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1370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0
页码:
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2年鹰潭市特载的情况。其中包括2002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决议、在中共鹰潭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政府工作报告等。
关键词:
鹰潭市
特载
内容
2002年鹰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鹰潭在江西率先崛起,小市要有大作为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项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创1996年以来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66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10.6%。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9.1:42.0:38.9调整为18.0:43.6:3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221元,比上年增加598元,增长10.6%。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亿元,增长1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仍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农业总产值1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农作物结构性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9万亩,减少5.25万亩,其中早稻52.5万亩,下降6.1%,一季晚稻18.45万亩,增长29.5%。全年粮食总产量48.3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早稻产量16.6万吨,下降3.7%,一季晚稻7.24万吨,增长42.7%;油料总产量1.98万吨,下降11.6%;甘蔗产量3.56万吨,下降4.4%;水果总产量2.7万吨,增长15.5%,茶叶产量199吨,增长1.5%。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市各地把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快了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步伐,森林面积扩大,覆盖率提高,林木蓄积量增加。主要林产品产量增长较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702万亩,比上年增长3.51%,森林覆盖率达55.7%。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生猪出栏72.17万头,比上年下降1.7%;牛出栏1.71万头,比上年增长6.4%;羊出栏0.65万头,增长78.22%;家禽出笼640万羽,增长3.2%。鲜蛋产量1.37万吨,增长3.2%。全年肉类总产量7.47万吨,增长0.8%,其中牛肉增长17.8%,羊肉增长181%。水产品生产增长。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57万吨,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23万千瓦,下降1%;全年化肥用量(折纯)27081吨,下降18.19%;农村用电量5864万千瓦小时,增长12.2%。全年有效灌溉面积84.450万亩,下降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完成工业总产值88亿元,增长15.8%。其中:纳入全市统计的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增长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电解铜产量达23.16万吨,增长2.4%,铜材加工4.04万吨,增长29.9%,水表产量145.32万只,增长11%,灯泡2703万支,增长69.5%,中成药656吨,增长65.4%。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7%;实现利税总额5.52亿元,增长19.5%,其中利润总额13959万元,下降2.78%;盈利企业盈利额16390万元,增长2.77%,亏损企业的亏损额2431万元,增长33.9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8.27%,比上年增长3.1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年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87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1222万元,下降1.5%,实现税金4562万元,增长83.7%。房屋施工面积91.1万平方米,下降2.7%,房屋竣工面积53.5万平方米,下降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9亿元,增长6.7%,更新改造投资8.17亿元,增长160.1%,房地产开发投资3.01亿元,增长36.3%,其他投资0.8亿元,增长14.3%。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工业投资稳步增长,交通邮电投资大幅上扬,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科研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全市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投资11.07亿元,增长5.8%,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投资7.86亿元,增长2.79倍;交通运输业投资3.7亿元,增长15.6%,邮电通讯业投资0.29亿元,增长3.6%;教育文化科研投资0.31亿元,增长10.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1亿元,增长36.3%,商品房销售面积11.3万平方米,下降23.6%,实现销售收入1590亿元,增长8.1%。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假日消费成为新的亮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亿元,增长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8亿元,增长10.5%,餐饮业2.0亿元,增长13.2%,其他3.6亿元,增长0.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01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出口总额3374万美元,增长2.2倍,进口总额16788万美元,增长23.9%。
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项,下降20%,签约外资金额1601万美元,增长2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469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73%。其中:公路增长11.02%,水运增长2.24%。完成旅客周转量49594万人公里,增长8.02%,其中公路增长8.63%,水运下降62.06%。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加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3.75亿元,增长0.54%。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市内住宅电话用户达11.3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323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7.6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6229万户,增长81.19%。全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26部/百人。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00万元,增长23.6%;全年接待境外游客1.3万人次,下降33.6%,旅游外汇收入169万美元,下降33.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5.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6亿元,增长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2亿元,增长14.8%。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9.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6亿元,增长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43.76亿元,下降7.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36亿元,增长12.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90.25亿元,增长10.4%,现金支出188.08亿元,增长10.7%,收支相抵,净回笼2.17亿元,下降13.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16839.8万元,增长4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13.2万元,增长15.6%,寿险保费收入11026.6万元,增长69.7%。财产险赔款金额2817.3万元,寿险给付金额620.9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13人,在校学生1389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720人,在校学生1137人;普通高中招生6161人,增招408人,在校学生15937人;初中招生21724人,在校学生61975人,初中入学率达93.7%;小学招生18921人,在校学生923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幼儿园在园幼儿14785人。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地方国有事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2154人,比上年下降12.4%。全市全年共获科技成果18项,获得各级科技奖16项,其中省级2项。全年专利申请数126项,专利授权8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群艺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全市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12%,电视人口覆盖率94.03%。全年共出版报纸389.6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0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32个,农村卫生院34个,卫生防疫站4个,妇幼保健所、站4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护理部26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50人,其中医生1307人,护师、护士839人。医院病床达2163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在省运会中,获金牌23枚,银牌22枚,铜牌18枚。