共场所卫生全面达标,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均为100%。
  六是食品卫生实现规范管理。市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有证率、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
  七是疾病控制效果明显。各综合医院均建立了肠道门诊。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6%,安全注射率达100%。
  八是城区除“四害”如期达标。成立了鹰潭市城区除“四害”达标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形式,组建了“鹰潭市除‘四害’防治中心”,在双方自愿互利原则基础上,以有偿服务方式签订协议,由除“四害”防治中心向单位、经营户和居民住户提供除“四害”专业服务;制订了《鹰潭市鼠害与卫生虫害防治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市区除“四害”工作的意见》,使除“四害”工作有章可循,并加强了除“四害”专业培训;每年都开展了春、秋两季灭鼠和夏季灭蚊、灭蝇、灭蟑螂活动,清除卫生死角,铲除“四害”孳生场所,同时加强了城区重点单位防鼠防蝇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11月15日,省爱卫会根据省除“四害”专家组的考核验收结果,认定“鹰潭市城区灭蚊、灭蝇、灭鼠工作达到了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鹰潭市城区除‘四害’考核达标”。
  九是单位和居民区卫生达标。市区各单位和居民区均有专人负责爱国卫生工作,卫生制度健全、落实。
  十是居民对市区卫生状况满意率提高。
  (吴多清)
  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纪略浙商分布全国各地,在发展经济中非常活跃。2005年初,浙江省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浙江省工商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浙商》杂志社等单位,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的“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评选活动,是对浙江省以外、创业环境良好、综合实力较强,且在浙商经营投资活动中享有较好声誉的城市进行的一次盘点。此次活动由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委员会等机构专家终审评定,并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期间表彰。
  一、鹰潭市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考评标准及方法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全国各省(市、区)浙江企业联合会的积极响应。经江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广泛征求浙商意见,最终决定推选鹰潭市为江西省“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并推荐鹰潭市参加全国“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评选。全国共推选出23个城市入围。之后,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委员会专家对23个入围城市进行评选,浙商论坛组委会组织复评,并到当地浙商投资企业发放问卷表,最终产生了12个“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鹰潭市不负众望入选,而且是江西省唯一入选城市。
  一、鹰潭市入选“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资格条件
  1、政府行为:努力营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资环境,兑现优惠政策。
  2、经营成本:土地确保七通一平,3万元/亩,大工业用电计价0.47元/度,工业用水1.2元/T,在江西属最低价位,运输成本低于周边地区。
  3、外部环境: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浙赣、皖赣、鹰厦)、二条国道交汇于鹰潭,信江直通鄱阳湖——长江,资源丰富,水电充足,龙虎山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在市域内。
  4、发展潜力:围绕鹰潭的交通优势、铜资源优势,以及优良的投资环境,为广大外来客商投资鹰潭,振兴鹰潭经济创造无限商机。
  5、经营业绩:目前,在鹰潭投资的企业500多家,其中浙商企业300多家,占60%,总投资30多亿元。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9家,超亿元的5家。余江中童眼镜工业园有温州客商投资的眼镜加工企业40多家,初步形成了眼镜产业群。
  6、政府重视:2004年以来,赵宝忠等6位浙商当选为市人大代表,陈相强等8位浙商当选为市政协常委或委员,陈来兴等浙商被聘为鹰潭市经济发展顾问,一批浙商被授予“鹰潭荣誉市民”、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浙商梁子浩在鹰潭市创办江西耐乐铜业公司,总投资2.5亿元,他深有感触地说:“鹰潭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每一位客商都能感受到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鹰潭入选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是情理之中的。”
  7、整体优势:鹰潭,是被史书称为“六省通衢”的黄金通道,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江西全方位开放的东进前沿,是被邓小平誉为“好口子”的地方,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市委、市政府开明、诚信的姿态,吸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沿海省市的客商来鹰潭发展,是浙商在江西及中西部地区投资发展的最佳城市。
  三、鹰潭市打造最佳投资环境的做法
  1、领导走出去招商,提高客商在本市的投资信心。2004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邀请40余家有代表性的外来投资企业家召开“外来投资客商座谈会”,市委书记黄建盛亲自组织,市政府各口分管领导,市直、条管有关执法、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员与客商面对面展开座谈,现场拍板解决了许多问题,在客商中反响很大,大大增强外来企业在鹰投资的信心。
  市长胡宪每年都3-4次去浙江学习考察,2004年春节期间专门率有关人员赴浙江的永康、温州、诸暨、上虞等地看望在鹰潭投资的浙江企业家,给他们拜年,开展亲商、安商工作。通过宣传本市的政策、土地、区位优势,反复向客商表明鹰潭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诚意,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当地结交了一批企业家朋友,扩大了鹰潭的知名度。在温州,胡宪市长利用与当地领导的同学关系,帮助客商解决了他们自己在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拉近了与客商的距离,让客商真正感受到鹰潭“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这位客商不仅自己在鹰潭投资了一个4000万元的铜加工项目,还发挥连带效应,发动周边的朋友,亲带亲、友带友前来鹰潭考察投资,先后促成了江西海燕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瑞鹰实业有限公司、中轻剪刀公司等项目落户本市。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阎钢军多次率招商小分队赴浙江、福建、广东招商,与近百位客商进行了洽谈,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推动了本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快速发展。
  2、全力打造公平、高效、透明的投资环境。多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努力营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资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开放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扩大外贸出口,改善投资环境,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了投诉中心,及时解决客商反映的问题,成为江西省连续5年客商零投诉的城市。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各种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大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无刑事案件社区的创建活动,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文明的投资环境,增强来鹰潭投资者的安全感。
  3、重视客商,强化“亲商、安商”的氛围。市委、市政府联合为在鹰投资企业家颁发了客商证,客商证持有人享有应邀参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召开的有关会议,可在全市范围内为子女挑选就读学校并免交借读费,直系亲属可优先在市区办理落户,在全市各公办医疗机构就诊免交挂号费,每年可在属地医院免费常规体检一次,免交游览鹰潭景区、景点门票费和停车费,在本市境内收费站通行实行月票制(不含高速公路),一般违章不受处罚,在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一般不受检查等一系列权利。
