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道教人物
分类号: K820.856
页数: 11
页码: 406-416
摘要: 本节主要是介绍了朱丹溪、张宪、陆九渊、夏原友、夏鼎、蔡思彦、萧纯、夏言等道教人物的背景和事迹。这些人物涉及医学、历史、政治、教育等领域 。
关键词: 龙虎山 道教人物 生平

内容


  王长 祖天师弟子。通黄老,习天文。从天师最早,同居龙虎山炼大丹。负书行歌,不交人事。既而偕至嵩山、西蜀。凡天师所游历,长未尝不侍。天师告诸弟子曰:“尔等俗态未除,其九鼎之要,惟付王长也。”后与赵升同升太乙天中。《九征志》云:王赵二真人,理第六十九福地庐山。
  赵升 附李忠 谒祖天师学道,历七试而得传秘要(事详葛洪《神仙传》,见“世家”)。后与王长随天师同日上升。宋林灵素于西洛遇道士,自言姓赵,授以神霄天坛玉书。书中有神仙变化,并兴云致雨符咒、祛遣百鬼役使万灵等法。次年,复遇于岳阳酒肆。云:吾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又李忠者,蜀人,亦祖天师弟子,今上清官是其始创建云。
  唐
  刘迁 豫章大贾也。素好道,受正一箓,奉行甚谨。客金陵,暴死,既而复苏。言为阴司所摄,道逢仙吏,曰:“世人受策不能持戒,汝佩奉至诚,死期虽至,可复延二纪。”遂入龙虎山为道士,后无疾而终。
  按旧志,迁系宋人,今此曰唐,不知何据,伺考。
  宋
  王道坚 贵溪人,本宫道士。学于虚靖真君。政和( 1111-1117)间赴召,馆于太乙宫。徽宗问以轻举延年之术,对曰:“清静无为,黄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修炼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夫,号凝妙感通法师。时徽宗预知国当有厄,命禳之。对曰:“修德可以回天,〓禳之事不敢误国。”力请还山。绍兴( 1131-1162)初,高宗复召。先一日,鸣鼓集众,面举颂曰:“无心曾出岫,倦翼早知还。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比使至,已化矣。
  石自方:字元规,鄱阳人。虚靖真君弟子也。虚靖常语以死生之变,自方曰:“吾得全于天,不知好生,不知恶死,奈何得以死哉!”虚靖曰:“不然,尔谓得全于天,天复得全于何?真宰不明,性识交炽。一真独露,万幻皆空,则天亦无所全。”自方由是有省,住浑沦庵。有与虚靖联句(见艺文)。
  祝永祜 贵溪人,本宫道士。与王道坚齐名。政和间,赐号冲应大师,知神霄宫事。时浙东盗起,将及信境。郡守请檄神兵备御。永秸曰:“无庸,盗逾常山当自还。”顷之,盗至草坪。大风昼晦,若有旗幡戈戟出没山谷间,乃宵遁。郡守以闻,加号通妙。后复召,叹曰:“太素公且将归矣,吾何往为?”称疾不赴。
  王袭明 贵溪人,紫微院道士。精于修炼,得内丹之妙。政和中,屡召不赴。授本山道正,后隐去。乾道(1165-1173)间有遇之于蜀者,计其年已百馀岁矣。
  萨守坚 蜀西河人。少有利物心,尝学医,误以药杀人,遂弃医。闻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道法,步往从之。至峡口,囊资已罄。见一道人,问守坚何所往,告以故。道人曰:“天师羽化矣。”守坚方怅恨。道人曰:“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遂授以咒枣之法。曰:“咒一枣可取七文,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资矣。”达信州,见天师投书,乃虚靖手书也。嗣天师遂授以秘要。由是道法大显。
  李珏 字双玉,崇庆州人。既得黄房公金丹之道,改名栖真,号太虚。即往武彝潜修半载,道将成,乃之龙虎山。先夕,雩坛有梦真人至者,时久旱,祈祷弗应。次日,珏至,众皆弗知。惟梦者曰:“是此人也。”众请祈雨,应时沾沛。
  李德光 安仁人。礼虚靖真君为师,修炼于壁鲁洞。创崇禧观。随真君北觐。徽宗问道称旨,敕掌河南路道教,改崇禧观为宫,升本宫提点,兼诸宫观事。
  吕惟一 馀干人。行义纯笃,能炼丹砂。绍兴间,授演法观知观,以寿终。度弟子吕保成、郑保和、李保纯。保和授本山知宫,别创寮宇,曰“存正”。保纯有文学,继授道正。弟子六人,朱与贤居本宫,构别室曰“精思”,梁与可、张希然居天圣。馀皆游方,不知所终。
  王洞章 贵溪人。师王鉴义。自幼警敏,博涉经史。工诗文,善琴弈。弱冠从鉴义入朝,即御前赐牒,与王若时同为道士。后敕授冲和大师,若时授冲隐大师。寿六十馀。度弟子蔡元久、倪元简。元久居本山,元简同冲隐居衡岳。
  郭保宁 号岫云,临川人,师王彦宽。性端直耿介,克志道法。工诗能琴,多与方外清修之士交。乾道间授本宫监宫。白玉蟾赞其真曰:“补月手段,来整福庭。嚼冰肺肝,蔚为人英。诗似貌伟,琴似人清,瞻之仰之。”岫云先生度弟子五人。周泰文居本山,黄太和居宝婺,黄泰舆等皆游湖海。
  薛洞真 字远甫,贵溪人。赋性闲雅,寡言笑,美姿致。受法于王鉴义。绍兴间知祈真观,以符药济乡邦,人多感之。弟子王元质、薛元美、李元溢,乾道间授本宫副知宫。筑别室曰“混成”。
