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发展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2300
颗粒名称:
发展计划管理
分类号:
F123.1
页数:
3
页码:
253-2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2年鹰潭市在工业化、城市化、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市计委积极推动重点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并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此外,农业、投资、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发展计划管理
鹰潭市
内容
【综述】 2002年,鹰潭市发展计划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向国家、省争项目,争资金。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前期工作不到位,质量不高,资金不落实的项目,及时指导并协助项目单位抓好抓实。2002年共储备了对鹰潭市国民经济有影响的项目11个。国债项目建设事关鹰潭市的形象、政府的信誉。市计委始终不渝地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市计委组织了3个调查组,分赴24个在建国债项目单位进行摸底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项目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了解了工程质量及项目竣工的工作安排,并就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与项目主管部门、县(市、区)领导进行交流衔接,提出工作要求,形成调查报告,向市政府报告并提出了做好全年国债项目建设和争取国债工作的建议,获市政府批转。为了督促国债项目的顺利建设,防止问题的出现,8月底,市计委再次组织3个督促检查组,深入到年内必须完成的12个国债项目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就带有个性的重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经市政府领导同意下发了整改意见通知。截至2002年底,12个在建国债项目的收尾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项目已按计划收尾。2002年共向国家、省计委争取项目27个,争取资金8971.52万元,其中拨款4444.52万元(含中央国债3473.52万元),贷款4527万元(含地方国债1100万元)。其中包括鹰潭市江南水厂、余江水厂、鹰东线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金1960万元;农网改造项目资金4285万元(其中中央国债858万元);退耕还林、人畜饮水、长防林、小流域治理、中璜圩加固、城市防洪、锦江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1913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82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前期工作经费150万元;夏天无中药站、市中心血站、余江血防站、余江残联、旅游景区公厕、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等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81.52>元。此外,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按国家计委、省计委的要求,完成了组织申报工作。江西喜泰公司年产500万台无刷无槽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产业化项目和贵溪海利化工农药有限公司的年产7000吨高纯度甲萘威项目被省计委选中并上报国家计委。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列入江西省大中型项目投资计划,为2003年争取上级项目扶助资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认真做好规划、设计、评审、验收工作。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搞好项目设计审查和概算审核工作。2002年,先后对鹰潭市的沿江大道、鹰东连接线、五洲路、湖东路、看守所搬迁以及鹰潭一中高中扩招等项目进行了设计审查和概算审核;组织并完成了龙虎山旅游道路——应大路项目可研评估,界牌淹损防护工程,余江、贵溪第一批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部分国债项目的竣工验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配合省计委开展了江西铜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和建设工作,先后起草了《江西铜产业基地(铜工业园)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关于江西铜产业基地投资、建设主体和管理体制方案》,为促进江西铜工业园区早日建设尽了心、尽了职。为促进鹰潭市工业园区的有序发展,10月份,市计委组织完成了全市工业园区2002~2005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市工业园、铜工业园和余江眼镜工业园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工业园区项目。加强重点项目调度,搞好协调服务。2002年,市政府下达全市重点项目计划,确定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5293万元,2002年计划投资41421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1600万元,占年计划的52.2%,10个项目已竣。为了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市计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其中10个项目列入市十大重点工程,实行领导挂点负责制的建议,并得到采纳。2002年,市计委加强了重点项目的调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次调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编发了8期《重点建设简报》,供市领导决策参考。抓好项目库建设,为招商引资服好务。根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精神,市计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市政府以鹰府发[2002]15号文件印发了《近期对外招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责任表》,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和责任。截至12月底,在收集、整理、筛选对外招商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入库项目8个,两次修改编印《鹰潭市对外招商项目》2000余册。积极参与2002年省政府主办的温州、香港、厦门等招商活动和鹰潭市举办的文化旅游节项目洽谈会,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项目准备、洽谈和推介工作。
市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经济总量在“十五”期末翻一番的要求,及时编发了鹰潭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西省排位表和经济总量4年翻番的测算与分析,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其重要批示在《参阅件》上刊发。加强对年度计划的预测和监测,及时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书面报告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每季度做好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及时对鹰潭市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测算,并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阶段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分阶段的目标进行了认真的测算与分析,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编制年度计划】 市计委认真做好年度计划与“十五”计划的衔接,按照“略高于、站前列、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安排各项计划目标,力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使计划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02年计划指标增加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社会保障等内容,以增加计划的指导性;巩固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成果,围绕发展主题、发展动力和发展保障,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有效投入,增强鹰潭市对外吸引力和自我发展力;继续按照跨越式发展要求,开辟新的增长点。结合鹰潭市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力争大工业化、城市化、旅游等领域取得新进展,挖掘经济增长潜能,使之成为鹰潭经济发展的亮点。
2002年主要计划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64.1亿元,比2001年增长9%,力增10%,其中一产11.68亿元,增长4%;二产27.46亿元,增长11.3%;三产24.96亿元,增长9%;
