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2832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4
页码: 1-14
摘要: 本文内容包含在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键词: 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 鹰潭市

内容

在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鹰潭市委书记黄建盛
  (2005年2月2日)
  这次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十分重要,也开得很好。上午,胡宪同志在传达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代表市委就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委常委会2004年度工作报告》,与会人员还围绕胡市长的讲话,“去年的工作怎么看、今年的工作怎么干”这个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刚才,各县(市、区)、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市工业园区的同志又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可以说,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立足新的起点,在发展目标上要有新的定位去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宏观调控、全省共谋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标志性变化:一是“十五”计划中的一系列重要指标实现了提前一年翻番。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8%、23.5%,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旅游等主要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成倍增长。二是城市面貌有了历史性改观。老城区大面积改造,新城区高起点拓展,城市管理明显加强,总体改变了“小城镇式的设区市”形象。三是社会环境更趋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高位增长,社会治安明显加强,百万人民心齐、风正、劲足,力求小市有大作为的能动性空前高涨。
  新的发展,让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新的起点,要求我们有更新、更高的目标定位。今年的发展,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十五”,衔接“十一五”,着眼于力争全市经济总体实力到2008年再翻一番,打出一个更大更好的提前量,着力提升经济运行水平,协调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动“小康鹰潭”、“和谐平安鹰潭”的构建进程,力求在新的起点上适应新的竞争、实现新的跨越。
  实现鹰潭崛起,“好”是前提,“快”是保证。尽管鹰潭经济连续三年保持了15.5%以上的增幅,但基数低、总量小的状况并未改变,仍然属于典型的“追赶型”经济,一旦稍有松懈、稍有放慢,差距又将拉大;而在我们力求崛起的进程中,如果忽视了方向的把握、矛盾的化解、质量的提升,一旦问题积淀到相应的程度,发展的态势则可能出现逆转,尤其在鹰潭这样一个小区域内,一些问题带来的连锁反映往往显得更大。对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顺应宏观调控大势,立足鹰潭自身实际,一方面,我们应坚持加速进位不动摇,使GDP、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确保“两位数”、力争“二字头”的幅度增长,今年要确保“一超、一翻、三前列”,即: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实现GDP比2000翻一番,GDP、财政收入增幅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全省站前列。另一方面,要紧扣提质增效下功夫。努力拓展宏观调控成果,做到有前景的坚决做强、有隐患的坚决消除。尤其注意在工业园区开发中,正视当前建设用地趋紧的现实,对入园的项目力求“单个块头”和产业配套,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入园企业有一批;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正视今年农民增收趋难的现实,对调整的引导力求市场占有和效果实在,力争产出效益以更大幅度上升。
  从我市实际看,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一方面,经济走势大背景没有变。国际资本流动方向与贸易结构大调整的趋势没有变;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没有变;在国家采取“点刹车”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全省经济快发展、高增长的趋势没有变。另一方面,我市加快发展的综合优势更凸显。今年及后几年国家在我市的重点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尤其是贵溪电厂二期扩建、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鹰景高速公路、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的发展优势更为显著;通过建市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改革与建设,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以工业园区为标志的增长平台效益日趋显现,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更为强大,旅游的综合牵引功能更为强劲,全市干部群众加速崛起的愿望更为强烈。在这种态势面前,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二、立足新的起点,在发展措施上要有新的突破
  1、加速产业升级,拓展三大产业的新成效。
  ——工业,在做大做强中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群。着眼于产业关联集聚,立足于园区发展升级,向外招大引强一批,立足于地方优势企业,扶优扶强一批,立足于江铜等驻市大企业,搞好服务、帮其做大、促其配套,不断壮大铜加工、眼镜、水表、节能灯、微型元件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促“一条工业走廊、两个特色园区、三个综合园区”成为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发展平台,力争三年内地方工业产值、利税、就业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再翻番。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应江铜的发展,进一步做好服务、联合、配套三篇文章,既坚定不移地支持其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并立足鹰潭开发下游产品,又更大力度地发展地方相关产业,力争加工能力、技术档次、整体效益“三个提升”,加速把鹰潭建成名符其实的中国新兴铜都。
  ——旅游业,在求特求旺中打造国内一流品牌。在发展取向上,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中心城区为腹地、贵溪余江为两翼,在形成“二至三日游、四季皆可游”的基础上,构建大旅游格局;突出道教文化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力争把龙虎山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把鹰潭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后几年,要在旅游业上加大投入和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创新办法、拓宽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使景区建设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变化。在宣传促销上,立足华东,面向全国,着眼世界,强化媒宣传、活动促销等手段的实效,努力办好今年的龙虎山文化旅游节,抓紧龙虎山申报世界“双遗产”前期筹划,进一步提高鹰潭旅游的知名度,力争旅游业主要指标增幅达20%以上。根据市委的安排,四套班子领导已分头进行了一些考察、调研,拟于近期召开一次“诸葛亮会”,对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加大龙虎山开发力度做进一步的探讨。在产业辐射上,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衔接配套,用足我市的交通优势,着力构建深购远销、大进大出、带动周边、辐射四邻的赣东北物流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提升发展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今年的两个1号文件精神,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不动摇,确保播面稳定在去年水平,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挖掘粮食增产增效的潜力;坚持推动农业产业化不动摇,增强结构调整实效,尤其要把中国葛之乡、南方最大的早熟梨基地以及十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做强来、推出去,瞄准国家级标准,做优做强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发展“劳务经济”不动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组织化水平,促使农民不仅“出得去”,而且能“融得进、稳得住、挣得多”。在全市“三农”工作中,各地都要注意突出一个重心:千方百计力争农民收入在去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有较大幅度提高。