  徐处尚 贵溪人。精于术数,尝游岷峨,以经字言人吉凶,辄中。绍兴间授本山知宫事,居紫微方丈。西南之别室曰“迎华”。弟子徐元修、杨元善。绍兴间亦授宫之道士。
  留用光 字道辉,贵溪人。师蔡元久。道貌奇古。既壮,游南岳至临川,逢一道人,自言张辅元,与偕行,行则为张负,止则为张炊。次长沙,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吾慢子,观子之变,乃久而加敬。吾入蜀,有一编书授予,子其秘之。”遂去。启视之,乃天心五雷法书也。张辅元者,或谓是汉天师云。淳熙丁未(1187),衢州旱甚。郡守沈作砺夜梦神人告曰:“司江南风雨者,留用光也。”又梦黑龙蟠于城隍庙门。旦遣视之,乃用光醉卧也。遂强延祷雨,大应。作砺以闻,诏趣赴朝。道经婺之兰溪、严陵,皆以雨请,悉应如响。至钱塘祷雨又应。时年四十,尚未得牒正道士之名。孝宗即御前赐以冠服,且御书“行业清高,精诚感格”八字。赐之前后五制,授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号冲静先生。宁宗为出内帑帛修上清宫,新而广之。特免差徭,复为甲乙奏立长生局。许置庄田饭众,增贲旧规。嘉泰甲子(1204)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开禧乙丑(1205)冬,复召,谓使者曰:“归奏天子,治天下者,道德五千言足矣。山林野人,来将奚益?”明年丙寅(1206)元旦,朝真毕,与宫之士会拜。笑且言曰:“奉告珍重。”有问之者,答曰:“一念倏萌,是曰妄想。达人大观,孰来孰往?”遂口授遗表,俾闻于朝。乃升座,挥麈言曰:“自出洞来无敌手。”竟不续下句而化,七日面色如生。宁宗览表,为之嗟悼,遗香赙宣。葬于宫后之方家源,嗣其教者,为紫微派。
  易如刚 字仁甫,安仁人。道法精严,尤工诗文。嘉泰间(1201-1204)赴召。制授三茅山崇禧观左街监义,五迁至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赐号通妙葆真先生。理宗立,眷遇益隆。嘉定间(1208-1224)得请还山,卒。
  张希言 字真常。三十二代正应真君之孙。奉祖命度为道士,充正宫监,住持演法观。敕授冲妙大师,江州都道正,管辖洞霄宫。上清宫之毓秀院,其法派也。
  张闻诗 号松隐,贵溪人。景定间(1260-1264)敕赐观妙大师,住持本宫。先是,宫门不称,闻诗别创楼门,面琵琶峰,前临大溪。有以阴阳之说挠之者,闻诗曰:“自后吾教当大昌。山中之盛,应十倍于前也。”预作生坟于石陂渡,得石镜一,石履二。闻诗曰:“此岂吾徒履泰阶而辉耀灵之兆欤?”谓张留孙曰:“恐在尔也。”后十年,宗师在朝。元至元(1264-1294)间,诰封通真观妙元应真人。卒。
  毛允中 安仁人。景定间(1260-1264),赴召,奉敕建紫微宫,理宗御书宫榜。临终召诸弟子曰:“山中之士,于世何补?惟当修身慎行,以报君亲师耳,勉之!”言讫而终。
  张道虚 东隐院道士,素以道法显。咸淳(1265-1274)中敕治钱塘盐精。制授都道录,不就。赐号草亭先生。
  张与槎 张与年:俱张天麟之曾孙也。天麟为三十五代真君之本生父,曾摄教事。嘉定(1208-1224)中,赐号仁静先生。次子必大,子曰宗清,宗清生四子。而与槎、与年俱入上清宫为道士。与槎居栖真,与年居养素。清修雅操,时称竞爽。
  薛应常 字无无,贵溪人,混成道士。咸淳(1265-1274)间赴召,祷雨有应。授太乙宫都录。还山,授管辖。未卒前七日进表曰:“应常以烟霞陋质,叨冒圣恩,死无所报,谨奉表永诀。”上惊异,敕以礼葬。
  孔希岩 金溪人。总角从道,睥睨当世。时汤汉负人士重望,至山中纳交焉,尤与白玉蟾结契。凡游览吟咏,必与之俱。
  张元英 长沙人。景定(1260-1264)间,遇异人授以道法,令为道士。尝祷雨于乡,刻期不应。忽有神凭人语曰:“水南樟柳妖梗雨耳。”元英向空叱雷神火其柳,霹雳一声,大雨沾霈。明日有来自水南者,言雷火昨焚樟柳矣。于上清宫主黄箓醮,一人忽自缚门柱曰:“适在倪洋市饮酒,啖牛肉冒触醮坛,神缚我,急乞师解救。”元英曰:“既知畏神,神宜释之。”以水噀之而醒。其灵异多类此。
  李谨修 金溪人,崇禧院道士。咸淳中(1265—1274),授明远冲妙崇教法师,掌袁州。元至元(1264-1294)初赴召,授道录,左正一,奉敕建繁禧观,升高士,兼领天下道教事。
  黄崇鼎 金溪人。咸淳中,从三十六代天师入觐。敕掌杭州路御前西太乙宫提点。元至元间,升冲素大师,主校文籍。加冲素端靖宏教大真人,兼领道教事。
  曹监临 不知何许人。投三华为道士。常若痴呆,自谓“吾老实,当作监临人。”遂呼之,辄应。嗜狗肉,人呼为曹狗,亦应。尝摘茶醉卧园树下,唤之不醒,至日斜,住持曰:“天已晚,唤曹归吃饭。”众蹴之。起曰:“我在延平人家吃斋,何为呼我?未得终席。”人以为妄。乃出袖中生荔枝数枚,人始异之。后不知所终。
  元
  李宗老 达观院道士。嗣宗师吴全节之师。至元间,授江东道道教都提点,住持本宫。御史中丞崔或见而叹曰:“使朝廷皆得若人,何事不理邪?”旋谢宫事,卒。
  吴元初 龙虎山高士也。尝学于临川雷空山。所著诗文有《元元赘稿》《虞文靖公集》叙之,略曰:“元初服黄冠以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为乎?”