群众参与体育事业建设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不断高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6.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454人,人口出生率为15.57‰;死亡人口6890人;死亡率为6.53‰。全年净增人口95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4‰,与上年相比,下降0.0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提高了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保障水平,增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和补贴,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据城市和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统计,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53.64元,增长15.0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13%,比上年降低1.7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增长3.19%;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446元,比上年增加771元,增长10.0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7405人。其中:职工53358人,离退休人员14047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435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933人,比上年增加396人。全市共有29102名城镇居民取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1655张,收养各类人员124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4个。直接接受社会捐款8.9万元。
环境意识有所增强。全市治理工业污染投资2705万元,完成工业治理项目7个,工业废水处理量达4699万吨。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决议
(2002年12月14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鹰潭市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鹰潭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市委五届七次会议在广泛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如下决议:
一、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迅速掀起热潮,着力把十六大精神同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二、市委、市政府2002年初提出的“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突出工业、旅游、城市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思想、组织、作风、环境四个保证,力求鹰潭在全省率先崛起,实现小市有大作为”的总体发展思路,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合鹰潭实际,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并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增强创造性,突出操作性,谋求实效性。
三、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必须把力求率先崛起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力争鹰潭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相关目标体系衔接配套,遵循求实与奋进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努力打出一个较大、较好的提前量”要求,力争“十五”期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力争2014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提前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力争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更大幅度、更高水平的跃升。实施中,要力促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
四、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建市20周年的喜庆年,要把全年工作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奋力争先中赢得主动。全市经济工作必须突出将加速进位作为直接取向,坚持在提速中增效、增量中保质、发展中不断增强后劲。围绕加速进位,要千方百计促使招商引资有大突破,体制、科技创新有新成效,工业、旅游、城市建设有大进展,以产业化为龙头的农村经济有新起色,城乡群众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确保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招商引资等主要指标增幅与实现“十五”期末“翻番”目标相适应。
五、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的崛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激活产业主体,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吸引外资,激活民资,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竞唱“工业大戏”的生动局面。强化产业集群,以更有为的服务支持、配合江铜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中国新兴铜都;加速培植、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落实一厂一策的办法,打造鹰潭地方工业的“拳头产业群”。壮大产业基地,着力建设好一条工业走廊(320国道鹰潭至贵溪段)、两个特色园区(铜都工业园、眼镜工业园)、三个综合性园区(市工业园、罗河工业园、邓埠工业园),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布局,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力争到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及上交税收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要注重谋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尤其是运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以更多更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
六、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快速扩张的一大增长极来抓。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完善全市旅游整体规划、景点建设规划,系统开发旅游资源,突出做足龙虎山开发文章,加快全市相关景点设施建设,积极培植“吃、住、行、游、购、娱”相衔接的旅游产业,尽快形成二至三日游、四季皆宜游格局;以深入开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高标准强化行业管理,实现旅游软件和硬件相配套、上水平;以增加旅游投入为关键,积极探索以景点和设施经营权招商引资、上市融资、争取国债等一切有效途径,广集开发建设资金;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大手笔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全面启动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工作,促使鹰潭旅游尽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到2004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人数、直接收入、提供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同时,积极发展商贸、交通、信息、金融业,促使第三产业整体上水平。
七、坚持“城市面貌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观、三年实现大变样”目标不动摇。进一步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经营中落实“五高”要求,精心构筑加快发展的大平台,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辐射带动力。2003年,要力求现已铺开的拉开城市骨架的重点工程基本竣工,城市脏、乱、差问题根本解决,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接轨。按照不断打造城市新貌的要求,在城市建设工程中,突出以沿江大道、站江路为主线,精心改造和建设一批休闲广场、住宅小区、商业小区,配套建设一批以市政公益设施为主体的“解难工程”,尤其要确保建成龙虎山大道、鹰东连接线两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市区进出口通道。在此基础上,逐年改造老城区,拓展新城区,构建未来新鹰潭。同时,着力抓好7个国家、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八、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大开放主战略的重点、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倾力强攻。突出产业招商,把招商项目做齐、做细、做深;突出载体招商,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突出以更新的理念、更强的手段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法,完善招商激励机制,拓展招商渠道,增强招商实效;突出环境招商,全力营造“绿色创业空间”,力求软环境比东部更好、硬环境比西部更优、整体环境在全省争一流。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中介服务、上下联动”的更强合力,打开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九、坚持以系统的思维促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抓紧梳理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特别是人员分流和资产变现问题,坚决、有序、协调推进农村、企业、机关改革,并在相关的保障上求完善,力促新体制科学配套,不断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紧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主旨,鼓励和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在科技上“靠大、联强、攀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实效性、应用性,提升鹰潭经济的科技贡献率。