  2、突出功能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步伐。
  ——不断强化人居创业环境,加快管道燃气、停车场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四大市政设施,体育中心、医疗中心、汽运中心三大“民心工程”建设,更加注重梅园、高桥两个新区的功能配套完善,全面破除城市发展“硬件”制约。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卫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力争城市面貌在前三年历史性改观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
  ——逐步形成“四区一体”的城市构架,坚持高水平完善老城区,高起点拓展新城区,按照“一个核心区,三个特色功能区”的构想,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圈”。相关的重点工程,上午胡宪同志已经作了系统阐述。我在这里强调,未来几年,以月湖区为中心,实行东连、西接、南扩、北拓,是我们构建“四区一体”新鹰潭的努力方向。但是,由于建设资金投入的局限,由于经营城市规律的作用(比如,夏埠开发一旦铺开,高桥的后续开发必然受到影响),我们难以同时做到“四面出击、四面开花”。因此,就核心区而言,今年江北一块,重在做好规划、设计以及其他前期工作;江南一块,力争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全面升级改造(站江路、四海路、梅枫路等),加快实施建成区内的景观和功能设施配套(胜利休闲广场、东湖南半湖景观、沿江大道完善、鹰潭人民公园、梅园月牙湖改造等),适时启动一批拉开城市骨架的重点项目(主要是以320国道拓宽工程为标志的城际快速干道),瞄准目标,分步实施,力求实效。
  ——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抓好7个省级以上重点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全面实施“三进工程”:促使道路硬化进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园,信息、金融、流通服务进农户,不断强化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力。
  3、做好“对接”文章,构筑加速崛起的新优势。
  ——加快体制创新,努力打造机制入世的“先行区”。鹰潭的区划相对较小,机制的转型理应相对更快。今年,我们要力争全市在办事原则、运作程序、工作效能三个方面实现与“长珠闽”基本对接;同时,乘势展开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农村税改后续问题、投融资体制创新问题三个方面的攻坚仗,进一步破除加速崛起的体制性障碍。
  ——加速硬件接轨,努力打造设施对接的“配套区”。全力支持“鹰景高速”、浙赣铁路电气化以及江铜三期、贵电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打通贵溪至光泽的新型入闽通道,抓紧实施区域内城乡公路改造,促使地方“小网络”与过境“大动脉”协调升级;同时,重点建设国家批准立项的鹰潭物流中心,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口子”综合优势。
  4、着眼效能改进,提升招商引资的新水平。
  在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全民安商”转变的基础上,要力争在项目引进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聚。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招商”的实效。专业招商的方向是产业,产业招商的重点在工业,工业招商的平台是园区。要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做好产业规划,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考核办法,力促龙头企业、关联企业、配套企业进园区。今年,市级园区和贵溪、余江原则上都应有两个以上投入上亿元的项目入园并力争建成,从而扎扎实实地把工业园区撑起来。为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相适应,经常委会研究,凡引进“四星级”以上宾馆项目的,在考核上视同工业项目。另一方面,要提升“全民安商”的实效。进一步增强“环境是最大品牌”的意识,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以政府信用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根本,尤其要强化联合办证中心这一服务平台的功效,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整体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立足新的起点,在发展保证上要有新的强化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初步实现了“跨越发展,加速进位”的目标,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致力于激活人的能动性,努力强化思想、组织、作风、环境四个保证,不断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好局面。立足新的起点,落实新的措施,实现新的目标,就更加要求我们立足于做好人的工作,把发展的环境做优,把相关的保证做强,为新一轮跨越发展创造条件、激发活力。
  一方面,围绕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系列活动。
  ——以创建和谐社会为主旨,深化创建“和谐平安新鹰潭”活动。按照一年推出一个载体、一年深化一个主题的思路,在继续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的基础上,策应全省开展的“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推出一批更有特色、更有声势、更有实效的“自选动作”,提高全民素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奋进,共图崛起。
  ——以优化安居环境为主旨,深化创建“平安社区(村镇)”活动。在试点一批的基础上,力促每个社区(村镇)实现“三有”:有专门的制度、有专门的硬件、有专门的人员,并配套推进综治、警务、法律新“三下乡”;同时注重以加强的组织领导、加强的干部队伍、加强的配套措施来保障,全面夯实维稳创安的“第一防线”。
  ——以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为主旨,深化“包案攻坚”活动。紧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权属纠纷等突出矛盾,坚持“三个一”的排查制度:乡镇一周一排查、县(市、区)一月一排查、市里一季一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采取“三定一包”的形式:定责任人员、定调处要求、定完成时限,包化解到位,真正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把稳定的隐患降至最小,把和谐的氛围做到最大。
  另一方面,围绕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
  ——以开展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本着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促使各级组织、每个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力求实现“两个转化、两个提升”,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转化为干部的自觉行动;把群众首创的成功实践提升为普遍的工作经验,把外地的工作经验提升为我们的工作方法。
  ——以深化“三项创建”为载体,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组织保证。在系统总结“九亭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结合为期一年的全市性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力求把所有的行政村打造成“放心村”。同时注重做好改制企业、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拓展“三级联创”、“三培两带”和“三项创建”成效,促使基层党组织整体上水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德才标准和《条例》要求配强班子、配好班子、建强队伍,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破解难题、干成事业的能力。
  ——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为抓手,不断强化执政为民的作风保证。在连续三年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的基础上,及时跟进上级决策部署,实施《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从整体上改进机关作风,形成执政为民、责任到人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落实好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个绝对不允许”要求,尤其是送受“红包”和参与赌博,决不能再搞。政策大家都清楚,谁不注意,后果自负。进一步形成干净干事、廉洁从政的氛围和共举。