  刘思敬 庐陵人。少落魄不羁,嗜酒好长生术。及长,游蜀中,从灵宝陈君受丹砂诀。行混元之法,遍历诸名山。年五十,始入龙虎山为道士,自号真空子。寻主郁和道院,炼铅汞为丹砂,服之者,疾良已。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召对称旨。上苦足疾,进六甲飞雄丹,吞之而瘳。复召问曰:“卿寿几何?”对曰:“逾七十矣。”曰:“颜何童邪?”对曰:“无思无虑,勿挠其气。惟一惟纯,以守其真。”上悦,赐葡萄酒饮之,每赐辄醉,醉辄仆地而卧。上尝以真神仙称之。居八年,乞还山,赐以铜简铁笛及百衲袍之属。结八卦庵于琵琶峰右。月夜往往出坐磐石上,持铁笛吹之,依稀鸾凤鸣。二十八年八月,呼陈炼师与之剧饮,曰:“我明日将死,故与子醉别。”明日,扣门无应者,力排而入,已侧卧而逝矣。至正间(1341—1368)赠凝妙灵应真人。
  张留孙 张开府留孙,字师汉,贵溪人。少从伯祖闻诗学道于达观院。既长,修髯广颡,状貌奇古。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至元十三年(1276),从天师张宗演入朝。世祖与语称旨。遂留侍阙下。世祖尝亲祀幄殿,皇太子侍。风雨暴至,众骇惧。开府祷之,立止。裕宗在东宫寝疾,上以为忧。命开府往护视疾,寻瘳。驾幸日月山,昭睿顺圣皇后得疾危甚,亟召开府祈祷,既而,后梦有朱衣长鬣人,从甲士导朱辇白兽行草间者。觉而异之,以问,开府对曰:“甲士导辇兽者,臣所佩法策中将吏也。朱衣长鬣者,汉祖天师也。行草间者,春时也。殿下之疾,其及春而瘳乎?”后命取所祀画像以进,视之,果梦中所见者。帝后大悦。诏两都各立上帝祠,赐名崇真宫。俾开府居之,即命之为天师。留孙固辞,乃号之上卿。命尚方铸宝剑以赐,专掌祀事。十五年,授元教宗师,赐银印。又特任其父信州路治中,寻复升江东道同知宣慰司事。是时天下大定,世祖思与民休息。开府因论黄老治道贵清静,圣人在宥天下之旨,深契上衷。及将以完泽为相,命开府筮之,得同人之豫,奏曰:“同人柔得位而应乎乾君臣之合,豫利建侯命相之事也,何吉如也!”及拜完泽,天下皆以为贤相。大德中(1297-1307)加号元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且追封三代,皆魏国公,官阶品俱第一。武宗立,召见赐坐,升大真人知集贤院,位大学士上。寻又加特进,进讲老子推明谦让之道。及仁宗即位,犹恒诵其言,且谕宰臣曰:“累朝旧德,仅馀张上卿耳。”进开府仪同三司,加号辅成赞化保运元教大宗师。刻玉为“元教大宗师”印以赐。至治元年(1321)卒,年七十四。葬南山观。赐额神德宫,诏图其像,命学士赵孟頫赞之。天历元年(1328)追赠道祖神德真君。
  吴全节 吴宗师全节,字成季,号闲闲,安仁人,世居寿栎山。宋咸淳己巳(1269),其家有泉出东楹之础润,洽之脉理,直如贯绳,上升梁间,达于西楹。乃生灵芝光彩,眩目而不坏。是岁十一月七日,宗师生,丹光盈室。生七月而能言,四岁能诵诗,七岁其叔父教之,日记千言,十岁从其兄游仙岩,有遗世之意。十三学道于龙虎山之达观堂。临川有雷空山者,深明易老,以其学著,为成书达观堂。李君宗老,宗师之师也。避舍延之,而宗师遂得以专礼受其业。年十六度为道士,从天师宗演入朝,以贞静文雅受知世祖。世祖欲易其褐而簪缨之,不可。至元二十六年(1289),奉诏祀南岳。二十八年从张留孙遍祀岳渎。二十九年赐崇真宫于浙西,奉诏宣谕江浙行省。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召见,赐碉玉蟠螭环一。敕每年侍从行幸所司,给庐帐车马衣服廪饩著为令。元贞二年(1296),授冲素崇道元德大法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点。三年,大上清正一宫灾。与近侍驰驿,命江浙更作之。请与宫之人,各以私财佐有司之不及。四年,命有司作三清殿及观门廊庑,于崇真宫设醮庆成,上斋而临幸。五年,召天师与材,过扬州为守臣祷旱雨。至京师,为答刺罕丞相、哈喇哈孙王祷旱,又雨。八年,父母皆七十,赐对衣尚尊为寿。九年作崇真宫于安仁县,赐名曰“万寿崇真观”。十年,授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崇文宏道元德真人;铸银为印,曰“元教嗣师之印”,视二品;封其父克已翰林学士、中顺大夫。至大元年(1308)赐七宝金冠织金之服。仁宗在东宫所赐冠与衣贵重华异,如上所赐。从驾之东都,中秋锡宴;上顾其貂裘敝,改赐黑貂三百以为裘,缕金文之锦以为禄。