财政总收人6.48亿元,增长8%,力增9%,其中地方财政收人3.056亿元,增长8%,力增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6亿元,增长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2001年水平;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00万美元,增长23.5%;引进市外资金7亿元,增长23.7%;
接待游客74.4万人次,创收2400万元,力争2600万元,创汇300万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6160兀,增加396元;农民人均纯收人2615元,增加145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9.12‰。
【2002年计划执行情况】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鹰潭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国民经济呈现健康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是近7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产增长3.5%,二产增长16%,三产增长10.5%。财政总收人增加7000多万元,金融运行稳健。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计划目标基本实现。
全市规划工业园区26平方公里,开工建设8平方公里,其中市工业园区已有11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签约进园,5家企业已开工建设。200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15.5%,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工业增长的主导格局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改善。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82亿元,增长30%,产品产销率98.8%;利润1.12亿元,增长21%。节能灯、水泥、水表、农药、中成药等重点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随着工业的壮大和崛起,增强了鹰潭在全省率先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00万美元,增长1倍;实际引进内资14亿元,增长1.47倍,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外资投入更趋合理,工业、基础设施、旅游、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项目增多,其中香港玉龙公司投资开发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随着独资、合资、合作项目的实施,将新增一批经济主体,所有制结构将得到改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出口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势,出口额达到670万美元,增长7.2%。作为鹰潭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旅游继续攀升,2002年接待国内游客72.65万人次,增长19.9%,直接创收2523万元,增长19.9%;接待境外游客2.6万人次,增长32.7%,创汇327万美元,增长28.5%。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2002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3.5%。主要农作物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传统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总产达49万吨;肉类总产达7.8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2.6万吨,增长5.6%。各地围绕农民增收和市场新的需求,结合各自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特点,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孕育了有机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雏形。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态势良好,建立了一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推广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户,“塔桥梨”、“葛仙茗”茶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界牌淹没防护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基本完工,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投资保持高速度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在2001年增长25%的基础上,又增长了38%,投资率达到29.5%,是鹰潭市投资额最多的一年。28个重点项目有21项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6亿元。鹰潭市看守所搬迁、206国道改造、鹰潭市中心血站、龙虎山景区道路、沿江防洪堤湖西路至军民路段等8个项目已竣工或基本竣工。由市领导挂点的10大重点项目有8项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国债项目进展顺利,12个年内收尾的国债项目在年底已基本完工。2002年共争取国家、省计划口资金8885万元,增长10.3%。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交通路精品街建设,40号路水泥路面基本完工,五洲路、龙虎山大道路基土石方全面完成。这些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建成投产,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共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03项,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项,全市专利申请量130件。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高校建设的力度,改造中小学一二类危房182万平方米;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扩大了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04%。。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5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49元,增加5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增、加85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编印《鹰潭市对外招商项目》】 根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精神,市计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市政府以鹰府发[2002]15号文件印发了《近期对外招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责任表》,对43个重点招商项目(其中:基础设施类11个、工业类11个、农业类6个、旅游类13个,其他类2个)实行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和责任。2002年,市计委在收集、整理、筛选对外招商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入库项目8个,两次修改编印《鹰潭市对外招商项目》2000余册。积极参与2002年省政府主办的温州、香港、厦门等招商活动和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文化旅游节项目洽谈会,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准备、洽谈和推介工作。
【经济预测与监测】 2002年,市计委紧紧围绕鹰潭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积极做好经济预测和动态监测工作。按照“一季一表”“一月一表”的要求,完成经济预测、监测及鹰潭市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西省的排位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2002年完成《鹰潭市经济信息》内参12期。在江西省信息中心开展的全省经济预测、监测工作评比中,鹰潭市荣获第一名。
【开展“项目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 市计委结合业务工作,组织开展“项目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围绕抓好重点建设、启动民营投资、应对入世、建设铜都等重大课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据统计,2002年,市计委共出学习宣传栏12期,写心得体会45万字;在《鹰潭日报》成功组织了一期以“咬住目标不放松”为题的大讨论论坛专版;报社、电台和各类刊物采用稿件52条(篇),其中省政府《江西政务》1条,市委《每日汇要》8条,市政府《政务汇要》12条,新闻及其他信息23条;发表专题文章8篇,其中2篇得到市领导指示。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真实、客观地反映2002年鹰潭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现。
阅读
相关人物
官斌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