  同志们,新一轮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委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加速鹰潭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18日在鹰潭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胡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善谋实干,排难而进,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一)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钢铁和水泥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治理整顿开发区和土地市场,继续鼓励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做优做强,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健康发展,在整顿规范中稳步提高。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其中:一产增长7.5%,二产增长22.7%,三产增长14.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49.2:34.6。财政总收入10.66亿元,增长23.5%,人均财政总收入达到1000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增长42.1%,增幅比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2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3265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9亿元,增长15.0%。上述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位明显前移。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组织千名干部进村人户,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了支持农业的合力。严格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全市调减农业税及其附加1759万元,农业税灾欠减免47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2488万元。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15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03万元,新增园田化面积2500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2座,完成人工造林9万亩。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取得了抗击禽流感的胜利,战胜了持续严重干旱。由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去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增长10.4%,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6.74万亩,增长12.9%,粮食总产量达到11.24亿斤,增长177%,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增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坚持扶优扶强,工业实现三年翻番。驻鹰大中型企业产能效益稳步提高,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继续成为全省工业企业的排头兵。市属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6亿元,园区落户企业增加到153家,其中投资一千万元以上企业69家。耐乐铜业、安固铜材、金泉铜业、亚菲达铜业、中轻刀剪、江西铜材、星耀铜业等一批企业竣工投产。铜材加工、精密机械、医药、化工、眼镜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积极推进科技兴企战略,产品品牌进一步做大。贵冶牌阴极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施大壮”成为全国磷复肥行业首个驰名商标,三川牌水表获国家免检产品殊荣。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3.56亿元。全市实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01亿元,增长45.6%,工业增加值43.57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19.89亿元,增长120%,均在2001年基础上实现了三年翻番。
  旅游经济不断升温,大旅游格局开始形成。为了打造旅游精品,正式启动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不断更新促销手段,举办了北京龙虎山旅游推介会,开行了旅游专列,旅游大篷车驶入江浙,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团队游客增长较快,占游客总数上升到46%。鹰潭市首届旅游商品暨第二届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取得成功。开通了江铜工业游、贵溪冷水耳口绿色生态游、余江韬奋故里游、白鹤湖农业生态游等一批新的旅游线路。九曲洲农业观光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_示范点。旅行社和星级宾馆规模扩大,档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强。龙虎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21.2万人次,增长58%,直接收入3850万元,增长48%。
  商贸流通日益繁荣,财税金融运行平稳。专业市场经营趋旺,商品流通辐射范围扩大。房地产需求旺盛,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46.43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通讯、邮政、保险、餐饮和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加大了多渠道筹资力度,争取国债建设资金1.39亿元。省工商银行授信的18亿元贷款额度已全部到位。税务部门努力培植税源,坚持依法征税,切实做好服务。财政部门精心理财,在确保法定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消化历年旧欠,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3%。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02亿元,增长12.3%,贷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11%,均首次超过100亿元。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
  招商引资有了新的突破。实际引进外资3578万美元,增长33.6%;实际引进内资47.0亿元,增长41%。引进外资总量首次在全省设区市排位前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44个,增长16.1%。工业项目实际进资额占总额的63.5%。成功地举办了厦门招商会、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九次联席会、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二届九次联席会和首次民间招商联谊会。外贸、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外贸出口2431万美元,增长17%。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贵溪市与日本和歌山县清水町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意向。
  各项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人均负担由税改前的83.96元减少到28.51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人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为3297户和264户,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达56户。个私经济提供的生产总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市的8.59%、1757%和14.76%。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加大,食品、药品、烟草、建材、农资等专项整顿成效明显。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了铁路学校、幼儿园和市新闻出版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贵溪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农村信用联社改革进展顺利。
  (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面貌实现大变样