三年,赠其祖鉴昭文馆大学士,封饶国公,谥文靖;祖妣陈氏,封饶国夫人。父翰林学士克已,加授荣禄大夫、大司徒饶国公;母舒氏饶国太夫人,仍赐对衣尚尊。命公归乡荣其亲。敕翰林学士元明善修《龙虎山志》成,表以进。改赐“崇真观”额为“崇文宫”。延祜元年(1314)请归,庆其父母八十寿。四年名其乡曰“荣禄乡”,里曰“具庆里”。六年饶国公讣至上京,奉敕给传奔丧。十一月,太夫人殁。十二月,开府张公观化于大都,有旨归其丧于山,百官送诸上东门外;请归执丧,不许;命弟子真人陈日新、薛元羲奉丧还。至治二年(1322)授特进上卿元教大宗师,崇文宏道元德广化真人,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知集贤院道教事,元教大宗师,玉章一,一品银印一。敕台司百官谕以传宗之事。三年大上清宫又灾,公率其属更作之。泰定二年(1325)加赠饶国公、光禄大夫、大司徒。自仁宗三年(1314)至至顺二年(1331),先后奉敕设醮于龙虎、阁皂、句曲三山者各三,于安仁县者一,于长春宫者二。宗师尝代祀岳渎还,成宗问曰:“卿所过郡县,有善治民者乎?”对曰:“臣所过洛阳太守卢挚,平易无为,而民以安靖。”成宗曰:“吾忆其人。”即曰,召拜集贤学士—成宗崩,仁宗至自怀孟。有狂士以危言讦翰林学士阎复者,事叵测。全节力言于李孟,孟以闻,仁宗意解,复得以老去。当时以为朝廷得敬大臣体,而不以口舌伤贤者,全节盖有力焉。又尝奏正衍圣公世袭宗法,上宋儒陆九渊语录,论时宰,不合,听吴澄去。建议侃侃,非仅以道法显也。雅好结纳士大夫,推毂善类,惟恐不尽其力。至于赈贫周急,不以恩怨异。所著诗文曰《看云集》二十六卷,揭侯斯叙以行,又删定道书类为《灵宝玉鉴》十卷。晚岁作《环枢堂画》、《先天图》于壁。题诗曰:“要知颜子如愚处,正是羲皇未画前。”御书“闲闲看云”四字赐之。敕改“崇文宫”为“龙章宝阁”,“达观院”为“玉像宝阁”。命儒臣为之记。年八十二卒。葬明成观之左山。
  陈日新 字又新,安仁人。弱不好弄,静居若思。昆弟三人,既丧父,伯氏以儒显;仲氏能治家,以为养;其母知日新志,使从师龙虎山,玩志希夷,为学日约。人莫测其所至,而其所造亦莫自知也。及至京师,好读书,不乐接世务。其居在宫中最幽迥处。庭中草木,无所剪治,花实时成,云以观化。好为诗,清丽有足传者;手校道书、丹经、大洞玉诀、灵宝、黄箓、斋科,皆极精诣。尝过杭,杭方旱,遍祷,弗应。行省丞相答刺罕候日新以为请,坐为致雨,杭人称之。又能论人生,甲子推之,以言其祸福寿夭,奇中,人异之。日新不以为事,亦未尝言也。开府张公留孙受知元世祖,肇设道教,身为大宗师,择可以受其传者。吴宗师全节大德中为天子祷祀名山,见日新于上清正一万寿宫,回告开府,遂召见,深得开府心。岁从车驾行幸察罕海,有旨祷雨,大应。授崇真万寿宫提点,封真人兼龙兴玉隆万寿宫,又领杭州宗阳宫。天历二年(1329)四月四日卒,年五十二。虞道园集与方外交三十年,最知日新。日新没,为之铭其墓。今《道园学古录》载“陈真人道行碑”是也。
  汪集虚 广信人。元守国大元帅纽林公之孙。元帅自宪宗时以兵取蜀,有大功。君少入龙虎山学道,修汉天师法,持戒甚严。饮食起居之坚苦,自其徒有不能堪。既而游青城,会大旱,吏民走以要集虚,集虚以其法立为致雨;大水,又以要之,雨立止。岁以不害疫疠鬼怪之挠其民者,得集虚指顾,皆帖息如常。集虚每出,男女老幼见之者皆拜伏车下,如见神人。自行中书省肃政廉访司,凡官府郡县,咸信尚焉。成都守陕摄度地于城中之西偏,与前守共构室处之,远近之军民商贾送竹木瓦石、金币米粟,与百工操其技自献者,四面而至矣。构宫广若干亩,制屋为殿者二,一祠“天帝”,一祠“汉正一天师。”为堂,为圆庵及东西屋,以居修真者。而所居曰“草堂”,为屋若干间,门庑庖滔库庾悉具。经始于延祜元年(1314)二月,成于三年八月。翰林学士虞集,被旨岁祀江渎还,以其事告吴宗师全节。宗师曰:“此吾龙虎山中学道弟子也,西游青城十馀年矣。”未几,成都守臣上其事,集贤院以闻,敕赐名成都路正一宫,命翰林学士虞伯生集为记。文载伯生集中。
  薛元羲 字元卿,号上清外史,贵溪人。为学宏博,好古书。尤工于诗,四方传诵。风日清美,辄赋诗以自娱。虞道园称其诗有飘飘然凌云之气。延祜中(1314-1320)制授渊德致虚辅教真人。张开府卒,与陈日新奉丧还,卒。所著有《上清集》。
  陈义高 张开府留孙弟子。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点。卒,追赠粹文中正明教真人。
  刘致和 字立中。本儒家子,为上清宫道士。筑室于仙城之下,面象山作楼三间,藏书万卷,颜曰“本心”。焚香读书其中,倚然自远。吴草庐为之记。
