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1371
颗粒名称: 2002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4
页码: 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2年,鹰潭市在江西率先崛起,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增长较快,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生产保持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等。
关键词: 鹰潭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鹰潭在江西率先崛起,小市要有大作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项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创1996年以来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66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10.6%。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9.1:42.0:38.9调整为18.0:43.6:3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21元,比上年增加598元,增长10.6%。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亿元,增长1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仍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1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农作物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9万亩,减少5.25万亩,其中早稻52.5万亩,下降6.1%,一季晚稻18.45万亩,增长29.5%。全年粮食总产量48.3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早稻产量16.6万吨,下降3.7%,一季晚稻7.24万吨,增长42.7%;油料总产量1.98万吨,下降11.6%;甘蔗产量3.56万吨,下降4.4%;水果总产量2.7万吨,增长15.5%,茶叶产量199吨,增长1.5%。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各地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森林面积扩大,覆盖率提高,林木蓄积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702万亩,比上年增长3.51%,森林覆盖率达55.7%。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生猪出栏72.17万头,比上年下降1.7%;牛出栏1.71万头,比上年增长6.4%;羊出栏0.65万头,增长78.22%;家禽出笼640万羽,增长3.2%。鲜蛋产量1.37万吨,增长3.2%。全年肉类总产量7.47万吨,增长0.8%,其中牛肉增长17.8%,羊肉增长181%。水产品生产增长。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57万吨,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23万千瓦,下降1%;全年化肥用量(折纯)27081吨,下降18.19%;农村用电量5864万千瓦小时,增长12.2%。全年有效灌溉面积84.450万亩,下降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完成工业总产值88亿元,增长15.8%。其中:纳入全市统计的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增长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电解铜产量达23.16万吨,增长2.4%,铜材加工4.04万吨,增长29.9%,水表产量145.32万只,增长11%,灯泡2703万支,增长69.5%,中成药656吨,增长65.4%。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7%;实现利税总额5.52亿元,增长19.5%,其中利润总额13959万元,下降2.78%;盈利企业盈利额16390万元,增长2.77%,亏损企业的亏损额2431万元,增长33.9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8.27%,比上年增长3.1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年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87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1222万元,下降1.5%,实现税金4562万元,增长83.7%。房屋施工面积91.1万平方米,下降2.7%,房屋竣工面积53.5万平方米,下降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9亿元,增长6.7%,更新改造投资8.17亿元,增长160.1%,房地产开发投资3.01亿元,增长36.3%,其他投资0.8亿元,增长14.3%。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交通邮电投资大幅上扬,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科研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全市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投资11.07亿元,增长5.8%,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投资7.86亿元,增长2.79倍;交通运输业投资3.7亿元,增长15.6%,邮电通讯业投资0.29亿元,增长3.6%;教育文化科研投资0.31亿元,增长10.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1亿元,增长36.3%,商品房销售面积11.3万平方米,下降23.6%,实现销售收入1590亿元,增长8.1%。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假日消费成为新的亮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增长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8亿元,增长10.5%,餐饮业2.0亿元,增长13.2%,其他3.6亿元,增长0.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01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出口总额3374万美元,增长2.2倍,进口总额16788万美元,增长23.9%。
  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项,下降20%,签约外资金额1601万美元,增长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469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73%。其中:公路增长11.02%,水运增长2.24%。完成旅客周转量49594万人公里,增长8.02%,其中公路增长8.63%,水运下降62.06%。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加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3.75亿元,增长0.54%。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市内住宅电话用户达11.3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323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7.6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6229万户,增长81.19%。全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26部/百人。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00万元,增长23.6%;全年接待境外游客1.3万人次,下降33.6%,旅游外汇收入169万美元,下降33.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5.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6亿元,增长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2亿元,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9.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6亿元,增长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3.76亿元,下降7.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36亿元,增长12.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90.25亿元,增长10.4%,现金支出188.08亿元,增长10.7%,收支相抵,净回笼2.17亿元,下降13.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6839.8万元,增长4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13.2万元,增长15.6%,寿险保费收入11026.6万元,增长69.7%。财产险赔款金额2817.3万元,寿险给付金额620.9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13人,在校学生1389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720人,在校学生1137人;普通高中招生6161人,增招408人,在校学生15937人;初中招生21724人,在校学生61975人,初中入学率达93.7%;小学招生18921人,在校学生923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幼儿园在园幼儿14785人。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2154人,比上年下降12.4%。全市全年共获科技成果18项,获得各级科技奖16项,其中省级2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26项,专利授权8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群艺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全市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12%,电视人口覆盖率94.03%。全年共出版报纸389.6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0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32个,农村卫生院34个,卫生防疫站4个,妇幼保健所、站4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护理部26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50人,其中医生1307人,护师、护士839人。医院病床达2163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在省运会中,获金牌23枚,银牌22枚,铜牌18枚。群众参与体育事业建设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不断高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6.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454人,人口出生率为15.57‰;死亡人口6890人;死亡率为6.53‰。全年净增人口95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4‰,与上年相比,下降0.0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提高了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和补贴,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据城市和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统计,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53.64元,增长15.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13%,比上年降低1.7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增长3.19%;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446元,比上年增加771元,增长10.0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7405人。其中:职工53358人,离退休人员14047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435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933人,比上年增加396人。全市共有29102名城镇居民取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1655张,收养各类人员124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4个。直接接受社会捐款8.9万元。
  环境意识有所增强。全市治理工业污染投资2705万元,完成工业治理项目7个,工业废水处理量达4699万吨。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3

《鹰潭年鉴.200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真实、客观地反映2002年鹰潭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现。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