  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交通、电力、水利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举全市之力支持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贵溪电厂2x30万千瓦机组扩建、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黄金埠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龙虎山龚资线、余江邓山线建成通车,全年修建各类农村公路304.6公里,54%的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贵溪罗河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继续实施了余江中潢圩堤、团湖圩堤等圩堤的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白塔渠挖潜配套改造工程,完成了贵溪白鹤湖农业生态观光园一期工程建设,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市消防指挥中心开工建设。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工或即将完工。鹰潭新汽车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贵溪市、余江县出租车全部换型更新。其它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落实市委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年实现大变样的目标要求,城市建设有了标志性变化。东湖景观一期工程、鹰东大道建设、沿江大道C段建设、梅园大道及军民路综合改造工程、平安路改造、解放路北段贯通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51号路、院里路即将建成。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填埋场、江南水厂扩建和管道燃气工程进展顺利。小街小巷硬化亮化完成投资25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高桥新区、梅园新区成为投资建设的热点,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6平方公里。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贵溪320国道改造、城南滨水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余江果喜大道改造等工程竣工,有力地提升了城区品位。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了城市规划公示制,扩大了市民参与度。开通了城建“12319”热线,进一步完善了便民服务。城市执法进一步规范,市容环境更为整洁。
  (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科技进步示范市。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投人不断加大。筹措校舍建设资金2173万元,改造中小学校危房4.95万平方米,危房比例由年初的8%下降至年底的6%。优质高中建设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全省高招录取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做好土地保护和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经营性用地实行了招标、拍卖和挂牌有偿公开出让。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查处了一批超标排污企业,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整治性别比例失调专项工作力度加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3‰,计划生育率为93.3%,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之内。卫生工作不断加强,稳步推进城镇医药卫生改革,建立健全了四级公共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精心创作了一批文艺节目,举办了首届艺术节,社区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余江、月湖所有乡镇都架通了有线电视光缆。成功地举办了市第五届运动会,推动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开展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进一步落实了拥军优属政策和优惠措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新起色。“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深人开展,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个,省级文明单位40个。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审计、人事编制、档案、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五)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建立了就业、再就业帮扶挂点制度。举办了春、夏、秋三季招聘洽谈会。全市城镇新增从业人员1.94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53万人,对外输出劳务人员15.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认真做好三条保障辑衔接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扩大就业和“两个确保”目标任务。建立城市低保配套帮扶机制,落实了低保特困户医疗、住房和水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将农垦、森工企业特困群众纳入了城市低保。全市2.96万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扶贫济困工作广泛开展。全市有2.39万人享受了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发放救助资金234.8万元,下拨救灾款152万元。开展了“慈善一日捐”和“扶贫济困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捐赠活动。全面实施五保供养“敬老工程”和第三批“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新建改造敬老院10所1.1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城市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农村征地补偿费全部付清。
  (六)坚持依法治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市本级清理行政许可项目479项,取消79项;清理行政实施主体49个,取消不具备实施主体资格4个。行政许可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行政监察、监督和查处力度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工程招投标、企业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公开出让、政府采购等工作更加规范。市联合办证服务中心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坚持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提高了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开展了“法律进村入户”、“法律进社区”活动,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进一步加强。办理人大建议35件,政协提案173件,均全部办结。处理信访稳定问题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城市防控体系建设更趋完善,科技强警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派出所条件大为改善。完成了市看守所供水工程的改造。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破案率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放心工程成效明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也是我市力求加速崛起、实现小市有大作为取得阶段性成就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驻鹰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伺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农民增收基础比较薄弱,地方工业发展亟待加快;就业还不够充分,部分低收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命关键一年。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抓好工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全面推动“小康鹰潭”、"和谐平安鹰潭”的构建进程,为实现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108.9亿元,增长13.0%;财政总收入12.11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增长2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四个坚持不懈”:坚持不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市近几年逐步完善了符合鹰潭实际的发展思路,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期,注重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坚持不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战略高度落实中央“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产业,围绕地方优势发展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努力实现产业集约式扩张。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难题。