  张嗣房 张留孙之徒孙也。恢廓慷慨,刚直自立。人有过,辄面折,人有急,周之无吝。好读书,能诗。建元禧观于仙岩之阴。从留孙入觐。仁宗授体道通元渊静法师,主潭州路岳麓宫。泰定三年(1326)卒。
  李奕芳 偕嗣宗师吴全节在朝。大德中(1297-1307)授明远冲妙宏教法师、南岳庙提点,兼潭州路衡山昭圣万寿宫、寿宁观住持提点。
  夏文泳 贵溪人。达观院道士,吴全节弟子也。砥砺清节,树立峻整。赵文敏拟之以陶贞白,侍武宗于东朝。大德间敕建元成宫以居之,升元成文正中和真人、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赐银印,视二品,领天下道教事。
  吴与顺 紫微院道士。好修勇退而乐于为善。鬼谷山洞真观倾圮已久,与顺与其徒金兰重修之。又筑天乐道院于观之东,涤烦亭于观之外。有郑万休者,家故儒也,闻与顺名,往从之,为弟子。
  毛颖达 达观院道士。偕吴全节祀岳渎,授纪素宏道冲妙法师,上都崇真万寿宫提点。皇庆初(1312),加正德宏仁静一真人。与马祖常、揭曼石、陈敬交,三人集中各载“送毛真人还龙虎山”诗是也。
  孙景真 字德宏,号文轩,贵溪人。崇禧院道士。大德中从天师入朝。授通真凝妙宏道法师,掌真元宫提点。延祜间(1314—1320)奉敕建崇禧宫,升高士,兼领道教事。尝铸大钟,起钟楼,施田益宫中。
  余彦纲 字叔纪,福建人。有文学。大德中(1297-1307)作道藏室于上清宫,复买田以食其众,且备修茸。
  金蓬头 号野庵,永嘉人。游龙虎山,居先天观,复构蓬莱庵于圣井山。每风月良夜,露坐磐石上。蛇值其前,悉逶迤避去。岁旱,叩井召龙与语,龙出听,逾时渐小,跃入神中,复腾奋入水,雨随滂沛。后隐武夷山。人以毒药饮之,凿地伏而吐出,今名吐丹井。方方壶、殷破衲、李西来皆其高弟也。
  赵元阳 安福人。初习进士业,梦神语曰:“汝神仙中人,何必求尘世利达。”遂弃家学道龙虎山,得金蓬头内外丹诀。洪武初,遍历名山,还谒冲虚天师。天师礼敬之。上清学者多师事焉。后于云都紫阳观尸解去。诗词若干篇行于世。
  何斯可 张嗣房之徒也。嗣房建元禧观,未成而化,斯可继葺之,复买田以饭众。至正中(1314-1368)授明素通元隆道法师。
  汪道一 世为龙虎山人。学法于金蓬头。与人祛邪治病,无不灵验。元末往盱江,岁旱祷雨,穴地而坐,烧松烟为云,须臾雨大注。远近争迎。乘竹兜,从歌童数十,所过处雨辄随之。时以火烧砖抚身,自谓以补真阳也。后结庵金船峰,或数日不食,或一日累食。忽谓众曰:“予归矣。”端坐而逝。
  张彦辅 龙虎山道士。从吴全节学道。妙龄逸趣,特精绘事。虞道园尝见其作《江南秋思图》,赋诗曰:“石壁苍松含爽气,江沙翠竹弄晴晖。”然自矜贵,人罕得之。虽游从之久者,不能强求也。鲁国长公主,好名画,以自娱玩,欲得其画,而彦辅终不肯。尝为方方壶作《圣井山图》,危太仆为之序。
  蒋雷谷 字同寿,贵溪人。幼游上清宫,叹曰:“凡骨岂能居此?”即投洞观院,礼练太素为师。元教秘法悉得其传。后游蜀得掌心雷秘。明洪武(1368-1398)初,授神乐观知观。寻升五音都提点。永乐(1403-1424)初还山,度弟子颜福渊、吴嗣育。
  明
  张友霖 字修文,明远院道士。洪武初赴召,授教门高士,寻升提点,掌大上清官诸宫观事。
  张仲毓 龙虎山道士。嗜学,工诗,尤善鼓琴。
  李仲冶 号了庵,龙虎山道士。闻祝直清创陆文安公祠于其里,从之游,忽觉有省。一日,往金溪会黄殷士,讲学于半山,相与剧谈本心之说,一座尽倾。咸曰:“此小鹅湖也。”
  吴葆和 明远院道士。洪武初授道录司左至灵兼朝天宫住持。
  林靖乐 字纯素,福建闽县人,崇禧院道士。永乐初赴召,授道录司左演法,加武当、太岳、太和山大圣,南岩宫提点,都督武当事。
  方从义 字无隅,号方壶,贵溪人。出家于混成院,学仙于金蓬头,结社于张孟循、卢伯良。工诗文,善古隶章草,而画尤冠绝一时。写山水极潇洒,兴之所至,不问姓名,亦漫与之。否则,虽一笔不轻焉。故传世者不多。尝言:“居庸、太行,天下之严险,其雄杰奇丽,皆古之名画,余所愿见者,今皆见之,而有以慊吾志,充吾操。吾非若世俗者区区而至也。”李存称之曰:“方壶盖学仙之颖然者,由无形而有形,虽有形而终于无形。画能如是,其至矣乎。非仙者,孰能与于斯?”真人张宇初亦称之曰“壶仙”云。
  卢大雅 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有《石矼樵唱》。其“舟中寄散木张外史”诗云:“棹郎催蹋春溪舫,阻我辞君散木亭。江水未应春去涨,乡山偏向别时青。烟波钓艇新冲雨,河汉仙槎旧犯星。输与仙都吉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顾元言云:“大雅为张外史所知,定非庸人。”