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加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产品生产力度,加大行业、社区、村镇多个层面的“创建”活动力度,加大全民素质教育和“育才引才”力度,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建设,突出保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保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社会各界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推行好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落实好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抓好“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影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努力把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十二、坚持“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思想建设上,突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使理论学习和解决问题二者更为统一;在组织建设上,突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三个关键,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两个重点新课题,进一步实施“三个一批”:从本市外派挂职锻炼一批、向沿海发达地区和驻市大企业请派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公选一批,优化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整体结构;在作风建设上,突出制度建设这一根本,发挥机关示范的导向作用,落实反腐倡廉这一政治任务,强化社会评议、领导督查、奖惩激励三种手段,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在中共鹰潭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2年12月14日)
市委书记 黄建盛
一、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兴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好学习、宣传活动,用十六大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实践中来。
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要对十六大报告进行全面准确地把握。报告是十六大精神的集体体现,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在全面学习原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报告的主题,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灵魂,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核心内容,系统领会,把握实质,融汇贯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要在联系实际中促进工作。尤其当前正值年度交替,各级、各地、各单位都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总结今年工作,深入分析面临形势,精心谋划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力求从方向上、思路上、措施上,与十六大精神相一致、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特别是对那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对那些影响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症结性问题,对那些涉及明年、“十五”乃至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长远性问题,务必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想周全、议透彻、早解决。
兴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要对相关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最近专门下文,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在这里强调,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对面上学习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确保实效。前天,省委派出的宣讲团已到我市作了十六大精神专题报告,各界反响很好。市、县级都应参照中央、省委的做法,尽快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对于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纵向要到底,党委中心组、支部、个人,不能断层;横向要联动,宣传部门、理论界、党校、不得脱节;活动要多样,培训、研讨、报告会,不拘形式,促使全市有声势、有特色、有成效地兴起热潮。
二、明确目标,把握关键,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年初,市委在广泛调研、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就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出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和创新为强动力,突出工业、旅游、城市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思想、组织、作风、环境四个保证,力求鹰潭在全省率先崛起、实现小市有大作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合鹰潭实际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增强创造性、实效性。
面向新的形势与任务,与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体系衔接配套,遵循求实与奋进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应当把率先崛起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力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此,经过认真分析测算,全会刚刚通过的《决议》提出,力争“十五期末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2011年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力争2014年全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提前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力争20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更大幅度、更高水平的跃升。需要说明的是,“十五”期末翻番的基数,由今年初确定的2001年改为2000年,主要是参照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和省里的做法,并结合去年和今年我市发展实际而调整的。这些,就是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步骤和目标。今后,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这些步骤、瞄准这些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明年,鹰潭建市20周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应当说,今年我们着力于理顺思路、夯实基础、激活人的能动性,经济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预计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可达到两位数的增幅,GDP可增长11.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可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增长38%,招商引资可望实现翻番。但是,按照“十五”期末翻番的要求,GDP年均增幅应当保持14.9%的水平,而去年只有10.2%,今年相对这一要求也有3.4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样,后三年的压力必将随之加大。为此,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必须突出加速进位,确保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十五”期末翻番目标相适应,在奋力争先中赢得主动,并坚持在提速中增效,在增量中保质,在发展中不断增强后劲。工作中,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一)坚持更富成效地做足主战略、主抓手、强动力文章,提升加速崛起的总体能量
做足大开放主战略文章,就要真正用足区位、交通、资源优势,鹰潭的经济发展能否走上快车道,关键看投入,解决投资的主要途径只能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大开放的重点,也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决议》提出,招商引资要做到“四个突出”,各级、各地、各部门必须以从严的要求抓好落实,力争明年再以翻番的态势推进这个“主抓手”。突出产业招商,做出鹰潭的特点,做大产业的规模;突出载体招商,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在下达明年招商引资任务时,要明确一定比例和一定的单位搞工业项目;突出以更新的理念、更强的手段招商,就要力求做到外地能用的有效方法和渠道我们都能用好,外地没有的措施和途径我们也敢于并善于探索的程度;突出环境招商,全力营造发展环境,以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招商引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市委的有关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从重、从快处理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在这个问题上决不搞下不为例。
做足体制、科技创新“强动力”文章,要以系统的思维、追赶时代发展的意识、配套联动的手段整体推进。体制创新,明年一是抓企业改制。尽快梳理解决改制遗留问题尤其是人员分流问题,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企业就难以真正按照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甚至可能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此基础上,有序推动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改制。二是抓社会配套保障。进一步完善落实“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三是抓好机关和农村有关重大改革。继续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不断突破加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科技创新,要紧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主旨,促使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大,各类经济主体在科技上“靠大、联强、攀高”的效果更好,强化鹰潭经济的科技支撑。