继续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拓宽领域,提升水平,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坚持不懈地建设和谐社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2005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一要抓政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出台的今年一号文件精神,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从今年起,农业税全免,实行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继续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6.74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1.24亿斤。二要抓农业投入。抓好贵溪市优质粮食产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力争贵溪列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县。认真组织实施白塔渠挖潜改造、中潢圩堤除险加固和万亩圩堤土方断面达标工程,完成3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打造雷溪、潢溪两个园田化建设示范点。继续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抓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年完成乡村公路新建、改建280公里。实施好画桥、上清等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三要抓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0%。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水平。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思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狠抓农业精品项目和亮点工程。重点打造1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白鹤湖农业生态园两个亮点,继续做强贵北果业、贵南笋竹、锦南白塔葛、锦中苗木花卉、瘦肉型猪等五大优势产业。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重点抓好锦江国家级小城镇和邓埠等6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四要抓农村稳定。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防疫等工作。依法调处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稳定。
  (二)保持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坚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集聚,延长优势产业链,促进工业经济做强做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要力争超过20%。一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携手江铜,打造“铜都”产业优势。倾力支持江铜四期技改扩建30万吨阴极铜和22万吨铜材加工等项目建设,争取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铜加工项目相对集中放在鹰潭,做大做强以铜为主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耐乐、金泉、亚菲达、江西铜材、华锋、华泰、海燕、安固等企业铜材加工项目的实施,围绕铜材、精密制造、医药、化工、眼镜等优势特色产业,搞好配套和服务,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二要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支持重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努力破解电力供应、交通运输、流动资金等制约因素,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三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建成市工业园“四纵四横”交通网络,完成贵溪220千伏变电站和余江工业园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不断完善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四要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重点抓好喜泰电机等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异型铜管等10项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建立项目责任制,全过程跟踪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以市区为主体,龙虎山景区为龙头,贵溪、余江为两翼,道教文化为特色,吃、住、行、游、娱、购相配套,景区市区联动,旅游文化联动”的大旅游格局。落实龙虎山旅游恳谈会的好思路、好建议,加快改革,整合资源,突出主题,打响品牌。深入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明确责任,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举办2005年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文化旅游节,举办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积极申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做好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准备工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强化媒体宣传。以上海、浙江、福建、江苏等华东市场为重点,搞好公众营销和业内促销。挖掘道教文化底蕴,支持办好天师府建府900周年庆典。做好角山文化遗存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抓紧《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精江铜工业游、农业观光游等新线路。加快上清古镇改造,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天门山二期、天鹅湖一期、上清宫二期、洪五湖、香炉峰等景点建设。提升旅游配套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开发特色饮食、特色娱乐、特色商品和特色纪念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龙虎山景区接待游客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800万元。
  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培育和繁荣南站果蔬、水产品、五金等批发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商品辐射半径。规划建设饮食一条街、粮食加工、汽车及配件市场,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鹰潭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住房、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和卫生保健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开展以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围绕创“四城”活动,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扎实开展创建省卫生城市、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活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台阶。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城市品位。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办事,分步推动城市框架拉大进程,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组织编制《鹰潭市城镇体系规划》,完成南站东区和夏埠区控制性详规修编,编制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以及城市消防、防洪系统等专项规划。扎实推进胜利文化休闲广场、东湖景观二期工程和沿江大道景观工程建设,改造鹰潭人民公园、梅园月牙湖。启动320国道鹰潭市区段拓宽工程、龙虎山南大道建设和206国道鹰西至龙虎山段改造工程,建成51号路、院里路,建设42号、46号道路。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填埋场建设速度,完成3.5万吨自来水扩建工程。力争市消防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沿江小区开发,完成院里小区二期(安居工程)等一批住宅小区建设。放宽户口准入条件,扩充城市人口,提高城市化率。加强城市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和落实规划责任追究、规划听证、规划审批程序等制度。重点抓好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的整治,打击摩的非法营运。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街小巷的硬化和亮化。强化社区就业服务、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社会功能。