  4、强化招商措施。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产业招商。围绕本市优势产业、地方特色招商,扬优成势,以特取胜。三是强化专业招商。逐步实现责任招商向专业招商过渡,招商任务向专业招商倾斜,招商经费和必需的工作条件也要向专业招商倾斜。四是突出载体招商。工业园区应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签约、新建、投产企业三个批量大幅增长。五是依托大工业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做强做精产品深加工项目的招商。六是抓好整体推出旅游产品的招商。七是全市形成了一盘棋的思想,围绕产业布局开展招商,发挥鹰潭特色,抓好产业布局,形成产业有序招商的格局。八是抓好大财团、工业项目的招商,强化项目跟踪落实。做到线索项目抓跟踪,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报批,合同项目抓开工,建设项目抓进度,实现招商引资的大幅增长。
  5、大力抓好招商引资的推进和调度。一是抓好招商引资调度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调度会。对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分析、调度和推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和落实,对内资5000万元以上、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调度,指定专人跟踪落实。
  6、突出特色,加大园区建设步伐。以特色园区为载体,使招商引资工作有更加明晰的目的性和策略性,提高招商实效。按照“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的要求,加速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园区建成聚集项目和加快产业升级的新高地。
  7、突出专业招商、全民安商,实行全民安商责任制。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黄建盛与市长胡宪强调:“今年我市要打造一支有特长、能吃苦的专业招商队伍,把全民安商形成一种机制落到实处,市委、市直各部门、单位、驻鹰各条管行政执法部门,一律交纳招商引资责任金,实行客商评议评价环境制度,年终由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织在鹰投资的客商和专业招商引资人员对市直各部门、驻鹰各条管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对满意率未达75%,扣除有关部门所有人员的责任金。”
  四、鹰潭市进一步优化发展招商软环境
  1、重视环境优化。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出效益”的观念,充分认识优化投资环境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增强投资者在鹰潭投资创业的信心。
  2、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优化发展环境。按照“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立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足于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从客商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抓起,从客商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客商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坚决防止和纠正“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行为,大力推进接轨性改革,通过管理体制、运作程序、工作方式、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逐步建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诚信负责、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投资环境和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3、科学规划,统一管理,赋予工业园区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统一全市工业园区管理,赋予工业园区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工业园区管委会同意,不得擅自入区检查、收费、摊派等。建立投资绿色通道,凡在批准的规划范围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鹰潭经济发展实际的投资项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全权负责审批。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行使管理职能,负责审批区内建设工程的项目报建、设计审查、招标投标、施工合同、工程监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事项;负责区内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审批,并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审核等环保管理工作;负责区内绿化规划、绿化管理的审批,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工资管理、职称评聘等职权。同时工业园区要做好:一是调度好园区内的客(货)运车辆,保证园区内客(货)运通畅有序;二是健全园区内的物流配送及商业配套;三是尽快完善金融、邮政、医院、学校、供水、供电等服务设施;四是加强治安建设,维护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五是规范园区内商业行为,尤其是售货出据票制度。
  4、完善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制度。政府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或单位,在政务行为中要坚持“从严治政,注重实效,提高效能,有利监督”的原则,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根除“政府权力商品化”行为。严格许可、收税(费)、处罚和管理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务信息是适应网络时代新形势的一项革命性变革,是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民主、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要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政府的信息化、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把政务信息化作为影响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对待,做好规划,加快建设,为建设信息化城市奠定基础。
  5、规范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企业年检制度。进一步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大力运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许可事项,让中介机构来承担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要尽可能减少许可环节,把必需的程序压缩到最低程度;改革企业年检制度,全市确定一个年检主办部门,归并保留年检事项,统一发放表格。企业每年只需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一份材料,缴纳一次费用即可。严禁在年检时搭车收费。
  6、完善集中行政收费制度。清理和规范有关行政性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行政许可事项已取消的,必须取消与许可职能相关联的收费;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实行收费依据和标准公示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行政收费制度,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营资产收入要全部进入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7、建立客商评议制度,优化发展环境“首长负责制”。以社会调查与问卷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督查组,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征求意见。在市纪委设立鹰潭市环境投诉中心,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主要负责受理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投资环境行为的投诉,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办理工作机制。对侵商、扰商案件,一经查实,要按责任追究办法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对于查实确定的责任人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决定。
  实行优化发展环境“首长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工程,层层抓好落实,健全投资环境考评监督机制,促进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确保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率先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鹰潭人选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是很高的荣誉,更是新的发展挑战、形势发展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鹰潭发展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况建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