(二)坚持更大力度地主攻工业、旅游、城市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工业,作为现代化的核心,要快速扩张。经济翻番的前提是工业、基础在工业。对于明年的工业,各地都要按照比“十五”翻番提前一年的要求,把帐算细、把工作做实。一是以更有为的服务支持江铜等驻市大企业在鹰潭更快发展;二是加速扶持一批地方优势企业,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下最大力气建好两个特色园、三个综合工业园。
城市,作为加快发展的大平台和辐射带动区,要“明显改观”。根据三年大见成效的要求,明年是城市建设的大年,城市面貌要有明显改观。主要是:按照“五高”要求,已经铺开的拉开城市骨架的重点工程基本竣工,城市脏、乱、差问题根本解决,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接轨。应当说,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必须付诸艰苦的努力。在明年的城市建设工程中,突出以站江路、沿江大道为主线,精心改造和建设一批休闲广场、住宅小区、商业小区,配套建设一批以市政公益设施为主的“解难工程”,尤其是确保建成龙虎山大道、鹰东连接线两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市区进出口通道。资金怎样运作,设计怎样进行,施工怎样组织,都要抓紧谋划。
旅游业,作为鹰潭的特色和潜力所在,要尽快扬优成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支柱。明年相关指标的制定,应当与“为经济‘十五’翻番多做贡献”的要求相适应。工作中,一是突出做大产业,把大旅游的规划做全,把相关的景点设施建设做好,把“吃、住、行、游、购、娱”相衔接的配套文章做好,尽快形成二至三日游、四季皆宜游的格局。二是突出做大投入,在以出让景点和设施经营权招商引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积极争取国债,积极探索与国内外较具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对旅游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融资的路子。三是突出做大市场,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国内主要城市大兴促销活动,全面启动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工作,尽快使鹰潭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必须强调,农业和农村,始终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现在的关键是,要突破传统产业格局,适应市场竞争,闯出一条新路来。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在“十万亩花卉苗木”等一批生态观光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求突破;同时,着力抓好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不断拓展增收渠道。下一步,我们可以着手研究,实行市、县两级领导把挂点村建成小康示范村的做法,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带动全市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三)坚持更加协调地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践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观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围绕强化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生产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推出一系列有实效的活动载体,研究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素质教育办法。这一方面,希望市委宣传部牵好头,尽早拿出一套方案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加快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尤其应用用足现有资源、善借外部力量,走出一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多元化投入的发展路子(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萍乡演出,萍乡出了几个精彩节目,其中有广电少年艺术团、工人、农民铜管乐队等。鹰潭应借鉴经验,加快组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前提是确保社会政治和治安秩序稳定,核心是民主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十分珍惜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和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推行好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好各个方面的作用。尤其是重大决策,一定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既积极又规范地组织实施,力戒“拍脑袋”决断,克服随意无序行政,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在生活上有殷实感、在社会上有安全感、在精神上有主人翁责任感。
三、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四个一定要”的要求,以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新境界,奋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着力改进学风、学以致用,把思想建设的成效落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决反对那种视思想建设为“虚功”、对思想工作搞敷衍的错误倾向,必须将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先导工程”,抓紧、抓好。新的一年,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班子、争当学习型党员,促使理论学习和解决问题二者更为统一,确保思想建设进一步从领导向广大党员、从浅层次向深层次、从认识到实践拓展。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围绕建好班子、用好干部、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从整体上求实效。建好班子,要以落实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把团结的旗帜举得更高,把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发掘得更足,把党委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履行得更好。用好干部,要贯彻《条例》这个“总要求”,牢牢把握“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这两把“硬尺子”,在程序上、导向上以及选拔方式的改革上做得更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拓宽让干部“上”的视野、打开让干部“下”的出口,强化干部的进取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三个一批”,从本市外派挂职锻炼一批、向沿海发达地区和驻市大企业请派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公选一批,切实提高我市干部的整体素质。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要以创新的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组织建设,同时积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努力探索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这“两个新课题”,当前尤其要下功夫加强社区和改制企业党的建设,把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落实到改革与发展的最基层、第一线。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实效,应当体现在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上。执政为民,就要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决落实反腐倡廉这一政治任务;克服一切以局部甚至个人利益影响、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共同促进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力戒各种漠视百姓的思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释疑解惑,进而激发其致力于加速鹰潭崛起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困难群体,要以更有力的措施倍加关心。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把关心群众生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按照中央要求,牢记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人群众;要敢于、善于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采取切实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就要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说假话、图形式、穷于应付、推诿扯皮的不良习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马上就办之风、狠抓落实之风,把精力放在高效率做好每一件实事、大事上来。开拓进取,就要坚决反对各种各样的守摊子、混日子倾向,敢于争先、善于创新、能够攻坚克难。这里重申一点,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奖惩措施,必须落到实处,明年还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下一步,我们应当突出制度建设这一根本,发挥领导和机关两个示范作用,强化社会评议、领导督查、奖惩激励三种手段,力促作风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贵溪市双圳采育林场
双圳采育林场的前身是国营黄沙伐木场,建于1958年6月,当时职工多达1500余人1965年2月改称双圳采育林场,属正科级单位1984年6月体制改革后,降格为副科级单位,行政属双圳乡人民政府管辖,业务上属贵溪市林业局领导1996年底,根据贵溪市委、市政府贵字(1986年)49号文件精神,重新升格为正科级单位,行政直属贵溪市委、市政府领导,业务隶属贵溪市林业局。
双圳采育林场是一个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采育结合,综合经营的国有森工企业,是贵溪市的重点产材区全场经营面积为10.7万亩,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材3500立方米,商品竹20万根1998年双圳采育林场完成社会产值760万元,完成森工收入395万元,上交国家税收34.6万元,上交国家林业规费64万元,实现利润3.63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1月4日在鹰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胡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2年的政府工作