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项目促发展。切实组织好全市“十一五”规划和重大项目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四级项目库,受益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盘子。继续大力支持贵电二期扩建工程,确保两台机组年内投产。支持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黄金埠电厂专用铁路线、鹰景高速公路等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对鹰厦铁路、皖赣铁路进行改造。开工建设贵溪入闽公路。抓环境促招商。认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工业、旅游、农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五条线”开展重点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大力开展“诚信优质服务年”活动,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调度会议制度和引资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完善客商投诉考核制度和客商评议评价制度,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严厉查处对企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和向客商索拿卡要的行为。努力实现外贸出口3150万美元、引进外资3950万美元。按照新的口径,引进内资完成24亿元,其中引进省外工业项目资金17亿元。
  (六) 加快改革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活力
  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天施康药业、三川水表、南方照明等公司的上市步伐。纵深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解决改制企业职工医保、资产变现等遗留问题,严格执行产权交易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执法,推进集约用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粮食管理监督检查体系。加快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综合改革。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开展“乡财县代管”试点,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组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与省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平等竞争环境,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结合“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诚信守法的行为规范和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培养一批“普法型社区”、“学法型家庭”。做好“四五”普法验收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利益保障机制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综合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加强矿产、森林、水土等资源管理,杜绝非法开采、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控制环境污染,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项目建设“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完成“十五”环保各项指标任务。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着力抓好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三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在全市农村中小学普遍推行“一费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一倍。加强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消灭农村中小学现存一类危房。努力将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和0.3%以下。大力推进优质高中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小康文化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和百县千乡文化工程。推进“五个一”精品工程创作,加强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市急救中心和市、县传染病治疗机构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医。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积极备战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加大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全市80%的乡镇、30%的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加强与部队、铁路等驻市单位的沟通合作,促进驻市单位与地方建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八)关心群众生活,努力构建和谐平安鹰潭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引导民工有序流动,充分就业。年内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输出劳力16万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城市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抓紧出台鹰潭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研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积极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劳动保护执法监察等工作,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关注残疾人事业和生活。大力开展结对帮困和社会捐助工作。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处理好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案件审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强化基层综合治理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决遏制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学校安全、旅游安全等安全工作,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组织完成好今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关键是要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坚持科学理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努力遵循经济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加快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精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和为民服务水平。
  坚持民主施政,促进政府工作民主化进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立项调研、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受理群众投诉,诚恳接受群众评议,制定并实施《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
  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精简完善政府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公文的质量和实效性。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进一步加强和改革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公务员队伍。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学习、培训和多岗位锻炼,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艰苦奋斗、干净干事的事业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接受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树立政府清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我们要倍加珍惜历史机遇,倍加珍惜鹰潭心齐、气顺、劲足的大好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共同创造鹰潭更加美好的明天!