  刘渊然 赣县人,祥符宫道士。有道术,清静自守,不干世事,故为累朝所礼。真人张宇初之道术,其所授也。
  傅同虚 字虚堂,崇元院道士。以道法著名。洪武初,授格神郎、五音都提点、左正一仙官,主领神乐观事,掌天地坛事。卒,赐祭葬。
  曹大镛 字希鸣,仙隐院道士。洪武间(1368~1398)赐号光岳先生,授道录司左演法。道法为当时所称。
  祝元衍 号丹阳,贵溪人,上清宫道士。能大字。
  张迪哲 字如愚,号朋山,福建长乐人。篆隶书俱精。洪武十七年(1384)为上清宫提点。
  邓景韶 三华院道士。永乐中,授道录司左演法。奉敕改“芝山堂”为“楼碧堂”,御制诗并额以赐之。
  吴伯理 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中(1403~1424),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真人访张三丰,遂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
  欧阳楚翁 字无尘,龙虎山道士。善画山水、枯木竹石、墨梅花、四时之景,尤工画龙。
  周愚 字蕴古,与吴霞同为龙虎山道士。俱善画龙。
  张留绅 龙虎山道士。有诗见临川胡琰《大明鼓吹》。
  连克章 金溪人,学道浴仙观。成化(1465~1487)初赴召,授道录司左至灵,加太常寺寺丞,升太常卿钦差取经。卒于京。
  王绍通 字用之,金溪人。大司徒禹锡之后,出家凤栖院。道法灵应。天顺间(1457~1464)赴召,赐冠剑法衣,圣眷优渥。四十六代真人请绍通还山论道,待以师礼。授赞教兼掌真人府法箓都提点。
  操克宏、颜福渊、黄嘉佑、龚继宗 操克宏,佑圣院道士。颜福渊,洞观院道士。黄嘉佑,繁禧院道士。龚继宗,紫微院道士。宣德九年(1434),同被召。奏对称旨,俱授道录司左至灵。
  李伯芳 洞观院道士。以传道致一真人邵元节,赠宏范真人。
  黄太初 邵元节之师也。嘉靖间(1522~1566),追赠清微安恬养默抱一履和守顺凝虚体元翊教真人。
  段文锦 字素练,安仁人,洞观院道士。道法显应,祈祷如响。成化间(1465-1487)赴召,廷对称旨,授真人府赞教。
  周应瑜 字恒夫,凤栖院道士。成化间敕授赞教法箓都提点。号明诚文节先生。所著诗文曰《皆春集》。
  邵元节 字仲康,号雪崖,安仁人,达观院道士。从其师范文泰、李伯芳、黄太初,咸尽其术。宁王宸濠召之,辞不往,放浪江湖间。嘉靖三年(1524)征入京,见于便殿。雨雪愆期,祷有验。授清微阐教辅国妙济守静修真凝元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齐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玉银象印各一。有事南郊,命分献风云雷雨坛。赐紫衣玉带,敕建府于城西。岁给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蠲其租,又遣中使建道院于贵溪,赐名仙源宫。乞还山,舟至潞河。命中官迎入,赐蟒及阐教辅国玉印。先是,以皇嗣未建,数命元节修醮,以夏言为监礼。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越三年,皇子叠生。上大喜,数加恩,眷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十八年八月,上躬视显陵,元节留京师。一日晨起,召其徒语之曰:“我殆将逝矣,安得走行在一见皇帝耶?”言讫卒。帝为之恸,赠少师,赐祭十坛。遣中官锦衣护丧还。有司营葬,用伯爵礼。礼部拟谥“荣靖”,不称旨。再拟“文康”,帝遂兼用之,曰:“文康荣靖”,追赠三代及师皆真人。所著有《太和文集》。
  邵启南 号小溪,元节侄也。学道仙源宫,从元节入朝授道录司左正一,寻升太常寺丞,再授中宪大夫,本寺少卿,加一品服。
  陈善道 号石泉,南昌人,仙源宫道士。嘉靖间从邵元节入朝。授道录司左正一,寻授清微演教崇真卫道高士,掌道录司事。元节卒,赐太和府以居,并八里庄。又赐一品服,兼朝天、显灵、灵济三宫住持。
  王用佐 安仁人,浴仙观道士。嘉靖中(1522~1566)从邵元节入觐。上嘉其忠诚,授元福宫住持,赐八里皇庄。
  张定汉 贵溪人,紫微院道士。嘉靖初,授本宫提点。奏请重修上清宫庙宇。
  陶隐贤 安仁人,浴仙观道士。嘉靖初从四十九代天师入觐。授上清宫提点,申明旧制,奏免差徭。