200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塑造江西人新形象”和“作风转变年”等活动为契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迎难而上,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下同)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一产11.8亿元,增长3.5%;二产28.66亿元,增长16%;三产25.21亿元,增长10.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增长3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9.1%。全市财政收入6.74亿元,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9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增长3.4 %。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突出抓好工业、旅游、城市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思想、组织、作风、环境四个保证,围绕鹰潭在江西率先崛起、小市有大作为的目标,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大幅增长。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和激励机制。狠抓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全市规划工业园区26平方公里,开工建设8平方公里,市工业园区已有11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签约进园,香港玉龙公司等5家企业已开工建设。改革招商方式,设立了6个驻外招商处,聘请了招商顾问,形成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会上招商、网上招商等全方位招商格局。及时调整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提高了项目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省政府在温州、厦门、香港举办的招商会,成功举办了2002年鹰潭市招商引资洽谈会。全年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66个,实际引进内资14亿元,分别增长1.49倍和1.47倍;签订外资合同项目7个,实际引进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l倍,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鹰潭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货币供应总量增加,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95%和7.67%。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江西铜业公司克服了贵溪冶炼厂停产两个月进行技术改造和铜产品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保持了生产稳步增长,其他驻鹰企业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初确定重点扶持的18户工业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约5亿元,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三川公司、南方照明公司和余江制药厂等企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退城进园,增强了发展后劲。个私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收增长18%。为加大主攻工业力度,市政府成立了支持驻鹰企业加快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与江铜、铁路、电力、地矿等驻鹰企业加强了联系和沟通,筹建了铜都工业园,制订了优惠政策,改进了服务,为驻鹰企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深入推进企业改制,积极解决难点问题,做好改制企业善后工作,一批企业通过改制焕发了生机。预计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15.5%;利税总额达4.8亿元,增长11.6%。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早稻播面有所调减,全年粮食总产基本与去年持平。蔬菜、果品、花生、花卉等经济作物明显增长。畜牧业、水产品生产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依靠科技进步增产增收成效明显。引进农牧渔业新品种90多个,建立了10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态势良好,建立了一批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推广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户。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顺利。全市2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8亿元,增长11%。一批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东湖沿江防洪堤湖西路至军民路段建设等13项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完工。童家河小流域治理、第一期农村人饮解困工程顺利完成。贵溪、余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年度任务全部完成。长防林、退耕还林、国家重点公益林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顺利。农村税费改革稳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税改后农民减负率达37.3%。
旅游经济走势良好。制定了《鹰潭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运用新闻媒体等舆论工具的宣传和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先后在温州、香港、福州、厦门、南昌等地举办了龙虎山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了鹰潭市第八届龙虎山文化旅游节暨华夏老人节,通过卫星直播,宣传了鹰潭,提升了龙虎山知名度,增加了人气。新增了一批旅游景点。推出了上清官、天门山、古越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新项目;完善了象鼻山地质公园科学考察、仙人城登山览胜等旅游项目。强化旅游行业管理,理顺价格管理关系,提高了服务水平。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75.2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523万元,创汇327万美元,分别增长20.3%、19.9%和28.5%。
城市建设和管理初见成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原则,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启动;市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逐步完善,市民城市规划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聘请国内一流设计院,设计了交通路、东湖景区等景观。遵循“适当收缩战线,突出重点项目”的思路,实行市领导挂点责任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交通路精品街建设,40号路、五洲路路面铺设正在进行。在铁路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龙虎山大道铁路涵洞口地段正紧张施工,预计今年5月前全线贯通。投资120万元对市区2.1万平方米小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并及时对城区主干道路面进行了修补。在市区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整治了市容市貌和交通、市场等方面的秩序,加快了新规划的市场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住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城市房地产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57亿元,增长16.3 %。
重点工程实施顺利。全市有21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其中有8个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争取国债7200万元建设的一批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均达到建设和质量要求。积极配合国家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了梨温高速公路提前竣工通车。省重点工程界牌枢纽按期关闸蓄水发电运行。鹰东、余江连接线已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贵溪连接线已完成设计等工作。206国道石港至天禄段21.75公里二级油路铺筑提前一年竣工,成为我市连接梨温高速公路的第一个口子。龚资线17公里公路部分路段已完成砂石路通车,锦黄线锦江至画桥段二级油路新建竣工。县乡公路完成水泥路新建、改建59.6公里。鹰潭新汽车站建设正加紧前期工作。
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展。千方百计筹措保障资金,及时支付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代缴三项保险费;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增加到2.9万人,是2001年末的7.3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保险金征缴率均有较大提高。扶贫帮困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部分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时下拨了救济款物,继续开展了送温暖活动,使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市政府5月和10月先后两次举办“政府帮助困难人员就业暨劳务招聘洽谈会”,全年输送外出劳务人员10万人次;市、县两级政府出资500万元购买公益性工作岗位,帮助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全市共举办就业培训班29期,结业5350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316人。建立了31家乡镇劳务管理站和18家职业介绍机构。基本形成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3项,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项,其中1项获国家资助,2项获省资助。国家863计划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我市正式启动。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30件,增长20%,有多项专利在全国专利博览会上获金奖。鹰潭红壤生态站和市蛇伤防治研究所分别被批准为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贵溪市教育“两基”复检获总分全省第一。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素质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不断推进。改造中小学一二类危房1.82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安全和稳定工作得到加强。