  2004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鹰潭市统计局
  2005年4月15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全面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喜获丰收,呈现出建市以来最好形势,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人均财政收入达千元,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737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33.34亿元,增长14.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991元,增长16.0%。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479:36.4变化为16.2:49.2:34.6,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为1997年物价持续低迷以来的首次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1%,粮食价格上涨18.9%,油脂价格上涨8.4%,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18.6%,水产品价格上涨18.2%(见附表2)。
  全市财政收入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1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10.25亿元,增长19.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有5305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324人。向省外劳务输出1564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0万公顷。其中早稻4.08万公顷,增长211%;—季晚稻1.45万公顷,下降2.8%。全年粮食总产量56.20万吨,增长177%,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早稻产量21.47万吨,增长28.9%;—季晚稻9.39万吨,增长4.7%。油料总产量2.03万吨,增长5.0%;甘蔗产量2.38万吨,下降219%;水果总产量374万吨,增长371%;茶叶产量263吨,增长17,9%。全市农业总产值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33公顷,森林覆盖率557%。
  全市生猪出栏78.0万头,比上年增长61%;牛出栏2.25万头,增长10.2%;羊出栏1.39万头,增长16.1%;家禽出笼756.59万羽,增长3.5%。鲜蛋产量1.49万吨,增长6.6%。全年肉类总产量810万吨,增长4.7%,其中牛肉增长11%,羊肉增长14.7%。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86万吨,增长9.6%(见附表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增长20.8%;工业总产值210亿元,按现价比增长9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179.5亿元,增长98.4%。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电解铜产量41.51万吨,增长21.0%;铜材加工产量24.18万吨,增长5.0倍;水表产量20793万只,增长14.0%;节能灯管产量4095万支,增长32.5%;水泥产量77.4万吨,增长35.2%(见附表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89%,比上年提高45.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利税总额19.89亿元,增长1.2倍,增幅快于销售收入增幅7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193亿元,增长1.6倍。
  市属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地方铜材加工发展迅速,一批市属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小巨人”。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419%;产品销售收入34.5亿元,增长103.3%;利税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41.4%。
  努力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年末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数87家。全年工业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6.13亿元,增长1.0倍;完成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65%;利税总额1.6亿元,增长42.9%。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4.81亿元,增长28.0%;利润1741万元,增长266.5%;税金3555万元,增长12.2%;房屋施工面积1931万平方米,增长13.4%;房屋竣工面积881万平方米,增长5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增幅比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83亿元,增长718%;更新改造投资14.59亿元,增长25.8%;房地产开发投资5.36亿元,增长22.9%;其他投资513亿元,增长28.9%。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增长38.6%。其中,工业投资26.54亿元,增长75.2%;农林牧渔业投资9453万元,增长28.9%;批发贸易和零售业投资280万元,增长7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7542万元,下降17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940万元,增长32.0%。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36亿元,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38.06万平方米,增长48.2%;销售收入4.12亿元,增长51.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9亿元,增长15.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0亿元,增长16.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9亿元,增长11.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消费进一步激活。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2.5亿元,增长16.1%;其他行业零售额0.69亿元,增长16.2%。
  全年进出口总额255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431万美元,增长17.0%;进口总额122万美元。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578万美元,增长33.6%;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3项;引进市外资金47亿元,增长49.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485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公路增长4.4%,水路下降31.6%。旅客周转量53933万人公里,增长14.9%。其中公路增长14.7%,水路增长86.4%。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48亿元,增长33.0%。年末市内住宅电话用户10.49万户,移动电话全年净增用户3.5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27部/百人。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接待游客247.6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44.59万人次,367万人天,比上年增长26.9%;国外游客3.04万人次,3.47万人天,增长33.5%。全市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1%。其中旅游商品收人4.06亿元,占旅游总收人的比重为26.2%;旅游外汇收人44514万美元,增长387%。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2.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16亿元,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87亿元,增长17,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0.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65亿元,增长1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22亿元,下降5.5%;中长期贷款余额4371亿元,增长18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8.93亿元,增长16.3%;现金支出242.18亿元,增长15.6%;收支相抵,净回笼675亿元,增长473%。