  吴尚礼 馀干人,达观院道士。偕邵元节赴召,授道录司左至灵,升左正一。卒于京。敕归葬。
  王时佐 号独峰,安仁人,达观院道士。授道录司左正一兼龙虎山大上清宫住持,寻升高士。
  方定相 号一山,余干人,达观院道士。偕师王时佐赴召,上爱其文雅,授道录司左至灵,升右演法。
  邓贵甫 进贤人。能诗,成一家言,有集传世。
  朱俊卿 金溪人,浴仙观道士。精于道法。岁旱请祷,无不响应。
  罗日文 精思院道士,道法为时推重。河南伊王召论道要,临还赠文以宠其行。
  欧阳彦富 安仁人。岁大旱,金溪令礼延祷雨,刻期沾沛,结幡示应,民咸感之。
  周济世 贵溪人,混成院道士。神宗时,为法策局提举。道法日显,岛帅、毛文龙及唐藩先后延致论道修醮。既复游蜀,留保靖司者数年。归而卜筑先天山以老焉。
  何海曙 字四和,安仁人,混成院道士。崇祯间(1628~1644)入觐。沈相国尊重之,待以师礼。任本宫提点。五十三代真人尝访道焉。
  清、民国、当代
  高惟泰 字凌云,环秀院道士。为上清宫提点。年八十馀,随五十三代真人入觐。值著勒拖亲王病,有邪为祟。世祖章皇帝命惟泰出口治之,日驰三百里至其地。飞符驱治,王疾顿瘥。复命赐银币,还山。年九十卒。
  何其愚 字特生,安仁人,海曙侄也。出家紫微院,性耿介,不苟取与。时巡抚董公尊重之,尝以千金为寿,其愚却不受。尤亢直,遇事无所回避。五十四代真人之少也,遭家多难,其愚为之维持调护,以迄成立。真人年十六,例应袭爵,而地方大吏沮格不以闻,其愚走京师,诉于礼部。其言慷慨悲激,闻者皆为感动,而真人竟以此得袭。上清宫门楼毁,其愚募修之。真人《世家》自五十代后无续辑者,其愚私集五十代至五十三代事迹为一册,今《世家》赖之得以传其事焉。年九十三,无病卒。
  周大经 字子篆,南城人,三华院道士,妙正真人娄近垣之师也。明习五雷正法、诸家符秘,任本宫提点。好行其教于四方,度弟子数百人。江浙间羽士之精于道法者,不问知为大经弟子也。苏郡之潘元硅允章、松郡之邱从高天山二人,道法尤为苏松之冠,并伊弟子云。年七十卒,葬富潭。
  (以上据清娄近垣编著的《龙虎山志》卷七“人物”照录)
  娄近垣(1689~1778) 字三臣,号郎斋,松江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境)人。其祖、父皆道士。娄近垣自幼就在龙虎山学道,拜提点周大经为师。娄“冲龄昧道,涉爰云松,至性精虔,博综符箓”,对道教理论,道规道法有很深的造诣。雍正五年( 1727)随55代天师张锡麟例觐人京,八年(1730)授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十一年敕封妙正真人,赐大光明殿开山正住持。乾隆继位,封通议大夫,食三品俸,掌道篆司印务,住持北京东岳庙。清代正一道士中,娄近垣著作最丰,其中有重修《龙虎山志》16卷。
  汪月清(1888~1962) 谱名汪彩和,贵溪上清人。出身道教世家,其先祖汪道一为30代天师张继先的法官,以后代代相继,形成“张不离汪,汪不离张”“汪无张不灵,张无汪不显”的道医结合关系。故月清从小跟父亲既学《道德经》又学医术,尽得家传。长大后,精于道法道术,特别是符法,兼通中医。被63代天师张恩溥聘为法官,经常随天师外出建醮作法,时而亦自率弟子在外做法事,时而亦自率弟子在外做法事,闻名于当时。新中国成立后,负责天师府文物保护工作。1956年11月,作为正一派代表应邀参加了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会议。同年,任江西省政协委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并和会议代表一同与朱德委员会长合影。嗣后主动承担天师府的经书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积极贯彻第一届全国道协会议精神。1962年,当选贵溪县人民代表。同年8月病故,年74。全国政协、道协来信吊唁。丧葬费由中央拨付。
  曾习勤(1897~1968) 法名宏省,贵溪余家乡人。天师府法官。生于道士世家,父亲曾仁修,乃62代天师张元旭授箓法师。习勤自幼习儒,及长随父习天师道法。民国8年( 1919) 22岁,随父拜谒祖庭天师府,蒙62代天师亲授法箓。后被63代天师聘为法官,常随天师外出建醮作法,祈福禳灾,足迹遍及沪、浙、闽、鄂等地。民国38年2月天师去台湾前曾邀他一同前往,他因不愿背井离乡而未同行。1957年4月中国道协成立,当选理事。1961年11月在第二次全国道协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理事。同时任江西省政协委员、贵溪县人民代表,为保护上清宫和天师府文物作出一定贡献。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改正。“文化大革命”中,1968年被迫害自尽,年71。