高中扩招继续增长,学校网点布局调整顺利展开。市幼儿园已建成搬迁。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果。《山里山外》、《畲乡铃声》、《告状》和《嬉竹板》等一批文艺节目分别获得全国或全省奖项,《龙虎山奇景》等纪录片在境外播出。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卫生院院内职工股份合作制得到国家卫生部主要领导的肯定。农村改水受益人数达3.13万人,改厕8700座。防疫防病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全年无大疫。社会力量办医稳步发展。体育事业不断进步。积极组团参加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获金牌23枚、银牌22枚、铜牌18枚,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均超上届省运会的目标,甩掉了我市连续四届省运会倒数第一的帽子。广电事业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得到巩固,广电网络增值业务发展迅速,数据网和IP电话均已开通。《鹰潭市志》经4年多编纂已形成初稿并通过省评审。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环境保护事业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维稳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全社会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采取一系列新举措,维护社会治安。配备了一批协警员,改善了装备,新看守所建成并投入使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首创了国道交通治安主体防控体系,有效地维护了国道治安秩序。深化隐蔽战线斗争,积极预防、妥善处置了一批群体性苗头事件,继续加强同“法轮功”邪教斗争,严格安全监督和管理,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努力提高办理实效。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市、县、乡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结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了办证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成立了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土地交易中心、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国防观念、人防意识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绩。信访工作和市长专线电话进一步发挥作用。审计、统计、土管、供销、粮食、物价、档案、残联、民族宗教等工作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不断在实践中艰苦探索、排难而进,才能保持政府运行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鹰潭的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强市富民,政府才能有为有位;必须根据鹰潭实际开辟发展新路,突出工作重点,扬优成势,我们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我们就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为鹰潭的发展添砖加瓦;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一起抓,坚持依法治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就能稳步前进,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各项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辛勤工作的结果,是驻鹰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及离退休老同志、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为推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改革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实现2005年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时间已过两年,后三年压力十分巨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城乡居民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招商引资大项目不多,引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总量偏小,收支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居住环境有待改善;企业改制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化解;社会治安存在一些隐患,稳定工作不容乐观;少数部门和单位工作主动性不够,政令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3年的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鹰潭在江西率先崛起、小市有大作为的雄心壮志,加快发展,奋力拼搏,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2005年实现翻一番,2011年实现翻两番,2014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提前6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更大幅度、更高水平的跃升,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鹰潭以更加生机勃发的雄姿展现于世人面前。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头一年,又喜逢建市二十周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努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市委提出的加速进位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运作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继续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主攻工业,做旺旅游,加强城市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安全稳定。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73.55亿元,增长12%,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8%,三产增长9%;财政总收入7.49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0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之内。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实现我市确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工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业上,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工业的崛起带动鹰潭经济的崛起。
坚定不移地支持驻鹰企业做强做大。支持驻鹰企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围绕把鹰潭建成“中国新兴铜都”的目标,把发展铜经济作为工业超常规发展的核心来抓。重点支持江铜完成三期技改配套工程,发展铜产品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加快铜都工业园建设,兑现优惠政策,力争江铜有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支持贵溪化肥厂、天狮中药集团等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加强与铁路、地矿等驻鹰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主动跟进服务,发挥他们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的作用,形成共同努力发展鹰潭的新格局。
千方百计壮大地方工业。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优势企业上批量、创名牌、增后劲,提高市属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工业的投入,继续支持重点技改项目,形成有鹰潭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壮大发展三川公司、南方照明公司、诚志生物工程公司、海利贵溪化工农药公司、新世纪水泥公司、果喜集团等支柱企业,重点培育智能网络水表、节能灯、D-核糖、谷氨酰胺等名优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办厂,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支持改制企业加快发展,对改制企业遗留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改制后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
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按照已制定的园区规划,着力抓好市工业园、罗河工业园、邓埠工业园和钢材、眼镜加工两个特色园区的建设,注重大项目的引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园区征地拆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控制10平方公里面积的路网建设,完善园区的载体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已入园企业缩短建设周期,尽快竣工投产。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吸引一批科技型企业、特色企业进园创业。积极探索科学的园区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坚持高标准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环境保护,为人园企业提供“代办式”服务,促进工业园区迅速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运用工业化理念,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做大三元杂交猪、苗木花卉、笋竹、南方早熟梨、葛等五个优势产业的规模。加快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余江、贵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发展可生食品有限公司、竹辉有限公司、河保畜牧科技开发公司、大忙人有限公司、福鑫开发贸易有限公司等2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资源,发展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
