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1378
颗粒名称: 综述
分类号: D225.6
页数: 3
页码: 35-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2年江西省鹰潭市在2002年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鹰潭市在2002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注重农业和商贸业的发展以及实施大开放战略等。在招商引资方面,鹰潭市加大了对企业和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驻市企业“二次创业”,同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企业落户鹰潭。在产业方面,鹰潭市注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以推动经济增长。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鹰潭市聘请了国内一流院校高起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重点工程进行高标准设计。同时,通过提高市民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强城市管理。在农业和商贸业方面,鹰潭市注重协调发展,通过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探索新型业态、加快营销创新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商贸业的快速发展。最后,鹰潭市还实施了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的大开放主战略,通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联合办证服务中心、健全投资兴业服务中心等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企业落户鹰潭,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 鹰潭市 委员会 综述

内容

在中共江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2002年,中共鹰潭市委以迎接十六大、学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为主线,认真落实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和部署,确定“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突出工业、旅游、城市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思想、组织、作风、环境四个保证,力争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力求鹰潭在全省率先崛起,实现小市有大作为”的总体发展思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确保经济提速、升质、增后劲,促使社会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全面进步。
  突出重点,扬优成势,主攻工业、旅游、城市建设不动摇,加速构建具有鹰潭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夯实率先崛起的基础。围绕“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上交税收三年翻番”要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宪为组长的支持驻市企业加快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帮助驻市企业尤其是江铜集团在鹰“二次创业”,把主攻工业的重要着力点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地方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收拢五指”,明确对18家地方优势企业,重点扶持。多方筹资5亿元实行技改,积极引导一批骨干企业“退城入园”,促其在全省、全国同类产业中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与“江铜航母”相呼应的、有鹰潭特色的优势产业群。着力建设一条工业走廊(320国道鹰潭至贵溪段)、两个特色园区(铜都工业园、眼镜工业园)、三个综合性园区(市工业园、罗河工业园、邓埠工业园)。年内,园区签订投资合同、金额及开工建设项目,均以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的幅度快速递增。全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9.2%,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14.7%;利税总额达4.8亿元,增长11.6%。
  围绕“旅游主要指标三年翻番”要求,抓旅游宣传促销。年内,举办了《民族文学》龙虎山笔会,促成中国作协龙虎山文学创作基地揭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鹰潭龙虎山文化旅游节暨中国鹰潭华夏老人文化节;在温州、福卅、厦门、南昌、香港和日本成功举办龙虎山旅游推介会。围绕形成2~3日游、四季皆宜游格局,以景点和设施经营权招商引资,广集开发建设资金。龙虎山景区“十大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000万元的大上清官建设一期工程已向游客开放;完善了象鼻山地质公园科学考察、仙人城登山揽胜、正一观道教朝圣等旅游项目。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规程,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2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523万元,创汇32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9.9%和28.5%。
  城市建设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观、三年实现大变样”的要求,聘请国内一流院校高起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一房一品、一街一景的要求,对重点工程进行了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重点打造一条进出市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龙虎山大道、一条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市区精品街、一座具有高品味的东湖休闲广场。为了管理好城市,先后组织交警和城管人员分别到山东济南和江苏昆山跟班学习,并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一手集中整治脏乱差,一手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把提高市民素质贯穿活动始终,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对城市土地管理做到“一级垄断、二级放开、三级搞活”,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产,集聚了城市建设资金。
  注重农业、商贸业和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10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抓好以10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为核心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形成2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通过提升市场档次、探索新型业态、加快营销创新,商贸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对相关产业带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实施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的大开放主战略,中共鹰潭市委要求市、县(市、区)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和精力做该项工作。在明确55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同时,组建6个专业招商机构,集中力量对外招商。年内聘请一批境外招商顾问代理招商,形成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全方位招商格局。对没有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1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离岗招商,促使招商引资落到实处。
  围绕“力促软环境比东部更优,硬环境比西部更好,整体环境在全省争一流”的目标,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联合办证服务中心,健全投资兴业服务中心,完善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全面推行限期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和项目申办“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成后“经常性服务体系”;查处并通报了一批影响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1300万美元、引进内资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倍、1.47倍,实现了引进外资、内资“双翻番”目标。
  协调推进企业、农村、机关“三位一体”改革。市直列入改制的101户国有集体企业,有76户基本实施完毕,县(市、区)属企业改制面已达80%;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税改后全市农民平均减负率达37.4%;市、县、乡机构改革按照中央、省委整体部署稳步推进。紧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主旨,提高科技创新实效。开发生物工程、新医药、高效节能灯、远程智能水表等一批国家和省级新产品,与全国70多所科研院校联合开发100多项科研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二产增长16%,三产增长10.5%;全市财政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4亿元,增长10.4%,人均财政总收入排位前移至全省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9元,同比增长10.2%。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市经济开始进入快速高效运行的新阶段。
  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年内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600多项,办理实效进一步提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有了新突破,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初步形成;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成果更加巩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行“依法治市”,开展“四五”普法,实施执法责任制,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多层面开展创建活动。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同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相结合,同农村“五比五赛争十星”活动相结合,同以“六联六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共建活动相结合。贵溪市教育“两基”复检总分名列全省第一;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运行,结束了鹰潭市无自办高校的历史;一批文艺节目分获全省、全国奖项;全面完成人口控制计划;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构筑全市性防范网络,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严格安全监督和管理,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时排查各类纠纷,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有关政策,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8708人(是上年的7.2倍);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基本解决;举办两次“政府帮助困难人员就业暨劳务招聘洽谈会”,输送外出劳务人员10万余人;政府出资500万元购买2000多个公益性岗位,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就业援助,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结合“塑造江西人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开展“江西在崛起,鹰潭怎么办,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探讨突破束缚、加快发展的良方。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梳理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发展合力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召开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决议》,进一步强化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共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干部任免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制、聘用制。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业绩上“贡献大”、民意上“反映好”的人。结合机构改革,对县(市、区)和市委部门、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调整,深获各方好评。实施“三个一批”:选调一批干部赴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年内已选派33名科级以上干部到上海、浙江等地挂职学习;向驻市大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请派一批干部来鹰潭帮助工作,酝酿向全省甚至全国公选一批干部来鹰潭建功立业。突出做好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拓展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抓制度促作风转变,制订下发了《中共鹰潭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中共鹰潭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中共鹰潭市委关于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重点项目领办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借鉴南京市开展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考评“末位淘汰制”做法,在市直58个党政群机关、48个省条管单位和窗口单位开展了以“基层评机关、群众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开门评议”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责任领导领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
  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年内,市委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和党风警示教育,严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保险中介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及支付凭证问题进行了清查。对领导干部到企业单位报销由个人及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拉赞助、乱检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领导干部通讯工具、话费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查出违规超扣、超领话费5万余元。对中小学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共清退各类收费24.19万元。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检查,全市农民减负2343.27万元,农民人均减负32.96元,亩均减负28.69元。精心组织部署行风评议和机关形象测评工作,将市直和条管的107家被评单位名单在市一报两台公布,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评,排出优劣名次,在全市通报。受理有关行业作风和经济环境方面投诉148件次,办结137件次,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15人。认真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96件,信访结案405件,立案108件,结案14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1人,其中县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43人。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3

《鹰潭年鉴.200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真实、客观地反映2002年鹰潭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现。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光华
责任者
胡宪为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