  何灿然(1920~1996) 法名鼎焕,贵溪人。幼习儒,兼悉儒、释、道及百家之言。11岁过继给叔父何贯臣(正一派道士、民间知名高功)为子,13岁从其学道,20岁人天师府授职(高功法师),熟谙道教斋醮科仪,在道教界享有声誉。1949年后,在家务农。1982年参与抢救、整理正一科仪道乐,并组织12名民间老道长举行正一派科仪演奏活动,受到道教界好评。1989年5月,重返天师府,任授箓传度师、高功、法师,培养了一批青年道徒,现天师府的道士大多是他的弟子。1994年,被选为龙虎山道教协会副会长。1996年5月8日因患脑溢血病仙逝,享年76岁。
  汪少林(1915~1994) 贵溪人。16岁从父汪星辉学道。22岁从师于名道邓鹏程和黄辉臣。27岁求学何贯臣名下,后转拜天师府著名法官汪月清为师。1949年后在家务农。1985年重归天师府,主要教授青年道徒演法。曾任授箓传度师。1994年病故,年79岁。
  汪德文(1924~1983) 上清人,汪月清三子。小时随父学医,结合老子的医学理论研究中草药,游历龙虎山、大上清宫,“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82年10月28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回来后,举荐天师后裔到北京白云观深造,并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写下17张稿纸寄往北京,题为《上清与张天师》,就上清宫附近的名山岩洞、老子的医学理论和分解,张道陵的祖公张良与黄石公、中国道教的始由及其作用,汪家与张天师的关系等作了简要说明,为龙虎山的旅游业发展、天师府的修复提供了文字依据。至今天师府的楹联、布局修复也是依据汪德文的记忆而还原的。
  1983年3月,汪德文在上清病故,时年59岁。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长
相关人物
赵升
相关人物
刘迁
相关人物
王道坚
相关人物
祝永祜
相关人物
王袭明
相关人物
萨守坚
相关人物
李珏
相关人物
李德光
相关人物
吕惟一
相关人物
王洞章
相关人物
郭保宁
相关人物
薛洞真
相关人物
徐处尚
相关人物
留用光
相关人物
易如刚
相关人物
张希言
相关人物
张闻诗
相关人物
毛允中
相关人物
张道虚
相关人物
张与槎
相关人物
薛应常
相关人物
孔希岩
相关人物
张元英
相关人物
李谨修
相关人物
黄崇鼎
相关人物
曹监临
相关人物
李宗老
相关人物
吴元初
相关人物
刘思敬
相关人物
张留孙
相关人物
吴全节
相关人物
陈日新
相关人物
汪集虚
相关人物
薛元羲
相关人物
陈义高
相关人物
刘致和
相关人物
张嗣房
相关人物
李奕芳
相关人物
夏文泳
相关人物
吴与顺
相关人物
毛颖达
相关人物
孙景真
相关人物
余彦纲
相关人物
金蓬头
相关人物
赵元阳
相关人物
何斯可
相关人物
汪道一
相关人物
张彦辅
相关人物
蒋雷谷
相关人物
张友霖
相关人物
张仲毓
相关人物
李仲冶
相关人物
吴葆和
相关人物
林靖乐
相关人物
方从义
相关人物
卢大雅
相关人物
刘渊然
相关人物
傅同虚
相关人物
曹大镛
相关人物
祝元衍
相关人物
张迪哲
相关人物
邓景韶
相关人物
吴伯理
相关人物
欧阳楚翁
相关人物
周愚
相关人物
张留绅
相关人物
连克章
相关人物
王绍通
相关人物
李伯芳
相关人物
黄太初
相关人物
段文锦
相关人物
周应瑜
相关人物
邵元节
相关人物
邵启南
相关人物
陈善道
相关人物
王用佐
相关人物
张定汉
相关人物
陶隐贤
相关人物
吴尚礼
相关人物
王时佐
相关人物
方定相
相关人物
邓贵甫
相关人物
朱俊卿
相关人物
罗日文
相关人物
欧阳彦富
相关人物
周济世
相关人物
何海曙
相关人物
高惟泰
相关人物
何其愚
相关人物
周大经
相关人物
娄近垣
相关人物
汪月清
相关人物
曾习勤
相关人物
何灿然
相关人物
汪少林
相关人物
汪德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虎山镇
相关地名