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完善和建设花生市场、果品市场、苗木花卉市场、粮食市场。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与粮食主销区的对接。完善鹰潭农经信息网服务功能,使农产品网上交易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建立健全乡镇基层民间流通协会和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实施农业精品和名牌战略。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完善检测手段,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及生产基地的认证申报工作,培育和推出更多品质好、深受欢迎的农产品走向市场。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支持配合实施南方季节性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继续抓好良种产业工程建设。按照专业特点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积极推行乡镇综合建站、专业区域建站和“一站两制”管理模式,将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鼓励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良种良法的快速推广。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抓好中潢圩堤、塘湾水库、硬石岭水库、6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力争市区城市防洪工程日元贷款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泸溪河九曲洲小流域重点治理、第二期2.8万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白塔渠新渠渠首建设任务,完成市区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抓好农村生态能源工程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长防林工程扫尾任务,重点抓好以梨温高速公路、泸溪河沿岸为主的通道绿化工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非农产业比重。积极鼓励乡镇招商引资、异地办厂,拓宽乡镇税源渠道。支持、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和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树立大旅游的观念,进一步理顺全市旅游管理体制,增强全社会关心旅游业,各单位各部门支持旅游业的共识共举,加快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兴旺、活跃,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加强旅游产品宣传和开发,做响做大旅游产业。抓住梨温高速公路通车的有利时机,在巩固南昌市场的同时,举全市之力,东进南下,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努力拓展旅游市场。确保年内接待境内外游客、旅游直接收入和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0%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努力开发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特色旅游产品。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再策划、再创造。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上清古镇一期、上清官二期等项目的开发力度,努力打造正一观、仙水岩精品景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等基础设施;积极挖掘贵溪、余江、月湖的旅游潜力,开辟旅游新亮点。加快龙虎山旅游度假区、上清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初步形成旅游度假接待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区。抓紧启动龙虎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把鹰潭建设成为江西这个沿海发达地区“后花园”中的“园中园”。
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服务项目,增强旅游业的带动效应。着力开发旅游商品。进一步提高天师板栗、天师茶叶、上清大米、上清豆腐等现有特色商品的质量,发挥品牌效益。充分挖掘道教、水浒和崖墓文化的内涵,努力开发以铜、木竹、金银为原料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分别在市区、景区形成以地方产品为特色的旅游购物一条街,启动上清官、正一观等一批旅游购物中心建设。
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商贸流通业。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措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人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实行公平竞争。引导个私业主扩大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提升个体私营经济的整体素质。按行业积极主动设立和完善同业商会等行业组织,不断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大对已建成市场的管理力度,逐步完善有关配套设施。加快在建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度,及时出台培育和管理办法。新建市场和物流中心,要上规模、上水平。同时,进一步发展眼镜批发等专业市场,积极培育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社区服务业,使鹰潭发展成为赣东北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集散中心。
(四)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改进运行机制,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完成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和近期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市区各组团的控制性详规和居住小区修建性详规,严格依法抓好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的管理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铺开的拉开城市骨架的工程基本竣工,突出以沿江大道、站江路为主线,精心改造和建设一批休闲广场、住宅小区、商业小区,配套建设一批以市政公益设施为主体的“解难工程”。建成龙虎山大道、鹰东连接线两个市区主要进出口通道,积极筹建胜利西路与206国道交接处进出口通道,完成市区小街小巷硬化工程。支持铁路部门在鹰潭各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改造力度,使之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亮点。继续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认真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公开交易制度,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搞好城市经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开发。城市公用事业要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按照“两年明显改观”的要求,巩固“城市管理年”活动成果,努力创建省卫生城市。加大城市联合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规范物业管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
认真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抓好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建设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小城镇。抓住大中城市面临产业升级、加速发展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改组的有利时机,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本地资源,创造条件,吸引资金、技术和相关企业向小城镇转移。放宽户籍管理、就业、入学等入城政策,敞开城门,接纳八方来客。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好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锦江镇及文坊镇、上清镇等6个省级重点镇,使其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搞旺房地产开发市场。认真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相关政策,继续推进宜售公有住房的出售,搞活住房二级市场。搞好住房货币化分配,提高职工购房能力。适度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加大工薪阶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构建适应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依法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房地产开发市场供销两旺。
(五)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中介服务、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突出产业招商,主攻工业项目,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回报率高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和能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品牌、区位优势的工业项目上;突出工业园区招商,制定县(市、区)引进项目异地入园的激励政策。强化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下达招商引资年度考核目标,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办厂,严格兑现奖惩。实行签约项目跟踪问效责任制,落实签约后的专人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进资率、开工率、投产率、回报率、就业率,力争在工业、旅游、城建、农业开发项目招商上有新的突破,在重大项目引进上有新的提高,全年完成引进外资1600万美元,内资20亿元。努力培育出口创汇新的增长点,确保全年完成出口创汇770万美元。