  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人27912.75万元,增长13.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84575万元,下降5.2%;寿险保费收入23067.00万元,增长18.9%。财产险赔款金额3573.46万元,增长7.0%;寿险赔款金额2324.10万元,下降19.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990人,在校学生269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322人,在校学生3606人;普通高中招生8458人,增招1318人,在校学生21733人;初中招生19254人,在校学生60962人,初中入学率97.46%;小学招生17342人,在校学生898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幼儿园在园幼儿16876人。
  全市全年共获科技成果28项,获得各级科技奖26项,其中省级4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10项,专利授权数87项。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4607人,比上年增长13.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剧场、影剧院7个,艺术表演团2个,文化馆、群艺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全市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7%,电视人口覆盖率94.0%。全年共出版报纸468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9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29个,农村卫生院35个,疾控中心3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站4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护理部、村卫生室90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68人,其中,执业医生1344人,注册护师781人。医院病床2307张。
  在全省少儿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20枚,银牌12枚,铜牌11枚。群众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5533人。全年出生人口15229人,人口出生率14.20‰;死亡人口6617人,死亡率6.17%c;自然增长人口86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3%,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7387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3265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增长20.2%,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纯收入1028.68元,比上年增加229元,增长28.6%。农民收人增幅比城市居民收人增幅高10.1个百分点,收人之比由上年的1:2.58_小到1:2.37。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1217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增长14.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945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9291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5004人,比上年增加2602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225人,比上年增加12092人。全市共有29652名城镇居民取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695张,收养各类人员227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5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97万元。
  2004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全市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全市治理工业污染投资1279万元,增长13.5%,完成工业治理项目8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5684万吨。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统计数据由部门提供(如旅游、外贸、财政、金融等)。
  大事记
  (1月1日至7月31日大事记见《鹰潭年鉴》2004年卷)
  责任编辑:傅乃吉
  8月
  9日省政协常委署期研讨班在我市龙虎山庄举行开班典礼。省政协主席钟起煌,常务副主席韩京承,副主席黄懋衡、张华康等出席会议。市领导黄建盛、阎钢军、李东堂等参加会议。
  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工作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
  18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按照省委、省纪委的要求,对专项治理“红包”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市广电局姜朝皋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全国归侨归眷先进个人”称号。
  ▲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共分加快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进一步推进林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进一步强化对林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科技兴林战略,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等9部分。
  19日贵溪市圹湾镇举行大会,隆重对在214森林扑火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刘文华、刘文正、刘树太、刘水太进行烈士命名。
  200贵溪化肥厂生产的“施大壮”磷复肥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该商标1993年在全厂职工中征集,年底启用,1998年正式注册,是中国磷复肥行业中首
  个驰名商标。
  ▲江西铜业公司白银生产“再提速”,年产白银由200吨增加到280吨。
  ▲中国铁通鹰潭分公司挂牌,决定开展“窗口服务满意,资费合理满意,通信质量满意,故障修复满意,投诉处理满意”活动。
  ▲全市“深切缅怀邓小平、齐心建设新鹰潭”,隆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市区召开。市领导黄建盛、胡宪等出席。
  晚上在市影剧举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
  25日鹰潭市吴金莲、程琴雪、彭文宋、郑细菊、余彩金等,被授予“江西省领导干部廉内助”称号。
  29日全市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黄建盛在会议强调,要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第一位。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30日副省长凌成兴来我市考察工业企业。
  9月
  1日铁路鹰潭管理部2184/1、2182/3次进京列车荣获铁道部红旗列车殊荣。
  4日在全国15岁以下年龄组举重比赛中,鹰潭市选手桂世龙获14岁组男子62公斤级三项第一名。7日鹰潭(厦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厦门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5

《鹰潭年鉴.2005》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记、大事专记、中国共产党鹰潭市委员会、鹰潭市人民政府、政协鹰潭市委员会、招商引资与区域协作等34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乃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