进一步改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牢固确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树立法治和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监督管理,坚决查处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营造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在2001年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力争再削减10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注重服务载体建设,完善市办证服务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功能,努力实现“软环境比东部更好,硬环境比西部更优,整体环境在全省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建设的投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我市内需不足、出口总量偏小的情况下,投资是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要主动深入做好对我市经济起带动作用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多地争取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银行贷款,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多渠道多元化。今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31项,总投资19.05亿元,其中续建12项,新开工11项,力争开工8项。鹰东、贵溪、余江三条梨温高公路连接线、省养道锦黄线31公里新建二级油路、旅游公路龚资线17公里部分路段混凝土路面通车;完成县乡公路水泥路建设3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30公里。完成鹰潭邮件处理中心、市一中教学楼等项目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龙虎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应天山至大脚岭旅游道路、东湖景观工程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梅园10万吨/日水厂、鹰潭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市管道液化气一期工程、西湖污水处理厂、市胜利文化休闲广场、市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市强制戒毒所等项目。
(六)贯彻执行财政、货币政策,增强财政、金融工作活力
切实抓好财政增收节支。加快税收征管改革步伐,加强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税源监控。严格依法治税,优化征管环境,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狠抓财源建设,建立以主体财源、基础财源、新兴财源为主要框架的地方财源体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等执收执罚分离制度。加快建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集中力量保工资、保稳定,保支农、教育、科技等支出的法定增长。深化财政制度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规范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范围,改变财政包揽过多的状况。严格规范预算追加,硬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工业园区、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市属企业、民营企业、个私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全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树立保护金融发展的意识,支持金融部门依法维权,对不守信用的逃债、废债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以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支持银行核销不良贷款工作,减轻企业历史债务包袱。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构筑银行与企业资金供求平台。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增收创收,实现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赢。
(七)坚持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创新科教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进一步推进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以实施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专利产业化项目为支撑,促使企业开发出一批国家和省级新产品;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程为契机,加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以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为纽带,创建一批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我市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优化农村学校网点布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多渠道筹集资金,改造中小学一二类危房2万平方米,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学校安全和稳定。稳步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和发展民办教育,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市场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开发和引进人才,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使本地和外来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社区就业,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托底机制。培育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继续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活动,主动、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加大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推动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把解决好低收人群众的生活困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保障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降低“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救灾扶贫帮困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繁荣社区文化,推动、普及乡镇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扩大“村村通”成果和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面。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中心,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搞好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搞好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年内力争改水受益人数达4万人,改厕1.5万座;按照一乡一院的原则,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殡葬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改善体育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抓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发挥社区组织管理城乡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进程。发展老龄事业,鼓励、支持民间创办老龄服务业。关心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民族政策。一如既往做好统计、供销、物价、人防、档案等方面的工作。
推进民主法制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构筑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邪教组织,狠抓“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重视和支持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杜绝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加强政府机关建设,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对于我们做好今后的政府工作意义深远。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领会好十六大报告作为头等大事,在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做好鹰潭的各项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务必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务必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鹰潭发展步伐;务必认真履行政府工作人员职责,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同时,要努力学习经济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倡导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公务员、学习型领导干部,使我们知识、水平、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巩固市、县、乡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理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建设精干、高效的政府机关。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水平。加快政务信息网纵向网工程建设,推行电子政务。转变工作作风,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改进文风、会风,建立科学、务实的运作程序。树立政府权威,强化一盘棋观念,确保政令畅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增强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民主决策,树立政府新形象。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公务员廉洁从政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觉将政府行为纳入民主和法制监督的轨道。
各位代表,鹰潭的建设伟业非常繁重,鹰潭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推进鹰潭在江西率先崛起的进程,以优异的成绩为本届政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建市二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真实、客观地反映2002年鹰潭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现。
阅读
相关机构
贵溪市双圳采育林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